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liqiang 发表于 2018-7-16 15:04:45

曹操与刘邦相比:差距有多大?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8-7-16 15:10 编辑

本文转自知乎
       李世民评价曹操时说得很好,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差不多就是这句话,自己可以去查)。       当然,曹操肯定很厉害,但并不能表明曹操如易中天鼓吹的那样,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史无前例的帝王资能。仅就政治才干而言,他远远不能跟刘邦相提并论。
       曹操最大的优势就是军事才能,“魏武用兵仿佛孙吴”,这是三国以来对其的公认评价,他的军事能力助其先后打败袁术、吕布、袁绍等强大竞争者,由此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但是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与刘邦这种冷血到极致的政客相比,有一个巨大的毛病,那就是他任性有余而自制不足,所以他往往承受很多不必要的重大失败。
       公元194年,主政兖州的曹操为报父仇讨伐徐州陶谦,因私愤而杀戮民众过甚,恶名远播。与此同时,因边让和王匡等滥杀事件,他在兖州地区也几乎完全失去了人心,结果被部将陈宫串联兔死狐悲的陈留太守张邈、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王楷等兖州将领,集体叛乱,迎吕布军队攻击曹操,以至于兖州最后只剩三座城还忠于曹操。要不是袁绍鼎力支持了当时还是小弟的曹操,曹操当时就被灭了。此次政治崩盘实际上就是曹操本人因私愤而滥杀的后果。
       在公元197年的宛城战役中,曹操本来已经降服了军阀张绣的部队,却忍不住去染指于张绣的伯母张济之妻,且将张济之妻公开纳为妾室。由于张绣的军队继承于张济之手,张绣全军皆怒,张绣最终叛乱,突然袭击曹操,杀曹操长子曹昂、侄曹安民与大将典韦,并于此后与曹操持续对抗。这完全是一种缺乏自制力,任凭本能作祟而引发的政治灾难。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同样如此,曹操迅速扫平了荆州刘氏,攻克荆州诸郡,江东孙权惶惶不可终日。但是,曹操的优势在于他的威能,劣势在于他的军队:精锐亲信来自北方,不堪水战,而新归附的荆州水军向来也不是孙氏的对手,更皆人心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贾诩认为,曹操应倾全力稳定新附之荆州,只要对荆州的统治真正稳定下来,江东将来就可轻而易举地攻下,相比之下,此时进攻孙权,实际上是一场冒险。曹操不听贾诩之谏,结果曹军在赤壁遭遇惨败,荆州大部分地区也被刘备夺走——此战实际上与曹操征伐乌桓类似,都是打败强敌后,进行了风险极大的军事冒险。
      公元215年,曹操降服汉中军阀张鲁,紧邻汉中的蜀地刚刚被刘备征服,人心不稳(一日三恐),而刘备正好率领精锐部队在千里之外的荆州公安(湖北)地区与孙权对峙,后方极度空虚。谋臣刘晔和司马懿建议曹操趁机直接进攻蜀地(七日后,有从蜀地投降的人说蜀地人心惶惶,刘备斩杀惊惶者亦不能安定人心),但曹操不听。不久,刘备稳定蜀地之后,就带兵进击汉中,曹操也丧失了最后一次统一中国的机会。《晋书·帝纪第一》于是,(司马懿)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三国志·魏书·刘晔传》(张)鲁奔走,汉中遂平。晔(刘晔)进曰:“……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於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大军遂还。
       实际上,早在进攻汉中张鲁时,曹操(60岁)就开始厌烦车马劳苦,有了退兵息戈之意,要不是刘晔强烈建议,曹操在第一次攻打汉中受挫之后,连张鲁都要舍弃。毛泽东对此评价道:“曹操打过张鲁以后,应该打四川……刘晔是个大军师,很能看出问题,说刘备刚到四川,立足未稳。曹操不肯去,隔了几个星期,后悔了。”
       与曹操相比,刘邦在经历雍齿之祸的磨砺之后,逐渐变成了纯粹的政治化动物,他的军事才能或许不如曹操,但他审时度势、自制自知的政治才能则远远超过曹操。
       首先,刘邦在对待部将和降将的问题上,除非为了特殊目的,他始终处置有道,避免滥怒滥杀滥罚,防止部下因不必要的恐惧和嫉妒背叛自己。韩信破赵灭齐之后,趁刘邦处境危急,逼迫刘邦封其为假齐王,刘邦不但忍下怒火,反而封其为真齐王;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为了防止功臣们因无望封赏而叛乱,竟然封自己的仇敌雍齿为侯(背叛过刘邦,囚辱过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以稳定众心。这些举措,都需要决策者必须舍弃愤怒、报复、虚荣等人性本能。只有具备超出本能自制力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其次,为了彻底消灭异姓王的潜在威胁,刘邦不顾年老体衰,以61岁的高龄深入代北讨伐叛乱的陈豨(一年之后去世),62岁的高龄进入江淮消灭叛乱的英布(英布认为刘邦年龄太大,不可能来打他,同年刘邦就病死了),可见其性格之坚忍。要知道,曹操攻破张鲁威胁蜀地时,刚刚60岁,就已经厌恶兵戈之苦了(曹操当时60,5年之后的65岁之后才去世),相比之下,62岁的刘邦哪怕是濒临油尽灯枯,也要南征北战,铲除那些威胁巨大的潜在敌人,这完全是一张超出极限的拼劲儿。
