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的特务机关简介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1_th.jpeg 随着各类谍战片的不断上映,间谍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在中国,历史上间谍特务活动可谓源远流长,间谍以窃取敌方军事、政治情报或控制臣民为主要任务。古代的间谍最早可以追溯的夏代,随着历史的发展,间谍机构也开始应运而生,甚至一度成为政府重要部门。 夏代:传说当中的女间谍,搜集情报的始祖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2.jpeg 女艾是一名女性将领,在夏商时期女性是可以领兵作战成为将领的。她为了帮助少康夺回王位,乔装打扮来到寒浞的统治中心,打探消息,了解民情,为少康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女艾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间谍,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一位女间谍。 西周:邦谍人员,主管军事情报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3.jpeg 西周设置士师掌管邦谍,据记载《周礼·秋官·士师》“士师之职,……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三曰邦谍……。”异国欲来侵伐,先遣人往间候,取其委曲,反来说之,其言谍谍然,故谓之邦谍。这时候的间谍特务还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 东周:设立官职,侦察敌情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4.jpeg 东周是一个战争频繁的时代,春秋时期的晋国设有候正一官,是军队中负责谍报侦察的官职。同书(即《左传》)襄公十九年又有候奄,与司马、司空、舆尉等并列。《国语》中的“元候”。 战国时期的周王室、赵国、齐国、秦国都设立候这一官职,用于侦查敌情。 汉代:军队以侦查为主,绣衣镇压农民起义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5.jpeg 军队当中有专门进行侦查活动的“候骑”和“斥候”,并且出现了专门管理侦查活动人员的官吏“候吏。”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使光禄大夫范昆及曾任九卿的张德等,衣绣衣,持节及虎符,用军兴之法(依照战时制度),发兵镇压农民起义,因有此号。非正式官名。绣衣,表示受君主尊宠。史书当中并没有将绣衣御史直接划分到特务的等级,只是说这些人深受皇帝的信任与宠爱,执行皇帝的命令,尤其是镇压农民起义。后来此官职一直存在,在王莽时被称为“绣衣执法”。亦省称“绣衣”、“绣衣吏”。此时的绣衣御史并不是完全的间谍,只是负责镇压农民起义,还没有履行监视人民这项职责。 三国:侦查臣下之“校事”,反间谍组织出现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6.jpeg 三国时主要沿袭汉代的制度。曹操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侦查臣下的言行,设立的专门的特务机构,名为“校事”,“校事”为最高统治者充当耳目,负责监察百官与吏民。到了曹丕称帝的时候,已形成“上察百官,下摄众司,官无局业,职无分限,随愈任情,唯心所造。法造于笔瑞,不依科诏,狱成于门下,不服复讯,”的侣撅局面。东吴也设立了相应的机构叫做中书或典校,由于其毁短大臣,排陷无辜,在责难声中被取消。但是此时吴国边境已出现反间谍组织,“刺奸屯”每个刺奸屯有五个兵,屯长(贼曹)一人,负责边境反间谍和报警任务。 南北朝:监察百官间谍机构行成,具备专业水准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7.jpeg 北魏时,还曾设立了“候官”这一间谍性质的机构来监察百官。《魏书·刑罚志》中载有:“(文成帝)增置内外候官,伺察诸曹外部州镇,至有微服杂乱于府志间,以求百官疵失。”这个特务间谍机构具有专业的水准,权力非常之大,被孝文帝裁撤时,已经发展至千余人。 唐代:女皇私设内卫部门,第一个特工组织“察事”为太监创建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8.jpeg 唐代的宫廷的保卫制度沿袭隋代。但是当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剪除异己。私自设立了内卫部门,设立是为了查处违律违法的贪官污吏和不合武则天心意的人的。许多大臣,皇室族人闻风丧胆。武则天驾崩后,新帝和大臣痛恨内卫,立即取消了梅花内卫集团。 唐肃宗时的太监李辅国,权重位高,竟达到威逼皇帝、擅杀皇后的地步。为了维护其权势,李辅国秘密组织了一个由数十人组成的间谋组织机构“察事”,其成员称为“察事厅子”或“察事厅儿”,这些人专门对宫廷官吏进行政治侦察、控制活动,从而建立中国侦察、间谍史上的第一个特工组织。 宋代:直属于皇帝的间谍机关,边境专门情报机构行成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9.jpeg 太平兴国六年(981)改武德司为皇城司。掌宫城出入、周庐宿卫、宫门启闭。每门给二铜符与一铁牌,左符留门,右符请钥,铁牌则请钥者正随,按时参验。凡臣僚觐见皇帝,上下马有定处,自宰相、亲王以下,所带人员有定数。以内侍派遣亲事卒伺察臣民动静,报告皇帝。有干当官主管本司事务,以武功大夫以上武官及内侍都知、押班充任。皇城使及副使仅为武臣叙迁之阶,用以寄禄,不治事。南宋初年,置行营禁卫所,绍兴元年(1113)改称行在皇城司。宁宗嘉定年间,以知閤门事、带御器械兼管皇城司。这是继唐朝李辅国之后,中国乃至世界上直属于皇帝的第一个间谍机关。南宋时,边境设置有专门的情报间谍机构——边辅。 明代:三厂一卫的黑暗统治,间谍特务的顶峰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10.jpeg 明代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虽然名义上是负责皇帝安全的亲军卫队,但是实际从事侦探间谍的活动,主要是监视大臣的日常活动,洪武晚期被废除。