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公剑作羊毫八百年祭
史誉“南渡之龙”,一生文武兼济。少壮时率半百余骑即闯金地千里,勇擒叛徒;中年肇我中华“飞虎军”之先河,事民如亲,肃正土豪风气,此俱怀匹夫之道,治世之仁。年至耳顺,赋词百篇,名并东坡,绝唱千古。席军、政、文三地而坐,历数千古,非稼轩公不能,不作二选。纵观辛稼轩一生,即使身怀绝才,亦不免抱憾终身,“怀才不遇”成了最适合的囊括词。稼轩公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舞台,即使被谪乡居,虚职被夺。这个在多方领域都有天造的人,自身的完美却无法博得时运的青睐,成了历史最大的悲剧。军人在南投后,发现自己用来斩杀金寇的铁剑,被南宋政府无情地没收,取而代之的却是一支软绵绵的羊毫。军人迷惑了,惘然了,于是家国天下从此湮没。乡村固好,侬侬吴音代替了喊杀声,犁具取代了金戈,再没有了腥风血雨。然而,花间蝴蝶翩翩,北方传来的却是同胞受苦受难的消息。之前自己所苦苦追寻的,难道只是“乡间作赋”?当他发现自己手上的羊毫根本退不了敌后,他最后一次奋力地把羊毫掷向了南宋--“元嘉草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愤慨过后,稼轩公没有消沉,在热烈的理想与冷酷的现实所产生的激烈碰撞中,尚“醉里挑灯看剑”。他俯身拾起羊毫,化金戈铁马于纸帛,抒君父不共戴天之仇于笔墨。于是辛词至今读起,仍剑戟铿锵,有如战马掠身,亦可窥见稼轩悠悠复国之志。
在失去匹夫之道与治世之机后,稼轩公用羊毫,毫无粉饰地还原了一个拳拳赤子的爱国之心,使他博得了后世“大丈夫词”的评誉。
知天命之年,稼轩公得悟,自己苦苦追寻的治国之道,在不完美的时代际遇之下得到了诠释。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跚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