杕杜 发表于 2014-6-21 15:14:05

关于诗词写作的入门以及经验之谈

本帖最后由 杕杜 于 2014-6-21 15:31 编辑

写在前面
在别的坛写的,改改转过来、
错漏、不完整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提出来、@狂叔 我好多地方都在扯淡的,帮忙看看吧。
另外本文只是个人的经验,肯定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见解有差异的地方仅作参考即可~

诗歌发展历史
参见《中国文学史》一类的书,应该可以找到很多。
我写的一些

诗歌写作常识与推荐书目
https://www.wcai.net/poetry/poetry%20index.htm
另加两本《诗经》《文选》。
选读时注意下自己喜欢的类型,毕竟这么多全都读了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我个人学习时(高中时)用的书是王力的《诗词格律》。
简介式,适合入门;缺点是例词过少,且以毛泽东同志的作品为主。
https://www.wcai.net/poetry/gelu/gelu00.htm
目前我使用的一些工具书类网站:
汉典
https://www.zdic.net/
龙榆生先生的著作
https://longyusheng.org/index.html
搜韵
https://sou-yun.com/index.aspx
汉典基本可以全信之;龙榆生先生的著作只是一家之言,可用作参考;搜韵错误较多,其中的词格校验等功能要慎用,切记。
诗歌写作常识、常用修辞及各文体介绍个人版
msoeg的补充《戏说格律诗的平仄》:https://kdays.cn/days/read.php?tid=46363&page=3#2466642

