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李约瑟问题,伪问题
最近看科学史的书,顺便想到这事儿。现代社会里科学无所不在,我们都习惯了科学无孔不入地关怀着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难免会把它当作阳光空气一样,是天经地义的世界一部分。但如果换成古人的眼光,顺着科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就会发现科学之路并不平坦,它是很有机会夭折的,今天科学的昌盛乃至霸道,并不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约瑟问题是个伪问题,因为它建立在一个隐含前提上:一个文明只要时间足够,都应该并且能够产生科学萌芽,并最终拥有自己的科学体系。而这个前提是站不住的,外在经验和内在逻辑都不支持。中国文明固然没有产生科学,但印度文明也没有产生科学,阿拉伯文明也没有产生科学,印第安文明也没有产生科学……在主要的古代文明中,大家都发展出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只有西方文明产生了科学。所以,从历史上看,没有科学是正常的,有科学才是反常的。
再从理论上看,一个文明如果没有外部力量,必然会走向停滞。有一点实用技术就够了,不需要什么科学。科学本质上是一种奢侈品,不实用,而且它跟自由的关系太密切,统治者不会喜欢这玩意儿。阿拉伯人曾经大规模地翻译过希腊著作,本来有望抢在西方之前搞搞科学的,但哈里发及时发现了这一苗头,宣布对于那些以为仅凭理性就可以知晓幸福的人,真主已经准备了地狱里的烈火,于是就原地踏步甚至向后转了。
大抵李约瑟在他那个年代,还是免不了西方中心主义的通病。西方成为科学的土壤,是颇有些得天独厚的条件的,如果不注意这些条件,就很容易以为科学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再把西方的普遍真理拿到中国来,就碰撞出一个问题来了。对此问题进行求解,并得出“官僚体制论”,“一元化论”,“科举体制论”等等答案,这些研究对于整理国故都不无裨益,但它们都是首先假设:科学在中国本来是可以自发产生的,只是由于官僚体制、科举体制、一元化思维,座座大山,重重压迫,才没有实现。这就把方向搞错了。科学是个偶然事件,对于偶然事件,不必过多追究它没有发生的原因,它本来就不该发生,就算没有官僚体制,就算没有科举体制,就算把中国文化的祖坟都扒掉,科学照样没影儿。该研究的倒是它发生的原因,真正的问题是一个“反李约瑟”问题:西方怎么竟然就弄出个科学来了?
民主的问题也一样,在古代社会,没有民主是正常的,有民主才是反常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不管是一九一九年还是二零零八年,都是中国最紧迫的问题,但我以为,我们不必像五四先贤那么自卑,猛批民族劣根性,古人早就说过,不是我们无能,是敌人太狡猾。自己在那儿灵魂深处作斗争没有用,赶快去学人家狡猾狡猾的才是正路。
说到这里,又回到老路上了:希腊。德赛二先生都是希腊籍贯,要学狡猾,请自言必称希腊始。
再转几个跟帖,也挺有意思的
[匿名] 未木 @ 2008-4-24 0:09:12BBC的记录片《Civilization》好像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
反对 0
0 支持
--------------------------------------------------------------------------------
[匿名] 123 @ 2008-5-15 11:19:41
从历史上看,没有科学是正常的,有科学才是反常的
瞎讲,理论都站不住脚!!
反对 1
0 支持
--------------------------------------------------------------------------------
elvin_chinly @ 2008-5-28 20:04:20
[匿名] 123 @ 2008-5-15 11:19:41
从历史上看,没有科学是正常的,有科学才是反常的
瞎讲,理论都站不住脚!!
不是的,科学也有分别,西方的属于理论科学,东方的属于经验科学。东方重实用,大概从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开始,而西方则可追溯到古希腊。思维不同产生不同思考方式。
反对 0
0 支持
--------------------------------------------------------------------------------
badding @ 2008-5-30 20:59:36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一般技术?
它们都是建立在人类发现自然界的物质规律,并能够应用的基础上吧。
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不发现,它也始终存在,人类发现是偶然的,或是主动寻找后的偶然(产生了所谓的科学家)。
不管叫科学也好,叫**学也好,自然规律,人类总是要去发现并充分掌握和利用的,而且越主动越好,发现和掌握的越多越好,发现的越早越好!最简单如地震预测!
