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日 发表于 2013-6-5 11:13:02

qs 发表于 2013-6-5 1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三国中的博弈》,子午谷这段可是我的主张,哈哈

真的假的=。= 拜服。。。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3-6-5 11:18:04

天日 发表于 2013-6-5 1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诸葛亮是否不喜欢魏延?这点值得商榷,只可以肯定演义中的诸葛亮确实讨厌魏延,但正史中,魏延是刘备最信 ...

《史通?古今正史》记载:“魏时京兆鱼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也就是说,这本书是鱼豢自己所修的私史,非官家史书。鱼豢入晋十六年,一直未曾出任官职,忠于魏而耻为晋臣。他与蜀国没有利害冲突,记载总体客观,因此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最多的就是《魏略》。 尽管裴松之认为上述关于魏延的说法,“此尽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3-6-5 11:24:26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3-6-5 11:33 编辑

现在看来,对魏延突出的军事才能及其被围绕其被杀后导致的蜀国实力削弱,大家其实并无太大异议。现在主要需要探讨的是魏延的反叛 有多少程度是出自本心,与杨仪,与诸葛亮一直以来对其的态度及最后的安排到底有多大的干系。

sadam667 发表于 2013-6-5 13:20:07

对史料无所知,仅仅凭我的感觉也来凑个热闹: 对于魏延的任命,不能说因为被重用而就认为主政者诸葛亮喜欢他。首先,这人是刘备的亲信,是刘备看重的人,从情理上来说不能不重用;其次这人是个勇谋兼备的大将,是可用之才,所以必然要用。

至于从私人情感上喜欢不喜欢魏延,虽然这无从得知,只有诸葛本人清楚,但是,我觉得还是完全可以从人情和行事去推测、还原人物的思想,甚至感情。虽然日师比较倾向于讨厌人们主观地去推测,更喜欢拿留存下来的史料考据来说话,但我还是想这么做,因为我觉得这样做并非完全没有意义。甚至我觉得很有意义。 因为我觉得所谓客观其实没有绝对。甚至,我觉得所有的分析都是主观的。就好比看魔术,你看到的都是实在发生的,可那是真的吗?

现在我就来主观地推测下孔明对魏延的态度。可以肯定地说,应该是讨厌。因为对孔明这样一个习惯掌控一切的人来说,魏延这样的能力甚强、自视甚高、主意很大、情感强烈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孔明一点也不会喜欢这样不安定的因素。可以从事实上来印证这一点。 魏延作为孔明的属下,与他意见相左,总是想自出机杼。那孔明为何不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让魏延了然于心?可是孔明没有这样做,这说明他与魏延之间的隔阂非常之深。 与之相对应的是,孔明对马谡从来都是尽心指教,关键时候还把马谡派上了关键的位置去执行任务。

最后的印证则是对身后事的安排。如果孔明喜欢魏延,那么他的安排必然是对魏延有利的。 可是实际上不是,恰恰相反,他的安排是针对着魏延来的(请不要指责我的主观,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如果还要硬说孔明喜欢魏延的话,我只能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了。

再从情理上来分析。诸葛作为一个外人, 来到枭雄刘备身边,最后熬炼为执掌重权的辅国之臣,中间经历的磨练必然数不胜数。 从最开始的被关张排斥开始,可能这样的经历对诸葛来说从来不会缺少。 对诸葛这样的有抱负、心气高、才能大、掌控欲望强的人来说,这样的经历必然不会愉快。所以,他对刘备系的人基本在感情上是疏离的。 而象魏延这样的主意大的刺头更甚。这就是诸葛和魏延感情线的深层分析。

qs 发表于 2013-6-5 13:34:53

天日 发表于 2013-6-5 1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真的假的=。= 拜服。。。

所以我才会有3楼的等着看戏,却不发表看法。。。

sadam667 发表于 2013-6-5 13:41:26

无论孔明的安排是什么用意,他对魏延不感冒那是肯定的。

然后,再次膜拜下qs兄。。。。

天日 发表于 2013-6-5 13:44:39

sadam667 发表于 2013-6-5 13: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史料无所知,仅仅凭我的感觉也来凑个热闹: 对于魏延的任命,不能说因为被重用而就认为主政者诸葛亮喜欢他 ...
魏延是诸葛最为倚重的将领,这个没有什么争议吧。

个人喜好是一方面,是否与自己的战略构想一致是另一方面。两个人私交很好但立场迥异的例子都比比皆是,三国晚期最著名的就是羊祜和陆抗了。诸葛过擢马谡被证明是个错误,以诸葛的自省能力,他不会再做类似错得离谱儿的决策。在自己死后,除去魏延这个与自己的战略方针相左的人是可以理解的选择,但如果说因为诸葛讨厌魏延才做出对后者不利的作法的话,那实在太侮辱诸葛亮这个在后世圣殿里被供着的人物了。

