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崛起”模式,不值得称颂
https://img1.gtimg.com/ninja/1/2017/02/ninja148729248526678.jpg电视剧《大秦帝国·崛起》海报本文系转载近日,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热播,引起很多讨论。后续剧情将如何呈现“大秦帝国”的“崛起”,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就史实而言,“大秦帝国”的“崛起”模式,是丝毫不值得称颂的。商鞅设计的秦国“崛起”模式秦国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代胜出,成为最后的统一者?可列入讨论范畴的因素很多。如地理位置、外交策略、军事实力……等。但就维持一种长达百余年的攻击态势而言,上述因素显然不足以成为主导——据学者统计,“从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之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完成统一),秦国在96场有大国卷入的战争中发动了52场战争(占54%),并取得了其中的48场胜利(占92%)”①。惟有保证对资源的强大汲取能力,才能维持如此高频率的对外战争和如此高比例的战争胜率。这种强大的资源汲取能力,依赖于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的严酷的基层控制体系。简而言之,为强化国家对民众的直接控制,商鞅采取了如下措施:1、摧毁一切有组织的“中间力量”,使民众以原子化形态直接面对国家的汲取(1)打击贵族,推行以吏治国。欲使天下之人尽为君主之奴,必先使天下之人互不为主奴。先秦贵族的权力、土地和民众,不受君主直接控制。国家在汲取资源时,面对的不是原子化的自耕农,而是组织化的贵族。为维护自身利益,贵族会自发抵制国家的过度汲取。商鞅以成文律法的形式,推行无军功不授爵等制度,来打压贵族,推行以吏治国,吏的权利和任免完全操于君主之首。脱离了贵族“小共同体”保护的普通民众,遂不得不直接面对国家的汲取。这种汲取较之贵族更甚——学术界一般认为:商鞅变法后,秦帝国普通民众须向国家缴纳年产出的2/3。②值得一提的是:无军功不授爵等律法,因平等对待贵族与普通民众,长期被认为具有“进步性”。这种评价大有问题。真正有意义的“平等”,必须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在法律层面上的平等,而非两个被统治者之间的平等(贵族相对民众,是统治者;但相对秦王和秦国,仍属被统治者)。对照欧洲历史,可以说贵族的消亡,是中国历史上一极重大的损失。5-13世纪的很多欧洲国王,只能在王室领地内直接行使权力,不能染指贵族的封地。宫廷和政府开销,须仰赖王室自己的收入,包括领地收入、司法收入、贵族缴纳的“封建协助金”等,若王室的收入不足用需另行征税,必须得到类似“贵族大会议”等代议机构的授权。“无代表权不纳税”等近代法治理念,即由此类制衡中诞生。③(2)用成文律法,强制解散大家族。秦律规定:民众“不得族居”;“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家中有两个男丁而不分家者,田赋加倍征收;“父子兄弟同室共息者为禁”——禁止父子兄弟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大家族消亡后,原子化的小家庭直接面对强大的国家机器,自然无力抵制其无节制的汲取。④2、用告密手段、恐怖手段来控制民众(1)制造特务国家。商鞅规定:编民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个编制里的百姓,若有人犯法,其他人不向政府告密,会被株连腰斩,告密者则可得到重赏。秦国被变成一个遍地告密者的“特务国家”。不独邻里之间,同床共枕的夫妻也负有互相告密义务。据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秦律规定:丈夫行盗,妻、子知情,并共享所盗之物,妻、子与丈夫以同罪论处。凡盗窃及其他犯罪,同户之亲属都须连坐。反之,如丈夫犯罪,妻子在案发前主动告密,则妻子的嫁妆可以不被没收。⑤这种告密制度,将民众牢牢捆绑在国家机器上不得动弹,也导致社会风气的严重败坏。据《汉书·刑法志》记载,直到汉文帝时代,民众乐于告密的风气才得到扭转。(2)恐怖主义治国。秦法暴虐,与商鞅的个人理念有关。在商鞅看来,要震慑民众,使他们不敢触犯朝廷的法律,必须轻罪重刑。用死刑来惩罚犯轻罪之人,用酷刑来处死犯大罪之人。犯轻罪而处死,就不会有人敢犯重罪(“故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生,则重者无以至矣”)。《商君书》里还说,犯罪发生之后再来惩罚,已经晚了;政府必须在民众实施犯罪之前惩罚他们(“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疑罪从有”,一旦被怀疑存在犯罪可能,即进行严惩)。