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器反向出口俄罗斯的时代应来临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6-7 16:17 编辑话说最近铁血区冷清的厉害,现在又没有时间搞原创,只能先转点东西过来救救急中国武器反向出口俄罗斯的时代应来临俄罗斯武器对中国的出口前景越来越暗淡,目前只有直升机、防空导弹等具有一定优势。在这个现实的背后,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技术不断提升,已经开始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准。尽管俄罗斯武器已经失去竞争力,但仍有一些外国专家不断设法证实“中国还应买俄罗斯武器”。然而残酷的事实指出,俄军装备已急需更新换代,但俄罗斯本国军工产业严重衰退,一些关键的武器系统已无法提供,反倒是有必要从国外进口。出于历史惯性思维,中国方面几乎从未考虑过将武器出口俄罗斯,但从技术兼容和填补缺口的角度看,中国一些武器系统其实最适合装备俄军。“枭龙”战斗机(估价约2500万美元)俄罗斯疆域广大,保卫领空的战机需要在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新一代的苏-35或T-50均造价不菲,难以大批装备。能够满足需要的战斗机,必须造价较低,而且续航力要远,升级空间大。俄罗斯军工所能提供最低价的米格-35,造价已不能算低廉,而且腿短的毛病根本没有根治。相比之下,“枭龙”战斗机不仅航程超过米格-35(3480千米对3100千米),而且造价更低(2500万美元对6000万美元)。更重要的是,米格-35的一些先进设备可用于“枭龙”,但平台却更经济。运-9战术运输机(估价约1亿美元)俄罗斯战术运输机目前已面临断代的危机。作为中型运输机主力的安-12,已经十分老旧,原作为换代产品的安-70却成为乌克兰的产品,而且安-70的研制一直不顺利,其技术可靠性受到质疑。另一方面,中国最新型的运-9运输机却逐步走向成熟,该机虽然字面指标不如安-70,但和美军最新型的C-130J基本相当,造价和可靠性比安-70更容易令人接受。前苏联运输机三大设计局,现在几乎拿不出一款像样的军用运输机,而系出同源的运-9则完全可以填补这个空缺。“中华神盾”驱逐舰(估价约10亿美元)俄罗斯海军已经多年没有接收过真正新式的大中型水面战舰了。俄罗斯政府甚至需要从法国订购“西北风”级两栖舰。目前,俄罗斯造船业仅能向海军提供新型护卫舰,几乎没有5000吨以上级别的造舰能力。与此同时,俄罗斯海军急需一款防空能力强、造价适宜,而且具备先进通信指挥作战能力,能够充当舰队核心的较大型军舰,基本就是类似宙斯盾舰这样的军舰。俄罗斯造船业根本无力拿出这样的产品,而中国的052C驱逐舰已实现批量投产,在未来出口某些改进型号并非不切实际。新一代数字化榴弹炮(估价不详)俄罗斯陆军最大的缺陷,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上远远落后于时代。俄军主战坦克、自行榴弹炮、步兵战车等技术兵器虽多,但基本仍沿用前苏联时代的技战术模式,快速反应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很差。历次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中国陆军数字化火炮已展示过远超俄军的战斗力。尽管双方牵引榴弹炮、自行榴弹炮外形近似,但内在差别却很大。中国炮兵已实现目标信息与火炮的无缝连接,从发现目标到开火仅需几秒,俄军火炮使用却停留在冷战水平,还需要人工输入各种参数,几分钟才能解决。因此,俄军如果引进中国的数字化炮兵技术,对自己现有的火炮进行信息化改进,由于两国陆军技术兼容性很强,可以较低成本实现地面作战能力的迅速提升。