还是从战略的角度入手,魏国有司隶、冀、豫、兖、徐、凉、幽、并、青、雍十个州,蜀国只有益州一州之力,且单论经济,魏国前四个州都不在益州之下。诸葛治理确实是一把好手,加上巴蜀虽然片偏远,但发展基础良好,(作为蜀汉)延续汉正统以后,益州的繁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要凭这一个州的战力去真正吞掉魏国,明眼人都知道是不可能的。

667对三国局势是有认识的,之前类似讨论的时候有印象:)所以如果我说诸葛出于对自己死后,魏延无人能控制而擅自破坏自己认为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所以才做出对魏延不利的作法,是否比单纯说“他的安排是针对着魏延来的”是因为诸葛讨厌魏延,更合理得多了?

或者这么说吧,我对于诸葛讨不讨厌魏延不感兴趣,因为这和诸葛的决策没有什么关系。

最后,我认为诸葛自傲、识人能力有欠缺,但我也不认为诸葛是一个不能容人和不会用人的人。

天日 发表于 2013-6-5 13:48:24

识人和用人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了,要说识人的话,什么时候再开魏书的话,咱们来聊荀令君吧~

sadam667 发表于 2013-6-5 13:55:49

我还是不能同意日师的说法。如果他不想魏延破坏自己的大计,如果他跟魏延的私交很好,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做法,为什么要采用那样阴毒的方法?

至于诸葛的心胸问题,这是另外的话题了~~~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3-6-5 14:03:05

sadam667 发表于 2013-6-5 13: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还是不能同意日师的说法。如果他不想魏延破坏自己的大计,如果他跟魏延的私交很好,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做法 ...
主张、政见的不同往往会把私交很好的人都变的如寇仇一般 ,比如王安石与司马光。何况也没有证据证明诸葛羽魏延曾经很好过。对有大抱负的人来说,私怨往往不是矛盾的起点或者关键点,政治上主张、立场才是。

天日 发表于 2013-6-5 14:12:46

sadam667 发表于 2013-6-5 13: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还是不能同意日师的说法。如果他不想魏延破坏自己的大计,如果他跟魏延的私交很好,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做法 ...

我很奇怪为什么一定要纠结在私交上。首先不认为诸葛讨厌魏延与认为他们私交很好是两回事儿,其次诸葛在军事层面对魏延有所倚重是事实,至于“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做法”,需要假设的关节太多,略嫌儿戏了。

然后说一下,诸葛对付魏延的方式阴毒么?

1、我认为诸葛会除掉魏延,因为他与自己的方针有根本冲突,在他看来这只会让蜀汉灭亡。如果不是路线完全相左,他不会做得极端。事实上姜维以弱于魏延的能力证明了急于攻魏蜀汉必早亡,只不过对面儿改朝也太快了而已。

2、诸葛最终要扶植的人是蒋琬,魏延冒进杨仪偏狭,都不是理想的接班人。这么直接除掉魏延肯定便宜了杨仪,诸葛理论上是不会让杨仪去对付魏延的。

3、原文“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只是“自发”而已,不是“若延或不从命,便使军击之”这样强硬的指示。他能考虑到魏延可能不从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连魏延不从命之后改怎么灭他都想好了,那就真是妖了。

所以,虽然我同意诸葛会除掉魏延,具体会用什么手段已无法知晓。但我不认为这和私交有什么关系,更不认为诸葛有授意杨仪灭掉魏延的情况出现。所以说阴毒,谈不上。

枫叶の飘零 发表于 2013-6-5 19:23:34

天日 发表于 2013-6-5 1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诸葛亮是否不喜欢魏延?这点值得商榷,只可以肯定演义中的诸葛亮确实讨厌魏延,但正史中,魏延是刘备最信 ...

奇袭长安我觉得就算到达子午谷也不合常理,长安城不是个好破的城墙坚固程度在三国里数一数二,按三国上的长安失陷历史
1:李催用内应冲入长安(李郭截驾时期)
2:庞德出计策让士兵化装成平民入长安后开城门(曹操马超对战时期)
由此可知长那不是好取的
诸葛亮喜不喜欢他历史记载少,只是根据演义推测的,或许不能说不喜欢他,应该说不信任他(在西川魏延曾经和黄忠争功导致自己险些被杀,个人觉得孔明还是会认为他是个冲动的人)

天日 发表于 2013-6-5 19:55:24

诸葛对魏延的倚重,只能看作是最魏延的信任。不过这是对魏延能力的信任,不代表信任这个人本身。

长安是有象征的城池,纵然攻下了,后续问题会更多。

qs 发表于 2013-6-5 21:23:47

天日 发表于 2013-6-5 1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诸葛对魏延的倚重,只能看作是最魏延的信任。不过这是对魏延能力的信任,不代表信任这个人本身。

长安是 ...

