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 发表于 2007-9-4 16:03:10
五、5、与资本主义渐行渐远(1) 公元1553年(大明嘉靖三十二年),北京,又是会试发榜时,榜单前正重复着一幕幕似曾相识的人间悲喜剧。黑压压的人群中,一个山西口音的年轻人在冷静的寻找着他的名字,哦,找到了,张四维。虽然没进入一甲,但能中进士也是非常难得的成绩。张四维同学并没像范进同学那般疯狂,他安静的离开了喧闹的人群,从此踏上了一条通往帝国最高权力的青云之路。1575年,经张居正推荐,张四维担任礼部尚书,正部级的待遇让他从此成为高干。当然,张四维同学的仕途才刚上路而已,此后,他又进入了内阁,在张居正死后,接替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取得了一个进士在仕途中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张四维在政治上并没留下大书特书的佳话,也没有罄竹难书的恶事,之所以关注他,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身世。 张四维的老爸张允龄、叔父张遐龄都是有名的晋商,而他的三弟、岳父也都是商人,可以说,张四维是标准的商人家庭出身。在隋朝开创科举制度时,由于受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曾规定“工商不得仕进”,科举的大门拒绝向商人及其子弟开放。到了北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的大门开始慢慢向商人敞开,对工商人士歧视的科举政策出现松动:“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亦听取解。”到明朝,科举已彻底取消了对商人及其子弟的歧视,他们可以与普通人一样,通过科举,追求自己的仕途。 然而,问题也就来了。科举制度的好处并不在于招贤纳士,而是给普通大众构筑了一条通往官僚阶层的通道,或者说给草根们一个跳龙门的机会,虽然成功的几率只比买彩票中大奖高一些。但毕竟多数人不甘心混迹于草根之中,尤其是那些自觉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对于统治者来说,这股力量运用的好,可为我所用,运用不好,则是危害统治秩序的潜在力量。qs 发表于 2007-9-4 16:03:25
五、5、与资本主义渐行渐远(2) 通道的好处就在这里,它就像大坝里的泄洪闸,洪水来时,开闸放水,以此确保大坝的安全,所谓堵不如疏就是这个道理。虽然,科举之路好比独木桥,能够成功闯关、踏入仕途的只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最终只能落个粉身碎骨的结局。然而,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独木桥给了大多数人一个希望,这个希望驱使着人们在独木桥上进行残酷的竞争,却从没想过联合起来把那个大坝推倒,大坝的安全从此得到了保障。 科举的作用在白银浪潮下的晚明,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伴随着新型商人的暴富以及社会地位的提高,他们下一个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那么,在当时的环境下,谁是商人财产的最大威胁呢?既不是绿林好汉,也不是土匪强盗,而是传统的官僚体制。 这个体制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运转并不是依靠严密而又相对公正的法律来维系,而是以专制集权、以普遍的道德观和没有明文的潜规则来维系的,这导致官僚手中掌握了毫无约束的权力。传统官僚体制就可怕在这个毫无约束上,权力在脱离监督和约束后,就会沦为被个人意志所凌驾的工具,而人的欲望和贪婪往往会依靠这种权力做出择肥而食,从而满足自己私利的事情,商人们的财富显然是不错的选择对象,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官分私产的事情时有发生。qs 发表于 2007-9-4 16:03:34
五、5、与资本主义渐行渐远(3) 另外,官僚因为传统道德观对商人也有偏见。《海瑞集》中曾说过大明的青天老爷海瑞的断案标准:“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应该说,海瑞的断案标准非常符合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即孔子曾经曰过的“君子周急不济富”(孔子,《论语》)。但是,商人的利益往往会因此被无端的摆到受损害的位置。 所以,商人财产潜在的最大威胁就是传统官僚体制。从根本上说,商人们应该彻底打碎这种体制,并以体制创新的办法建立一个有利于商人阶层的新世界,从而在根本上保护自己的利益,即所谓的革命。不过,显然革命的成本或者代价太高,风险也太大。中国人自古就有超强的忍耐能力,不是被逼得无路可走,是不可能反抗或者铤而走险的。可惜的是,晚明时代的商人也并不是无路可走,对于他们来说,与革命相比,还有风险性更小的解决问题的出路。qs 发表于 2007-9-4 16:03:43
五、5、与资本主义渐行渐远(4) 权力的毫无约束性虽然可能伤害商人,但反过来说,因为毫无约束性,也为权力的出租创造了可能,只要你能付得起权力拥有者认为可以将权力出租的筹码,而金钱显然是最适合的等价物,所谓的行贿就是这个道理。租借权力的好处不仅在于对私产的保护,更重要的是,租借到的权力是毫无约束性的,它可以帮助商人们偷税逃税、欺行霸市、打击竞争对手,总之,可以为商人带来公平竞争所不能带来的利益。 然而,租借权力并不是长久之计,这是由其不稳定性决定的。首先,若是碰上贪婪成性的官员,会加重租借的成本。其次,传统官僚体系内部的变动太频繁,升迁、贬谪时有发生,也就是说,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租借关系时常因为突然的变动而被推倒,重新再建立显然会增加寻租者的成本负担。再者,权力出租市场也有竞争压力,尤其是同行之间,若是租借失败,就有可能得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下场。所以,租借权力只是权宜之计,掌握权力才是根本出路,是对自己财产最稳妥的保护措施。因此,新型商人阶层逐渐有了政治上的要求,他们有了在政治上获取权力的想法。qs 发表于 2007-9-4 16:04:03