从MBT-2000改型看中俄坦克的巨大差距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6-7 09:04 编辑近期,中国国内的《兵器》杂志刊登了对最新出口型坦克(MBT-2000改进型)的采访,中国坦克设计师在其中论述了一些很关键的坦克设计思路,特别是和俄罗斯坦克的对比。从这些分析中,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坦克的技术发展趋势。 俄罗斯经常有一些专家吹嘘T-90坦克的性能一流,称优于中国大部分坦克,即使是最新型的99G坦克,也只是和T-90性能相当。MBT-2000改进型亮相后,甚至有俄罗斯专家说“中国最新出口型坦克性能不佳,只能低价倾销”。但通过对性能数据的分析,真实情况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俄罗斯坦克机动性过于落后以印巴两国的坦克为例,巴军的MBT-2000为48吨,印军的T-90S为47吨,两者相差无几,但前者采用了1200马力柴油机,后者只是1000马力(连续功率仅900马力)。MBT-2000可以轻松达到72千米/小时的速度,而T-90S则只能达到65千米/小时。中国新推出的MBT-2000改进型,则更把功率提升到1300-1500马力,同时采用了新研制的液力机械传动装置,而且这些技术还只是用于出口型产品上,在自用型号上应用已经成熟。俄罗斯的T-90坦克作为T-72高级改型,动力不足是先天问题,与中国坦克存在质的差距。 俄罗斯坦克的装甲防护已不足由于缺乏资金,俄罗斯拿不出更新的坦克,T-90系列坦克仍基本沿用旧设计,车体和炮塔的基体装甲仍是T-72的水平,只能依赖附加的反应装甲增强防护。同时,俄罗斯坦克采用了主动防御系统,以弥补装甲的不足。中国的新型坦克,包括MBT-2000改进型在内,炮塔大多采用了楔型装甲,防护厚度十分可观,反应装甲却越来越少,而且最新型号也采用了主动防御系统。中俄最先进坦克的防护能力,基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中俄坦克的火力也存在差距在新一代坦克的发展上,坦克火控系统都是各国最为重点研制的对象。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坦克的“猎-歼”系统已日臻成熟,并已应用于出口型的MTB-2000改进型上。俄罗斯最近新推出的T-90M坦克也采用了“猎歼”技术,但出口型的T-90S和大部分俄军量产型T-90却不具备这个能力。 此外,中国新型坦克总设计师冯益柏曾指出,俄罗斯坦克最擅长的炮射导弹技术,实际上是对俄坦克火炮远射精度差的一个弥补,实际作战效能并不如高速穿甲弹。中国出口型的MBT-2000改进型坦克,只是将这个功能作为可选项。与把炮射导弹作为头条宣传的T-90相比,中俄坦克的远射性能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冯益柏总师明确表示,MBT-2000改型在各项性能上都超过了T-90。客观上讲,中国新一代坦克与德国豹2A7等最新亮相的坦克尚有一定技术差距,但和T-90相比已不是一个时代的产品。 俄罗斯坦克从1990年代开始,基本处于发展停滞状态。T-90已经是俄罗斯能生产的最先进坦克,最新的一些升级都只是缝缝补补的性质,整体性能与西方坦克已经有跨越性的鸿沟。空穴才来风,有消息指俄罗斯军方拒绝采购本国坦克,准备引进德国“豹-2”,另外印度军方认为国产“阿琼”坦克比T-90还好,这些都反映了俄罗斯坦克的尴尬现状。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6-7 09:21 编辑
反向出口倒不致于,但毛子确实拿不出多少有料的货了,不是我们多先进,是毛子下滑的很厉害。
军工企业的生存主要还是靠所在国的订单,没有了持续的军火订单,科技人才的流失和设计上的断层终究会让一个本来很好的军工企业名存实亡,米高扬设计局的终结是很好的例子。苏联解体后很长一段时间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处于低迷状态,普京上台后才有好转,可期间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投再多钱扶持也无济于事,俄国人一直在吃前苏联的老本,更沦落到抄袭他国设计的底部,所谓的T-50战斗机,很明显就是抄袭F-22,创新不再。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6-7 10:42 编辑
回复 ooyss 的帖子
T-50是吃老本,但不是抄袭。四代或者叫五代机本身为了实现隐身和超级动性在气动布局上的设计就有相似性,T-50是苏霍伊设计局把苏联时代的最先进的技术遗产攒起来做了个整合,理念方面起初还是有些滞后,而且俄本身在隐身技术方面、电子器件方面就比较落后,短期难以突破,所以干脆就在隐身方面作了一定的牺牲,主要还是在超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这两项指标上发力,另外,T-50还致力于机载雷达的反隐身功效。 中国近年来的武器发展成果显著,感觉无人机技术也可以尝试出口一下。 回复 SFR 的帖子
