從中古到文藝復興
本帖最后由 loyola 于 2013-10-6 00:15 编辑撇開復雜的中世紀起源不談,中世紀基本上是15世紀文藝復行時代開始的說法,當時的人用"哥德"這個歷史上存在過的日爾曼種族來借代,意味"蠻族的"或"粗俗的",它們所謂"中世紀"的藝術,以區別文藝復興時代人們所醉心的古希臘羅馬,所謂的"古典",而用"黑暗時代"或"中世紀"來講述他們與"古典"中間的這段時間,到了11~12世紀,也就是從西元1001~1300,這段時間大致上就是通稱的中古盛期,也就是,這時間神羅的薩克森王朝與法國的卡佩王朝才剛開始,而征服者威廉則在1066年才成為英格蘭之王,1001年,匈牙利剛剛接受天主教信仰,在該年成為王國,十字軍發動於1095年,而,1337年,英法才開打百年戰爭,之後就進入中古末期的年段,從13~15世紀。
從13世紀末到14世紀開始作戰型態開始改變,隨著文藝復興的開始,各國開始向中央集權發展,而騎士制度也漸漸解體,取而代之的是騎兵的出現,原先大都為騎士+一般征召農民兵的戰爭型態慢慢轉成,以僱傭兵與專業士兵配合,原先的騎士制度逐漸衰退,14世紀是中世紀解體的過程,14世紀初,1302年克泰爾戰役(Curtrai)中,重型騎兵首次敗於佛蘭德步兵之手;此後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Crecy),1356年的波爾多(Poitier)戰役,“法蘭西之花”屢屢敗給英國的長弓手,威爾斯長弓手射出的箭可以在較遠距離上射死戰馬,在20-30步的距離上可以直接貫穿騎士的胸甲,而14世紀中葉,開打的百年戰爭,當戰爭結束時,代表的騎士制度於英法兩國開始衰落。
而同樣的,克雷西戰役的70年後,長弓再次遭遇法國軍隊,這是騎士由鎖子甲轉型成板甲,是役沒有長弓對於法國騎士造成嚴重殺傷的紀錄,倒是有記載說前進中的法國騎士被「The arrow storm forced every man to keep his head down for fear that a shaft might penetrate the eye slits in his helmet」(密集的箭雨迫使法國騎士們低頭前進以免被射穿眼睛觀察窗)。而隨著雙方的僵持,如何設計和應用攻城武器,對戰事發展有重大份量。戰爭後期,法軍領先英格蘭以大規模的火藥及火炮取得多項勝利,戰爭型態由此改觀。此後在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之間,遠程部隊的位置漸漸由傳統弓弩讓位給火槍,15世紀和17世紀的戰爭為人們熟知,比如15世紀的百年戰爭和17世紀三十年戰爭。兩者的區別如此的明顯,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形式,這個巨大轉變是在16世紀完成,而16世紀最大的戰爭是"意大利戰爭"。(下另談)
按: 中世紀的常識之一是,君主對附庸下達的勞役役務包括戰爭動員都有時間限制,一般而言這個數字正常來說是一年四十天(當然各地略有差別)。在這四十天裡,騎士與平民戰士們都得靠自費的裝備和糧餉為主君征戰服役,若是君主動員的軍隊戰鬥超過這個期限,那麼多出來的日子就要算加班費,糧餉與人事費就會開始急速飆漲,正常來說打到了這個階段之後君主也只得放棄戰鬥宣布休兵。此外,正常而言動員兵丁比較不會造成困擾的季節是農閒期,以神羅某些邦國來說若領主在春夏兩季動員民兵還得支付農民當季的損失,根本不划算,一般來說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在秋收完後才開戰,然後在入冬時各自回到冬營休整補給等待來年再戰。
那麼在思想上了,這邊我們要回朔到十字軍東征時代,不,不是在東方,而是在歐州的最西邊,1085年,基督教徒攻下托雷多,1118年攻下拉薩戈薩,而他們在這邊發現了一大批的寶物,"書",很驚訝嗎?
