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 发表于 2012-3-3 14:02:58

浅论三国时期蜀汉的兵力规模与人口

三国时期的粮食与人数,首先我们从粮食和资源的方面来考证。三国时期蜀汉的具体具体的田亩总数已经很难考证了,其农业水平并不算高。在晋书食贷志载杜预疏有云:「诸欲修水田者,皆以火耕水耨为便,非不尔也,然此事施於新田草莱,与百姓居相绝离者耳,往者东南草创人稀,故得火田之利。」其田亩总数已经难以考证了,但是我们从 中国经济史中给出的图表中:
(qs注,原图已失效,下同)

得知当时的农田面积为3.85亿亩,而四川在清代嘉庆17年1812年为6674万亩(《乾隆实录》卷289),同时在成都地方志中描述其农田面积是万历年间的2.4倍。故此明代四川的农田面积不会超过2780万亩,四川占蜀汉总面积的70%,主要的耕地面积所占的比例应该更高。故此蜀汉的耕地总面积可想而知不会超过4000万亩。亩产根据:


大概为122斤。
   
蜀汉的粮食的主要来源为:税收和田租以及屯田。蜀袭汉制税收上采取什一税,而田租和屯田的记录并不多。三国职官表:「蜀置督农供继军粮,屯汉中,他郡无老。」而田租更是稀少,第一与史无计,其次在蜀志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後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可知蜀汉的粮食主要来源为 :税收。
   
那么蜀汉每年的粮食收入大体有:4000万亩*122斤*10%=488000000斤=244000吨。但是在拥有大量官吏的蜀汉政权,其中可以转为储备的比例并不大。同期粮食的支出相当的庞大,首先蜀汉的除去前线部队,其他军队是不屯田的。粮食是要靠军粮的,其次4万官吏的支出,然后徭役,工匠,宫廷仆役的支出,最后是赏赐。花去了绝大部分的粮食,可储藏的粮食并不多。
   
在姜维262年北伐失败到263年蜀灭亡,我们可以视为一个完全的财政年,至蜀灭亡时:府做有米四十馀万斛(27斤*40万)大约5400吨。从这里得出蜀国每年粮食净收入不会超过这个数字。

而同时在234年到253年之间,费祎执政,蜀国的军事行动并不多,同时规模并不庞大(同期北伐兵力没有超过一万)。政治上也称得上清明,这19年可以说是蜀国的粮食得到了最大的储备状态。同时在《唐六典 司农寺》记载:“凡粟支九年,米及杂种三年”,规定了粮食的存储年限。这使得蜀汉的粮食存储极限不超过9年,而据《唐六典 司农寺 太仓署令》载称:“贮经三年,每斛所耗一升,五年以上二升”。当时十斗为一斛,故损耗率一般在1%~2%,但是考虑到古代蜀中储粮难度大大难于关中,组织结构和严密程度也大大劣于后世,故此损耗的程度也不会低于2%。在姜维第一次大规模北伐前,其粮食储备的上限为:5400吨*9*98%=47628吨。第一次战争因为姜维军粮尽而走,作战时间不超过10月。战争中作战部队消耗的粮食静态的总值为:数万(蜀亡前夕,姜维收缩北线兵力,拒守剑阁,有众“四五万人”(《以三国志 魏志 锺会传》),其北伐之兵从其量四万。四万*10个月*45斤(西汉时期,边疆士兵每月口粮是“三石三斗三升粟”,平均一天11升小米,而且还是没有脱壳的小米。这里的“升”是指汉朝小升,折合今天120毫升,11升无非也就1.32公升而已。约45斤脱壳小米)= 9000吨(未脱壳则是17928吨)。军粮尽退,意味着消耗了大部分的储备。如果是消耗了全部的储备,那么运输效率就必须高达26%。

根据资治通鉴中夷陵之战蜀军的战斗后勤比是1:1,那么此战蜀军的总动员人数就至少要8万。同时考量到船运的效率至少是陆运的数倍(漕河视陆运之费省十四五)内河航道的效率更加高,同期西方的内河航运效率为1:15,加上蜀中向外运所经山路甚多,故此其储备之粮的根本不够消耗所需。若兵力下减(至多减到两万)则所需粮食9864吨,运粮效率勉强达到了运输效率15%,这个效率难以到达。

