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国学式微 国将不国
某些“专家”针对中国人民大学组建国学院及其建院主张而进行的发难,或者过于学术,或者圄于咬文嚼字,更或者偏激至上纲上线。唯拖发难对象下马,使之陷于“史实不实”、“语文常识不识”抑或“传统卫道士”的所谓“尴尬”之境为快。 作为国学学习和研究的“非专家”,笔者非常希望这些乐于并穷于发难的专家们睁大他们的“学术眼”,看一看有关国学研究与学习的基本历史和现状及其对我们国家民族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和现实意义。 国学在有些专家那里被简单地等同于儒学。其实国学是以儒、道、释等诸子百家学说为源头为主干,集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之大成的学问,是中华民族关于天、地、人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是关于人本、人性等人类本原问题的人文探究,还是关于如何促进国家、民族、阶级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社会理想。 国学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学问,绝非仅指哪一家之言,哪一代之说。而批判继承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学的前提是潜心学习古人和前人已有的国学成就。这是最基本的常识。认定国学就是儒学,自然会错误地断定主张学习和研究国学的人就是复古、保守的传统卫道士。 之所以有人如临大敌,谈国学色变,是因为他们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他们担心所谓复古、保守的思潮与他们所信奉的所谓现代化思潮相左,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这种非此即彼非左即右,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简单思维,放在新文化运动的特殊历史背景下,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而在国学式微几近百年,并且国学式微的思想、文化和社会恶果日渐严重的今天,这种简单思维就难以让人苟同。 新文化运动后短短30年间造就出的大批彪炳史册的思想、文化、艺术、历史、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大师,无一不是家学(国学)深厚,自幼接受系统、全面、严格的传统文化的学习、熏陶和训练。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解放运动,在鼓吹西学、新学的同时,并没有能力也未曾主张过从政治、法律等国家制度层面杜绝或禁止遍布于家庭和城乡大小学校等各个社会细胞和教育机构对所谓旧学(国学)的教育和学习。西学东渐的同时,中西文化并行,撞击,而后相互渗透,交融,等等,构成了异彩纷呈、鲜活而璀璨的思想文化的风景线。 而建国后50余年当代教育,或者由于国家制度对国学学习与研究的彻底杜绝(文化大革命时期发展至极端),或者由于文理分科和重理轻文教育(即使所谓的文科教育也是重现代轻传统没有根基的应试型工具式功利教育),没有培养出一位彪炳史册的文理大师。60岁以下主要接受当代这种与传统文化彻底割裂式教育的数以千百万计的所谓专家、教授、博士、硕士、大学生,大多是没有传统文化根基和博大人文情怀,先天缺少创新创造能力的教育怪胎和偏才,包括笔者。 如果有人认为国学是一种思想宗教,会教化并束缚人们的思想,使人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这是杞人忧天。任何社会制度都需要最基本的秩序,和谐,诚信,公平,道义,道德,都要追求发展,进步,理想,以不断达到新的更高层次的秩序,和谐,诚信,公平,道义,道德等等。而历经数千年涤荡得以流传至今的承载优秀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各类经典,一定是以最为人们所折服所接受所喜闻乐见的经典的艺术形式传达这些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经典的基本要义,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改造社会,变革现实,追求理想和发展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原动力。 国学传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相对完整或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台湾,如新加坡,如日本,如韩国,如东南亚各国的华人聚居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创造了举世瞩目并经久难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奇迹。无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涵的关于人本的关怀、人性的向善,关于民族和国家的向心、凝聚与责任,关于坚忍、刻苦、顽强、拼搏、进取等等的文化和精神精髓,对这种经济和社会发展奇迹的产生和维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获得性遗传规律告诉我们,人类今天的聪明才智得益于数十万年的积累和进化。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获得性遗传规律告诉我们,数典忘祖,屏弃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拒绝学习继承我们自己的文化历史,无异于民族文化自戕,民族精神自灭。长此以往,我们会逐渐蜕变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文化的民族,成为其它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奴隶。现代医学又让我们知道,每一个新生儿的成长都在重复着人类进化的历史。在我们中华儿童学习成长的宝贵的黄金时期,大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吮吸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可以强心健脑,厚积薄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兼容并包人类历史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从而为民族为世界作出自己应有的成就和贡献(如果这种保有民族文化自我就是被某些人指责的所谓的民族主义,我愿终生做这样的民族主义者)。 正是基于这种对国学学习和传承重要意义的重新发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几近断裂的深深的忧虑,政府和民间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审视优秀传统文化并着手组织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近几年中华优秀古诗文诵读工程的推广,遍布城乡各地民间私塾的复兴和活跃,一耽学堂的坚持和努力,博士硕士家长们出于对当代学校基础教育内容、方法和效率的不认同,纷纷将孩子领回家学习经史子集等等消息屡见报端,不一而足。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是顺民意、利国家的忧国忧民之举,是 “脊续”中华思想和精神文脉之举。身先士卒,功在千秋。 断了思想精神文脉的民族就是断了脊梁的民族!纪宝成校长的“脊续”一词造得恰切(如果是“造”的话)!用得恰切! 国学继续式微,国将难以为国! 转贴自李永海的BLOG[转帖]BBC透视中国:中华民族千年传统文化能否复活?