。。。略几千字
反对 1
0 支持
--------------------------------------------------------------------------------
王大膀子 @ 2008-6-6 16:16:16
完全支持楼主的观点!
楼上把科学和技术搞混了。
技术要求能够实用,科学不问实用,科学是探索未知!科学的精神是发现真理,真理也即真相,该什么样就什么样!而技术则关心用什么,怎样用?一定程度上技术发明是科学探索的结果。没有技术只有科学,则人人都是哲学家、科学家,而社会生产停滞在古希腊的水平。没有科学只有技术,则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便遇到瓶颈,无法继续发展。我们国家的很多问题就在于太重实用,没有科学精神。往往为了预设的观点(很多是官方指定的)去寻找证据,只让证明(很多证据还是伪造),不许证伪,不出乱子才怪。
反对 0
1 支持
--------------------------------------------------------------------------------
王大膀子 @ 2008-6-6 16:21:10
修改上面最后一句话:
往往为了预设的观点(很多是官方指定的)去寻找证据,只让证实(很多证据还是伪造),不许证伪,不出乱子才怪。
反对 0
0 支持
--------------------------------------------------------------------------------
[匿名] 米兰昆德拉 @ 2008-7-15 9:49:01
同意楼主!!顶!!人生是一连串偶然事件构成的,不必做太多的计划,因为一个偶发事件就会让你走上与原来不一样的路,人类历史也一样。
反对 0
0 支持
--------------------------------------------------------------------------------
[匿名] te @ 2008-8-12 18:26:23
这个提法本不算新鲜,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的人太多。所谓宋明时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也和这个有类似之处。 这贴不错。当年在大学里也思考过中国为什么只有技术没有科学,不过我的思维还是停留在文里所说的假设科学是必然会产生的这一模式里。把科学看成偶然事件,的确是个全新的思考角度,和现在流行的把宇宙诞生,把你我的存在都推导成个偶然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 按现在的说法,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偶然事件的结果。
王孙转贴是偶然,我们回帖的也是偶然,太多了:lol 呵呵,偶然看到方舟子的一篇文章,从生物学方面支持“偶然性”。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看,单起源说也更为合理。按照现代进化论的观点,一个新物种的出现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事件,是不可重复的。多起源说却认为直立人这一物种在不同的地方分别独立地演变成了新的相同物种智人,这种可能性极低。”
全文转载如下---
我们都是非洲人
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时,小心翼翼地避免讨论人类的起源,只在结束语部分暗示了一句:“我看到在遥远的将来会有广阔领域供重要得多的研究。心理学将会建立在一个新的基础之上,亦即每一智力和智能必然都是经由级进而获得的。人类的起源及其历史将会得到阐明。”
它暗示的结论很明显:如果进化论是正确的,那么人类必定是从猿进化来的。进化论之所以引起许多人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由于这个结论。达尔文很清楚这一点,不能贸然地提出一个容易引起争端的论点,而必须有充分的证据。经过12年的精心准备,达尔文出版了研究人类进化的专著《人类的由来与性选择》。在确认了大猩猩和黑猩猩是最近似于人的动物之后,他预言:
“因此,非洲在从前非常可能是那些与大猩猩和黑猩猩密切相近的已灭绝猿类的栖息地;而由于这两个物种是现在人类最亲的同类,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早期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大陆要比在其他地方更为可能。”
但是在当时,达尔文的这个预言完全被科学界忽视了。做为万物之灵的人怎么可能诞生在“低等”的非洲大陆?欧洲和亚洲似乎是更合适的地点。达尔文之后最有影响的进化论学者、德国动物学家海格尔就认为亚洲的猩猩和长臂猿才是人类的近亲,从猿到人的过渡型——他将它称为“缺环”——应该到亚洲去找。
