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在东北的崛起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8-1 22:23 编辑雪白血红 百万雄师 第四野战军战纪 四野-主力传奇第四野战军战事全纪录仰不愧天——白崇禧将军传 苏俄在中国
关于中共对东北的布局,四野在东北的崛起,由初进东北的10万弱旅,到后来席卷天下的百万雄师,以上各书都有较详细的记述。而且整体上无太大争议,大家想了解细节的,上边的书随便读一本就可得知。要是有我来写的话,一是文字呈现能力较差,不能让大家很好的感知,另外,人家都嚼了很多口的馍了,想也没什么滋味,就不重复建设了。
其实到50年5月海南解放,四野 (中南)广州军区已发展至150万之众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7-26 17:19 编辑
当时的民间谶语-“得东北者得天下”
抗战胜利前中共七大 明确提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方针,并确定东北战略
8月8日苏一出兵,中共即表示响应,朱德两天之内连下7道军令,3道就是有关东北的,山东、新四军、冀热辽及周边各军区,陕甘宁边区部队干部11万人即开始布局出关,不带辎重轻装急行,山东曾克林部8月30日即攻下山海关,9月5日入沈阳,比依靠美空投的国军早两个月。(当然国军的滞后与苏联互生龃龉有关)
共入关布局已久,高度重视,准备充分,比如:入关人数众多,涉及各军区;政工队伍即使跟进;秘密换帅,林彪悄入关;大批高级干部入东北组织东北局,许多名将的入关;原东北军张学思、吕正操、万毅以争取支持;原抗联的周保中等;在苏联并不买账民众支持正统的情况下灵活斡旋,取得实惠;在山海关截击阻滞国军等。
国虽然也看到了东北的重要性,但重视程度和相关举措终是落了下风。过于亲附美国并与苏联进行激烈对抗使苏联对国的接受工作阻碍和拖延,并对本来并不看好共的苏对共的进入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之前苏都是反对共入关的。(当然也可理解国当时以家长自居的,当然也想多护着自己家的权益所以与苏激烈争取,但毛子素来蛮不讲理,且国与美亲密而对苏敌视也引起了苏的警惕,而共则没这方面考虑,反正这家还不是我的,谈和争也不是我的事)总之,在抢占战略要地这一着,国终是满了一步。
因此直到11月左右,国军才开始入驻接收东北,而这两个月就足够共产党发展壮大了,民众虽当时看不起“穷八路“,但部队壮大的进展还是没有延误的,收编伪军,接收日军医务、技术人员;吸收东北其他武装,进剿收编土匪,优待俘虏,几擒几纵都有,建立根据地,很短时间内,就发展到了27万人,而国不同,是非立场过于鲜明,对伪军不仅不接受,甚至要严格以叛国等审判追究,这就把这些本来倾向他们的武装力量逼到了共方,而共可真是了得,真可以说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因此,在吸收和壮大发展这一方面,国又慢了一步。
11月,共原来的东北自治军改名东北民主联军,是时,共 党政军领导权还是向分离的,东北局书记还是彭真,当时国军虽已开始进驻,但共从中央到东北局领导起初还是抱有和平先占的思想,想占据大城市,身为联军司令的林彪反对这一举措。后中央很快提出了“让开大陆占领两厢”的方针,在12月苏军完全撤走之前,开始把城市和铁路线让出来,向农村发展;12月下达成立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当然,事实,中共东北局对此也有一定的踟蹰和犹豫,这也导致了在于国军的一些接触战中的失利和损伤,事实差不多直到46年6月,林彪就任东北局书记,民族联军司令,政委,成为东北党政军一把手后才彻底扭转。从12月到46年6月期间,共还相继歼灭土匪7万人。整体来说,共思路和行动的转换略显迟缓。
