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王孙 发表于 2008-11-23 02:36:24

乱侃俄罗斯的翻案片-----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斯大林元帅说得好,胜利者不受审判。胡适先生告诉我们,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虽然少奇同志遗言“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但更多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高尔察克这个人高中历史中有所涉及,无非是个白匪军的头子,被英雄的红军击毙。这个口径是站在苏联立场上而言的,说是成王败寇也罢,说他站在反动阶级的立场上也好,都是胜利者对于失败者的评价。时光荏苒,现在苏联解体,俄罗斯周边的国家早就给自己当年的抵抗苏联吞并的“白匪”头子“争取民族独立英雄”的头衔,当初我国导演在重拍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初期,还遭遇了乌克兰演员的集体抵制。但苏联的主体民族--俄罗斯人自己今天是怎么看待当初的白军头子--尤其是在普京当权,左派吃香的时期?
  
  从这个电影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俄罗斯人的一些个性--譬如喜欢走极端。影片里的高尔察克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爱国将领,虽然主轴中融入了他的爱情故事,但总体思想就是两个字--翻案。红军的形象一如西方题材电影中的--粗鄙,野蛮,冷酷无情。而高尔察克大军所到之处群众欢迎,当然还少不了对宗教的尊重。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当然明白原苏联对于白军的妖魔化,但问题是:高尔察克真的如电影林一般,是个深得民心军心的大英雄大豪杰么?影片里,军官贵族小姐们在灯红酒绿的宴会厅谈情说爱(这还是在战争时期),家中庄园别墅美如画,而熟知那段历史的人都清楚当时俄罗斯的下层百姓都过着一种怎么样的生活。红军并非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他的存在和成功必然有其社会背景群众基础,但影片完全没有涉及这个部分,给人最深的感觉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仿佛恰巴耶夫在高尔察克身上灵魂附体。
  
  没有了客观性,影片的说服力自然大打折扣。“前方将领打德军,后方红军杀将领”,红军在片中扮演了成了俄奸的角色。高尔察克将军在三色旗(现在俄罗斯也是这个旗帜)和众多协约国旗帜中保持民族尊严,坚持“俄罗斯军队由俄罗斯人领导”,最后被盟友将领出卖,遭到红军俘虏和枪决。但值得讽刺的是,高尔察克将军部队的武器却也是这群人提供的。
  
  联想到中苏之间的关系--好的时候毫无保留,把工业技术甚至原子弹都给中国;闹翻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恨不得要核平中国。俄罗斯人的这种非理性的极端个性,使得他们在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亦很偏激,更让人感受到一个真理:历史和文艺,从来都是为现实政治服务的。

历史上的高尔察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乱侃俄罗斯的翻案片-----无畏上将高尔察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