然后在人口上,蜀汉的人口按照古籍是94万,吏员4万。算是个相当高的比例了,但是成年男子则只有35万左右,刨去官吏,贵族,工匠,商贾,矿工和士兵和徭役(35-4-10+5-X)。其男性农业人口不会超过20万,总农业人口不超过50万,平均每人80亩地。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自身耕作能力。

当然史学界有很多的不同意见,例如认为兵户和吏户的存在。但是从蜀汉吏员的任免方式(三老家中青年者可选为小吏)和中国通史中的论述,蜀汉并未采用了兵户和吏户。

同期西方的动员上限是总人口的3%,满清八旗的动员率接近7%(但是包衣奴隶和汉民不计入人口)。而此同期,蜀汉的人口动员率为10%。这相当的不合理,但是蜀汉的兵力有可能包含了后勤人员。同期我们要考虑到贱口和部曲,在乱世这个比例相当的高,以王育民先生的推算,当为自由民的两倍左右。这使得,总人口数上升到近300万。

接着按照人口增长规律来看,在汉初成都有户7万户,人40万。蜀汉时期成都的人口并应该保持在60-120之间左右。同期蜀汉的领地多达131县,仅仅是按平均来算,成都的人口也不应该超过10万。

同时,在诸葛亮执政时代,蜀汉的人口为20万户左右,其中流亡至蜀中就至少达数万户。那么书中的户数仅仅是汉初成都一县的两倍左右。这是十分可疑的,我们知道益州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战乱。成都更是稍经战火,其民,户损失不应该如此的庞大。而与此同期的兵力据中国通史估计在14万左右,基本上达到了每户一兵。这种可能性很低,当然也有可能是蜀汉政权使用了大量的蛮族雇佣兵的原因,夷陵之战的中蜀军的兵力中蛮兵占了20%左右(沙摩柯数千,江南夷道2万)。即便如此蜀军的兵力比例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同样过大。

那么这种情况为什么会产生呢?很有可能就是,蜀中的豪族已经提前完成了庄园经济。人口大部分依附一小批豪族,在刘焉入蜀地经历中开始甚至不能在成都建立治所。而击破黄巾的州从事已然有家兵数百了。而刘焉成功夺取益州大权之后也仅仅只是杀豪族王咸、李权等十余人,可见蜀中豪族力量之大。而之后的刘备集团和刘焉集团都是外来者,为蜀中大族所不喜。因而,蜀中的人口的大多数都是依附这豪族的荫户。而为了维持统治,蜀汉的征兵制很有可能把逃亡入蜀和蜀中的独立农民组成一个军事复合体,而对当地豪族进行威慑。即豪族出钱出粮出武器,蜀汉政权提供独立的士兵,来维持两方政治上的平衡。
    那么蜀汉长期维持的兵力总数应该在15万到20万上下,诸葛亮北伐多次以十万兵出征。而蜀汉亡时更是姜维兵马四五万,蜀中甲士10余万。故此由蜀中兵力反推蜀汉人口,其人口总数可能在在500万上下。

qs 发表于 2012-3-3 14:03:23

此文推测太多,可靠数据太少,但思路值得一看。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3 14:10:40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3-3 14:15 编辑

恩,之前看过一个也是有关三国人口、户籍的比较(不是网文,是军科院很早之前出过的一本书,但我具体的数据记不清楚了),蜀汉弱得可怜,记得不准,好像只有魏国的十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也许更小),比吴国也少得多,能成为鼎足的3国成员也真是诸葛亮的本事啊。

qs 发表于 2012-3-3 14:22:22

回复 weiliqiang 的帖子

诸葛之牛逼毋庸置疑,以一州之力而力战九州。纵观2000年历史,四川的割据势力也没有比蜀汉更长命的。至于《隆中对》,钮先钟先生在《历史与战略》一书中有着非常之高的评价与分析,本版有转帖,可参看。https://www.hawkaoe.net/bbs/thread-22949-1-2.html

qs 发表于 2012-3-3 14:25:20

本文的亮点在于用已知的,可靠的数据,去倒推那些不确定的,存疑的内容。本文的弱点也在于此,整个倒推过程中加入了太多的猜测元素,使得最后结论的说服力大打折扣。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3 14:29:04