郭德纲穿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站在北京天桥的剧场里说着相声,台下坐满了听众,其中甚至有不少人把他当作偶像,他们吃着瓜子,喝着大碗茶,听到精彩之处高声叫好,拼命地鼓掌。 这一幕与1949年以前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郭的前辈们也同样是在天桥这个地方,让相声成为中国传统文艺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现在要想在天桥听到郭德纲讲相声,除非运气好,否则就不得不从票贩子手中购买高价票。这种场面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随着那些在1949年以前出生的老相声艺人的相继去世,相声已经在大陆变得越来越索然无味。很多人都觉得奇怪,郭这个此前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是怎么靠一个人的力量挽救了这门传统艺术的命运的。 郭德纲只是忠实地按照过去传统的方法在做事,除了他的剧场布置,演出时穿着的服装都是按照过去的模样去做,此外他还招收了很多徒弟,并按照"老理儿"给这些徒弟起了艺名,每个人的名字里都带有一个"云"字,以此来表明他们的"辈分",他还给自己的团队起名叫做"德云社",而这种做法在1949年以后被当作封建的"行会制度"给取消了。 至少有400年历史的昆曲也开始复苏了。这门中国最古老的戏曲艺术一度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但是最近这几年以来,在原国民党著名的白崇禧将军的儿子白先勇的不断改造下,这种原本节奏缓慢,唱词难懂的艺术竟然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白先勇率领的演出团体曾经在中国大陆的大学校园里进行演出,场面火爆的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且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开始像喜欢U2乐队那样喜欢上了昆曲。 现在大陆的中国人仍然热衷于学英语、看好莱坞电影、吃麦当劳,并且愿意花费几百美元听一场世界三大男高音的音乐会。但是在这几年,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也开始关注自己的传统文化。这种民间的力量不仅正在变得强大,而且这种力量也是传统文化复苏的土壤。 前面说到的郭德纲,他将在今年5月份在上海进行表演,因为地域的差异,历史上相声从来没有在上海流行过,但是这次郭演出的票价,最高已经卖到了约100美元,而郭以前在北京演出的门票只要2美元,剧场方面为了保证这场演出能顺利进行,甚至取消了一场芭蕾舞演出的安排。 这一方面说明了传统文化受到的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使郭德纲这样的艺人可以不依靠政府发放的工资就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官方改变了态度 如果孔子在世,他肯定会为自己这几十年在大陆戏剧性的遭遇而感慨万分。 这位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在过去一千多年里被当作神而受到人们的供奉。2005年9月28日,是他2556岁生日,中国人给他过了一个最为隆重的生日Party。 这一天,全球至少几十个城市都为他举行了祭奠仪式,中国官方的中央电视台甚至用4个多小时进行了直播。全球各处的中国人穿着几百年前的服装,在各处专门为孔子修建的寺庙里按照几百年前的规矩小心翼翼地上香,读赞美词等等。 几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中,孔子被作为封建落后势力的代表,在整个大陆受到了批判,人们砸碎了他的塑像,焚烧了与他有关的书籍、画像。当时的领导者也把对他的批判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当时全中国大陆的所有传统文化几乎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最高领袖毛泽东提出了"破四旧"的口号,人们便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对传统文化展开了"革命",传统的艺术大师、文化大师都成为被批判的对象,精美的艺术品和古董也被大规模毁坏。一些领导者试图以8个样板戏取代几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所有艺术文化娱乐。 几十年之后,现任的中共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则在公开讲话中号召大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官方已经从传统文化的终结者变成了传统文化复苏的热心推动者。 