在12世紀之以前,大致上整個西歐據說文學與科學源於希臘,並由希臘傳到羅馬,然後在衍生下來,不過,這句話要加上相當多的但書,僅管希臘文化孕育出羅馬的文學與藝術,但至西庇阿的時代以來,就幾乎沒有出現過直接譯至希臘古典著作的拉丁譯本,當然有些改編本,但是,基於羅馬獨特的政"治型態,有相當多數量的學者們長時間使用希臘文著書立說,波伊提烏這位最後的古代學者曾經計畫翻譯亞里斯多德和伯拉圖的全部著作,但他只翻完了亞里斯多德"邏輯學"跟少量的古希臘的數學作品,甚至這些著作不少也在隨之而來的戰亂中消失了。
在隨後的日子裡,九世紀短暫的學術復興,一般稱之為"加洛林文藝復興",其跟源來自於查理曼大帝的宮廷,原先他只是想對法蘭克境內的教士們進行教學,這時代讓在過去混亂年代飽受摧殘的拉丁作品重獲新生,並且從這批教士抄寫員中誕生出了今日的小寫字體,這時代諸如拉丁教父的作品與少量的拉丁詩歌與散文,基本上他們都沒有丟失,大致上直接或間接通過加洛林抄本流傳至今,至少,古典作品從未在淪落至前幾世紀的深谷中,隨著加洛林王朝的崩解,這些文化發展也就宣告終結,雖然10世紀的神羅,也就是德國歷史學家常稱的"奧托文藝復興",由薩克森王朝的奧托諸帝所領導,但我們可以把他視為是加洛林文藝復興的延續,因為其內部產出並沒有太大的增加,並沒有超出加洛林時代所貢獻的範圍。
我們要知道,雖然在波伊提烏斯以後有不少孜孜不倦的文獻匯編者,但由於他們不懂古希臘語,必然只能局限於收集拉丁文獻,因此,他們的作品,人文學還好,科學部份往往空洞與荒誕不經,而他們所能收到的常常是羅馬帝國晚期更加簡短的手冊,這些壓縮在壓縮的簡易的知識,在未來的時代中不斷的流失與簡化,雖然加洛林時代做了止血的動作,但是他們所知的古典文獻,大至上就是先前提到的亞理斯多德的邏輯學、少量的由意大利南部北傳的古典醫學作品,在九世紀被翻譯的偽狄奧尼修斯的作品,還有就是拉丁教父們的作品,而這些作品絕大多數都是新柏拉圖主義的神學作品,可能有些數學作品以及少量的羅馬時代的知識手冊,這些就是悠長的中古時代的人們所能獲得的少量知識。
在12世紀以前,基督教西歐跟阿拉伯世界之間的文化教流微乎其微,在十字軍東征期間,確實有些交流,但是十字軍是戰士,不是學者,他們很難在巴勒斯坦或是敘利亞產生什麼作品,更況且,中世紀的貴族大部份是半文盲,雖然有些貴族跟大部份的王室成員有過可敬的教育,但是那必竟是少數,你能指望他們能做出什麼....
真正產生大交流的發生在西班牙,當卡斯提爾人逐步收復伊比利中部以後,留在伊比利半島的穆斯林學術書籍成為可求知識的學者們的所渴望的珍品,對於庇里牛斯山以北的學者們來說,伊比利半島是塊神秘的土地,他們前往此地冒險,最初,他們散在基督教所控制下的不同地方,不過,最終,托雷多變成他們工作的中心地點,我們已經無法知曉這一變化的確切日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1125以後,在托雷多大主教雷德蒙的領導下,一批的改宗猶太人或許有摩爾人,跟西歐各地的學者,有些遠從不列顛跟日爾曼地區而來,在他們通力合作下,翻譯出了驚人成果,他們在此翻出了整部的亞里斯多德全集、伯拉圖的作品,還有歐幾里得等數學作品、天文學、托勒密的地理學,醫學,此外,還有大量的阿拉伯人的註解、考據、更正,以及穆斯林們的獨立作品,包括了醫學、哲學等等。
