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设想---古代的强军之路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5-14 15:04 编辑一个设想
---- 古代的强军之路
我们课上学《孙子兵法》,主要讲谋略,讲运筹帷幄,讲指挥艺术,虽然在第五篇势篇中也提到军力的提升问题,但没有展开来。今天我想就这一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不入流的见解。
不论指挥,我认为要打造一只强有力的军队,不外乎从这些方面入手:士兵的选拔,平时的训练,锋利的兵器,兵种的革新,战法的进步,兵种的优化组合,士气的激励,军纪的肃明。
就士兵的选拔而言,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吴起的选兵之法:吴起强调兵贵治而不贵多,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再加上他赏罚分明,体恤士卒,外加指挥得当,使魏军能够纵横太下,雄踞中原。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别是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那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尉缭子赞道:“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可见选兵对军队战力的重要性。又如曹魏的虎豹骑,又是另一种选拔方法:,《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夸张一点来说,在普通部队中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战斗力之强是三国部队中顶尖的。而且“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据《三国志》中记载的仅有曹真、曹休和曹纯。曹操派自己最信任的曹氏将领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这就确保了忠诚度,可说是曹操的一支嫡系精锐,也可以算是曹操的“王牌军”。看看这支部队的战绩:南皮之战中,在战场上杀死袁谭;接着又在北征乌桓时,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在长坂坡之战中击破刘备;在建安十六年大破以马超为首的关西军团;在建安二十三年在下辩击破张飞和吴兰。这里主要是强调军队的忠诚度,是另一个角度。
此外,较为有名的选兵之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在一一列举了。
再就是要说到士兵的训练了,给我印象较深的就是孙武子辅佐下的吴王阖闾的练兵之法。《墨子•非攻》篇中就有记载:“古者,吴阖闾教七年,奉甲执兵奔三百里而舍焉。”训练七年之后,吴军能够手执兵器,全副武装地长跑三百里后再宿营,距离相当于现代的105公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平时训练如此的严格到位,难怪能够“西破强楚,北威齐晋”
当然历代名将对士兵的操练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这里就不赘余了。
我们再来看看兵器之于部队战力的重要性:战国七雄中最弱的韩国,能以弹丸之地而在虎狼环伺的险恶情况下强撑近200年,靠的就是它那锋利的兵器: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我们一统天下横扫六合北击匈奴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国除了雄厚的国力外,还不是靠着他它的强弓强箭,雄厚的国力让秦国可以制造出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武器,秦人制造的武器,是按照标准化制造的,误差之小,让人难以想象,他们制造的青铜剑,在现代人眼里,最长只能到60厘米,但秦人制造的青铜剑,竟可以达到100厘米,秦人拥有一种步兵方阵,手持7米长矛,将它端平,靠它很长的优势刺伤敌兵,秦朝的弩,射程比手枪还远,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武器,甚至还拥有一套自己的瞄准系统,秦人在作战时,在没有短兵相接的时候,就通过秦弩重创敌人的主力。就是凭借它,
打得北方草原上虎视眈眈的强敌心惊胆战,正所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而报怨” 另外盛唐时唐军的陌刀阵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是对付北方少数民族骑兵的利器。步兵对抗骑兵一般主要是用两种兵器,一种是长矛,另外一种可以是陌刀。但长矛只是用来坚守,不利于进攻,现在打算使用的钩镰枪主要也是防守,而陌刀则是完完全全的进攻兵器,长3米、又宽又厚,两面是刃,锋利无比,可杀得敌人心惊胆战。而且陌刀阵对阵型要求不高,士兵们聚拢在一起固然能发挥巨大的威力,“如墙而进,所向披靡”,一刀下去,可将对方人马劈成两半,即便是阵型散乱了,照样是威力强大,凶悍之极。其他朝代也是如此,锋利而先进的兵器的犀利攻击,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的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就是上文提到的曹魏的虎豹骑也屡屡折在蜀国的“诸葛弩”之下。北宋的床子弩神臂弓兵,明朝的神机营和辽东铁骑也都是也兵器先进而闻名的部队。