最能体现诸葛亮战略眼光的策略----建基西川联吴抗曹

qs 发表于 2012-3-3 14:36:51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3 14: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能体现诸葛亮战略眼光的策略----建基西川联吴抗曹

诸葛的设想是横跨荆益,可不仅仅是个西川。失去荆州后,隆中对就基本没有实现可能了,所以诸葛亮才要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洞察时势的大战略家,失去荆州后,孔明就已经知道大势已去了,而夷陵之战更把刘备集团十数年的积蓄毁于一旦。好比你辛苦打拼了30年,到50岁时终于有房有车有工厂了,然后先是醉酒驾车,车毁,然后一把大火把工厂烧没了,生产设备、原料、现金存折贵重物品都没了。更可悲的是两样东西你都还欠着银行贷款。这时你说还要东山再起,也就给周围亲人鼓鼓劲打打气罢了,让大家不要太担心你,其实心里是很清楚,这辈子死前能把贷款还清,就算不错了。

SFR 发表于 2012-3-3 22:19:25

长知识了

sadam667 发表于 2012-3-3 22:57:31

qs兄说得很是。不过这就产生一个疑点,一个很多人说过的疑点:既然刘备不可能想放弃荆州,那为什么他在关羽全力出击荆州空虚时候却不发兵支援?不要说时间来不及,关羽从兴兵到被擒时间跨度并不小~~也不要说刘备没想到东吴会出兵,也不要说刘备看不清局势~~

另外,据可信分析,刘备兴兵攻打东吴其实只是作个样子,他的根本目的是在勒索东吴,而不在与东吴火并~~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3 23:14:04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3-3 23:15 编辑

回复 sadam667 的帖子

这个还真比较复杂。会战前期的益州方面的态度耐人寻味,但会战前期关羽打得很好,水淹七军,魏军出于很被动的局面,益州方面估计看关羽表现很好就放心了,没去增援也正常,但后来曹魏暗同孙吴,吕蒙陆逊突袭荆州截断关羽后路,因该是蜀国没有预料的,那时候大势已去,鞭长莫及了。等后来关羽被俘,一是作为军团统帅,丧失战略要地,不值得去营救,二是关羽生性高傲,打了败仗丧师失地又让国家去下了本钱去交换自己恐怕也接受不了。呵呵,没有什么依据,自己猜的

sadam667 发表于 2012-3-3 23:17:51

本帖最后由 sadam667 于 2012-3-4 13:53 编辑

还有,又据可信服分析,诸葛亮在主政西川后,在局势发生了大的变化——失去荆州后,他的六出岐山虽然被众多后人指摘,但其实正反映着诸葛战略方针的转变,那就是他早已经抛弃隆中对的策略了。他采用的是一个更实际的策略——从跨荆、益转为跨益、凉二州。其实如果不是诸葛在街亭之役自身出现重大失误,不亲临指挥决定性之战却派了个自己以为信得过的手下,那么,一旦占据街亭,那诸葛的新战略就差不多快成功了。从一州到横跨两州并能对魏国造成实际的威胁,三国历史可能要重新写了~~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3 23:18:08