昨天的新闻,中国出口阿联酋的翼龙无人机,表现不佳 回复 weiliqiang 的帖子
啊,太不幸了,中国的无人机虽然和美国相差很远,但是在全球来看还是很先进的,那一定是意外呵呵。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6-7 16:14 编辑
回复 SFR 的帖子
可能是设计的时候没有测试多种战场环境下的适应问题,到了干旱高温的阿拉伯半岛出现了水土不服https://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41/89/32/5_1.html 回复 SFR 的帖子
其实,出现问题未尝不是个好现象,武器就得在实践最好是实战中检验,就说美国比较成熟的无人机制造体系不就是在历次实战中不断检验和修正的吗 回复 weiliqiang 的帖子
原来是这样啊,那中国的无人机应该和电脑硬件商合作,加装高效散热和一键除尘装置。
相关帖子(转帖)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6-8 15:22 编辑中国不买俄制武器 责任在于俄罗斯
时至今日,中国已结束向俄罗斯订购完整的武器系统,最后的大订单是两三年前的S-300防空导弹,目前所有新合同多为发动机、光电设备等零件设备。在俄罗斯和西方一些观察家看来,这个情况是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结果,声称中国大量仿制俄制武器,从而“挤跑了”俄罗斯产品,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2011年11月的报道,俄罗斯海军宣布放弃“拉达”677型常规潜艇计划,转而采购“基洛”636型的改进版。这则消息,正是俄罗斯军事工业全面衰退的一个典型性标志,又一个关键性领域丧失了传统优势。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放弃引进俄罗斯完整武器系统,是一种清醒的应对之举。
当前,俄罗斯有什么武器可以出口中国呢?答案是很多,但并非中国不想买,而是俄罗斯造不出来。
其实,尽管中国军事工业经过多年发展,但本国军队仍存在大量装备空缺环节,例如直升机、运输机、加油机等,即使是俄罗斯并不太先进的一些产品,对中国仍有巨大吸引力和装备必要性。但俄罗斯军事工业的衰退,不仅仅是技术升级的停滞,而且也体现在生产能力的破坏。中国多年前向俄罗斯订购一大批伊尔-76、伊尔-78,至今仍没有一架交付,这些产品在技术上已是1980年代前的水平,俄罗斯却已丧失了批量生产的能力。
俄罗斯出口武器对中国缺乏技术上的吸引力,也是不争的事实。俄罗斯能确保提供的武器系统,多为前苏联时期的成熟产品,而中国自己完全拥有替代产品,甚至更加出色。而俄罗斯近年新推出的一些“先进武器”,技术可靠性却非常不佳,宣传的效果十分吸引人,但实际情况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拉达”级潜艇、“俱乐部”反舰导弹、苏-35战斗机、T-90坦克、R-77空空导弹等等,都曾是展会上的“明星”,但事后证明大多都存在问题,市场价格不低且质量非常不可靠,“先进导弹”打不到目标是常有的事情。
俄罗斯经济体制变化翻天覆地,但军品质量管理却仍停留在旧时代(个人认为:还不如旧时代,旧时代质量很可靠,价格也比较实惠),在国际市场上仅靠夸大宣传,对市场经济机制已成熟的中国是没有用的。
当年中国引进的苏-30MKK/MK2战斗机,就存在这类问题。俄方宣传资料上曾吹嘘某某机载雷达如何先进,但实际性能根本达不到或存在严重缺陷。中国方面最后选择的雷达型号,往往主动降低一两个级别,以确保质量的可靠性。印度的苏-30MKI号称“性能远超”中方苏-30MKK,上述细节就是根本原因所在。尽管苏-30的机体性能很优秀,但俄方自身的技术升级能力几乎丧失殆尽,俄军自用的苏-35迟迟不能服役就是例证。虽然俄罗斯后期极力推销苏-30MK3及“雪豹-E”相控阵雷达,但中国最终完全放弃了进口苏-27/苏-30这个系列。
事实证明,中国拒绝进口俄罗斯整套武器,并非所谓“山寨武器”所致,完全来源于俄罗斯自身的问题。俄罗斯政府军队,甚至也都声明想从国外进口坦克、步枪这类俄罗斯传统优势产品。俄罗斯的一流武器不可靠,二流武器又造不出来,却想让中国大量进口,道理何在?(连印度这种冤大头都不愿一直吃俄罗斯的哑巴亏,更何况我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