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liqiang 发表于 2014-2-8 09:10:08

谈谈历史上关羽的谥号“壮缪侯"

谈谈历史上关羽的谥号“壮缪侯"
本文系转帖 ,作者:蒋春晖       《三国志 后主传》: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三国志 关羽传》:追谥羽曰壮缪侯。蜀汉不比曹魏那样谥号泛滥,只有12位官员得到了谥号。刘备时期只有法正,刘禅时期有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赵云、蒋琬、费祎、夏侯霸、陈祗。    “壮缪”二字,引起的争议实在太大了。    现今我们能够找到的谥法应该是周朝的,那么就具体看看“壮”和“缪”的意思。    “壮”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通“庄”。       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死于原野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而不遂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纵观关羽一生的事迹,这里面似乎有好几个都可以适用于他。       死于原野:关羽最终败走麦城,死于战事,这个谥号不是不好,而是带有一定惋惜的意味。       胜敌克乱:关羽在襄樊战役中消灭于禁,曹仁主力军队,威震华夏;南郡会战中绝北道,阻拦所有试图到达江陵的援军和补给。这个谥号是个绝对正面的。       好力致勇:关羽在白马曾经于万众之中刺杀颜良,这个谥号带有肯定但也不是完全的肯定。       屡行征伐: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也多次对曹魏的地盘展开小规模的骚扰,之后又发动大规模襄樊战役,这个谥号也是带有肯定和否定两层意味。       武而不遂:关羽有勇武,也有较强的军事实力,但是最终襄樊战役却一败涂地,有能力但没有成功,这个谥号也是既肯定又惋惜。       武德刚毅:关羽有武有德,而且刚猛,这个谥号总体来说算比较好的。       曹魏方面有很多人被谥为“壮侯”,如张郃、徐晃、文聘、许褚、庞德、都是有功之臣。这里本人不再具体分析他们的“壮”应该取什么意思,因为也很难下定论。    但是综合来看“壮”这个谥号的含义,综合不同的情况下,应该介于美谥和平谥之间。关羽占了这个字。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取了哪个意思。但至少说也说得过去,不算不好。    “缪”这个字实在是太严重了,不得不说在谥法中实在不是一个好谥号       “缪”这个字的释义是错误或者智谋机智的意思。       名与实爽曰缪(言名美而实伤);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都是不好的含义,那么纵观关羽的一生,他的能力得到了同时代很多君臣的肯定。如曹公,曹公手下一批谋士(郭嘉程昱等)、周瑜、吕蒙、陆逊等等,可以说声明显赫。然而他的战绩似乎和名声相悖,最终镇守荆州在北伐时被曹孙两家联手攻击,兵败身死而且丢掉荆州三郡/两个半郡。这样看来,实在是名声显赫,但实际情况实在不好。       关羽骄于士大夫,参与追谥的恐怕多为士大夫。益州派和荆州派恐怕都不会给他一个好评,荆州派会恨关羽失荆州,益州派更可以借此机会打击荆州派。如果说“壮”是介于美谥和平谥之间,那“缪”可以说是个恶谥了。“壮缪”最后落脚点在一个“缪”字,最终盖棺定论,充满了对于关羽结局的惋惜和怨恨。关羽死后四十多年,最终却得到了这样一个偏向恶谥的谥号,也许羽迷们真的不希望关羽得到这样的谥号,但结果似乎就是这么残酷。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    《三国志 赵云传》: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重点就在最后五个字:时论以为荣。       当时的人谈论起来这些官员的谥号,都是认为这是荣幸!试问假如关羽得到一个谥号说他名不副实,当时的人会以此为荣吗?       当然某些朋友要说了,蜀汉那么多已经去世的官员,一共就12位官员得到谥号,能进去12人之列已经是莫大的荣幸,再说了关羽这个谥号又是实话实说,也没有去刻意贬损他,自然是荣幸了。     那这里本人就反问一句,秦桧的后人、杨广的后人,是否以秦桧得到谥号“谬丑”为荣幸,是否以杨广得到谥号“炀”为荣幸呢??很明显不可能,谥号这个东西,是盖棺定论的。一个人无论平时做了什么好事坏事,只要被冠以一个谥号,那么他这辈子什么样就定死了。比如说关羽,如果盖棺定论就是这货名不副实,那么好,没有人去说你斩颜良,没有人去说你威震华夏,更没人会记得你绝北道了,你这辈子基本就算毁了。