五、5、与资本主义渐行渐远(5) 不幸的是,在统治体系这座大坝上,早在一千年前就安装了科举这个泄洪闸,新型商人阶层的洪水被科举轻而易举的化解了。设想,如果没有科举制度,就像大坝没有泄洪闸一样,迅猛的洪水迟早会将大坝冲垮,一场打碎旧体制的革命的爆发是有可能的。然而,有了科举这条通往官僚阶层的通道作引导,商人们为了掌握权力,就会纷纷挤上科举的独木桥。当然,科举是一项从幼年就开始准备的长期投入,已经发家致富的商人们显然已没有在科场上取胜的能力,所以,商人们一般都重点投资培养家族内的子弟们读书,让他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茗洲吴氏家典》中记载了某徽商的族规:“族中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膏火,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模楷,此是族党之望,实祖宗之光,其关系匪小。”据统计,晚明时期,中国商人后裔已占到进士和举人总数的3/4以上,商人势力已经开始全面的通过科举掌握权力。所以,张四维这样的商人子弟最终爬到总理的高位,绝不是巧合。 除了科举,对于商人们来说,还有一条更为省力途径,这就是捐纳,即卖官鬻爵。大明从嘉靖开始,便有了这条途径,清廷则将捐纳制度合法化,已经到了明码标价的地步。捐纳制度自然为商人和其子弟步入仕途提供了方便。当然,通过捐纳制度走入的仕途,在官场上被视为异途,颇受科举出身的鄙视,而且,在晋升方面也不会受到青睐。所以,虽可通过捐纳做官,但很多商人还是愿意通过科举这条正途获取权力,纳捐则是正途走不通后的选择。qs 发表于 2007-9-4 16:04:15
五、5、与资本主义渐行渐远(6) 就这样,商人们通过租借权力和掌握权力,满足了自己在政治上的需求,一个官商结合的商业体系建立起来。这个体系的存在,虽然能在短期内维护商人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在官僚体制保护下的商人会对官僚体制产生依赖性,从而沦为官僚体制的附庸,丧失体制创新的动力。而官僚体制反过来也会有效的把商人控制在官僚体制能够驾驭的范围内,将商人发展的程度控制在官僚体制允许的范围内,资本进一步积累因此受到官僚体制的限制,致使商人们失去了实力壮大到可以摆脱官僚体系束缚的可能,这样,就不可能产生一个能够脱离官僚体制的新兴阶级,资产阶级革命也就无从谈起了。 另外,官商结合的商业体系,对中国本身也是危害无穷。需要指出的是,官商结合中的官并不是国家,而是作为个体的官僚,他们占有了官商结合中商人所让予的利益,损害的却是国家的利益。因为租借和拥有权力后的商人不仅保护自己的财产,他们还借助权力偷逃税款。《泾林续记》曾记载商人们“报官纳税者,不过十之一二。”本来,大明的商税税率就很低,再加上如此猖狂的集体逃税行为,使商人们对国家几乎不承担什么纳税义务。根据黄仁宇先生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一书中的推算,晚明时期的商人为国库一年仅贡献了41万两白银的税收,仅为整个帝国一年财政收入的1/90。纳税的主体仍然是农民,国家的实力并未因为商人阶层的崛起而获得增长。qs 发表于 2007-9-4 16:04:24
五、5、与资本主义渐行渐远(7) 国家财政无法从商人的崛起和海外贸易中获得利益,使晚明政府缺乏扶持本国海商发展、进行海外扩张的动力,晚明政府对海商集团未有任何支持,就是这个原因。反观此时的欧洲,国家因为从海商的海外贸易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重商主义的风潮因此吹遍欧洲,欧洲国家无不重视海外贸易,为了给本国海商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纷纷以武力走向扩张、殖民的道路。 与欧洲相比,中国还有另外不利的方面,这就是北方的军事压力。自13世纪蒙古人东征后,欧洲就再没遇到游牧民族的入侵。但大明时,北方的蒙古仍威胁大明的安全,晚明时满洲的崛起,更成为大明政府的心腹大患,这不仅使军费开支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沉重负担,也使大明的目光始终放在北方的边防上,对于扶持本国海商的发展,既无心也无力。qs 发表于 2007-9-4 16:04:40
五、5、与资本主义渐行渐远(8) 总之,机遇在晚明蕴藏着巨变可能的社会中与中国渐行渐远。在决定中国究竟是向哪个方向发展的关键深刻,大明于1644年灭亡了,中国进入了清廷时代。清廷作为异族入主中原,由于文化上的落后,他们不得不在文化领域向被统治民族靠拢。不过,由于清廷统治者本身的保守性,这使他们更能接受华夏文化中最保守的方面,所以,晚明那些离经叛道的思想和风气,都被抹杀掉,清廷用最传统、最保守的文化思想统治着中国。 所以,与晚明相比,清廷统治下的中国更传统。然而,历史巨变时,传统反而成了最重要的绊脚石。另外,由于江南地带反清斗争非常激烈,清军在江南进行残酷镇压的同时,也摧毁了江南的繁华,那点可怜的资本积累也没有了,机遇也就这样伴随着清廷的入关,彻底擦肩而过了。zwz10101 发表于 2007-9-4 19:46:00
好长啊幻影の仔 发表于 2007-9-4 20:42:36
<P>老大,你从13:47到16:04一直在发这个吗? <P>2个小时,佩服!幸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