11月12月国军陆续沿苏军退却路线开始进驻,客观来说国军入驻部队还是相当精锐的,名将名军机械化程度高,统帅杜聿明,杜氏部队为纯美式部队,远征强军,远征名将廖耀湘及精锐的新6军,孙立人及其麾下有天下第一军之称的新一军(宋氏非蒋氏);北伐抗日远征一直有辉煌表现的郑洞国及手下兵团、抗日名将宋希濂、陈明仁及其71军,都是一等一部队,直接相抗,共绝对不是对手。但问题是,派系林立,这些强军未能拧成一股绳一体发力,甚至互相倾轧,分化了这些力量。
毛子给毛的日本武器太多了。 回复 96nn 的帖子
毛子抢走和破坏得更多。 回复 96nn 的帖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共接受的日本人武器虽然与接受了大量美式装备的国军没法比,但毕竟比自己的强很多,而且数量也大,共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缺人,而是缺装备。有了这些装备,队伍一些就扩大了,要不也不至于那么快就变成27万人 不是的,毛子把绝大部分日军武器都给垬了。不是直接给,而是放某个没人看守的仓库里,通知垬偷偷去拿,这个赫大皮鞋的回忆录里有提到。
垬得到的日军武器相当有优势,比如八九式十五厘加、九六式十五厘加等等,比起国军的一战水平M1918 155榴来强得不是一点半点。实际上米帝在对日战争结束后就再没尽力支持过国府,许多原本要给的武器全没了,甚至国军四平获胜后没有紧追过江,都是米国人用停止援助来威胁老蒋的结果。46年的东北国军的重装备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可说是完全落于垬之后。
垬是靠优势装备打赢的内战,不是他们宣传的“小米加步枪”云云。 另外,国军的“全美械师”也不过就是名字上说说而已,连美国陆军一线师1/4的装备水平都没有,武器事实上也是各国混杂,大量淘汰下来的劣质货。
标题
回复 96nn 的帖子这个过程之前看记录片都介绍过,否则曾克林部不会很快从几千人一下扩编到6万人。国惹恼美断援是稍后一点的事儿,但杜廖孙郑等精量装备确是之前的事儿,杜是国的机械化军廖是杜麾下,四人同为装备精良的远征军,甚至孙氏更早,孙本身就是淞沪会战时宋子文等为报护家族产业最早美式装备的军队。要说他们装备比不上共实难令人信服。另外宋陈部战力惊人只因非蒋嫡系而为列入国五大主力,战力如此强力,想来装备差不到哪儿去
标题
回复 96nn 的帖子这个过程之前看记录片都介绍过,否则曾克林部不会很快从几千人一下扩编到6万人。国惹恼美断援是稍后一点的事儿,但杜廖孙郑等精量装备确是之前的事儿,杜是国第一个机械化军廖是杜麾下,四人同为装备精良的远征军,甚至孙氏更早,孙本身就是淞沪会战时宋子文等为报护家族产业最早美式装备的军队。要说他们装备比不上共实难令人信服。另外宋陈部战力惊人只因非蒋嫡系而为列入国五大主力,战力如此强力,想来装备差不到哪儿去 国军装备的详细情况,搜下44年中国驻印军和46年全美械军的装备列表就可以看到的。
垬的装备,可以参考下日军火炮性能参数:https://www3.plala.or.jp/takihome/artillery.htm
举个例子,一共才造了30门的九六式十五厘加,垬就得到了超过20门,性能傲视整个中国,国军没一样武器能望其项背。根据垬军自己的战史记录,塔山战役参战的75mm以上火炮和107mm以上迫击炮,垬军是国军的十倍以上(军舰那种胆小不敢靠近射击的家伙没算,当然算上数量也没多少)。而东北垬军接受的日军坦克数量也不少,在东野组成了专门的坦克部队,拥有相当的突击能力。这些,东北的国军都是做不到的。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7-27 18:44 编辑
回复 96nn 的帖子
单凭塔山一战的装备对比就得出此结论是不太妥当的