还有阴谋主义论调,刘备、诸葛亮前期不营救关羽,是想借刀杀人(当然他们并不想丢掉荆州),但后期荆州已失,即使赶去也是白搭,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

qs 发表于 2012-3-3 23:22:15

回复 sadam667 的帖子

汉中战役胜利结束之后,刘备又接受法正的建议,在七月间自立为汉中王,并且大封功臣。从战略上来看,这一行动并非没有意义。汉朝的中央政府此时已经名存实亡,不绝如缕,曹操已在建安二十一年晋爵为魏王,这也是篡汉的先声。刘备素以复兴汉室为己任,此时重建一个政治中心可以发挥号召作用,而且汉中是当年高祖发祥之地,称汉中王,更可振奋人心。
  刘备称王之后就回到成都,只留下魏廷镇守汉中,表示战事已经完全结束。但非常奇怪,关羽却在八月从南郡向襄阳和樊城发动攻击。假使说这个攻击是在汉中战役尚在进行时发动,则在战略上具有牵制的作用,但到此时发动,简直是画蛇添足,毫无意义。我们也不能认为那是由于协调不佳,在行动的时机上缺乏密切的配合,因为汉中的战事在五月即已结束,到八月中间隔了三个月,足以证明二者之间不可能有任何关联。
  关羽这次行动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没有任何思想上的联系。因为诸葛亮所假想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是总体计划中的一部分,绝非单独行动,而且更有其必要的先决条件。第一,必须“外结好孙权”。很明显,仅凭荆益之众还是不能收复中原,要想打倒曹操必须孙刘协力。所以对于孙权的要求不仅为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的合作。第二,必须“天下有变”。除非曹魏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的问题,否则即令是孙刘合作,也还是胜算很少。最后还有第三点,荆州方面的攻击只是钳形攻势中的一面,而且也不是主攻,刘备在结束汉中战役之后,很显然需要休息,自无“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的可能,所以关羽的行动更是荒谬。
  关羽的行动很可能是出于他自己的决定,事先甚至不曾报告刘备,因为照当时的情形来看,他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他之所以这样做,其动机可能是看到他人在汉中立有战功,所以希望自己能有更好的表现。不管如何解释,他的战略却是完全错误的。结果在初期虽能获得若干战术性的胜利,但等到攻城不下,曹军来援助时,吕蒙从后面发动奇袭,攻占江陵,使其进退失据。关羽此时腹背受敌,其毁败已成定局,到十月间由樊城退走时,中途遇伏击被杀。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吴更违盟,关羽毁败。”就逻辑而言,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吴若不违盟,则关羽北进不利时还可以退回荆州。但就战略而言,关羽发动攻击时,孙刘之间的同盟关系早已不存在(至少是名存实亡),所以当时关羽要想守住荆州都已不易,如何还可以轻举妄动?
  有人指出,当关羽受到魏吴两面夹攻时,刘备为什么不赶紧援救,而坐视关羽毁败呢?从时间上来分析,似乎可以获得一种解释。关羽是八月出师,到十月全军覆没,前后不过两个月,而在最初阶段他还打得很好,所以情况的逆转来得太快,从成都到荆州距离相当遥远,以当时的通信和运输条件而言,刘备很难采取适当的措施。


https://www.hawkaoe.net/bbs/thread-22949-1-2.html
你的问题钮先钟先生都有解答,简单总结:
1,关羽的行为很可能是擅自决定,事先并未与蜀中有过充分的沟通。
2,汉中战役打了近一年,刚结束,蜀中也需要休养,无力支援。
3,关羽从发兵到毁败时间过短,前后不过两个月,且一开始进展顺利,而后面急转直下又太快,以当时的荆州和成都的通信条件,成都并无应变的时间。
4,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吴更违盟”,很可能刘备集团从上到下真没想到孙权会出兵,或者说至少没想到会在那时出兵。可能之前以湘水为界,使刘备集团认为已经满足东吴方面的胃口了。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3 23:30:43

回复 qs 的帖子

权威,系统,条理性强。

sadam667 发表于 2012-3-4 00:05:42

刘备必定是非常恨关羽的,兄弟情神马的都是浮云~~

肯帝国 发表于 2012-4-15 07:08:35

在刘备攻汉中之前他把荆东主动还给孙吴 以保后院平安 所以我认为孙吴得到利益并无太多得寸进尺的想法
但是 三国演义中孙权本想把女儿许给关羽 但关羽看不上 孙权才跟曹魏结盟的 因为关羽既然不能为友 孙权只好把这潜在的劲敌除去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论三国时期蜀汉的兵力规模与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