       更重要的是,刘邦继位之后,从来不敢有所懈怠,他深知无数潜在的危险萦绕着他的政权:吕后势大,功臣望重,诸子皆幼。无论是面对吕后党羽(临死前试图杀吕后的连襟樊哙),还是功臣,甚至刘姓子弟,都是不可靠的。与曹操相比,刘邦有着透过时间维度的政治危机感,他时刻在为身后之事做准备。
      诸子皆幼,刘邦必须借吕后的威望扎稳他死后的皇权,哪怕吕后给他戴了绿帽子;吕后势大,他必须借功臣的力量钳制吕后,哪怕功臣们只是墙头草;同样,为了应付功臣和吕后,他唯有依靠关东刘姓子侄诸王的力量做长安皇权的基本盘,哪怕这会引发内战的后患。
       为此,他在关东地区建立强大宗室诸侯集团的同时,再广迁功勋士众于关中,赐予这些人丰富的财富和特权(前刘邦军队士兵皆赐大夫之爵位,广授田粮,《高帝五年诏》),从而确立深入人心的刘姓皇权之政治根基。并在临死前,杀白马而盟,与功臣、宗室、吕氏共约“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的政治誓言,以最高的法理来强化刘姓皇权的道义基础。从而由此奠定广布上下人心的不坠之400年基业。
       与刘邦相比,曹操在这一问题上基本上缺乏考量,而这样也是曹魏政权被轻易篡夺的原因,毕竟,这个政权从未确立自己的政治根基。当初英布造反时,刘邦病重,身体虚弱,厌烦见人,乃诏令守宫侍卫,不准大臣入见,群臣中不敢入内。十几天后,樊哙终于忍不住,带领群臣推门径直闯进宫中。高祖这时正枕着一个宦官睡卧。樊哙见到高帝痛哭道:“陛下何惫也!今大臣震恐,陛下不与臣等计事,却独与一宦者绝乎?难道陛下忘记秦始皇死前被赵高蒙骗的往事了?”刘邦听完大笑,立刻起来与群臣议事。不久,刘邦听说樊哙与吕后勾连,就命陈平诛杀樊哙。平定英布之后,刘邦对受封吴王的侄儿刘濞说,“汉建国后数十年后,东南或有叛乱,难道是你?天下同姓都是一家人,希望你千万不要造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悲凉豪迈的词句背后,是一个已经平定天下的帝王发自内心的危机感       事实上,一个掌握了绝对权力的最高领袖,与普通人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除了他自己的自制力,没有任何法律可以压制其人性的阴暗、贪婪和惰性。他可以随意杀掉任何让他不爽的人,可以随意强奸任何漂亮的女人,也可以任何时候贪图享受,没有人能够管得了他——至少他不会立即付出代价。
       但刘邦掌握最高权力之后,从未真正放纵过自己的杀欲、色欲和懒欲。无论他的功业有多大,他始终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始终知道自己的敌人在哪里,始终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也从来不会不去做那些自己必须干的事情。这样的人,拥有的不仅仅是肉眼可见的才能,还拥有无可匹敌的自制力,他活得更像一只政治机器而非一个人。
       因为你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正常人所有的不忍、懒惰、虚荣、放纵和安逸之心,就像项羽误以为刘邦会爱惜妻子父亲,而与他妥协;丁公误以为刘邦会知恩图报,封赏自己;彭越误以为自己战功卓著、老实可靠,刘邦就会放过自己;英布误以为刘邦老了身体不好,就会贪图安逸而不远征自己一样,他们都低估了一头真正政治机器的冷酷自制的程度。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曹操,厌恶刘邦?尽管后者的功业影响远远超过前者。原因其实无他,因为相比刘邦,曹操更像一个活人,他会生气,会好色,爱装逼,爱虚荣、爱享受、爱放纵,虽然他很有才,但大家都能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个永远有弱点的普通人。但是,在刘邦身上,你永远看不到那个人性的弱点,他太冷血、太理智、太政治了,没有多少人能够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因为你永远战胜不了本能,也永远做不到他的样子。
      你能为了逃命,毫不犹豫地一脚踹掉自己的骨肉吗?你能出于安定人心,给自己最恨的死仇送一顶世袭富贵吗?你能仅仅为了一个榜样,就杀掉自己的救命恩公吗?你能在重病濒死之前,衣不卸甲地征讨那些万里之外、还仅仅只是潜在的敌人吗?
       你不能,因为你的意志和自制力远远达不到这个境界,同样,曹操的故事表明,他也远远做不到这一点。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重才能的作用,却忽略了意志和自制的价值,从而忘记了性格要比才能,更能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就像尼采所言,是“意志”而非“才气”决定了一个人究竟是不是“超人”!
      所以,相比刘邦这种政治机器,曹操反而更能让普通人产生认可之心,当然,这也是曹操在石勒、毛泽东等人眼里远远不能与刘邦相提并论的原因。“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刘邦),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韩信、彭越)竞鞭而争先耳。若遇光武(刘秀),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石勒与谋臣张宾谈史“刘邦是中国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毛泽东论中国历代帝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曹操与刘邦相比:差距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