辽沈战役最关键一战就在关门打狗的锦州会战,而锦州会战成败就在于塔山的阻击。对此,国共双方虽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认识的程度、重视度与准备的充分相差却是很远。四野做出种种姿态佯攻长春迷惑对手,实则揠旗息鼓秘密南下,电台都不开,命令全凭专人直接传达;而且此此时早已占据绝对优势的四野的全力一击,辎重尽出,只留地方守备部队佯攻长春,以至于汽油只够单程的,如果锦州打不下,那个就都运不回去了,这也是林彪迟迟拖延不打的原因,而与共的精锐全出破釜沉舟一击相比,国虽然也做了努力,组织了东进军团,但显然有仓促应对之嫌,因为共的保密工作的南下速度,蒋能凑齐那么多人数也已经不错了,遑论重装备的跟进;其次救援的军团可不比关外的五大主力有其三的精锐军团,精锐程度显然不必前者;再次,看看时间已经是48年底了,共已经经营了3年之久,在日遗留工业基础上,再加上对原日技术人员的截留吸收,早已建立了强大的兵工生产体系,重装生产可谓源源不绝。事实上47年时已经强弱易势。单凭这一仗,就说四野装备好是毛子把大量日式给了共,抗战胜利接受时的东西共比国的精良,显然是没有理由的,有国粉之嫌,倒像是失败了使劲给自己台阶下的陈诚的论调。
关于接受武器的问题,我不认为在抗战胜利后接受武器的那一段的时期,共比国接受的多,更不认为国的装备弱于共,至于后期的发展、拾洋货、兵工厂生产和缴获而是是另一回事,
下面引用的于此有一定的相关度
相关:二战末期,苏军歼灭关东军,美军以原子弹轰炸日本,日寇大势已去,无条件投降。随后,大批日军被缴械,而日军的武器,则成了国共之间争夺的战利品。
在这场争夺中,中共高瞻远瞩,抢先一步派遣大军出关,占有了东北。苏军遂将缴获关东军武器及军火仓库、兵工厂等等,移交给了中共,四野的火力因此大大加强。
这一历史往事在近年披露后,很多国军粉丝如获至宝,把这个当做为国军翻案的证据。声称在解放战争时期,共军得到了苏联大量的援助,因此才打败了国军。甚至还说共军得到的援助比国军的美援还要多。
在这里,我不想反驳那所谓的“600坦克、800飞机”到底是真是假。我想说的是,即使苏军将关东军的武器全部交给四野,那也不能说是“苏联武装中共”。因为关东军的武器,是属于战利品,而不是外国援助。
下面说说我的分析理由:
抗日战争,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胜利,而是以国、共、美、苏三国四方为主力的盟军,合力打败了日本。如此一来,战胜国有多个,对日军战利品的归属,就不能以“谁缴获了就是谁的”这种简单的思维去对待了。在胜利之后,各方肯定要相互博弈,尽可能多的为自己争得一些战利品。如此就必然产生对战利品的再分配,而苏联将缴获关东军的武器转交给中共,其实就是属于战利品的再分配,八路军也是参加抗战的军队之一,获得关东军的武器理所应当,不能算是苏联援助。
可能会有人问,中共得到苏联转交的武器是事实,凭什么你说不算援助就不算了?
那么,我们可以看看国军方面的相同案例。国军粉丝在指责苏联将关东军武器转交给中共的时候,他们也许不知道,国军获得的日军武器,也有一部分不是自己缴获的,而是美军收缴后转交给国军的。众所周知,抗战胜利之时,老蒋的中央军主力,尚在西南一隅。要与中共争夺受降权,实在有点鞭长莫及之感。为此,美国除了派遣大批飞机空运蒋军之外,还直接出动海军陆战队,占领了中国的青岛、天津、秦皇岛多个沿海城市,这些沿海城市的日军,都是先向美军投降缴械,然后等待国军到来,才由美军转交的。而这些日军的武器,统统都算是国军的战利品了。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将其单列出来,说这是美国援助的。既然美军可以在沿海城市接受日军投降,然后再转交给国军,没有人提出任何质疑。那么苏军在东北受降,然后再转交给共军。怎么就成了援助中共呢?同样都是中国的抗日军队,国军可以接受美军转交的战利品,共军当然也可以接受苏军转交的战利品。
另外,国粉还有人指责说,苏军阻挠国军接受东北,为共军在东北的扩张提供方便。对于这一点,的确是事实,但我还是要说,双方半斤八两,谁也不要说谁了。因为美军的记录也同样不光彩。仅举一例,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天津受降后,华北的八路军以为天津被美军“解放”了,于是派出一批干部,在天津设立了八路军代表处,结果刚刚成立,就被美军查封,派去的人员被美军扣押,为此朱德以八路军总司令的名义向美军提出抗议。这与苏军在东北的作为有什么不同吗?