其实猪哥就是考虑了打下长安的后果,才否决这个提议的

Ru43 发表于 2013-6-6 01:46:52

qs 发表于 2013-6-5 09: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猪哥腹黑,他自己选中的继承人是蒋琬,但蒋琬如何镇得住杨仪魏延两个长期在军事一线,威信,军功都无以复 ...

那为什么没把伯约处理掉。。。求解

狂~劇情狂 发表于 2013-6-6 03:19:42

諸葛亮與魏延關係

關於諸葛亮與魏延關係,我認為是兩人關係確實存在一些芥蒂,證據出於以下三段史料:

第一,《蜀志.魏延傳》載「[魏]延常謂[諸葛]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能夠直接說出這種怨言,可見兩人關係不會好到哪裡。

第二,《蜀志.馬良傳》載「建興六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郃戰于街亭,為郃所破,士卒離散」,可見當時軍中輿論傾向派遣魏延、吳懿等人守禦街亭,諸葛亮卻執意改用馬謖擔此重任,這可以說是諸葛亮不信任魏延的一條間接證據,同時也支持了廿四樓sadam667利用「孔明對馬謖從來都是盡心指教」一事來比照魏延所受待遇的觀點。

第三,《蜀志.魏延傳》載「[諸葛]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此處重點應該在於最後兩句包含了如廿四樓sadam667所言「身後事的安排……針對著魏延」的含意,一個病危之人沒必要去猜度自己傾心信任者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私交並不妨礙提拔重用,換句話說就是卅三樓天日的觀點「諸葛對魏延的倚重,只能看作是最魏延的信任。不過這是對魏延能力的信任,不代表信任這個人本身」。

四樓飄零所謂「魏延……有著這麼強的能力,卻被無情的蜀國冷藏」一點實際是針對諸葛亮而非整個蜀漢集團而發,因此五樓三成嘗試從魏延「很受重用」推論他「沒有……被諸葛亮提防排擠」,這是對的,魏延一直很受重用,並且未被蜀國或諸葛亮冷藏,但這與兩人有否私怨無直接關係。魏延受到重用,一方面有他前朝遺將地位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蜀漢將才凋零客觀形勢使然,簡而言之就是不得不用。

反過來看,私下不和也不妨礙他們聯手攻擊政敵,《蜀書.李嚴傳》裴注引諸葛亮《公文上尚書》裡聯署請廢李嚴的名單上第三人就是魏延,況且楊儀亦在這張名單之上,甚至名列魏延之前的劉琰恰好又是與他關係不太和諧的,事見《蜀書.劉琰傳》載「建興十年,與前軍師魏延不和,言語虛誕」。

總的來說,諸葛亮、魏延私下似乎有不和,祇是其嚴重程度明顯不及魏延與楊儀之爭,加上由於兩人同屬荊襄派系、同為劉備遺將、又同時是蜀漢為數不多的實力派人物,所以他們兩人在不少政治、軍事事件上仍然可以同聲同氣,魏延仕途履歷表面上自然也不會出現什麼阻滯。



狂~劇情狂 发表于 2013-6-6 03:49:50

sadam667 发表于 2013-6-5 13: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史料无所知,仅仅凭我的感觉也来凑个热闹: 对于魏延的任命,不能说因为被重用而就认为主政者诸葛亮喜欢他 ...
值得補充的是,廿四樓sadam667的大部分觀點我在前帖都同意,惟獨是「諸葛亮……有抱負、心氣高、才能大、掌控欲望強……對劉備系的人基本在感情上是疏離的」一項我恐怕是無法苟同。

先不論當中牽涉到諸葛亮主觀性格評價的內容正確與否,至少諸葛亮對所謂「劉備系」人物態度的觀點根本不可能套用在魏延身上。魏延當然不一定像演義所言是在平定荊南四郡途中投降劉備,但其荊州出身已經說明他加入劉備集團最快不會早於諸葛亮多少,《晉書.張軌傳》載前涼人張耽對於劉備用魏延一事的評價更直接說:「魏延之用,非舊德也」,故此不可能將魏延用「劉備系」銜頭與諸葛亮區分開來。