但是朱棣因为权力来路不正,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又恢复锦衣卫,从此有明一朝,皇帝都重用锦衣卫控制大臣和藩王。锦衣卫的首领是皇帝的而亲信大臣。 东厂,朱棣设立,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由亲信宦官掌管东厂事物。相传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东厂由皇帝的亲信太监掌管。 西厂,“西缉事厂”明中期明宪宗为了加强特务力量设立西厂,权力在东厂之上,但是后来被废除,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刘瑾。西厂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的节制。 内行厂,刘瑾秘密设立,亲任提督。其权势凌驾于朝廷一切机构之上,锦衣卫东西厂也都在内行厂的监视控制之下。 清代:雍正时期的粘杆儿处,最初只为夺嫡 清代,统治者吸取了历代统治者的经验教训,虽然没有设立明代厂卫这样公开的间谋特务机构,但康照时设在江南的“三织造署”,“实际上就是康照帝设在江南的三个秘密间谍情报站。”而且,清代还采用密折制度和在各级政府机构中选派专人来实现其侦察间谍活动。一般情况下,各州县都有一至二人专门从事侦察间谍活动的胥吏。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11.jpeg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设立粘杆处,是清朝的特务机关,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早在其还是皇子时,便已创立。在雍正的夺嫡过程当中,胤禛表面上与世无争,暗地里却制定纲领,加紧了争储的步伐。他招募江湖武功高手,训练家丁队伍,这支队伍的任务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粘杆处”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清世宗三年,胤禛降旨雍亲王府改为雍和宫,定为“龙潜禁地”。但奇怪的是改制后的行宫并未改覆黄色琉璃瓦,殿顶仍覆绿色琉璃瓦,有人认为:雍和宫虽为皇帝行宫,曾经有一条专供特务人员秘密来往的通道。但是,今天的雍和宫其实是一个森严的特务衙署,为了不致秘密外泄,才改府为宫。还有一种传说:在雍和宫已找不到任何地下通道的痕迹了,很可能清世宗的儿子清高宗乾隆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遗迹,改雍和宫为喇嘛庙时,已加以彻底翻修,将之平毁无痕。“粘杆处”在紫禁城内还设一个分部,御花园堆秀山“御景亭”是他们值班观望的岗亭。山下门洞前摆着四条黑漆大板凳,无论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卫士”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清世宗交办的任务,由值班人员迅速送往雍和宫,再由雍和宫总部发布命令派人办理。清世宗去世后,清高宗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内外和外省大臣的活动。直到清高宗死后,清仁宗嘉庆皇帝诛杀和珅,牵连清洗“粘杆处”,“粘杆处”的特务活动才逐渐废除。 民国:两统争霸,互不对付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12.jpeg 中统:中统的前身是1928年时成立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1935年升格为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其骨干以CC系成员为主(北伐以前,国民党中央在广州成立了一个中央俱乐部,到俱乐部去聚会的人都是陈立夫、陈果夫一系的人。因“中央”与“俱乐部”两个英文单词的起头都是C,故称去这个俱乐部的所谓志同道合者为CC系;又有一说是,二陈英文拼音字母打头也是C,CC即指二陈这一系的人。)。1947年,中统更名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又更名为内政部调查局,隶属于中华民国,为今日法务部调查局的前身。类似现在美国的FBI。 https://photocdn.sohu.com/20160315/mp63518028_1458020289609_13.jpeg 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BIS),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1938年成立,1950年解散的中华民国情报机关之一,早期的领导人为戴笠,戴笠死后,1946年,由毛人凤继任。特工人员最多时近5万名,分布到中国国民党的军队、警察、行政机关、交通运输机构,乃至驻外使领馆,专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手段进行活动。军统局在许多地方设有集中营、秘密监狱和看守所。抗日战争期间,也从事一些搜集敌方情报并敌后活动。1946年8月,军事委员会改组国防部,军统局的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为局长。 对于这两个特务机构,我们都已经从各种电视剧作品中烂熟于心,他们互相不对付,互相看不上,既有政治利益的因素,又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心理较量。 中国历朝历代间谍及其机构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更加丰富多彩,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今天仍然被津津乐道的,还是这些机构神秘的外表下所浓缩的那段历史。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
{:146:}没有当朝? 姬黑臀 发表于 2017-6-11 15:43
没有当朝?
谁敢说当朝的。。。。 雨农不死,大陆不失。惜哉惜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