个人直播
引用
忆秦娥·星穆穆
星穆穆,天涯野客听千竹。
听千竹,清风弄醉,有怀孤独。

曾经寒牖同君读,少年意气飞鸿鹄。
飞鸿鹄,各之所向,但余长哭。

https://www.hawkaoe.net/bbs/forum ... 29234&fromuid=39928

杕杜 发表于 2014-6-21 15:16:02

诗歌发展历史

本帖最后由 杕杜 于 2014-6-21 17:59 编辑

这部分可以参见《中国文学史》一类的书,应该可以找到很多。
各大学应该也会有类似的选修课程,感兴趣的话就花时间看看吧。
诗歌起源于歌,歌是众原始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之一,陶冶情操,有益身心健康。
所以诗歌的起源可以说很早啦,大概只比音乐稍晚一些而已。
附带一提,音乐大概在猩猩学会有节奏地拍胸脯的时候就出现了、
那么经过了很久很久,原始人们来到了先秦时期。
《诗经》大概总结了先秦时期的诗歌风貌:
《风》是民间流传的歌曲,老百姓唱着玩的;
《雅》是文人作的歌曲,当官的唱着玩的;
《颂》是正式场合(比如祭祀)用的歌曲,唱给鬼神君主祖先大人们听着玩的。
《风》演变到汉代之后就成为了乐府,《雅》就成为了古风、
当然有一种看法说乐府属于古风,只是分类的问题而已,影响不大、
总之诗歌从这时候起就分官、民两条路发展下去了。
值得注意的是,官的(古风)一般不会唱,民的(乐府)因为来源于民歌所以可以唱。
附带一提汉以后通常官方会派人到民间采集民歌编辑汇总,现在的乐府诗都是这样流传下来的。
另外一方面,《楚辞》则是先秦时期南方(楚地)的诗歌,另成一脉。
《楚辞》与诗经中的《颂》遥相呼应,到汉时催生了『赋』这一新体裁。
现在我们来到了汉代。
我们一方面有民歌(乐府),一方面有文人的作品(古风),一方面又出现了新题材『赋』。
诗歌的分类在这时便基本成型了,配乐的,不配乐的、之类的分法。
从汉到唐初,基本就是这三类了。这个阶段产生的变化并不是很多,基本上只是顺应着格律的出现而已。
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诗歌越来越严格,比如从汉赋到骈赋再到律赋的变化等。
古风方面,对仗等比较新潮的手法开始出现,最后演变为律诗、
嘛、基本就是这样,从汉到唐初只是在蓄力,根本性的变化没有出现。
于是我们终于来到了唐代。唐代是大变革的时代。
一方面,古风越来越新潮,新得不成样子了就变成了律诗。
当然不很新潮的古风也依然存在着,但是在唐朝来说那种就显得比较不时髦了。
拿今天的情况举例子,律诗在唐代就好比现代派的自由体诗,古风则好比一行七个字的老古董一样。
也就是说,律诗在唐代是比较大众的,有没有墨水都能写,古风则要求比较高,需要作者学习一下古代汉语(2333)。
所以唐以后写古风的一般都是现在定义为诗人的那群家伙,格调比较高。
现在因为不加格律的打油之类都算古风,所以格调反而反过来了、不过这是后话了。
另一方面,随着音乐的发展,原本比较贴近劳苦大众的生活的乐府诗渐渐不能满足艺人们的艺术追求。
民间艺人与皇帝想听流行歌曲的愿望一拍即合,教坊就这样诞生了。
教坊所制的名曲,后来就成为了各种词牌~
教坊的艺人终归还是民间出身,音乐出来了,歌词比较苦手。
于是皇帝便召集一些宫廷文人来写歌词。
宫廷文人又向他们的朋友学生之类的推广,从此填词者渐渐变为了专业的文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歌词内容基本由乐曲本身来决定,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能不忆江南?)》,内容和词牌是统一的。
与古风、律诗并存的情况不同,教坊的出现基本网罗尽了民间艺人。
同是配乐的诗歌,唐后词曲大为盛行,乐府诗却很少出现了。
另一方面,之前提过赋的格式变得越来越刻板,在唐代时甚至出现了『律赋』。
要知道,赋从诞生起就一直追求辞藻的堆砌,所谓物极必反,过于追求形式反而内容空洞。
所以自唐开始,浩浩荡荡的古文运动开始了。
单就结果而论,唐以后的辞赋体出现了骈散结合的形式。
那么总结一下,唐时,律诗兴起,与古风并存;乐府消失,被词曲取代;赋古文化、散文化。
这样的格局基本延续至今。
唐末到宋的时候,军阀割据,政治比较混乱。
教坊渐渐流于民间,词曲散佚。
这时便出现了文人写好了歌词,却很难联系到乐工的情况。
本来这时皇帝们也都忙着打仗,没多少闲暇搞精神文明建设。
于是文人们很烦躁,找不到乐工只好自己唱着解闷儿吧。
从此便出现了文人写词表达个人感情的现象。
再后来,干脆不管原来的乐曲是关于什么的,主题全由文人自定。
不过欢快、悲伤等感情基调还是多少服从词牌的。
再后来,词牌入了戏剧,便成了曲牌。
曲在戏剧中的作用就好比你们看动漫,里面有片头曲、片尾曲、插入曲、角色歌等一样,活跃了戏剧的内容。
曲因为表演的需要,在格律有很多变体。
整体上曲显得很松,加字、减字都可以随意为之(只是唱快一拍或者拖个长音的影响而已)。
曲在语句上也更平易些。
跟乐府类似,唐以后,写古风的人也渐渐少了起来。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兴趣研究古代汉语的。
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古风的范围逐渐扩大。
因为不需要服从格律,古风,特别是古绝,成为了初学诗的人的实验品。
也成为了打油诗的集中地。
前文所述的古风格调渐低的状况就是从此开始的。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一些深谙古代汉语的文人们依旧在创作着优秀的古风作品,可惜规模已经大不如前了。
律诗在经历了唐的兴盛之后再无多发展了。而词除了入戏成曲之外却另有变化。
一方面,词在宋时大致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另一方面,新的词牌被创制,总体而言有越来越长的趋势。
同时,宋时期古文运动也延续了下来,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散文化的赋作品。
经历了宋到元的战火,明时期诞生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新文体:八股。
早在唐时期,律赋就是考试的一个项目,明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于是古文运动的成果悉数付水东流了。
八股这种文体,不是韵文却在格律方面有胜过韵文。
词算是韵文写作中要求较多的一类了,八股比起词来却难了好几倍。
对于八股在此不深入去讲了,只从诗歌发展角度来看,八股是格律的极端,是叛离了诗歌家族的逆种。
在今天,有写律诗、古风的,有写词的,有写赋的,我却没有见过写八股的。
我曾经尝试过,不得不说,我的水平完全不够看的。大概只能写到破题的程度。
就此打住吧。
接下来的变革是从所未有。
清末balabalabalabala。。。
就这样,新诗诞生了。
从此一发不可收,散文诗,梨花体。。。卧了个槽全出来了。
在格式上看,有些新诗连韵文都不算,自然不能归入诗的分类中。
所以现代诗在分类上其实颇为暧昧的。
同时,歌曲脱离了词牌与戏曲,独成一类。歌词这种新的文体出现了。
普遍的看法来讲,歌词仍属于现代诗的范畴。
综上就是中国诗歌发展至今的简单历史,现在做一下总结。
诗歌的发展史是格律的兴衰史。
由原始人们的娱乐活动到今天的现代诗,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漫长的返朴归真的过程。
由此给我们学习诗歌的启示是,我们学习的步骤可以是从古到今发展之路,也可是从今至古的溯源之旅。
一切凭君喜好。