另一方面,按照出身地域分野、加入時期先後,蜀漢文臣武將大致可以分為幽燕派系(如關羽、張飛、簡雍、趙雲等)、青徐派系(如糜竺、孫乾、劉琰、陳到等)、荊襄派系(如諸葛亮、黃忠、龐統、馬良等)、益州派系(如法正、李嚴、吳懿、黃權等)、雍涼派系(如馬超、馬岱、姜維、梁緒等),當中益州派系又可根據人物出身進一步分為流寓勢力及土著勢力。諸葛亮執政時,幽燕派系一早已經陷入低潮,雍涼派系則是勢力小得要去依附他人,黨爭主要出在荊襄派系及益州派系之間,具體的表現就是南中豪強叛亂與李嚴廢徙事件,然而魏延與諸葛亮應該同屬與益州派系抗衡的荊襄派系,前引諸葛亮《公文上尚書》聯署名單即可說明此點。

如果假定魏延其實屬於「劉備系」的青徐派系,並且荊襄派系與青徐派系有潛在矛盾,那麼唯一事例可能就是前引建興十年劉琰事件,因為《蜀書.劉琰傳》載事件結果是「[諸葛]亮責讓之……遣琰還成都,官位如故。琰失志慌惚」,比照《蜀書.楊儀傳》載「[諸葛]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的處理手法,諸葛亮似乎是傾向偏袒魏延,但諸葛亮偏袒的既然已經是魏延本人,就更證明荊襄、青徐矛盾絕不可能套用在魏延的身上。

最後再看與魏延淵源最深的楊儀,其人發跡的「劉備系」烙印根本不比魏延輕得多少,《蜀書.楊儀傳》載楊儀「建安中,為荊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詣襄陽太守關羽。羽命為功曹,遣奉使西詣先主。先主與語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辟為左將軍兵曹掾。及先主為漢中王,拔儀為尚書」,他與魏延同樣都是劉備提拔升上高位。

Ru43 发表于 2013-6-6 04:43:44

本帖最后由 Ru43 于 2013-6-6 04:47 编辑

看一会,停一会,终于爬完了各位的发言。。。似乎大的层面上分歧不大。。。
说点个人理解:

1、猪哥死前布置除掉魏延说,问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里标黑的是何意?
从这个方面来看,猪哥的意思似乎是,如果魏延不撤,那你们就自己撤,不要管他了。
按魏延当时的能力和声望,猪哥应该知道,如果魏延存心反叛,杨仪费祎姜维是压不住他的。
那么他没有针对性的布置,只是含糊的做了一个指示,那重点应该是,如果魏延不撤,那不要和魏延纠缠,以免受到魏军反击,结果被一锅端了。魏延如果要继续战,随他去吧。剩下的部队撤走。
损失最小化

2。猪哥死前会议魏延缺席,导致的排挤说或阴谋说。类似1,考虑魏延到场的情况。按魏延的脾气,肯定是不服决断。或者阳奉阴违。因为大家基本都认同只有猪哥能制住魏延。于是不管猪哥怎么交待魏延,魏延肯定会打小算盘,继续北伐。
从这点来考虑,猪哥根本就不会叫魏延来,因为叫和不叫一个样,干脆不叫,让他没点准备,说不定还能听话。如果魏延不反叛,又很听话的撤退了,猪哥就达成了保存实力的perfect结局。而实际最后魏延众叛亲离,也是因为根本缺乏必要的准备。

总之,从1的分析来说,猪哥是认为魏延不会叛魏的。从1和2两个方面来说,反对猪哥有故意除去魏延的倾向。猪哥是实务主义者,能用就用应该还是为主的。他选的接班人也是实务主义者。

然后说大叔喜欢的子午谷。。。
战略是一方面,但根本问题是战术不可行。攻下长安不难,但是如果不能快速拿下潼关和武关,几天后魏军就可以反推回来。。。。长安城内粮食是够的,烧粮说个人觉得不切实际。如果魏延狠一点强征民粮,或者烧了长安,那魏国得够呛。
顺带,从游戏来说,分兵长安,主力扑陇右,也许是最好的。长安就算守不住,只要让魏军拖延半刻,猪哥的第一次北伐就可以稳稳站住脚跟。就算魏延失败,也不过损失5千人马,相对于第一次北伐时蜀国的国力,还是赔得起的。
这里倒不如说,在蜀国人才有限的情况下,猪哥不愿意让魏延去冒险。
而后面几次北伐,由于魏国长期在西北驻军,以及警觉性的提高,子午谷已经算是废策了。

sadam667 发表于 2013-6-6 06:05:24

前面狂兄分析得在理。 很惭愧,一不留神就进到演义里了,我还是及早打住,因为对正史实在是一无所知~~{:146:}

sadam667 发表于 2013-6-6 06:14:55

本帖最后由 sadam667 于 2013-6-6 06:26 编辑

不过可以补充一点,我说的刘备系并非最早跟随刘备的一批,而是刘备亲近、倚重的人,这样的人前有关张,后有魏延。 这样的人很可能凭借与刘备的关系而在服从诸葛调度上有一些不畅~~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翔鹰三国志研读会】第二回:蜀书·魏延传【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