受海格尔的影响,荷兰医生杜布瓦特地到荷兰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当军医,以便能在那里寻找“缺环”。1892年,杜布瓦特在爪哇岛发现了“爪哇人”化石。他认为这就是猿与人的“缺环”。1921年,“北京人”化石的出土更是轰动一时。这似乎都证明了海格尔“亚洲起源说”的正确,以至于1924年第一具南方猿化石在南非出土时,学术界的权威们都认为那不过是一种跟人类没有关系的早期猿类。
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随着更多的南方猿化石在南非出土,证明南方猿具有猿一样的脑袋,人一样的下颌,而且能够直立行走,学术界才基本有了共识:南方猿才是真正的猿人“缺环”。达尔文是对的,非洲是人类的故乡。之后,寻找猿人化石的舞台逐渐从南非转移到了东非。到现在,在东非发现的猿人化石已多得难以统计,起码也有几千具。而且这些化石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人类进化谱系,表明人类是如何在非洲从南方猿、能人、直立人到智人一步一步进化出来的。
在亚洲、欧洲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包括“爪哇人”、“北京人”)都属于直立人,没有比它们更早的了,这说明直立人不是在当地进化出来的,而是在大约100万年前先在非洲进化出来,然后再走出非洲,分散到亚洲和欧洲的。
在非洲、亚洲和欧洲还都发现了智人(也即现代人)的化石,那么他们是各自从当地的直立人进化出来的(“多起源说”),还是从某个地方的直立人进化出来,而后迁移过去的呢(“单起源说”)?在80年代之前,古人类学家们都相信多起源说。但是1987年之后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对这一信条提出挑战。
我们体内的基因是记载人类进化的“分子化石”,因此遗传学研究也能让我们了解人类的进化历程。例如通过比较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基因序列,发现非洲人的遗传变异要比其他地方的人高。我们可以推测,其他地方的人的变异较少,是因为他们实际上只是原来非洲人的一个分支。这说明人类的共同祖先的确来自非洲。这与化石证据相符。问题在于,通过追溯基因谱系可以算出,现在所有人的共同始祖大约生活于20万年前的非洲。但是在亚洲和欧洲发现的直立人的生活年代比这个年代久远得多,比如,“北京人”生活在大约50万年前,从时间上看不可能是中国人的祖先。
怎样解决这个时间上的矛盾呢?遗传学家认为人类有过两次走出非洲。第一次是大约100万年前直立人那次。第二次,则是在大约20万年前,智人在非洲首先从直立人进化出来,分布到世界各地去,消灭了当地的直立人。根据这个说法,所有的现代人都是非洲智人的后代,中国人也不例外。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看,单起源说也更为合理。按照现代进化论的观点,一个新物种的出现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事件,是不可重复的。多起源说却认为直立人这一物种在不同的地方分别独立地演变成了新的相同物种智人,这种可能性极低。
由于有了众多遗传学证据,单起源说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学说。一些中国学者之所以仍然坚持中国人有自己独立的起源,大概是出于“民族感情”。但是感情不应该凌驾于科学事实之上。何况,承认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都是非洲人的后裔,无损于民族尊严,正如承认人类是从古猿进化来的,无损于人类尊严。
2007.11.30
(《中国青年报》2007.12.5)
哇
每人每天在此版转贴数不许超过三贴,否则全部删除,绝不留情汗!教皇不受牵制!:L
一六O九—二OO九:西(科)学东渐四百年
作者:方励之[作者注] 去年底写此文时,相对论天体物理国际中心联合体正在筹备联合国二OO九 Astronomy 活动,准备邀请席泽宗教授参加。没想到,噩耗传来,泽宗兄于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仙逝。泽宗兄以"A new catalogues of ancient novae" (1955) "A new catalog of novae recorded in the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Chronicles..." (1965) 等文享誉国际科学史界,特别是天文学史界。他的学术贡献难以在此一一列举。谨以此短文遥祭老友泽宗于天文学年到来之日。2009.1.1
二OO九年是联合国的天文学年,用以纪念四百年前——一六O九年,伽里略第一次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开创了以观测和实验的方法追寻宇宙起源的时代。它标志着现代科学的兴起。