3、把制服本国民众,放在治国的第一位《商君书》里说:“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够制服天下的统治者,必须先制服他的百姓;能战胜强敌的国家,必须先战胜他的百姓。在商鞅看来,制服本国百姓,最重要的工作是要懂得愚民、弱民。(1)全方位愚民。商鞅为秦国制定的国策,以农、战为核心。秦国民众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农耕,要么征战。经商、求学、耕作达不到政府的要求,本人及妻子儿女就会被抓起来沦为官奴。在商鞅看来,除了农耕和作战,其他行业如商贾、隐士、学者、游士、手艺人,对国家都是有害的。因为这些职业的存在,不利于让民众保持愚昧。国家要强盛,必须消灭“五害”,必须彻底愚民。《商君书》里说得明白:“民愚则易治也” ——民众愚昧,就易于治理。“民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民众没有知识就弱,有知识就强;民众弱,就安分守己,民众强,就会逾越本分对抗政府。要怎样让民众保持愚昧呢?商鞅提供了三种办法:一是要驱逐知识分子,烧毁诗书;二是政府不要因战功、农耕以外的任何理由奖赏百姓,如此,“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勉农不偷;民不贱农则国家不殆”——民众鄙视学问,就会变愚昧,就不会有多余的外部交往,就会安心耕种,国家就不会衰弱。三是大臣、士大夫,不许做展示自己博学多闻、能言善辩的事情,以免成为百姓的榜样。⑥商鞅执行愚民政策的手段是非常彻底的。《史记·商君列传》有案例可资说明:“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秦国百姓早年反对变法,被商鞅抓起来排队在渭水边上砍头,砍到河水变赤;后来,秦民有人称赞变法,结果又被商鞅抓起来全家流放边关。在商鞅这里,反对者要被杀头,称颂者也要被流放。因为商鞅需要的是“愚民”。最极致的愚民,不应该思考国家政策的好坏,不应该拥有思考国家政策好坏的能力,不应该产生思考国家政策好坏的念头。愚民只需要服从国家的法令。(2)全方位弱民。《商君书》里说:“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鞅赤裸裸地宣称“强国之道在于尽最大可能剥削民众”。他如此解释自己这种倒行逆施的“内在逻辑”:“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国富而贫治,重强。”——民众贫穷,就会有求富的上进心;富有之后,就会“淫”,有多余的想法(如求学、经商);民众从自己的角度有了多余的想法,对国家不是好事,是害国的“虱子”。只有让国家富有、让民众保持贫穷的治国方法,才可以使国家强大。怎样让民众保持贫穷呢?一种办法是持续剥削,不断发动大规模战争。《商君书》里说,“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财富积累够了就必须去打仗,否则民众会放松,会去追求耕、战之外的东西,国家就会变弱。另一种办法是国家控制包括土地、山林、盐铁在内几乎所有核心经济资源,如实行严格的“国家授地制”,确保“利出一孔”的国家垄断,消灭民间竞争。⑦https://img1.gtimg.com/ninja/1/2017/02/ninja148729265683828.jpg《大秦帝国》剧中的商鞅造型
这种“崛起”模式在当时即遭到批评,在今天更不值得称道商鞅死后约80年,荀子西游秦国,其所见所闻是:秦国没有知识分子,百姓都很愚昧,服饰简朴,相当害怕官府,相当服从——“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⑧。显然,秦国采用商鞅之法,对民众的控制非常有效。这种有效控制,使秦国动辄能够“空国中之甲士”出兵数十万发动战争,乃至征发上百万人营造宫室陵墓。反观东方六国,虽然也都搞过变法运动,但因贵族的强大影响力仍在(活跃于政治舞台的“战国四公子”等,即东方六国贵族势力的代表),故资源汲取能力远不能与秦国相提并论。 “贵族对基层社会的影响力,是导致其余六国不能彻底变法和完成对社会基层控制的原因所在,这也间接地导致了六国的覆亡。”⑨对东方六国的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而言,秦国的资源汲取模式,是令人恐惧的。秦昭王四十五年,秦军攻韩,韩国将上党割给秦,但上党百姓“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不愿做秦人,集体倒向了赵国。齐人鲁仲连也说得非常直接:“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秦国这种弃礼仪尚杀戮的国家,拿本国的民众当奴隶般使用,如果得到了天下,我鲁仲连只好跳海而死,决不愿做秦国之民。⑩略言之,“商鞅变法为秦国缔造了一个强大到极点的政府、一个萎缩到极点的社会以及一群沉默到极点的个人。”(11)这是秦国“崛起”的根本原因。这种“崛起”模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6年,陷燕都;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短短9年时间即完成统一。