這些譯者中最傑出的肯定是克雷莫納的杰拉德,他在1187年去世前以七十三歲高齡去世前,留下了近百部的譯作(由阿拉伯文翻成拉丁文),他的譯作目錄中最長的就是醫學,此外還有一定分量的天文學、數學、邏輯學,古希臘的蓋倫、希波克拉等的醫學著作,就是透過他的譯作而廣為西方人所知,總體而言,通過他之手的可能比其他任何途徑傳播至西方的阿拉伯科學知識加總起來都還要多。
如同杰拉德一樣,當初懷抱著夢想來到這邊,看到無數的失傳的古代學術,與薩拉森人的書籍,而發憤翻譯的學者相當的多,有些因為文獻不載而失傳於歷史之中,不過,透過他們的通力翻譯,如同接力賽般的傳抄,這些知識很快的流傳到了歐州各地,從伊比利半島、普羅旺斯地區,法國南部、英格蘭、日爾曼......很快的,這些渴求知識到難以想像的學者們,形成一個個不同的學術社群,進而成為研究學術的行會,我們現代稱之為"大學"
而真正對整個西方做出重大影響的,肯定是亞里斯多德全集,漫長的中世紀往往認為亞里斯多德是位邏輯學者,只到他們發現了亞里斯多德全集,亞里斯多德是個通才作家,他的作品包括了哲學、邏輯學、自然科學、政治學、社會學乃至其他五花八門的學科,在配上穆斯林先賢的註解,這些內容深深震憾了當時的歐州學者,很快的,隨著知識的傳播,改變了人們的看法。
在繼續往下談之前,我們先回頭談談教廷吧,到了13世紀,格列高利七世所推動的改革運動已經後繼無力(PS:格列高利七世的改革運動就是把貴族勢力趕出教會、要求終身獨身,支持修道會以及提高教權),重振教風的理想已經無法在運行,巨大的教會組織難以控制,而時代卻在快速轉變,大批的異端思想正快速的從伊比利半島翻躍庇里牛斯山而來,教廷甚為憂心,甚至主張禁止閱讀亞里斯多德....
這時教廷的主要對手有兩個,一個是滿腹學識的異端者,他們在越讀古代異教典籍之後,開始散播另人不安的思想,其實在教會內部,不久之前的大阿伯納(Pierre Abélard)的著作內容之尖銳就已經讓不安,而追隨大阿伯納而來諸多的學者們更是完全偏離正道!另外一個對手,就是苦修士群,他們衣著破爛在歐陸上雲遊,不屬於教會系統,很多都因為德行而相當有名望,常常譴責當地教會的奢侈與腐敗,主張回歸早期基督教狀態,重申格列高利改革中的對修士的安貧、守貞的條規,乃至鼓動信徒把當地教會趕出去,實際上對教廷來說,異端已經是遍地烽火!
對於前者,最嚴重的莫過於純潔派,實際上他們已經並非是基督教的異端,已經是另外一種宗教了,他們主張靈魂高於肉體的二元論。他們信仰兩個神,一個是創造無形的精神世界的神,是屬於善神。一個是有形的物質世界的神,是屬於惡神。善神造靈魂,惡神造肉身,善與惡是不斷鬥爭著,而世俗的一切都是屬於墮落的惡神,祂將敗壞人類的身軀與靈魂,因此信徒應該要盡可能的捨棄世俗的一切。他們吃素(不吃肉類、蛋,也不喝奶類)、禁慾,並且敵視教會組織,反對天主教會的儀式和組織,不承認教會的權力,譴責教會聚斂財富,斥教宗為魔鬼,號召打倒天主教會和隱修院;拒絕聖餐;認為一切物質皆惡;將教徒分為兩等:“精英”,即接受聖靈的洗禮並嚴格遵守道德生活的人,以及普通的“信徒”,此種信仰以法國南部商業都市阿爾比為中心,快速的法國南部及與北義大利(倫巴底)地區開展開來,這樣的教義普遍吸引了社會的下層階級,但這不代表在上層貴族中,該派就沒有市場,像南法的土魯茲伯爵雷蒙六世便是該派的信徒與庇護者,對於教廷而言,這足以動搖教會根本。
