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越熙寧戰爭
中越均是漢字文化圈的重要國家,歷史悠久,然兩個並非一直處於和平的或直轄統治宗藩關係,事實上兩國時有戰爭。北宋初年,就有白藤江之戰,宋先勝而後敗,標誌著宋「修復」交趾失敗,越南亦繼續為獨立王國,不受中國直接統治。至北宋熙寧年間,兩國又再爆發一仗,但關於此戰的經過,結果,以至雙方軍隊損失人數,似乎都有很大分歧,現存亦沒有較完整的二手研究專門分析是戰。似乎只能透過翻查古籍才能理解一二。不知對於此戰,各位大大有沒有聽過,如有,不知大家覺得是戰宋軍是勝還是敗方,對整體戰術運用,士兵發揮及領導的指揮才能等方面,各位有什麼意見?
謝謝各位!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4-5-14 09:52 编辑
我对这场战争的观感是各有胜败,双方都未取得决定性的优势。也正因为胜利的天平没有发生明显的倾斜,才导致双方史官的互相扯皮。
统观整场战争:李常杰发动战争,前期较为顺利攻克钦、廉二州,在进攻邕州时遭遇宋邕州知府苏缄所率的军民的坚决抵抗,损失惨重,有大兵屯于坚城之下,兵疲师老之态。但宋廷没有很好把握这一机会,组织救援不力,增援时机延误且所派遣人员和将领也不堪重用,反被李常杰围点打援,将领被杀,部众投降。救援既无,邕州遂成孤城,终因前后无救援而被攻陷,李常杰为泄攻城受挫之愤,下令屠城,宋朝军民死难者达五万八千之众,加上之前钦。廉州,越军(交趾)所杀宋民者不下十万之众。宋廷震惊,这才对这次战争给予了重视(前期都忙于应对辽夏的威胁),派遣了郭逵、燕达充等名将,水陆并进,开始反击。顺利收复钦州、廉州。并攻克越广源州、门州。继续南下,向越南纵深挺进之际,双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战斗,围绕富良江展开,双方都宣称造成了对方重大伤亡,此处为双方即扯皮争议最大的地方。具体双方伤敌数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是双方都遭受了较大的伤亡,因为此战结束后,双方基本停止了大规模的战争,越(交趾)向宋求和,而宋也没有力量在继续南下一举攻灭交趾(因为瘴疠还是战损不得而知)。后来双方达成合议,越上表求和,宋军停止进攻,率军退出越境内,归还了所攻克的越广源州等,此后双方虽仍发生过交战,但基本在蒙元一举南下的二百年之际,双方维持了平衡,再未发生大规模战争。
其实此战与79年自卫反击战与一定的相像之处,大家可以就此发散一下
純從宋軍角度出發,其戰略目標仍然還是要「收(修)復」交趾,故此無論如何也很難說是勝方的。部分越南史家引用《長編》載王安石熙寧九年六月「一舉滅交趾」的言論以證宋朝老早主張侵略越南,這種態度固不可取,但該條資料也表示宋人參戰以後確實是以攻滅交趾作為目標,何況在四個月前宋神宗已經詔告過郭逵「交州平日,依內地列置州縣」,一個月前他又再表示「真宋時交趾可取,乃失機會」,郭逵後來還很具體地說「覆賊巢,俘乾德」,所以不論宋廷在戰前是否像鄧廣銘先生所言「沒有對交趾稍存戒備之意」(《論十一世紀七十年代中葉北宋王朝與交趾李朝的關係》),當時皇帝交給宋軍的任務顯然就是要佔領交趾,而不能夠達成此一目標就表示了其失敗。
宋軍由始至終犯下戰術失誤不在少數。早在戰前,姑勿論沈起、劉彝有否受過神宗的密令,如果他們召集保甲、訓練水軍真的想為攻交趾作準備,那其保密工作實在差的過分,《涑水記聞》直指其舉動讓「諸峒騷然」,甚至還有嶺南進士徐百祥可以輕易與敵國交通,足見兩人行事粗疏程度。此外,《宋史》載「蘇緘知邕州,以書抵[沈]起,請止保甲,罷水運,通互市。起不聽,劾緘沮議」,也可見得宋軍前線將帥彼此之間並不和好。