这种速度令人惊叹,也带来直接的后果,即:秦帝国无法消化东方六国残余的贵族、知识分子和宗族势力,无法使新领土上的社会迅速“萎缩到极点”。骊山、阿房、长城、匈奴、南越……秦帝国对民众的直接的征敛汲取政策继续推行,“天下苦秦久矣”的原子化民众,与拥有社会组织能力的六国旧贵族势力相结合,遂燃起了熊熊的反秦烈火。公元前207年,秦帝国灭亡,距离其实现统一,不过14年而已。可供对比的是:自商鞅变法至完成统一,秦国对原子化民众的征敛持续了130余年,因为消灭了拥有社会组织能力的贵族势力和宗族势力,秦国政权一直稳如泰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恰恰是秦国的“统一”,引入了拥有社会组织能力的六国旧贵族这一变量,反直接导致秦帝国的迅速覆灭。(12)https://img1.gtimg.com/ninja/1/2017/02/ninja148729296474740.png公元前257年左右的群雄形势图
注释①许田波,《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P61。②《汉书·食货志》称秦“收泰半之赋”,“泰半”即三分之二。③可参看:施诚,《论中古英国“国王靠自己过活”的原则》,《世界历史》2003年第1期。④此一政策,使社会道德极大地败坏。见《汉书·贾谊传》:“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嶹,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⑤《睡虎地秦墓竹简》,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1978,P97-98。⑥⑦《商君书·弱民》、《商君书·画策》、《商君书·定分》、《商君书·垦令》等。⑧见《荀子·强国》。这是荀子对秦相范睢所言之语,其真实意见可能更激烈。⑨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P55。⑩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P224-225。(11)《战争与国家形成:春秋战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上海人民出版社,译者序。(12)对秦国的征敛汲取,限于资料难有较准确的统计。史学界的一种估计认为,“秦时全中国人口约二千万左右,被征发造宫室坟墓共一百五十万人,守五岭五十万人,蒙恬所率防匈奴兵三十万人,筑长城假定五十万人,再加上其他杂役,总数不下三百万人,占总人口百分之十五。使用民力如此巨大急促,实非民力所能胜任。(范文澜)”另有一种推算认为:“当时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剩余粮食只能负担二百万人从事徭役劳动。但秦始皇滥用民力,征发徭役往往超过二百万。(肖国亮)”
如果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举凡大一统盛世,必定建立在武装且不久存的强权之后,必定经过迅速统一、迅速破败分裂、再迅速统一这一过程。秦汉、隋唐、元明莫不如此。找找其中的联系比吊着秦国打更有意思。
完全以后世眼光看当世事物,拿后世观点批当世种种,本身就是个玩笑。楚国倒是贵族林立,各有兵权,制法不同,俨然一个封建奴隶交界阶段的邦联,是不是堪称前苏联,甚至英国、美国模式的最原始形态?在生产力极度匮乏,战争完全依赖人口和土地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挥单位土地和人口的效率就是最强大的国家,而秦国法制虽然近似恐怖(却并不等于独裁),但确实在最短时间内大出天下。
秦朝存续时间过短,绝强的君主死后各方面起义就完全压不住了,暴露的问题确实很多,更多表现在被征服的土地上,说明秦的“崛起”适合治理方圆千里,无法覆盖整个帝国疆域,然而吊打秦国的“崛起”是不是有点儿过了?最重要的是,从秦国到秦朝,华夏民族才真正有了大一统的概念。春秋时期称霸即可,车战时代一战可以亡国,说话不看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情况,直接甩出上帝视角,本身就有问题。
天日 发表于 2017-2-27 14:43
如果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举凡大一统盛世,必定建立在武装且不久存的强权之后,必定经过迅速统一、迅速破败 ...
脱离时代谈规则都是耍流氓,以现世的的价值体系去要求两千年多前的古人,确实失之苛刻了 我觉得此文其实主要想给目前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和大国主义泼冷水。在人权已经得到全面认可,社会发展已经和个人权利紧密相关的21.2世纪,目前的舆论和政府导向,都是令人担忧的。 qs 发表于 2017-2-27 15:30
我觉得此文其实主要想给目前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和大国主义泼冷水。在人权已经得到全面认可,社会发展已经和 ...