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现代科学的发展依靠两个基础:实证方法和形式逻辑体系。爱氏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形式逻辑体系,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出这两步,是不用感到惊讶的。令人惊讶的是,这两项居然被发现了。”(爱因斯坦给J.E.Switzer的信,一九五三)。
联合国天文学年一事,是由意大利倡议和推动的。可能就是因为,“这两项居然被发现了”都与意大利有关。伽里略的天文望远镜无疑是实证研究方法的公认代表。欧几里德“原本”则是由意大利人首先引进西欧的。虽然“原本”始于公元前三百年的希腊,但直到中世纪,它并没有在西欧留下痕迹。古希腊衰落后,“原本”只流传于阿拉伯世界。直到一二六O年,才有意人Campano从“原本”的阿拉伯文本翻译到拉丁文。
四百年前,恰恰也是西(科)学东渐开始的年代。它也是从伽里略的望远镜和欧几里德《原本》开始的,也都与意大利有关。1609之后不到十年,一架伽里略天文望远镜,即被传教士带到中国。第一个中文欧几里德“原本”于1607年出版,译者是是徐光启(洗礼名Paul Shu,1562~1633)和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今年(2008)三月,在相对论天体物理国际中心联合体的理事会上,遇到意大利外交部两位参与2009联合国天文学年活动的官员,谈到那架进入中国的伽里略天文望远镜,很可惜,它失传了,无论在意大利或中国都找不到它进入中国后的去向。在北京建国门的古观象台上没有任何天文望远镜(注意:十七世纪以降,已是天文望远镜时代),更没有关于伽里略望远镜的任何记载。
天文望远镜没有在中文世界里激起探索宇宙物理起源的热情和兴趣。伽里略用天文望远镜得到的第一批发现(木卫等)在一六一O年发表。一六一五年就有中文出版的“天问略”一书加以介绍。徐光启也建议朝廷制造天文望远镜。然而,无论朝野,都没有多少反应,自生自灭了。这似乎有一点“奇怪”,因为,占星或占天都是中国历代王朝所重视的。
比起西欧,欧几里德“原本”进入中国,也不算晚。就印刷版“原本”而言,直到一四年才有拉丁文印刷版。其他文字的印刷版更晚,一五五五意大利文版,一五六二德文版,一五六四法文版,一五七O英文版,一五七六西班牙文版。徐光启和利玛窦的一六O七“原本”北京版,正处在这股翻译和传播潮流中。它并不太落后,比俄文,日文版大概还要早。徐光启等与西方贤哲在走着相似的一步。然而,像望远镜一样,后继的反应,东西两个世界炯然不同。
欧几里德的书在西方反应极其强烈。一译再译,“原本”版本之多仅次于“圣经”。还出现很多批注本。它变成了一本流行的教科书。它的普及,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开创严谨科学作了必要的准备。西方精密学科都是依照“原本”的公理演绎体系展开的。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典型的“原本”的公理演绎格式。
“原本”的影响并不限于数理学科。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是依照“原本”格式展开的。五十年代在北大物理系上学时,马氏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必修课。“资本论”第一卷,一开始是一大堆定义(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剩余价值,相对和绝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就像牛顿的“原理”一开始定义速度,速率,相对和绝对速度,加速度……随后是有关剩余价值产生的基本方程,即剩余价值的产生等于生产劳动率乘以资本投入。它相当于牛顿第二定律那种动力学方程(公理)。再由此推出引理,定理等命题,如: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经济危机周期律,等等。
徐光启和利玛窦的中文版“原本”,没有它在欧洲的际遇。中文的“原本” 没有广泛印刷流传,没有注释本(只有给康熙皇帝专用的讲进本),没有变成一本青少年的教科书。系统的公理演绎格式,在中国的典籍,包括数学典籍中,是没有的。无论在1607年之前或之后,都缺乏。直到二百五十年后,一八五六年,才有李善兰(1811~1882)与英传教士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译出全本的“原本”十三卷,后将其用作同文馆的教材。尽管如此,也只是注意到“原本”对数学发展的重要。
如爱因斯坦强调的,欧几里得几何学是哲学家发明的体系,它并不限于数学家,而是所有“爱智”者都应遵循的逻辑。它是各种学问的普适基础。欧几里德的书名是“原本”(The Elements),而并非“几何原本”。据传,柏拉图在他的学院(Academy)门口写着:
“勿让对几何学无知者入内”
柏拉图学院不只研究算学,几何学,光学,天文学,它也包括“申辩篇”,“理想国”,“美诺篇”等。上述口号要求,无论研究那一门学问,都必须先懂得几何学。有人考证,柏拉图学院门口可能并没有上述口号,而是后人杜撰的。不过,这句口号倒很切合柏拉图学院的宗旨。柏拉图认为真理是依靠辩论(包括诡辩)而获得。所以,口号的含义是:对几何学无知者,不具有参加任何辩论的资格。