傳統的"純潔派"的領導人,經典形像是衣著樸素,德行高操,並且,由今日所殘留的畫來看,這些人幾乎都隨身攜帶書籍,顯示他們滿富學養,並且以步行為主,時任教宗的英諾森三世(Innocent III)曾試圖以通信和派遣使節的方式遏制該異端的發展,教廷的使節,大家可以想見,滿腦腸肥,身著華貴衣服,乘坐豪奢馬車,光是在視覺上就高下立判,而在跟純潔派信徒的辨論中,也屈居下風,加上土魯茲跟當地諸多領主也扞衛該派,不行教廷禁令,談判未果,最後於1208年,教宗使節卡斯特爾諾的彼得(Peter of Castelnau)在土魯茲伯爵府中被殺(但很遺憾的,我們並不知道為何教宗的使節會遭到殺害),雙方矛盾激化,一切談判最後都止息,教廷最終訴諸暴力。
於是乎,英諾森三世便宣布:"純潔派是比撒拉森人還要來的危險",接著發起聖戰,並宣布"凡參加討伐異端的十字軍 都不受國家法律約束,他們過去及將來所犯的罪都得到教 會赦免,所欠的債不用付息",史稱"阿爾比十字軍"。我想,大家可能會對這次十字軍的口號不陌生 :"「只管把他們統統殺光,讓主去分辨誰是他的子民。」"。
經歷20年(1209-1229),阿爾比十字軍鎮壓了純潔派後,許多富庶的城市 化為廢墟,田園荒廢,經濟破壞,阿爾比派及法國南部的貴族勢力都被摧毀, 阿爾比在一夜之間成為一座強勢的主教城,此為教宗犯下諸多的異端屠殺中一樁最為殘酷、野蠻事件,十字軍經過多年流血犧牲,並在法國南部燦爛文明遭破壞的代價下,才取得勝利。而為了徹底的殲滅純潔派,教宗格列高利九世於發表《絕罰通論》(Excommunicamus)來譴責異端,並想到新的措施來對付異端,史上第一個宗教裁判所在道明會領導下,在法國南部成立,嗣後,朗科多地區最後一個「純潔的精英」紀堯姆.貝利巴斯特在1321年被宗教裁判所施以火刑,純潔派徹底滅絕。
雖然教廷取得最終勝利,但是教廷聲望確因而破滅,有些人因而對教廷絕望,而異端之火已經種下,人心不會回頭。這時教廷所不知的是真正的異端,就產生在自己的組織內...
教廷在對抗純潔派期間,發展出的道明會,原因是1215年西班牙人多明戈·德·古斯曼(Domingo de Guzman)發現無法成功的原因在於前往的人本身,當處理者帶著過多複雜又鋪張的宗教禮儀跟權威的方式,處理民間百姓所面對的問題時,民眾與處理者格格不入。所以在這過程當中,他體會到必須培養一些能向人民講道、受過良好教育的聖職人員的需要,必須建立一種更簡單、與初代教會使徒類似的體制,故成立道明會,特別訓練能言善辯的教師與傳教士,喊出"立志走遍歐洲去撲滅異端與無知",特別提倡學術討論,傳播經院哲學,獎勵學術研究。當時在歐洲的許多大學裡,都有該會會士任教。並且承辦宗教裁判所。
而為了挽回教廷不斷下降的聲望,在對抗純潔派期間,教宗英諾森三世於1209年接納了苦修士聖亞西西的方濟,此後成立了方濟會,而方濟會效忠教宗,重視學術研究和文化教育事業,反對異端,為傳揚福音而到處遊方。初創時,會內不置產業,靠雙手工作為生,有需要時則行乞,故又稱托鉢派。而亞西西的方濟,也成為日後眾人所知的聖方濟。
此兩個修會為後續時代的重要核心,也是在中世紀晚期所創立的三大修會之中的兩個(另外一個加爾默羅會是隱修會),教廷之後將他們安插進了大學內部,而為了因應時代變遷,教廷也開放教士們開始研讀如亞里斯多德的文獻,此後,在教廷所不知的區域,異端在持續發酵,就那那些埋首研究神學與哲學的修士之中,在那些研究天體運行的修士之中,在那些研究植物、昆蟲分類的修士之中..........