接下来我们来谈兵种的革新,就古代而言,主要是由步兵车兵向骑兵的变革了。伏波将军马援曾说过“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对骑兵推崇至极。这一变革真正应该是开始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于是他决心改变几百年相传的军制,实行由车战向骑战的转变。他选择靠近河套的草原训练骑兵,并让国内作坊制作马具,建立起华夏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当时军队实行骑兵化的重要意义,相当于现代战争史上陆军由徒步跃升为机械化。这使得随后统一华夏的战争中,“秦之畏害天下者莫如赵” 最终依仗着地大财丰,在马业和弓弩制造方面逐渐占有了优势。而且得胜后秦国全面运用了赵武灵王实行军事变革的成果。到汉代一度还发挥到极致。当然我们还不能忽略掉我们的楚霸王项羽的功绩,他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将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的人,彭城之战,以3万骑兵大破刘邦联军56万,不仅取得辉煌的战果,而且在中国骑兵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由步向骑得变革,不仅使华夏民族建立起能够同匈奴相抗衡的骑兵,在社会上也培养起彪悍骁勇的尚武风气,汉武帝时代才能创造出世界军事史上农耕民族以骑兵击败游牧民族的奇迹,后人称之为大汉雄风“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再向后看,曹魏的骑兵,北朝魏得以横扫北方遏制南朝宋攻势的骑兵,唐朝自李世民起攻灭诸侯,威震夷狄的精骑,后唐得以攻灭后梁的骑兵,还有南宋初,天才将领岳飞出现并组建了专业骑兵岳家军后,建立的赫赫战功“撼山易,岳家军难”。到了元朝,以骑兵起家的蒙古军把骑兵战术发展到了极致,并依仗这一战术横扫天下,蒙古人成为当时世上最强大的军队,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广大领地。在东方消灭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败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罗斯草原,打败了西方联军,一直打到多瑙河边。(如果不是窝阔台不合时宜的死了!还不知道打到哪呢!)
扯太远了,现在来回来。
我们再说到兵种的组合,这已经有点喝阵法有重叠之处了。就说上文提到的遏止虎豹骑的蜀军的组合方法(其实也是一种战法)他发明了若干武器来克制骑兵,首先是绊马钉绊马索之类,这种玩意儿设计独特,不管你怎么扔到地上,总有一面铁钉朝上。打仗前就洒在骑兵即将冲击的地带,骑兵到来时,马蹄就会被扎烂。第二招是大车,诸葛亮的军队都配备有木车,当发现骑兵时,就将木车挡在步兵前面,用来阻挡骑兵冲击,也算是木械化部队了。
最狠的是第三招,也是诸葛亮最神奇的发明,连弩,这绝对是当年的机关枪,据史料记载,这种连弩是一击十发,杀伤力极大,所以当年的魏军骑兵很畏惧与蜀军交锋。明初攻灭北元史也是类似的方法,只不过是弩箭多换成火枪了。
但要说这方面最典型的战例,以上两者都算不上了,应该首推李牧平定边患的那场大仗了。李牧为消耗敌军,先采取守势的协同作战,战车阵从正面迎战,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步兵集团居中阻击,弓弩兵轮番远程射杀,而将骑兵及精锐步兵控制于军阵侧后。当匈奴军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控制的机动精锐部队由两翼加入战斗,发动钳形攻势,包围匈奴军于战场,经过几年养精蓄锐训练有素的赵军将士们,早已摩拳擦掌,个个象生龙活虎,向敌人扑了过去。仿佛是一架运转严整的机器,两翼包抄的一万三千名赵军骑兵仿佛两把锋利砍刀,轻松的撕开匈奴人看似不可一世的军阵,在转瞬间扼住10万匈奴骑兵命运的咽喉。一整天的会战很快演变成一场对匈奴的追歼屠杀。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单于仅带了少量亲随仓皇逃窜。
农耕民族在与游牧民族的争斗中,过去由于机动力劣势,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李牧指挥的此次会战使机动性较差的赵军在围歼战中得以发挥自身车战、步战的优势,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为主的联合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说实话,这很难做到)的战术有着启发作用。
最后就是军纪的整顿和士气的激励了,这方面其实也算是老生常谈了,无外乎就是赏罚分明,军令严明,将领身先士卒与士卒同甘苦,还有振奋鼓动之类的,由于篇幅关系,这里就不再做详细介绍。
其实,说了半天,才发现自己其实只是做了些收集列举资料的工作,自己的新观点几乎没有,真是惭愧得很,权当是自己内心一种设想或者是幻想,可能是感觉到平日生活太过平淡和乏味了吧,想借之来振奋激励一下自己。谢谢翔鹰各位坛友!!