符合逻辑的诡辩可能导致极富价值的佯谬(paradox)。譬如,芝诺(Zeno of Elea)佯谬揭示了两种时间(芝诺时,和普通时)之间的非线性变换。它同描写黑洞的两种时间(远处静止观测者时,和自由落入黑洞者时)之间的变换关系是完全类似的。缺乏逻辑规范的“辩论”,是不会有这种产品的。
公理演绎体系,有助于辨别什么论断是证明了的,什么是未曾证明的,什么是不可能证明的,什么是不自洽的。而且,可以从“体系”中推断新结论,或者修正旧结论。比如,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动力学方程,可以推论,正的剩余价值可由正的生产劳动率和正的资本投入产生。正的剩余价值也可以由负的生产劳动和负的资本投入产生,因为负乘负为正。所以,在撤回资本(负的资本投入)的条件下,破坏性生产劳动率愈高(负的生产劳动率),剩余价值产生愈多。这是当年北大物理系学生根据公理演绎体系对马克思“资本论”作的一个“发展”。谁要不信这个佯谬,谁就必须找到“资本论”的公理演绎体系中的逻辑漏洞。
美国“独立宣言”也具有“原本”风格。“独立宣言”的第一个论断是“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证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这是一个典型的“欧氏公设表述。“不证自明”是欧几里得“原本”中的五个公设的基本特征。据记载,A.林肯(1809-1865)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乃自由社会的第一公设。它很像现代宇宙学的第一公设——宇宙学原理:整个宇宙是没有中心的,处处是平权的。
“独立宣言”的“几何学”式表述,并不奇怪,起草“独立宣言”的T.杰斐逊一生酷爱欧几里得“原本”。杰斐逊受过良好教育,专业建筑师,自然懂得几何学。退休以后,“原本”仍是他最爱读的书之一。林肯早年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原本”是他后来自学的。当他成为国会议员后,仍用零星的时间钻研“原本”。他说,他的心灵靠三本书造就:“圣经”,“原本”和莎士比亚。“圣经”使他看到全能的上帝;“原本”令他发现理性的威力;莎士比亚则驱使他赞美和服务于善良的人。同时代的中国政治家曾国藩(1811-1872)也曾重视“原本”。曾国藩在洋务运动初期,1865年,就支持刻印“原本”全本,并为之写序。他强调逻辑证明的重要性,主张“不能仅知演算,而不知其所以然”。后世崇尚林肯或曾国藩的政治家甚众,可惜,极少提到他们崇尚的“原本”的理性威力。
徐光启特别强调“原本”的普适性,他说“原本”是“举世无一人不当学”的。他还预言,此书“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到今天,已不是百年之后,而是四百年有奇了。“勿让对几何学无知者入内”,“原本”“必人人习之”,仍然不是过时的话,特别是在尚未被“原本”理性威力开化过的地方,无论东方,还是东方的东方。
二OO八年十一月,Tucson 方励之的这篇文章引用了爱因斯坦的“偶然”说法---“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出这两步,是不用感到惊讶的。令人惊讶的是,这两项居然被发现了”------------
“按照爱因斯坦的说法,现代科学的发展依靠两个基础:实证方法和形式逻辑体系。爱氏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的)形式逻辑体系,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出这两步,是不用感到惊讶的。令人惊讶的是,这两项居然被发现了。”(爱因斯坦给J.E.Switzer的信,一九五三)。”
其实量子力学就是讲的偶然,在微观世界中,没有常数,只有变数。百度里“量子力学”条下还引了相关小说里的说法,挺有意思的---
“量子力学在小说《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中的解释....
罗慧: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边只有变数没有常数。就好比今天我在这给你们讲课。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因为里边充满了太多的变数,这个概率接近于零,也就是说这完全是一个偶然。所以,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珍惜这个偶然。
李然:就说量子力学吧,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面,只有变数没有常数,就好像我能预见你,如果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里面充满了太多变数,这个概率接近于零,也就是说这完全是一个偶然,所以我们大家都应该珍惜这个偶然.”
