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族的变迁及汉族的形成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9-13 13:34 编辑华夏族的变迁及汉族的形成 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体
汉族以华夏族为主体 华夏族的形成: 华夏族的形成以及从华夏族到汉族变迁,主要发生在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也就是主要在史记的时间跨度上加上了三皇时期。
最早三皇之末五帝之出时:(三皇之末神农氏炎帝、五帝第一为轩辕氏黄帝),其时,大略的讲,天下大致分为五个区块:北方甘陇陕晋豫的华夏,从辽东到淮水长江沿海地区的东夷:南方贵桂湘鄂赣三苗原著民,东南沿海地为百越,四川为蜀原住民,不过当时时局的中心在北方,南方则整体封闭蒙昧亦没有影响力。北方发源于渭水流域的华夏从有一定的实力即开始东移(也可说是东向扩张),直到在河北与东夷遭遇为止。 华夏东移的路线有好几条:最早的东移的从渭水沿黄河迁徙到达了洛水嵩山一带,这一支后来演变成夏后氏,知名人物为夏禹、后稷、后启等;后来东移的即为炎黄二帝了,炎黄二帝虽同源于渭水,但各自部族的具体分布却有些不同,炎帝部落发源于姜水(故炎帝以姜为姓),偏南,主要以农业为主,黄帝部落发源于姬水(故黄帝姓姬)偏畜牧也一些,图腾也偏向草原,以草原食肉动物虎豹熊罴等为图腾,故炎帝部落的迁移路线也偏南,过黄河到中条山与夏后部落毗陵,以晋南为据点,继续东扩直至河北;而黄帝部落在迁徙落线可能主要在河套内蒙草原晋中北一带。三支部落迁徙后,夏后部落感与河洛地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依山傍水,就安心发展(不过此时屈居顺服于炎帝部落)。而炎黄二帝却不满足于此,先是扩张到河北的与炎帝与东夷部落的最强一支--蚩尤的九黎部涿鹿大战,炎帝不敌,不仅河北已占据的地盘被收回,还被反攻会了老家山西,这时,有感于孤木难支的炎帝,求助于同枝的第二部落黄帝,两族结成联盟(这就是有华部落),通过层层退守、诱敌升入,最终于山西解州肢解了蚩尤及其部落(解州之名正因此而来),东夷霸主的蚩尤部落都被有华所击败,东夷群龙无首,表示服从于有华的霸主地位,并建立起了以有华为主导的华夏东夷共治体系(当然东夷是一直很大很强的部落,是不会一下被彻底打倒的,但此时形势比人强,只得暂时屈居与妥协,关于华夏与东夷争夺此部落联盟的领导权,先先后后反复了很长时间)。此战,九黎被打败,大量俘虏沦为奴隶,是为“黎民”,炎、黄、东夷部落里百个部族共治,是为“百姓”(所以说黎民和百姓最初可不是并列的,黎民是奴隶,百姓可是贵族),九黎的剩余主力,南迁,渡过长江,与当地原住民融合并领导他们,这就是后来的三苗,九黎部族中不愿迁徙的,在淮水地区建立黎国,与主流的华夏一直对抗,直到春秋战国时期。
有华部落取得霸主地位后,内部的炎黄又开始争夺领导权,炎帝部落为三皇之末神农氏后裔(其实神农氏和炎帝有一定的区别,因为种种原因后人混淆),传统的霸主,黄帝部落虽然为新晋,但实力强劲,尤其是在于蚩尤大战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这点败在蚩尤手下的炎帝部落显然矮人一等,于是谋求维持既有统治的老贵族与实力强劲谋求争夺领导权的新贵族开始了pk,最终新锐的黄帝部落击败了相对老朽的炎帝部落,有华部落正是形成,华夏部族初步形成,三皇时代宣告结束,五帝时代来临。
有华,即华部落,华可能与陕西华山有关,有,黄帝的有熊部落,因在华部落中以黄帝的有熊为主,故称有华,有华经炎黄一战以后已彻底融合部分彼此,同东夷则是部有联盟有纷争;同时继承了原来炎帝部落对同支夏后部落的领导权,有华、夏后,是为华夏,所以说此时华夏族初步形成。华夏形成,占据了长江以北除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此时北方基本稳定,于是开始可南向扩张,除五帝第一人黄帝主要负责巩固、稳定统治和扩大战果,因而此未对南用兵外,其后的颛顼、帝喾、尧、舜,乃至五帝及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终结者, 国家制度、家天下的开创者夏禹都对南方三苗发动了大规模战争,颛顼的主要功绩在于对南的驻守和挺进,与三苗争夺了对荆地原著民的领导权,甚至颛顼安定后裔成了“镇南王”,成为其后荆楚地区的土著王族,世代治理教化统驭当地居民,这就是后来楚国的前身,屈原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正来源于此。