所以说,无论是苏军向共军转交关东军的武器,还是美军向国军转交投降日军的武器,其实都是双方出于不同的目的,对战利品做了一次再分配而已,根本不能算是援助。我们说美国援助国民党,所指的都是美国直接提供的美械军火,是指几十个师的美械装备,这些才是真正的外援。而对于美军在青岛、天津等沿海城市受降后,将受降日军的武器转交给国军,我们从来就没有提出任何指责。尽管我们知道,天津、青岛都是沿海大城市,这里贮存的日军武器应该不少,也许还是陆海空装备一应俱全的。但这没什么,转交就转交吧,这是国军应得的战利品。同理,四野获得关东军的武器,也是理所应得的战利品,不能算是苏联援助。
其次,就真实的情况而言,解放战争后期共对国装备优势确实是从日本经营的东北确立的不假,但要是说这些都是毛子直接馈赠的,确着实夸大。
事实上,都知,斯大林对中共一直是不看好的,怀疑其路线不是马克思主义,置疑其能力远远不具有争天下“革命”成为蒋对手的可能性,甚至一度到49年渡江战役前都还在怀疑共能否统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斯不仅未给予共任何扶持援助,倒是往往下些让中共牺牲和成炮灰的命令,当然共托辞不执行是另一回事,总之,斯立场明确,承认蒋的绝对统治地位,对共嗤之以鼻。所以抗战胜利后,共倒是出关出得早,但却是灰常不顺利,东北民众认正统瞧不起穷八路也罢,共也被苏认为是非法武装,费正统力量而全部缴了械,共工作一度步履维艰,后来共以同为苏维埃的攀关系斡旋,有苏对蒋美的警惕,默许共对日军械库的部分接受,初期迅速扩军确实得益于此,但这时间并没有多久,迫于压力苏又变卦拒绝共继续如此并命令共退出城市,而日经营多年的武器与工业设备,却大都还是让毛子掠夺和糟蹋了,不要说毛子看不上,总有看上的,事实看上的还不少,能拉走得就全拉走,连很多机床都不管搬不了整个就没有拆一半就运走,能用的拖回去用,不能用的半路仍弃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也不给中国留下,掠夺破坏糟践无数•••这应该是很大头,这些起码共是没得到吧,另外关东军经营多年,做足长期战的准备,有大量军械装备分散隐蔽在各处,并很多并不是仓促接手的苏军得知的,还以日投降后秩序混乱期到处散溢流落民间的武器,数量巨大(联系战败后伊拉克阿富汗的情况就理解)这些装备苏也是没法给共的,苏在东北整整滞留了大半年46年5月才全部撤完,要说日留下来的这些设备产业大都是让它个掠夺和破坏了,中共顶多喝口汤,而且只喝了很短的时间。共的接受吸收还是全靠自己全员下乡,深入农村、建根据地,搞土改,到东北整个地区拾“洋落”,对日伪人员吸纳尤其是对日大量技术人员的吸纳和截留而来,进而建立自己的兵工体系而来,当然后来还通过一场场的胜利缴获国大量装备,比如,进入沈阳城的重型坦克,要知道,日是没有重型坦克的,日的坦克相比于二战诸雄根本不值一提。
关于这一点,这儿也有一篇相关的文章:
土八路进厕所——不敢拉屎。
土八路这些土得掉渣儿的笑话,似乎于本章主题无关,现在,土八路在黑土地上有了家,还要置办“家具”,还要“人丁兴旺”。
土八路的办法,土得实在,土得精明,土得洋气。
“捡洋落”
在共产党的四个野战军中,四野人多枪多炮多,而且枪好炮好,别人没有的家伙它也有,是最阔气的。所以,电影剧本《大决战》中,毛泽东说了几遍:现在林彪壮得很哪。
开头也寒酸得够可以的了。
那些炮呀坦克呀,还有飞机甚麽的,是像捡破烂和收破烂那样捡来收来的。比之今天走街串巷收破烂的小贩们,当年黑土地上的共产党人,就差没敲锣打鼓吆喝“破烂换钱”了。