杕杜 发表于 2014-6-21 15:19:52

诗歌写作常识、常用修辞及各文体介绍个人版

本帖最后由 杕杜 于 2014-6-21 17:54 编辑

那么根据之前历史的部分,我们知道文体基本为乐府,古风,辞赋,律诗,词曲这五类。
共同之处就是都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押韵。
押韵指韵文写作中特定位置使用相似韵母的现象。
除了押韵之外的一些常识内容:
i)平仄
讲平仄之前先说下四声。
古代分平上去入四声。
普通话分阴阳上去四声。
以普通话为基础的中华新韵中,以阴阳为平声,上去为仄声。
其余以古音为基础的韵中,以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ii)对仗
上下句(字数相同)相应位置的字词性相对的修辞现象。
按照文体要求的严格程度,词性相对的程度也有不同。个别还会要求平仄相对。
还有拆部首、同音等多种玩法。
下面分类介绍各文体。
i)乐府
我不知道。
ii)古风
每句字数随意。
一般为四个字或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长句一般为两句,为一句或两句以上的长句也可以见到。
一般在每长句末押韵。
可换韵。
换韵时声调要一致。
换韵时的第一个长句中的每句都要押韵。
iii)辞赋
广泛的对仗。
对仗时个别虚词可以自对(如『兮』『之』等)。
因为出现过骈散结合的辞赋,所以格律上基本没什么要求。
应当注意的是,骈句在数量上应该多过散句;四字、六字句在数量上要多过其余字数的句子。
并且在分布上,骈句、四六字句应当集中出现。
iv)律詩
律詩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五言和七言。
律诗分四联,以首颔、颔颈或者颈尾的方法抽出律诗中的两联,就可以得到绝句。
律诗要粘对,粘指每上下两联中,前一联的倒数第二字要和后一联的第二字平仄一致;对指颔颈两联要对仗。
这里的对仗要求很严格,平仄基本要相对,如有拆字、同音等玩法也要注意到。
这里的对仗对颈联的要求高于对颔联的要求(初唐时颔联甚至可以不对仗)。
律詩各格式平仄的具体要求请自查。
五言的断句方式为2|2|1,(2|1)|2。
七言在这个节奏之前加两个字,便构成2|2|2|1,2|(2|1)|2这样的节奏划分方式。
对应平仄即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仄平平以及平仄互换之后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是声调最和谐的平仄排列方式。
再根据粘对,只要知道首句的平仄,全诗的格式都可以知道了。
律詩要求一韵到底;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也可押临韵。
所谓临韵基本可以指声调相同且在词林正韵中被归到同一部中的韵。
一般来讲,律詩要求押平韵。
排律和普通律诗一样,普通律诗是四联,其中中二联要求对仗。
排律则是首尾二联之外的每联都要求对仗,且每两联也要互粘。
基本要求都和普通律诗一样的。
v)词曲
词分词牌,曲分曲牌。
根据之前历史部分的内容,我们知道词牌、曲牌来源于当初的配乐。
所以说,各牌的格式要求各有不同。
根据音乐流传中的版本变化,每个词牌的格式要求(甚至字数)也有不同版本。