此後,軍事情報洩露以及將帥不和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宋軍。熙寧九年正月「復宼桂州,前鋒行數舍,或見大兵自北南行……遂引歸」,八月廣東轉運司言交軍「執僧道百餘人,奪其公憑而殺之,令間牒詐為僧道以偵事」,然後當年李常傑在如月江及/或富良江(各種史料記載有所歧異)順利偷襲宋軍,這些都是宋軍保密工作不善所致。至於指揮層的矛盾,先有趙卨、李憲之爭,又有趙卨、郭逵之爭,背後可能還有吳充與王安石之爭,在這種氣氛下策劃軍事行動可以說注定是要失敗的。
士兵表現其實無法多作評價,祇能說邕州守軍很強大,殺傷了數倍於己的敵軍,反觀從各路倉促集合起來的遠征軍卻好像沒有多大表現,後勤不繼、疫病流行當然都有影響,但更大可能是張方平批評宋人事前準備不足或自大心態所致,「王人久不涉其地,不復知其虛實。今聞其城柵隍壍乃有數重,兵力民觽必益充足,頗略旁近占城等諸小國,事勢設施,比前為強大。而嶺南長吏猶習故常,本非經遠之才,又忽不虞之戒,狂妄輕脫,為國生事」,邊吏尚且如此,江南各地兵馬以至久居北方的禁軍更不用說了。
兩軍損失人數歧異主要是出於富良江/如月江之戰,《大越史記全書》是說「宋兵死者千餘」,《越史略》是說「宋兵死者十五六」,郭逵墓誌銘是說「賊大敗,蹙入於江者不可勝數,江水為之三日不流,斬首數千級」但十萬宋軍同樣「死亡過半」,《玉海》是說「賊以精兵乘船逆戰,我師奮撃,大破之,斬偽大將洪真太子,其餘擁驅入江溺死不知其數」……勝負以至損傷人數記載出入頗大,但從宋軍無法繼續推進一事來看,雙方估計還是兩敗俱傷,後來加上後勤不繼、疫病流行、國內輿論反對等問題的連鎖影響,敵人又來求和,所以推斷宋軍因而順水推舟放棄作戰。 謝謝樓上兩位師兄發表精彩的評論,個人認為,是役屬於越南率先發動侵略,加上發動血腥大屠殺,激起了宋廷的憤怒,終決心反擊,可是卻過於輕敵,誤以為交趾易攻,故相信可以借機一舉「統一」交趾。
軍事上,宋軍戰鬥力應是優於交趾軍的,如月江,富良江之戰兩戰宋軍都是擊敗交趾,而相信富良江之役應為大戰,故宋代亦特別提到殺敵一萬,自損三千的慘況,足見是戰相方投入之兵力之多,戰爭時間之長,及面積之廣。
可是,宋軍輕敵往往誤事,宋軍沒有考慮過越南的地理環境及氣侯會造成嚴重不利,事實因水土不服加上獐瘴氣以致死亡的宋軍汝日俱爭,戰爭導致的減員加以非強大軍事力量可抵擋的瘴氣使宋軍根本沒有勝利的可能。故此,戰事成敗,其實天氣佔很重的位置。
不過,是戰成敗都成為歷史,中越雙方亦沒有大型戰爭直到元初。然是戰的爭議中可見越南一直以來對中國都抱有頗為敵視的態度,越史書竟把發動戰爭及肆意屠殺平民的李常傑(杰?)奉為「忠勇」的英雄人物,聲稱他是為國而戰。情況和日本奉二戰甲級戰犯為神明類同,這種奉侵中人物為神明的意想足見越南對中國一直抱有遨視,什至要滅亡之的戰爭。至於近代,就更不用說吧,把是戰稱為「抗宋戰爭」,而且堅持自己是戰爭勝利一方,卻忽視了自己求和的現實,似乎有極端愛國主義的味道,這種有「極右」意識的思想對中國極為不利。今天中越之間又再爆大衝突,處理得好可能可以平息,但是要注意越南早對中國有野心,而今天越南亦被美日視為重要的包圍中國成員,有意扶植之,倘若他日越南掘起,對中國的不利不能說不少,中國應小心這個邊鄰。
以上之說屬實個人見解,非嚴謹學術文章,故會有錯漏,敬請見諒。
另外再次多謝兩位師兄對中越戰爭發表了精彩的評論,希望將來更多人會注意古代中越之間的戰事,使更多專書出現。 本论坛有帖子讨论反映这次战争的战役作品。
https://www.hawkaoe.net/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