(甚至颛顼正是凭着南向开荒的武功击败了凿井开河平整土地文治的共工同志,成为五帝第二人) 五帝前期,靠着大战余威的偏游牧部有华还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后期他们不会文治的弱点就显现出来,而夏后氏定居农耕,经营已久,又在击败东夷后大量借鉴了东夷先进的水利与灌溉种植技术,在部落地位不断攀升,比起只知道对外用兵的有华,夏后部落显然造福洋养活了更多的人,争取到了大量的民心,因此华夏中华与夏的势力对比也以较明显的速度向夏后方面倾斜,尚处于的领导地位的有华部落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利用强权和大义,采取一种让人不能拒绝来遏制这种势头,这就是尧、舜排鲧治水,你丫不是很好玩水工吗,那好给我把黄河驯服了,然后以鲧治水不力为名斩了他,并故示宽仁,让他的儿子戴罪立功,继续治水,其实有赶紧杀绝的味道,(给一个他们认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后说,闹,我可是委你以重任,你要是办成了,你就是boss,不过有赏也有罚,办不成,可是你自己没珍惜机会,没把握好,而且妄动水工浪费民力,罪大恶极,那就该杀头了,别说我没给你机会!)有华的高层不可谓不老谋深算,但没想到这后稷的儿子大禹却真是一位奇人,治水,变黄河之患为利的活儿真让他给办成了,此时大义以居于夏禹一方,夏后大势已成,所以在舜帝退位去世后,他的两个妃子也就是唐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不得不仓皇南逃,最终逃无可逃,在潇湘之间投湖自尽,所谓“湘妃竹”“潇湘仙子”正是来源于此,两族斗争的残酷性可见一斑。
大禹大势已成,一方面治水调动举国之力,长达数十年之久,经过数十年的统驭与调动,民心早已习惯领导与指挥;此为,治水成功对农业的实际效益那可是革命性的,灌溉面积极大宽展,养活的人口几何指数增长,国家多供养的军力也极大增强,对东夷的有利地位优势也更为明显,统治权也夺得了,有华异己也完全屈服了,内部稳固了,继续充沛了,就可以开始对外了,四处扩张,东向,斩扶风之张,慑服包括东夷在内几百部落,南方,继续对三苗用兵,且是最大规模的,三苗自五帝时期的数次用兵,南渡以来建立起来的根基已几近被悉数拔掉,禹这次用兵更是雷霆万钧,一战之后,曾经以为恢复了旧日荣光的九黎原部,曾经威风赫赫不可一世盘踞南方的霸主三苗被连根拔起,已没有政治、军事存在,残部向西逃窜(逃窜从华夏的用兵就开始了),后逐步成为羌族(严格意义上将,羌不算一个民族);剩余的基本成为残留的蛮族(苗蛮本身就无区别),三苗的原有的势力范围被靠经荆楚赣北地区被华夏所占据,其南的太远,华夏也无力经营,此处真空逐渐被东南沿海的百越所所占据(百越可以说是流窜型,范围很广,但极为松散,未形成一个整体部族,主要分为东瓯西瓯闽越南越四大支,组织衔接度连三苗都大大不如,遑论华夏) 大禹南向用兵彻底解决了三苗问题,东向慑服了诸部落,华夏部落组织形式已越来越紧密(主要是治水),紧密到原来的部落联盟形式已大大滞后于实际治理,于是乎,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国家建立了,华夏作为部落联盟结束,凭功业确立统治的禅让制终结,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夏建立夏国,大禹的后人时代为国家君主,国家所有臣民由部落身份转向华夏属民,华夏族最终形成,同时,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族也开始形成。
此处漏了一个图腾问题,华夏族中的有华部落因为以黄帝的有熊为主,而有熊虎豹熊罴狮等为图腾,股优化基本如此,而夏后则和后来的三苗因为靠近大江大河固以蛇为图腾,两族彻底融合后,华夏的图腾也融合了两族图腾的共同点,(并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东夷图腾的特点)于是新的一种图腾诞生了,并影响至今,是为龙图腾。