赞同 在那個時代,對於用什麼方法有效,今人根本不應以現代觀點評價 "使天下之人互不为主奴"
这后半句好!
秦大太子死得冤,不然历史必被改写 notalk 发表于 2017-2-28 10:17
"使天下之人互不为主奴"
这后半句好!
在蒙恬在外,李斯不坚定,赵高根基颇深的情况下,并不认为扶苏能改变什么。 {:153:}以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大秦是适应历史发展的,具有制度优越性。蒙元都能说是时代的进步,为什么大秦不可以。 然而我至今不认为元朝的存在具有更多积极意义 qs 发表于 2017-2-27 15:30
我觉得此文其实主要想给目前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和大国主义泼冷水。在人权已经得到全面认可,社会发展已经和 ...
请问有什么问题吗? 天日 发表于 2017-2-27 14:43
如果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举凡大一统盛世,必定建立在武装且不久存的强权之后,必定经过迅速统一、迅速破败 ...
但是同期的世界上也有雅典这种兼具民主自由和强大的国家啊。
可是其它地区没能产生这样的。 qs 发表于 2017-2-27 15:30
我觉得此文其实主要想给目前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和大国主义泼冷水。在人权已经得到全面认可,社会发展已经和 ...
请问站长,现在第一MOD已经公测了,那么三国MOD是否还在制作中? hawk5959 发表于 2017-3-5 20:32
请问站长,现在第一MOD已经公测了,那么三国MOD是否还在制作中?
1,在
2,你跑错片场了 qs 发表于 2017-3-5 20:49
1,在
2,你跑错片场了
我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是现在国家意识形态为什么危险的时候,突然想到第二个问题,又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问,就一概问站长了。 hawk5959 发表于 2017-3-5 20:31
但是同期的世界上也有雅典这种兼具民主自由和强大的国家啊。
可是其它地区没能产生这样的。
秦统一的重要性最突出的就在这里,看我这贴的最后一段话。
另外看东亚和欧洲的同期史很有意思,我觉得你需要多读书并积极改善自己的表达能力。看你帖子的感觉是,你想得很多,但是很少有成熟的观点,也很少有底子来支撑自己的想法。表达很重要,基础在积累。 天日 发表于 2017-3-5 21:44
秦统一的重要性最突出的就在这里,看我这贴的最后一段话。
另外看东亚和欧洲的同期史很有意思,我觉得 ...
你的观点是秦国模式是当时中国最合适的?
谢谢劝勉,我表达能力确实不怎样。 古代的地方长官曾被称为“牧”,就可以知道对百姓是怎么个看法了。
不过,真正思想成熟的百姓会被挑唆参与那场某某大革命么?近期的百姓也不过如此,以舔为荣,何况那时。
这文章想借批暴秦从而批商君,从而批改革者,
那么他们是真的反对改革么?当然不是,他们往往是改革现阶段的既得利益者,如果改革再向前进步,他们这些通过早期粗放型改革得利的人就会被更公平的方式削减既得利益。所以要搞一些复杂到让人头痛的理论来为自己摇旗呐喊。
十多年前的某世界级大公司好像叫雷诺的破产,不就是因为把金融产品搞得让人难以理解,总之就是形成骗局,所以骗了那么多人,引起世界经济动荡。
这世上,真理一贯不太复杂。
秦的历史地位,商君的功劳,早已盖棺定论,估计没什么可驳的。
中华帝国今日之态,如果不是那么多“万骨枯”,怎有今日。
现在生活好了,滋长小资产阶级情调,很正常,看各国二战之后就可知道,哪个人心思战?可是,有人欺负到家门,追着你咬,又有什么办法。
今日之改革者,最要之务,是开启民智,他们也是如此做的,这不很好吗 天日 发表于 2017-2-27 14:43
如果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举凡大一统盛世,必定建立在武装且不久存的强权之后,必定经过迅速统一、迅速破败 ...
不错,那种不统一的格局,才是真正祸害百姓。连度量衡都不一致,那些贵族为了一点屁事,成天打来打去,拿百姓生活生存都不当回事,也配叫民主? hawk5959 发表于 2017-3-5 20:31
但是同期的世界上也有雅典这种兼具民主自由和强大的国家啊。
可是其它地区没能产生这样的。
雅典的民主可不是所有人的民主。
雅典也有奴隶,他们不是民主里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