回复 weiliqiang 的帖子
顶一个顶一个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1-28 23:05 编辑
回复 wyqjzm 的帖子
呵呵,谢谢支持,最好细看一下 思路正确,靠谋略靠诡计远不如靠强军来的靠谱 回复 qs 的帖子
这就是个人认为的吴起最重要的军事思想---军队建设思想“戒教为先”“以治为胜”军队“不在众寡”强调治军的重要性 回复 weiliqiang 的帖子
是的,孔明因为治军之能,被历代名将所推崇。结果到了现在,一群不知兵的人,因为一句“奇谋为短”,开始疯狂贬低孔明的军事家地位。殊为可笑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1-28 23:29 编辑
六出祁山,非穷兵黩武,而是国力悬殊太大,不得不以攻代守以扭转被动之战局,以改变天下之势,不过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大势以定,非独力能回天,诸葛孔明鞠躬尽瘁,可敬可叹可惜 回复 qs 的帖子
六出祁山,非穷兵黩武,而是国力悬殊太大,不得不以攻代守以扭转被动之战局,以改变天下之势,不过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大势以定,非独力能回天,诸葛孔明鞠躬尽瘁,可敬可叹可惜 回复 weiliqiang 的帖子
看完之后灰常佩服李牧{:149:} 韩国的剑+赵国的兵=完灭秦国 (但他们好像没怎么合作...) 回复 哥特近卫军 的帖子
呵呵,他们合作了,韩国吧上党等几郡县献给了赵国,让赵国帮他与秦国磕,结果····长平之战,你也知道的····· .....打字幸苦了{:164:}
我打这么多字要半个小时到1个钟{:149:}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1-29 14:42 编辑
回复 哥特近卫军 的帖子
倒是赵武灵王本身是设想过不经函谷关,直接绕道北方草原,从北向南对秦国来个大穿插,可惜计划虽然很天才很大胆,但赵武灵王却没有机会实施了,主动禅位大权旁落,后因为立储意向上的摇摆不定,被大臣和儿子兵围王宫,活活饿死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1-29 11:29 编辑
回复 浮云是神马 的帖子
呵呵,之前写的,直接粘上来的,谢谢打赏 唔,真赞啊!
PS:其实我根本没有看。。。。{:162:} 回复 MAXUSHENG 的帖子
呵呵,谢谢捧场,有功夫的时候可以细看看 回复 哥特近卫军 的帖子
对,又想起一个,在这之前的伊阙之战,他们也合作了,韩赵魏三晋联盟军24万,被杀神白起率领的秦军全歼 回复 wyqjzm 的帖子
李牧在边关10年不战,正是在治军练兵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1-29 1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哥特近卫军 的帖子
倒是赵武灵王本身是设想过不经函谷关,直接绕道北方草原,从北向南对秦国来个大穿 ...
这个计划我没看到过史籍原文,只看到过网文。不排除后人附会。就计划本身而言,我不认为战国时期任何国家有能力实现。 回复 qs 的帖子
对,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动则如山,动则如雷霆,一击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