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ssport 发表于 2014-4-1 21:05:40

123

本帖最后由 webpassport 于 2015-11-12 23:43 编辑

123

阳明白鹤 发表于 2014-4-1 22:08:04

“文字是美的载体,
如果引申到乐曲\美术上,
那么音符就是美的具体形体,
颜色就是美的具体形体.”
“美,不仅是描述,更是创造.
如果仅仅是描述,不需要创造,
那么我们就不需要画家,
因为他们永远没有照相机画得好,”

“生物馆里精制的标本永远没有活着的生物好看,”
相矛盾,如果前者强调”美的理型“而后者强调”美的具象“的话。
希望作者给出解释。

阳明白鹤 发表于 2014-4-1 22:21:17

另,佛家”三重境界“的说法最早见于宋代禅宗,属认识论领域的”实相论“范畴,联系原文可以得知,这种说法主要描述”表相-无相-实相“的认识过程,这点与楼主在”我只是个凡人,有很多的牵挂,因此很可能到达不了第二层境界“中的看法是相符的;但楼主下一句”(我觉得)小说只是因为好看才看.“则又落入了最常见的一种对此段的误解:认为第三重境界和第一重境界的认识对象相同。原文中并无此意。
楼主当然可以认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理解”,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用典”手法的前提就是作者和读者对经典的理解相一致,这里的典故作为公认性的信息载体,不能被个体随意解释。

天日 发表于 2014-4-1 22:23:29

认真,但并不是好答案。

如此境界,自然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
所以需要闭关.

其实并无因果联系

这又有些类似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

从这句开始之后的发散完全走偏了,后面的文字已经于原题没什么关系了,而且发散方向主观且营养不多,从小说反映到社会实质,本就是件很无厘头的事儿。

而且,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作者还是有想说的话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读者自然可以没有目的地去读,但作者若无所感,若无所触,若无所悟,很难想象能有佳作传世。读出意境是件很享受很惬意的事情,当然莫作阅读理解。

吹毛求疵地说,王阳明只是“格物致知”的践行者,而不是“王阳明的”。

拔山盖世 发表于 2014-4-1 22:49:03

感觉没有必要单开一贴,毕竟大叔也只是偶性而发

神乎棋技 发表于 2014-4-1 23:05:29

https://www.hawkaoe.net/bbs/thread-115599-1-1.html
是這個帖子吧~~

金庸嗎{:7_261:}?

qs 发表于 2014-4-1 23:31:23

辛苦LZ特意开贴讨论这个话题。但我当时也只是一念闪之间的事情。我并无深究之本意,只是觉得在文学作品里出现不合理的世界观却在以前从未意识到,对这一点更感兴趣而已

webpassport 发表于 2014-4-2 19:30:57

那就答复一下楼上几位的疑问吧。

1.本帖原意是打算写成跟帖的形式的,但因为在回帖的过程中,突然感觉越写越顺手,有种一气呵成之势,结果等到写完,发现已经写了很多和QS大叔原帖无关的话。所以我认为,跟帖就不合适了,于是就另外开了一个帖子。

2.正因为是一气呵成,所以纰漏很多,我基本上是码完字之后把相关重点加粗改变颜色之后马上提交,没有细看自己的文章。因为这种一气呵成的状态对我而言是不多的,哪怕离题千万里,有时候兴致到了,我就不想停。我当然知道自己的帖子中有很多主观性的因素,但没有去改的原因是,我比较珍惜这种写作状态。实际上,只要我当时仔细编辑一下,很多不必要的枝节是会被我砍掉的,比如关于现在的武功的观点。今天重新看了一下,这个观点主观性太强,也没有什么逻辑根据。所有没有梳理一下脉络,有些地方的措辞也不恰当。

3.曰师的评价是非常客观的,非常鲜明地指出了本文的漏洞。
一、主观性太强,有些地方完全没有逻辑关系;
但是其实我想解释一下,因为我在写完之后,没有回去梳理脉络并编辑,所以留下了这样的疏漏及错误,当然还是感谢曰师能够指出。
二、关于文学主题思想的论点
这个主要是因为昨天去听了一节师范类同学上的模拟公开课,看到他们的教学方法,心里非常抵触。
因此使得本文在这个问题上过激了。
实际上很多语文老师剖析文章结构的时候,我听着感觉真是折磨,我原以为文章的内涵是要自己细细揣摩的。
还有现在一些语文老师上课时播放的一些古诗词的朗诵,老实说,我听着录音里的播音员“标准且富有情感的普通话”感觉很别扭,感觉把一句简单的话读的非常别扭,非常怪的腔调。
中国古代有一种思想,文以载道,讲究文章的实用性。
近几年开始读散文,读余秋雨、贾平凹的文章,
感觉那些原本在议论文中非常直白,非常利落的观点,
渐渐变得委婉,或者像曰师说的那样,藏在其中,要细细的揣摩,才能得出一点自己的想法。
有些时候,别人给我看一篇他觉得写的很好的文章,但是我看了之后,觉得一般。
那个时候,我心里就有种想法。
这些文学大师,这些名著,是怎么评选出来的?
正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因此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名著都适合读,
或者说,能够读懂。
有些道理,需要经过岁月的洗练之后才能看到。
然后感叹一声:只是当时已惘然。

4.回答阳明白鹤的提问【按照两个帖子的楼层顺序我分别回答】
1.我觉得不矛盾。
我指的美是一种泛化的概念,不是一个定式。
我认为,生命(活着)是大美,标本再精致,与生命相比,只能是小美。
举个非常具有个人主观性的,但是我认为有一丝丝可借鉴之处的例子吧。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 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我认为,子贡说的是仁者的小原则,孔子说的是大原则。在小原则与大原则矛盾的前提下,以大原则为准。
所以我提出“标本再精致,也没有活着的生命来得美”的观点,是掺杂了“生命本身就是大美”这个概念之后综合形成的。

2.我提出的”(我觉得)小说只是因为好看才看.“,这里遗落了一个限定,依据我这个第一境界的人的观点来看,我觉得小说只是因为好看才看。
因此不存在用典错误。我并没有将第一境界与第三境界画上等号。

阳明白鹤 发表于 2014-4-2 23:19:54

webpassport 发表于 2014-4-2 19:30
那就答复一下楼上几位的疑问吧。

1.本帖原意是打算写成跟帖的形式的,但因为在回帖的过程中,突然感觉越 ...

谢谢楼主敬业的回答,虽然我完全没搞懂这是在说什么。

webpassport 发表于 2014-4-4 19:33:15

阳明白鹤 发表于 2014-4-2 23:19
谢谢楼主敬业的回答,虽然我完全没搞懂这是在说什么。

本帖只是随笔而已,还欠修改完善;
By the way,
其实我也不太明白你问的问题的意思。。。
也许是我浅陋的见识使你觉得不知所云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