既然当时的人都认为是荣幸了,那怎么说也不至于是恶谥和平谥,而应该是个美谥。       我们可以看看另一个盖棺定论的东西,即蜀汉杨戏于延熙四年(公元241)年所著,评价及赞颂蜀汉一些已经去世的臣子的四言诗《季汉辅臣赞》,找出其中属于关羽的那首:       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赞关云长、张益德       我们知道张飞最终被追谥为“桓侯”。       桓: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纵观张飞的表现,这里取辟土服远、辟土兼国、武定四方、克敌服远、能成武志、壮以有力的意思似乎都合适。虽然不敢确定具体意思,但总体来说是绝对的正面,肯定了张飞为蜀汉入川开辟疆土的卓越贡献,而《季汉辅臣赞》里明显关张的定位是相同的。那么最终给谥号,出现了张飞为绝对正面人物,关羽为名不副实的人物。这样的盖棺定论,大家认为有可能吗?       我们可以看到晋朝以及再之后,大量的名人能人给予关张很高的评价,假如关羽的盖棺定论最终就落在了名不副实上面,那么后世很多自比关张的名将,他们自比关羽的时候,难道就是在追求名不副实吗??很明显,不可能。    关羽的谥号中那个“缪”字,肯定不会是负面的意思,即不可能取本意。    那么“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古代大约春秋开始,“缪”通“穆”,很常见的例子就是秦缪公和秦穆公,两个说法都是一个人。那么既然如此,关羽谥号中的“缪”自然有可能通“穆”。    《三国志》中也出现了谥号为“穆”的。比如刘备的吴夫人谥穆皇后,是否有朋友要提出质疑,同一本书籍中出现了穆和缪,那肯定说明不同啊,“缪”这里不能通“穆”。       事实上这个说法没有道理,既然“缪”通“穆”,那么就是说人家爱用哪个就用哪个,并不存在必须只有一种写法。谥号是个很严谨的东西,但是作者在写史书的时候可不需要这么严谨。好比《史记》中也有秦缪公和秦穆公两种说法,《后汉书》中也有泰山和太山两种说法,但秦缪公和秦穆公就是一个人,太山和泰山也是一座山。哪怕说《三国志》里面出现了99个穆,1个缪,这里的“缪”也完全可以通“穆”。       “穆”的本意有很多。       按照谥法: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贤德信修曰穆;德政应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肃和曰穆;圣敬有仪曰穆;粹德深远曰穆;肃容持敬曰穆;容仪肃敬曰穆。都是很好的谥号。       那么纵观关羽的一生,他能配上哪个呢?       布德执义(取穆的一个意思:纯):是对于人品上的描述,散布恩德,坚持公正做事,即人品上的纯。       《三国志 陆逊传》: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这里的恩信大行,就是在荆州治理期间的正面贡献,自然就可以算得上布德了。之后关羽失荆州、武陵郡的蛮夷也一直在从事反抗孙权的斗争,时不时造个反,可见他们和关羽关系好,想来关羽之前对他们也不错。说到公正,关羽自然也算公正,包括对待手下,似乎也不懂得太多的政治斗争,总体来说他的品德可以算得上纯朴了。       中情见貌:内心真诚、和气。关羽确实没有太多心眼,内心算得上真诚,善待士卒,对地位低下之人也算和气综合来看,“缪”通“穆”,取得应该是布德执义以及中情见貌的意思。        这样一切都很明了了,关羽的谥号,“壮”是对他勇武和军事实力的肯定以及结局的惋惜,“缪”则是对他品德上的肯定,说他纯朴,真诚。    “壮缪侯”虽然比不上“桓侯”那样绝对全面的肯定,但也是个美谥,立足点在夸赞关羽。       最后引用《三国志集解》来结束本文吧,古人的观点很明确了。       程敏政曰: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功德盖世,蒋琬费祎亦见谥。至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赵云皆得追谥,时论以为荣。按缪穆古通用,若秦穆鲁穆在《孟子》,汉穆生、晋穆彤在史皆为缪。宋岳飞谥武穆,意与此同。今乃以为恶谥,如谥法“武功不成曰缪”,蔡邕独【断】,名实过爽曰缪,岂理也哉!若果为恶谥,则史不应云追谥之典,时论以为荣矣。考谥法“布德执意曰穆,中情见貌曰穆”。《礼记•大传》“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缪”,左传“穆”多作“缪”,是“穆”、“缪”古今皆通。梁章钜曰:壮缪并非美谥,不知当时何以取此,今殿本改为忠义,传末刊载乾隆谕旨云云。弼按程说极允,梁说非是。后代易谥原无不可,更易本传则不可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谈历史上关羽的谥号“壮缪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