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12通關報告!
本帖最后由 尼克 于 2012-7-23 01:10 编辑玩了兩天終於玩通了!用的是群雄割據劇本中的張揚。
早早就與似乎很有前途的袁紹結盟,然後在我的三員猛將徐晃、張燕、成公英打拚下以雍司為根基向涼州漢中擴張。到中後期收了張任、陳到、黃權,以此六將為骨干殲滅了其他諸侯,與不負我望平定中原的袁紹、坐鎮江東的孫策三分天下。由於我下重本維持與袁紹的關係,那麼我們只有孫策一個敵人了。我瓜分了荊州、袁紹猛攻江東。終於,我等到了盟約結束,早就在籌備大戰的我從袁紹的後方分三路攻入,袁紹主力大軍在江東進攻孫策已來不及回來搶救中原。天下就這樣到手了!
簡評一下這一代三國志:
當然先說說最重要的戰鬥部分,這一代仍然使用即時戰略,攻守方通常的目標在於攻下對方的本陣(守方的本陣在城內),本陣被攻下就直接失敗。這意味著你不能把所有部隊都悶頭衝向敵方就猛打一通,因為ai可能用一兩支部隊拖住你的主力(如果城門夠穩固的話,要拖住你根本不需要部隊…),另外的部隊繞路攻向你的本陣,那即使你有兵力優勢也會極為被動,並且有可能被包餃子,武將多會被擒獲。這是唯一好的設計,令戰術需要思考( 雖然只是很少程度上的… ),部隊的推進和進攻方向都必須謹慎考量,尤其是城門不止一個的城,不會像以前就往城門就行的情況。
戰場上除了本陣,同時也有「據點」。攻方佔領一個據點就會提升戰法點數回復的速率,而戰法在勢均力敵的戰況中有決定性作用,而據點通常在不同的岔路都有一個。不過我覺得據點對戰術影響不大,頂多是順路去佔的心態,而且守方忙於守城門多半不會出城搶據點(一般來說有兵力優勢的都不是守方吧)。我覺得據點應該要設計得更有戰術價值。
戰鬥方面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細節,我想狠狠一批的是地形,地形沒有帶來什麼戰術上的變化,僅有的就是有多少岔路和岔路的長短而已。我張揚是由雍州攻入益州的,應該是天險易守難攻之途,但地形沒給我帶來什麼麻煩。更過份的是沒有水路在戰場出現!所謂的水路就是令我的部隊走慢一點而已,水軍根本沒有在遊戲中出現,戰術性也打了大大的折扣(回想當年我玩三國志七,所有的河川都是我為敵軍精心設計的死亡陷阱啊…)。沒有了水軍,孫軍要哭了,由水上霸王變成了弓箭系守城專家…
以往歷代都很重要的士氣,在三十二中我怎麼沒覺得士氣這東西存在過…還有就是兵種,沒錯兵種的特性優劣很明顯,但為什麼一個武將就只能帶一種兵?這次馬騰軍哭了,大哭,都是一堆帶騎兵的武將要怎麼守城…
還有我覺得文官可以設計得更有用一點,我用董昭(後期只多了個張松)一個僅算是合格的軍師就足夠用至遊戲結束。其他文官作用就僅僅是充人數而已…也許是因為戰鬥中沒有了以往的計謀放火什麼的(只有戰法發動戰法發動和戰法發動,那畫面閃啊閃啊閃… ),使智力流在戰場上沒有多大用處。
戰鬥部分,這一代是個很勇敢的嘗試,但認為可以改進的實在太多了…
再說說戰鬥以外的, 三十二的一大推廣點是秘策。老實說除了求賢之策和絕路之策我沒用過其他,這兩個也是屈指可數(ai倒很喜歡,每個回合都一大堆情報是他們研究這個使用那個的…)。別看遊戲說明說得有多厲害,我倒不覺得有什麼用,純屬花瓶。至於有一種叫計略的(ai也很喜歡…),我用都沒用過。
外交部分也太容易了,我用萬多軍糧就換了與袁紹同盟,也用萬多金子就與孫策同盟了。跟袁紹關係好了以後,同盟續約也沒有半點難度,就是因為這條盟約註定了我統一天下啊…順帶一說,軍師們就只有在外交和登用人材有用,而次一級文官們…充人數搞內政吧…
在戰略層面上倒有進步,多了「中斷」的設計。就是與君主不相連的城市士氣低落士兵逃跑也無法下令,只會被人逐個擊破。我在初期被袁紹大軍由晉陽逼至只剩洛陽後,見東有袁紹曹操呂布等梟雄,西面馬騰擊敗李傕越見兵多將猛,一時不知如何發展,只能靠與壽春的張濟結盟互救度日。誰料馬騰用了絕路之策進攻壽春令我不能救援,使張濟勢力滅亡,我張揚唇亡齒寒啊。誰料我發現長安大部分兵力猛將都攻壽春去了,便果斷進攻長安,不成功便成仁,成功進佔雍州。由於馬騰在壽春,長安被佔,他涼州所有領地都被「中斷」 ,後來我與袁紹結盟保好後方之後便向被中斷的涼州逐個擊破,再順道滅掉張魯,勢力初見成形便一路崛起了。中期取孫策之荊州和後期攻袁紹也是一路快攻中斷腹地而成功的。中斷為進攻和防守都帶來了戰略方針。
作為由三國志五就一直玩的玩家,怎麼也要通一次。三國志十二不算是很好玩的一代,它不是那種耐玩的遊戲,它新意變化不多,但要消磨一個週末倒是一個好選擇。感嘆現在所有遊戲都是快餐啊,慶幸我們還有帝國…
問一下三十二會出官方中文版嗎?非官方漢化錯誤很多啊... 城市數量倒不覺是什麼問題,因為城市再多,通常只是徒增大勢已去時收拾殘局的時間 不知为什么,这次对312怎么都没打穿的欲望 12你打黄巾军通关就出现隐藏关卡会出现战国武将 对312挺失望的……即时战斗效果不佳,说真的玩312不如去玩全战 San11玩了N年了还没通关过一次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