延安炮校1千多人搬家来到关东,别说炮,连手枪都没带几支。
这倒不仅是因为《我东北现况通报》中,说了句“仓库”中有“大炮数千门”。其实这“大炮数千门”,实在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花了眼。而且,没弄出多少,“老大哥”就不让动了。
不过,东北有枪有炮,而且数量不少,、坦克、飞机都有,倒是真的。一库一库存放着。有些军人库修在大山里,日本人把劳工都杀了,谁也弄不清在甚麽地方。1987年兴安岭大山火,民间有传闻,说是当年小鬼子一座军火库爆炸引起的。
还有相当数量散落民间了。
共产党人的目光,主要就盯在这里。
黑土地人管这个叫“捡洋落”。
黑土地人可没少“捡洋落”。
“八•一五”后,关东到处都抢仓库。抢吃的,抢穿的,抢用的。
各地街头摊点上,摆的大都是军用品,从铺盖到穿戴,除了钢盔,甚麽都能买到。真有“捡洋落”发财的,也有倒霉的。有的在哄抢时被打死打伤了,有的扛着东西往回走又被抢了,人也打死了。“捡洋落”还有捡人的。一些走投无路的日本女人,就留在黑土地上当了媳妇。
也有抢军人的。主要是那些想当“胡子”的人。一般老百姓瞩目的,是汽车,大炮和飞机“轱轳”,卸下来安在大车上。飞机轮胎最抢手。儿时,笔者没少见过这种大车,跑得飞快,车老板的鞭子甩得格外响。那神气,就像今天大街上的豪华骄车赶超“上海”和北京吉普似的,王振奎老人说,三下江南之前,炮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军火。
不光是炮校,各部队,各县区政府,都有收集任务。
老人说,他们走到哪问到哪。看到老乡车上有汽车、火炮和飞机“轱轳”,就追上去商量,买下来。再问日本人来过没有,附近打过仗没有,苏军和日军打过仗的地方都走遍了。各种火炮都有,大都残缺不全,就几门炮凑成一门炮。有的是打坏的,有的是故意破坏的,有的拆卸开扔到河里。“春砭骨头秋砭肉”,结着冰碴儿也跳下去摸呀找呀。战场上吃够了挨打的苦头,谁不盼着有自己的大炮呀。过去得到这些要拿命换,现在苦点累点算甚麽?在镜泊湖边,发现一座新坟前立块“战马之墓”的木牌,他们觉得奇怪,扒开一看,是门90野炮,拆开用油布包看,零件一个不少。日本人逃跑时说,“20年后再回来”。
炮校警卫连副连长周天才,一个人就搜集20多门,被命名为“搜炮英雄”。
不光是炮,甚麽都要。汽车、坦克、飞机的各种零件,都是宝贝,装在大车和爬犁上拉回去。
到1946年7月,共收集、拼凑了各种火炮700多门,坦克10多辆,编成八个炮兵团和一个战车大队。
土八路“捡洋落”发了洋财。
凭着这些日本“洋落”,共产党人没打收条,就把黑土地上的那些美国“洋落”,几乎全部没收了。
国民党曾大肆宣传,说这些都是苏联“洋落”:红军把日本军人库中的火炮送给土八路,临走又把自己的火炮留下一些。
确实有点苏联“洋落”。
黑龙江省萝北县武装部原副部长王永财,辽沈战役前是1纵队2师炮兵营4连3排长,4连4门105榴弹炮,就是“老大哥”给的,冬季攻势后装备上了。德国造,大概是在欧洲战场缴获的。1纵也就这4门。炮纵和其他纵队的老
呵呵,这么说吧,我是不信此文的,毕竟这九十年来垬和垬的御用文人说的真话很罕见。不过我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推翻它,所以别人自然也有权力相信它。
但至少,东野重炮三团的21门十五厘要塞炮是没什么疑问的,从他们自己的宣传材料里就能看出来了。尽管此贴作者貌似跟匪贼鸥那种张嘴就撒谎的家伙有点关系,但他说的确实是真事。