隨著百年戰爭的爆發(1337~1453),歐州歷史進入了新的時代,不過,在提到此之前,我們先回到之前的阿爾比十字軍,這次十字軍最大的受益 者其實是卡佩王朝,路易八世在他短短地三年統治生涯的最後一年(1226),又發動了一次對純潔派的十字軍運動,路易八世一舉將亞維農與普羅旺斯收於自己 的統治之下(亞維農後來被路易八世獻給了教宗),不但摧毀了純潔派的反對武力,也讓卡佩王朝將觸手伸向了通往地中海的道路,法蘭西王權也因此更加鞏固,而 路易八世也成了頭一位運用異端裁決所進行宗教壓迫的世俗君王。
而,實際上這段重點在於亞威農的獻地,教廷與法國王室因為征稅問題而有矛 盾,1305年,法國的波爾多大主教獲選為教宗是為克雷芒五世,1309年法王腓力四世強行把教宗移往亞威農(這時也是教宗直屬地),克雷芒五世因長期病 重,只能任能擺布,此後長達七十年,共七位教宗困居法蘭西亞威農,史稱"亞威農之囚",亦稱"教會的巴比倫之囚",隨著此事而來的就是西方教會大分 裂,1377年,格列高利十一世把教廷由法國亞維農遷回義大利羅馬。格列高利十一世去世後,樞機團於1378年一致選出一名義大利人為繼任教宗烏爾巴諾六 世。但是法王不能接受,所以其中的13位樞機(大多數是法國人)宣布該選舉無效,並另選出一名法王查理五世的堂兄為教宗,是為克雷芒七世,雙方至此互相宣 布對方偽,並讓對方及對方支持者接逐出教會。此後,因為羅馬與亞威農各有一教廷,於是,服從哪個教宗由教廷的內務變成政治危機。各國按照自身利益判斷,選 擇此國所服從的教宗。在百年戰爭中的兩造聯盟:亞維農的教宗由法國支持,羅馬的教宗則由英國及神聖羅馬帝國支持就是一例。
https://pic1.qnpic.com/img/clanlong/2d0fa104/
藍色:擁戴烏爾巴諾六世 (羅馬)
紅色:擁戴克雷芒七世 (亞維農)
澄色:非固定擁戴
灰:非天主教國家
在 分裂持續期間,很多方案被提出來討論,其中包括強迫教宗退位。只有大公會議帶來解決問題的希望。1409年,樞機主教們在義大利比薩開會,決定罷黜兩名造 成分裂的教宗,同時任命第三個教宗亞歷山大五世。但此舉遭前兩位教宗否定,兩分天下變成三分天下,比薩又有一教廷;各方用種種方法打擊對方,詔令將對方革 除教籍。最後在1414年至1418年在神羅境內的康斯坦茲(Konstanz)召開的大公會議,由各國君主出面協調,促使三位教宗先後辭職,另選新教 宗,1417年馬丁五世上任,教會大分裂至此結束。
長達四十年的教會混亂,教宗任由世俗勢力所擺布,教宗威望掃地,教廷勢力更是直落谷底,從此之後,教廷體認到,最美好的年代已然過去,昔日那種喊水會結凍的時代已經不可能重現,此後教宗由全西歐的精神領袖退化成意大利的小國君王。
再來,我們所要提到的就是羅馬法的復興,這直接源於城市興起,大約在11世紀,城市在10世紀維京入侵的年代抵定之後,城市逐漸興起,位居地中海中央的北義倫巴底率先興起,隨著十字軍戰爭的爆發,身為主要轉運站的倫巴底城市,型成一個個城邦,而不久以後,萊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出現。萊茵河流域的城市和士瓦本地區的城市通過結盟的方式來防衛地方貴族對商隊的掠奪和強盜的搶劫。很快這種城市聯盟發展為一種互利手段,成員城市間相互放棄徵收水路和陸路的通行稅,並通過協調的方式解決彼此爭端。12世紀中期,波羅的海的漢薩同盟成立,這些城市同盟在德意志境內長短不一,而在法國境內,飛速發展的南法城市,更是讓南法形成一個個獨立而難以控制的領地,加上語言不同,南法對北法人而言,可能已經接近是另外一個國度。