感觉唯物科学发展到极致,都在向唯心靠拢了,如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他的这一论断与现代量子力学有着共同之处:事物的特性与观察者有关。另外,也和佛教的基本准则空无自性(三法印之一---诸法无我)趋同 看了这帖子
想起大叔之前的一个转贴里说的
上帝救赎每个人完全出于偶然,与个人的共享无关~~~~ 这是奥古斯丁的“拣选”思想,在这个主题下的跟帖讲过。
https://www.hawkaoe.net/bbs/thread-21794-1-1.html
奥古斯丁对现代西方人的一些思维定势的形成,影响非常大,他本人也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被人将其与柏拉图,康德并称为三大“永不休止的哲学奠基人”。
原来在一篇讨论中世纪欧洲政治的文章中看过对其“拣选”思想的评论,相当不错,我在那个主题下摘录贴出过,现在再贴在这里,如下---
“于是对基督教政治和罗马教廷的认识,成为我们走进中世纪政治的基础。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率领的西哥特人攻陷并洗劫了罗马这座“永恒之城”,启动了中世纪的帷幕。罗马的灾难,对帝国的人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振荡。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开始动摇, 异教徒们纷纷借机攻击基督教。他们认为, 往昔罗马人崇奉的神灵庇佑罗马使之兴盛,自从罗马人背叛古代宗教传统而改宗基督教以后,(公元392,狄奥多西一世定基督教为国教,并取缔一切异教) 罗马便走向衰落而遭此厄运。因此,基督教应该对此负责。 当此信仰危机之时,出现了一位影响了整个中世纪基督教政治的伟大人物――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原是虔诚的摩尼教徒和天文学家,386年,他皈依了基督教,从此一直在北非的希波担任教职,从413年起,奥古斯丁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他的主要代表作《上帝之城》,在这本著作了,他与异教徒和异端进行论战, 维护正统的基督教信仰。在这一系列论战中,他对基督教神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创造了第一个完整的基督教神学体系。430年,奥古斯丁死于汪达尔人对希波城的围困。
奥古斯丁在西方基督教会内具有极高的地位。他生当西罗马帝国行将灭亡,中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是为新时代制定信条和蓝图的人物。自他死后八百年中,西方教会内没有人能与他相匹敌。 “整个西方基督教都蒙受了他的恩惠。 西方宗教生活具有远超过东方宗教生活的优越性主要是他留下的遗产。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的大多数特点起源于他的神学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奥古斯丁有点类似于中国的董仲舒,之不过他之于西方政治,比董仲舒之于中国政治,更为关键。)
所以对中世纪政治的探讨,就首先要从奥古斯丁的政治哲学开始谈起。
- 奥古斯丁的政治哲学首先是一种神学。 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完全是世俗的,它在人与自然或城邦的关系中来界定人的本性和地位, 奥古斯丁则依据《圣经》中的神学教义,从人与上帝的关系中来对人进行考察。这一从《圣经》里,寻找人的地位的做法,成为中世纪政治的原则。
- 奥古斯丁把“原罪”和“恩典”理论经典化,他认为人出生即有“原罪”(是从亚当那里遗传来的)。由于这种原罪, 人生活于情欲之中,具有无法阻遏的犯罪倾向, 当他达到道德行为当事人年龄时,就会继续犯罪,称“本罪”。因此,整个人类, 包括刚出生的婴孩,都属于“一群堕落者”,注定应该受到上帝严厉的惩罚。
人的得救不能指望自己,必须靠上帝的“恩典”。 这种“恩典”是上帝白白赐予的,并不是对人们善德的报偿。人的努力没有任何价值。 上帝“拣选”哪些人使其得救,完全是任意的行为, 并不以被拣选者具备的任何条件为前提。
奥古斯丁这一相当悲观的理论,也许来源于蛮族的洗劫中,玉石俱焚的人类命运。人的力量和命运相比,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这种理论,被传给了后世的西方人,直到今天,人们还在说,西方的文化属于“罪感文化”,文艺复兴的一个最大贡献,就是弱化了奥古斯丁的“原罪”观,强调了人可以自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 呵呵
就是这篇
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很大啊
差点让我人生目标动摇了:lol 小钱靠勤,大财靠命 按我个人的理解,奥古斯丁对于西方(不仅限于基督教)的影响,有似于龙树之于大乘佛教,孟子+董仲舒+朱熹之于中国 想了一下,再加上朱熹份量太大了,但相当于孟子+董仲舒应该是没问题的 世间万物发展的那种偶然性因素,不算是个比较突出和新鲜的提法:lol 嗯,阳光之下无新鲜事.早在几千年前的佛教和希腊人已提出并阐述得很详尽很系统了,现代的贡献是以科学的手段提供实验证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