https://tieba.baidu.com/f?kz=1061942710
九六式十五厘加,性能参数在我前面给的日本英文网站上有写,放眼内战期间全中国九百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国军还没有任何一种火炮的射程与炮弹重量能与它抗衡。纯粹压倒性的优势。 回复 96nn 的帖子
我记得有些日本技术人员后来新研发的的炮弹,属于日技术积累,日军自己都没机会造出来。
这个九六式十五厘加··,不清楚,美式榴弹炮也不如它吗? 我有些怀疑这个炮种属于概念炮种或者中看不中用的东东,就像德国的1000吨重的坦克之类的物种,或者虽然不是全部不能用,但也不能大量推广,或者叫方便的拖运。至少就是整体工业水准来看,日显然和美俄不在一个档次上。 以坦克为例,“虎”式坦克揍得M4谢尔曼坦克鬼哭狼嚎,只能凭数量取胜。谢尔曼与苏联的T-34同为中型坦克,不敌“虎”这种重型坦克也是清理之中。可就是这种被“虎”揍乱转的M4中型坦克,对付日本时成了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因为美国的轻型坦克对付日都绰绰有余,日本的所谓的主战坦克连连轰击也及不穿美国的轻型坦克的护甲,完全被美军一边倒的屠杀,美军坦克极少的损毁是因为日军坦克周边帮满炸药群体包围做神风攻击才破坏的,后来知道日这种战法的美利用其远射程在远距离将其轰烂,日连这点杀伤效果都做不到了。日的坦克就是与真正的工业强国想必就是这么不值一提,当然就是这么属于一战水平的铁皮王八中国军队都无可奈何,因为哪怕就是这点铁皮,只靠抢也是打不穿的,步兵没有反坦克武器真拿它没辙,集束手榴弹炸烂阻滞只能个别为之,但整体上基本无法对抗。所以就有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不可谓不壮烈坚决但依然败退的战果,盖只凭血肉之躯无法挡住钢铁怪物。 那可不是什么概念炮种,日军放在东北专门用于对付苏联的。
美国支援国军的15cm级别火炮只有M1918 155mm榴弹炮,这个是一战产品,百度google和wiki都能搜到的,而且就这水平也一共才给了36门。43年才装备的新式M1 155榴弹炮,美国没给。而垬军在东北获得的日军同级别火炮,除九六加以外还有八九加、九六榴等等,数量相当多。 回复 96nn 的帖子
都是苏给的?显然不是 抗战时的谢尔曼只装备过驻印军,在滇缅路战役结束后驻印军回国时,由于云南公路承重不够,坦克直接转交了英军。46年以后谢尔曼是给了一部分,但只出现在中原战场,东北没有。
另外,46年全美械军编制内压根儿是没有坦克的,不用说少数那几辆谢尔曼,连斯图亚特甚至T-26,都编成单独的部队由上一层指挥部门直辖。我记得这些部队没有调到过东北。
旧驻印军所部虽然有部分美械和英械装备,但反坦克能力和盟军相比严重不足,战防炮、火箭筒等武器缺编得厉害。而日本坦克之弱,首先就弱在设计思想落后,不适合与坦克对抗,却恰恰是专为打击步兵而设计的。在东北,拉个十几辆九五轻、九四豆出来,在以轻步兵为主的国军面前就已经很牛叉了,更不用提垬有相当数量的九七中/九七改。随说内战的国军还不至于象抗战时用大刀、枪托去砸或自杀式的抱着集束手榴弹冲锋,但他们在对成群的坦克作战时仍然缺乏有力手段。 哦对了,我给的那网站,日军各种武器包括装甲车辆和轻武器的资料都有,可以仔细看下。 回复 96nn 的帖子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