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 看看你能考中状元吗? [转贴]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 看看你能考中状元吗? 第一场,史论5篇: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1题藩镇,第2题平戎,第3题举贤,第4题变法,第5题以夷制夷,还真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最后一题不太吉利,有亡国之兆。)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这种题目放在现在考,偶看都够用了) 第三场《四书》《五经》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在那个时代, 这样一张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卷子没有考察考生对于自由、博爱、正义、民主……等概念的领悟和实践很正常,但现如今的所谓考评好象比这张卷子还要远远不如……) 找不找得到刘春霖的答卷?看看最后一个状元郎如何作答也挺有意思的 找起来很困难.这些题目其实对现如今的人来讲要回答正确,符合当时科举题目答案的话,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关键还是看个新鲜. 不是几乎不可能,是完全不可能。首先要能全文背诵四书及朱子注,才能理解试题。
其次要知道八股格式,什么破题承题之类。
再次要写的一笔好楷书(即所谓的“馆阁体”)。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没有人从小受这样的训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5-03 15:48:00编辑过]
前几天去博物馆.看到科举考试的卷.妈的,那个赞...字写的工工整整,没有错字,没有修改的痕迹,落笔无悔写得跟打印得差不多,晕... 这种字虽然工整,但称不上艺术,因为没有自己的个性,只是方便阅卷而已,不能叫书法。正如画画,画得像不能叫艺术,画得再像也比不上照片,要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但是我觉得厉害.哪象现在,考试跟吃快餐似的,胡乱扒两下...(比如我..嘿嘿)考试还能写得那么工整,哎,真是佩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