而隨著城市的興起,密集人口,勢必要解決爭端,而城市的商人不可能接受往日吞下 一個乾麵包,能一口吞下的就是無罪,或是把疑犯丟到水裡,浮起來就無罪之類的判決,而傳統上的日爾曼人的習慣法又不敷使用,近乎已經被完全遺忘羅馬法很快受到城市人們的青睞,從北意普及到歐州各地,日爾曼習慣法、羅馬法與教會法,很快的融合成新的法律型態,在一個個封建領地中央的孤島"城市"之中發展,也形成了兩個新職業:法官與律師,另外,密集人口所帶來的疾病危害,也讓一種新的職業快速發展:醫師。
https://pic1.qnpic.com/img/clanlong/1a9d896b/
嗯, 這是麥地奇家族的族麾,上面有六個圓圈,除了最頂上那顆藍底三鷲尾花,代表該家族出過法國皇后之外,族徽上的圓球其實代表著藥丸,麥地奇家族第一位成名的 先祖可能是位醫生或藥劑師,這其姓氏「麥地奇」即來源於此(醫生在義大利語里是medico,在與義大利語同源的法語中是medicin,而在現代英語中 medicin則意為藥品)。這家族後來涉足了纺織業,從事羊毛加工和在毛紡同業公會活躍,接著以此為資本,開創銀行,麥地奇銀行是歐洲最興旺和最受尊敬 的銀行之一,進而成為佛羅倫斯的領導家族,乃至成為托斯卡尼的控至者,整個意大利最為重要的家族...開始是中產階級,經商成為銀行家,進而躋身於政治 家,教士,貴族,這是當時許多在城市中興盛的家族所常見的一條發展道路,這意味著貴族階層不在封閉,不在是武夫或教袍的專利,商人往往利用戰爭跟國家發展 機會,晉身為政治要角。
而另一個家族,眾所皆知的德意志皇室,霍亨索倫家族,則代表著中小貴族的發達之路,原先只是南德士瓦本地區的小家 族,相較於領地,主要事業其實是為神羅皇帝一起工作,擔任行政官職,因而得到紐倫堡伯爵這種十足的榮譽頭銜(注:紐倫堡是帝國自治城市,伯爵無權干涉紐倫 堡一切,只是個頭銜),最後因為站對隊伍,選對主子,於1398年成為布蘭登堡邊境侯,其實,布蘭登堡這塊領地在當時被譏為帝國的北方沙盒,基於該地充滿 沙質土地不易耕種,再當時其實是個不怎樣的土地,加上民風驃悍不易統治,但是該家族持續的再為皇帝工作,因行政職而成為選帝侯,至於領地,該家族真正進入 該領地統治已經是受封後三代之後的事了....接下來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就不提了...
各國漸漸的往中央集權發展,帶給各個中小貴族以及其他人們一種機會,穿著長袍的行政官僚,也有機會成為政*府要角,進而發達成為大貴族,封地大小不在代表一切。時代正在變化..
而接下來,在1453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君士坦丁堡陷落,這改變的兩件事,那就是帝國必須分神應付東部戰線,而東部歐州的政治地緣關係因而徹底改 變,東西歐州因為奧圖曼跟隨後的政治關係日趨緊密,第二件事是百年戰爭結束了,這兩件事帶給歐州莫大的影響,在百年戰爭結束後,英國隨即開打所謂的"薔薇 戰爭",在該戰結束之後,確立了王權一統,至於法國,從戰爭結束的查里七世開始,法國諸王一直致力於提升王權,卡佩王朝諸王不斷的透過各種手段擴大己身人 力,查理七世之子,蜘蛛王路易十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與民風強悍的瑞士結盟,而其也因為不斷的擴大王室權利,而被稱為蜘蛛王,意其多腳擴張...