杕杜 发表于 2014-6-21 15:21:47

个人直播

方式为文字。大概隔一段时间回复汇报进度这种样子。
同时我会尽可能陈述写作过程中的思路、
我的顺序是先选文体。
为了考虑到要睡觉,选个比较短的吧;为了尝鲜,选个以前没写过的。
初定为忆秦娥。
下面是词谱。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个人顺序之后写一个韵并选韵脚。
第一个韵:平中仄
随意写一句,就以现在我扭头看到宿舍外面的情景来说:万籁俱寂,几点灯火。
再看下词牌的要求,宜入入声部。
第一韵初定为:星穆穆
于是韵脚选为词林正韵十五部屋沃通。
于是第一句为:
星穆穆,中平中仄平平仄。
确定第二韵的韵脚。
随便翻一翻,想想最近见到的事物。
定为竹。
变为:星穆穆,中平中仄平平竹。
承前文意,继续填:
星穆穆,天河中仄平千竹。
这里略豪放了,与忆秦娥的牌不太符。继续填,拉回来:
星穆穆,月明中仄平千竹。
这里感到了孤独,继续拉:
星穆穆,月中醉客听千竹。
基本ok,之后在根据后面的内容改。
之后一韵是叠韵,于是现在是这个样子:
星穆穆,月中醉客听千竹。
听千竹,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槽点很大,先放着。先确定下一个韵脚。
承文意,初定为肃|簌。
于是:
星穆穆,月中醉客听千竹。
听千竹,声声愁绝,仄平平肃。
于是肃感觉不好,改为哭:
星穆穆,月中醉客听千竹。
听千竹,声声愁绝,仄平平哭。
哭前两平声字,受不了,推倒重来:
山穆穆,清风醉客听千竹。
听千竹,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后面想用醉作动词,改为酒:
山穆穆,清风酒客听千竹。
听千竹,声声醉耳,仄平平仄。
依旧槽点,继续放着。照例决定韵脚。
初定为独:
山穆穆,清风酒客听千竹。
听千竹,声声醉耳,少怀孤独。
差不多了,槽点先放着,进入下片。
下片了两句七言都要韵:
引用

山穆穆,清风酒客听千竹。
听千竹,声声醉耳,少怀孤独。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解决方法为继续写景或者回忆或者抒情。
照例韵脚,初定为曲|烛|木|读,方法定为回忆:
曾经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承前文意,主题定为怀念友人的伤别诗:
曾经三载寒窗读,中平中仄平平仄。
太俗。推倒重来。
主题定为怀念友人的伤别诗,于是重来:
引用

风簌簌,天涯野客听千竹。
听千竹,醉同星语,少怀孤独。


槽点小了些了,回到下片。
风簌簌,天涯野客听千竹。
听千竹,醉同星语,少怀孤独。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
找韵脚。继续编故事。既然友人,应当有共同的理想。考虑鸿鹄。
既然别离已久,考虑尘躅,过雅,弃。
恢复原先考虑的曲|烛|木|读:
曾经寒牖同君读,少年意气飞鸿鹄。
少字重复。先放着。
又是叠韵:
引用

风簌簌,天涯野客听千竹。
听千竹,醉同星语,少怀孤独。

曾经寒牖同君读,少年意气飞鸿鹄。
飞鸿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


很顺地写了下去:
飞鸿鹄,各之所向,但余长哭。
少雕饰。
前文同、少两重字。
于是进入修改阶段。
修改后:
星穆穆,天涯野客听千竹。
听千竹,清风弄醉,有怀孤独。

曾经寒牖同君读,少年意气飞鸿鹄。
飞鸿鹄,各之所向,但余长哭。
基本ok。此即为定稿。
引用

忆秦娥·星穆穆

星穆穆,天涯野客听千竹。
听千竹,清风弄醉,有怀孤独。

曾经寒牖同君读,少年意气飞鸿鹄。
飞鸿鹄,各之所向,但余长哭。


后记:
看过程应该就可以知道,前三字被改了很多遍。。。
搞笑的是最后还是用了最初的。
有几个地方我自始至终没有改动,那些是我觉得不错的地方。
下片同君读三字依然是槽点。
就这样啦。

拔山盖世 发表于 2014-6-21 17:49:41

看到标题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文区斑竹某肚

在kdays拜读过,总体改动不大,主要的部分都没有变,赞一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诗词写作的入门以及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