教育部的官员宣布,今后每年将花费大约2000多万美元在全世界推广汉语,并要在2010年在全球建成100家孔子学院。一些著名的大学也成立了"国学院",专门研究和传播传统文化。 今年2月,中共领导人之一的李长春参观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他在参观中说:传统文化"是凝聚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文化基础。" 李的这句话基本上概括了现在官方热心于传统文化的复苏的原因。 首先,在文革之后,传统的意识形态基本上失去了团结人心的作用,中国的领导人一直在寻找新的理念,能够将这个有着庞大人口,风俗各异,甚至有着完全不同文化的国家团结起来。 其次,胡锦涛将自己执政思想的核心理论概括为"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理念之一,而此前,中共的领导人至少几乎没有公开表示自己的执政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此外,中国领导人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软实力"。比如最近这几年,中国政府已经与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频繁开展"文化年",中国的官员也开始不断强调,中国不仅要输出电视机,也要输出电视剧。 而这种"文化战略"也成为处理两岸关系的一种手段。2005年,台湾在野党领导人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的时候,或背诵古代诗歌,或书写毛笔字,正好为大陆领导人常用的两岸"同宗同文"这一情感牌提供了注脚。 文化复兴,困难重重 尽管连战、宋楚瑜等台湾在野党领导人可以熟练地引用古代诗词,但是大陆的官员却在这方面表现失常。 首先是宋楚瑜在大陆的清华大学演讲结束的时候,清华大学校长赠送给他一副用小篆书写的一首诗,结果这位中国最知名学府之一的大学校长竟然无法将这首32个字的诗顺利准确地读出来。 然后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长纪宝成在迎接亲民党主席的时候,用"七月流火"这个成语表达天气很热,而这个成语的本意恰恰是说天气开始转冷了。 大陆的媒体都很不客气地调侃了校长们的"丢脸",一些媒体更是开始质问为什么大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远远比不上台湾,甚至比不上韩国和日本。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曾经在公开发言中毫不客气地说:"我们正在一锹一锹埋葬自己的文化";"我们的祖先远比我们更有创造力";"断层和失根的文化可能使我们游荡的灵魂难以找到精神的家园"。 已经有很多中国的学者对1949年以后成为统治者的共产党所采取的文化政策提出了批评。一位上海的学者曾经在一个电视转播的讲座中表示,中国的共产党人和法兰西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很像,都希望对人们进行精神上的改造。 这种改造最终失败了,文化大革命不仅用十年的时间几乎彻底地清除了传统文化,而且那些共产党人们理想中的新的文化也没有建立起来。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由此造成的"断层和失根"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 传统文化要复苏,还面临另一个挑战。前面说过,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有能力重新为传统文化的复苏"输血",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在无情地破坏着自己的传统。 摊开现在的北京市地图,人们现在还可以看到一些几百年前的元朝留下来的街道,当时的建筑和城市规划天才们综合考虑了阳光、社区交流、城市美观等因素,将这些街道建设成间距完全相等的平行线,而即便是用今天的高科技手段去分析,这种间距在各个方面都是近乎完美的。这种设计至今仍被全世界公认为仅存的城市规划奇迹。 但是,现在这里的地价飞涨,公路被扩宽,高档写字楼拔地而起。实力雄厚并有着强大后台的开发商强行改变了这种保持了几百年的城市格局。 北京一个古老的布店马上要被拆掉,结果生意一下子好了很多。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说自己一辈子都是在这里买布,但是现在一下子就要被夷为平地了,心里非常难受。这样的留言在几天内就写满了三大本。 看来大陆要真正恢复自己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第一个要战胜的困难就是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