至於德國,從霍亨(其實Hoch有高貴的意思)斯陶芬王朝末代皇帝康拉德四世被殺之後,神羅一直處於不穩定狀態,1273年之後,大致上帝位一直在奧地利 的哈布斯堡家族、巴伐利亞的維特爾斯巴赫王朝,以及波西米亞王國的盧森堡王朝之間打轉,帝國充滿了為了帝位的權利鬥爭,陰謀、賄賂、結盟與背叛是常見的劇 本,1346年,查理四世發布一項重要的決定,那就是金璽詔書這部詔書是對當時德意志現實狀況的承認;是對日耳曼人傳統政治習俗的遵循,客觀上徹底解決了 皇帝與教宗之間自主教敘任權之爭以來的一系列矛盾,從法律上擺脫了教宗干涉皇帝選舉。按照黃金詔書,由諸侯選舉皇帝的做法得到承認;這些諸侯稱為選侯,在 這發布的同時,也在意識上初步肢解了神羅帝國。1438年,帝位從盧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轉到他的女婿哈布斯堡家的阿爾布雷希特二世手上,從此之後,帝位就一直在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至 於西班牙,在稍晚的1474年亨利四世(卡斯蒂爾)去世,引發了一場爭奪王位繼承權的鬥爭。其中包括了葡萄牙和法國所支持的喬安娜·貝爾特蘭尼佳以及阿拉 貢王國和卡斯蒂利亞國內貴族所支持的伊莎貝拉一世。在卡斯蒂爾王位繼承戰爭之後,伊莎貝拉保住了王位,並與其丈夫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實行共治,而1491 年攻克格拉納達,西班牙民族高漲到極點,不過僅管1491年的二王共治,它也還只是一個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統治下的諸王國聯合體——卡斯蒂里亞、阿拉貢、瓦 倫西亞、加泰羅尼亞等國均擁有相當獨立的地位——但王室的力量始終在不斷加強。
至於伊比利的葡萄牙,除了他在卡斯蒂爾繼承戰爭受挫之外, 海外冒險到是欣欣向榮,1434年,葡萄牙王子恩里克派吉爾·埃阿尼什首次越過了博哈多爾角的障礙。這裡是當時西方人所知道的最南的地點。1437年,恩 里克參與了葡萄牙對北非的戰役,但葡萄牙在這場戰役中遭到慘敗,恩里克的弟弟費爾南多亦被俘為人質。1448年,恩里克下令在北緯20度左右的阿奎姆島建立據點,這成為了歐洲人在西非海岸建立的第一個殖民據點。在二十年內,葡萄牙用武力取得了撒哈拉地區的控制權,並開始在現今的塞內加爾地區進行黃金與奴隸貿易,開始了大航海時代的先聲。
接 著,接下來對歐陸軍事有重要影響的,就是1494年至1559年的意大利戰爭,如果說,英法百年戰爭是歐州軍事由中世紀轉到近古的重大轉型期,那麼,意大 利戰爭就是百年戰爭之後的那些軍事改革的重大實驗場,這場戰爭的參戰國既多且雜,而且,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大量的傭兵,這些戰爭之犬成為戰場的主力,就是在 14世紀以後的意大利城邦拜經濟發展所賜的武力市場所發展出來的,而上面也可以知道,那些大國也陸續更進,這場戰爭的對文化上對大的影響,就是代表著意大 利文藝復興結束的1527年5月6日羅馬大洗劫,剛好在馬基維利去世後不久。之後,文藝復興的動力被弗蘭索瓦一世帶到法國去了。
有鑒於上 述理由,我們可以把1453年這個對於東西歐州有重大的影響的日期,歐州之所以是歐州,而不是東歐與西歐,正是因為此年發生的兩件事,東羅馬滅亡與百年戰 爭結束,在這時代,一方面,穆斯林勢力深入歐州,二方面,各國持續走向中央集權,三方面,教會力量已經跌到谷底,四方面,戰爭型態改變,火藥興起,五方 面,航海時代開始,六方面,科學與思想走出修道院的高牆.....
確實,歷史不該有斷限,因為前面發生的,肯定會影響到後面發生的事,時代巨輪種是前面影響後面,但是如果要讓人在漫長的歷史年段中,有個清晰的日期,我認為,對歐州史而言,1453年是個重要年份,可以做為中世紀的終止年份,做為一種概念的參考。 赶脚越来越不擅长读电子版长文了 ☆小源 发表于 2013-1-28 14: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赶脚越来越不擅长读电子版长文了
最近论坛比较火,各个板块都火起来了。你觉得呢 ericzhu 发表于 2013-1-28 22: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近论坛比较火,各个板块都火起来了。你觉得呢
嘛,寒假了嘛
酒馆区有点冷 ☆小源 发表于 2013-1-28 2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嘛,寒假了嘛
酒馆区有点冷
因为酒馆区没啥实际内容 ericzhu 发表于 2013-1-29 08: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酒馆区没啥实际内容
半水区,要什么实质性内容 拜读,喜欢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尤其是这时期的战争场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