东夷篇章:东夷,势力极广,东部沿海从辽东到淮水乃至长江皆是其势力范围,因东向靠海,所以,以日、鸟、凤凰等为图腾,实力雄厚,技术先进:事实上长期以来对华夏族进行着技术输出,并在共治后凭借这些优势屡屡与华夏争夺联盟领导权:捕鱼制盐这种就近便利就不说了,东夷在水利(开河凿井等)、灌溉和土地平整、种植等方面领先华夏可不只一筹,最先有了文字(象形文字),文明程度高、法律制度等眼角华夏先进很多,其中的佼佼者:共工平整土地,引河流灌溉,使农田和人类活动范围大为扩大;伯益发明开凿水井技术,使农田种植和人们的活动不限于仅仅在靠河地区,仓颉虽未华夏人,但其造字大量施法了东夷的象形文字;臯陶制定法令,使一切有章可循;弓箭制造和射猎水平先进,东夷的“夷”字就是“大弓”(大弓,象形就是人拉大弓),由此可以看出,东夷技术的先进和其在联盟乃至夏王国中的重要地位(多次和华夏部落争夺领导权几近成功),甚至在夏王国的建立后,也有东夷的反扑,首先是建立之初夏启对伯益的诛杀和对有扈的征伐;其次为中央王朝太康的昏庸导致东夷部后羿寒促的入主,差点将夏禹血脉斩断(历史上有两个羿前一个就是为民造福射日抓妖的后羿,后一个就是东夷的部族首领,当然两者皆为第一神箭手),后羿野蛮除暴嗜杀昏聩不务国事,后备寒促取代,寒促对夏王室血脉几乎杀绝,幸存的少康后借其他部族之力恢复正朔,才有了“少康中兴”,即便如此,也可看出蚩尤战败后东夷族仍旧保有着强大的能量和影响力(这还不算已成外支的三苗)
甚至后来,夏王朝的终结者,商部落也是东夷的一支,商部落最先主要活动在辽东地区,后来慢慢南下迁徙,因靠近蒙古草原,商部落的游牧业也异常发达,牛羊马匹众多,养活的人口多,且运输发达,商民头脑灵活,并依托发达的运输发展商业,势力越来越壮大,最终在积蓄足够的情况下,南下取代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商王朝的政权体系和国家制度更加完善,国家实际控制和活动区域也较夏大为扩展(商是当时世界上大国,而夏王朝统驭区域可有限得很,夏之前疆域其实主要限于中原),商建立后,华夏与东夷的融合进一步加深,距汉族的基本形成亦又进了一步。
西周:华夏族的反攻
西周所处的甘陕本就是华夏族的起源地,西周部落通过与周边少数部族的联合交融势力扩大的很快,与其他华夏部族结盟也较便利,通过外交、间谍,最终以军事决战推翻了商王朝,虽然商王族还有反复,如武庚之乱,但也被周公以雷霆手段果断镇压,周建立后,行分封制,派王族、功勋等赴边疆开化治理,疆域面积进一步扩大,这一步很厉害,对东夷等边疆各族进行了程度很深的同化与融合(其实后来中央王朝比东夷已经反超了,东夷转为落后部族,所以反需中央王朝教化)到周时,实力范围更广,勋亲贵族皆被分封至各地开拓、开发疆土。南方的楚国开始变为华夏族周朝诸侯之一,其实楚、越这些诸侯王族虽是南渡的华夏族,但统御的主要还是苗蛮越部落,而且国号都是自封的。
巴蜀之地的王族表示归化,吸收华夏文化,建立了三星堆文明(当然这是延续的,并不是始于商周)后来春秋战国巴蜀逐渐被秦、楚肢解,后终被秦国攻灭。百越中东瓯曾位列诸侯,建立越国,成为准战国,后被楚国所灭 始皇帝一扫六合后,开始对南方百越动手,灭东瓯,建会稽郡,灭闽越,建闽中郡。对南越动手时遭遇强力反扑,始皇帝动用重兵并开凿灵渠,联通湘水、漓水后保证兵力、粮食的顺畅搬运后才去的对南越的胜利,建立桂林郡、象郡。统治范围基本延伸至两广后来秦快速灭亡,群雄并起,争雄于中原,秦留守部将赵佗趁乱在百越旧地建立南越国,并一度在西汉初同中央王朝叫板。后汉武帝对其用兵,建立夜郎等郡,恢复了秦时期对南方的统治 此时对各个方向都取得重大胜利,建立赫赫武功的民族威名远播,被称为汉族。 好长的帖子! 回复 狮城之下 的帖子
还好还好,不过老实说写完还是有些累的
相关:古代的姓氏问题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8-31 14:49 编辑五帝都源自与黄河流域, 五帝中第一人的皇帝以及比他稍前一些的神农炎帝(其实炎帝和神农氏族本不是一人,因后氏封地在一块儿,故人们将之混淆)都源自黄河流域的重要支流渭水流域,炎帝部落(部族民族)起源于姜水,取姓、氏为(秦之前姓、氏未统一,姓指部族名,氏又是部族部落联盟内分支部落的姓,男以氏为姓,女以姓为姓,同姓不通婚,即同一大部落的人不可通婚,贵族姓、氏、名皆有,而普通民众则没有氏,只有名,氏的取得皆源自特殊贡献或特殊封号,如黄帝又叫轩辕氏,因为其发明了马车;神农、燧人氏,有巢氏等等皆是如此,多事因为特殊贡献,也有因封号、封地、职位等缘由获得的)姜;黄帝部落源于姬水流域,故姓氏为姬,总之两支部落皆为原生活在甘、陇、陕一带的农牧部落,黄帝部落偏北,更游牧化一些,炎帝部落偏南,农业更发达一些。炎帝、黄帝部落先后向东迁移、扩张,自黄河、中条山、太行山,由甘、陕、陇一带活动至山西、河南乃至河北、山东一带;此为炎黄两部,源于晋南、嵩山、伊洛流域另一部族夏后氏也是只较为强大的文明部落(或纯由土著衍生后于炎黄部落结盟融合,或由神农氏部族最先东迁的部众发展壮大而来 回复 狮城之下 的帖子
文章长了,一来自己驾驭不了,二来坛友们没耐性看下去 后稷怎么是禹的爹,玩儿息壤的鲧会不高兴的……
禹治水后,后稷教民播种 回复 天日 的帖子
弄错了,弄错了,后稷是周朝始祖 应该是夏后氏才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