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鹰帝国网|帝国时代论坛|帝国时代系列|神话时代
 找回密码
 注册翔鹰会员(昵称)
搜索
查看: 3521|回复: 4

[古事记] 【转帖】中世纪城堡漫谈

[复制链接]

30

主题

0

精华

275

积分

男爵

耕战
29
鹰币
-45
天龙币
0
回帖
204
附庸关系0
发表于 2008-3-5 20: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天之业云

城堡,似乎从游戏诞生的一开始就受到游戏设计师的偏爱。从Atari上用黑白色块绘制的简单城堡到现在PS2,XBOX上拟真度非常高的三维城堡,城堡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游戏中向我们展现他的独特魅力。这么说吧,SLG中的城堡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序曲,AVG中的城堡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段惊悸震颤的效果音,RPG中的城堡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小段华美而和谐的协奏曲……,而这些全部加起来,就是城堡文化为游戏谱写的一个乐章。

城堡作为世俗建筑文化的代表,渗透于文化发展的血脉之中,也受到各国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民族的文化多样性造成了城堡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多姿多彩的城堡文化。城堡记载着历史,凝结着文化;骑士代表忠诚,体现风度;贵族显示着荣耀,也暗藏着无奈。让我们随着这篇拙文,走进那风雨如晦的时代,探索那神秘而奇特的文明吧。

军事-城堡发展得主线

军事,是城堡从诞生,繁荣到消亡一直以来的主线,贯穿着城堡发展的始终。

城堡的诞生,源自于其所处的政治环境,一般,城堡是政治分裂,势力割据的产物。

比如中世纪的欧洲,由于采邑制度的实行,使得土地的所有权被分散到各位贵族,骑士的手中,政治上四分五裂,帝国,王国,公国,骑士领地等多种多样,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治实体遍布各地。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们之间的边界,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梳理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各等级的封建贵族之间经常爆发各种原因引发的战争,所以他们时时备战,常常参战。所有的贵族都相当于军事将领,他们的附庸则构成其所属的各级官兵。正是这些遍布欧洲各个角落的大小战争,使得城堡的防御作用逐渐突出起来。以德国为例,仅仅西德境内,现存的古城堡就有1.5万座,充分反映了德国中世纪的封建割据状态。另外中世纪的战争技术和战争观念也决定中世纪的战争是防御性战争,当时,城堡是最可靠的防御方式,足以抵挡骑兵的快速攻击,将突袭式的速决战转化为消耗战。于是领主们广修城堡,以确保自己的庄园和财产不受侵犯。

再来看同样是以城堡文化见长的日本,日式城堡诞生到繁盛时期的政治环境,也有相同的地方。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的日本,由于幕藩体制的实行,土地和军队集中在幕府和各大名,藩主的手中,政治上也是比较混乱,不管是处于谋求自身最大利益的进攻还是处于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防御等原因,诸侯纷纷构筑起防守坚固的城堡,作为对其领地统治的中心和军事据点。

这两个例子于我们中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中国在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时间都实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所以像政治分裂,武装割据的情况不是很多。在战争上面也表现为没有坚固的城堡,而是修建抵御外族侵略的长城。长城和城堡同为防御性建筑,但是城堡相对于长城,还有居所,象征等世俗性作用,所以一旦其防御作用因为历史的进化而消失,长城就停止了发展,而城堡则作为世俗建筑继续发展了下去。

所以说城堡是为了保护领地人身财产安全而诞生的防御性建筑。

城堡的军事作用,一直左右着城堡的发展。一般,权威一点的看法是认为,城堡主要发展时期是从公元9世纪土岗-城廓式城堡出现到14世纪火药兵器的出现的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也被中世纪军事专家称为“城堡时期”。

前面已经说过,城堡是作为防御工事而诞生的。早在3世纪的罗马,因为古罗马的文明非常灿烂,城市生活十分突出,庞大的公众建筑,精美的艺术文化品都集中在城市。所以每当战乱来临,罗马人就不得不把城市作为防守的重点。特别是3世纪,由于罗马帝国面临空前的压力,在蛮族入侵和内战的双重压力下,对城市的防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古代的作战方式攻取抵抗中的城堡,需要良好的围攻技术和长达数月的军需供应。罗马人的纵深防御战略充分发挥了其大量城堡的作用。

但是古代罗马的城堡与通常所说的中世纪城堡还是有一些区别,因为古代城堡的发展并非一直是一帆风顺,处于政治和经济上的原因,其间出现过多次倒退。中世纪的欧洲,社会经济很不发达,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导致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生产力呈现倒推趋势,而且3世纪到9世纪这段时间整个欧洲主要以游牧经济为主,并不需要坚固的城堡来保卫他们的财产。当时的建筑不论是施工技术还是规模都远远不及古代的罗马,相应的结构技术和艺术经验也逐渐失传了。古罗马,不管是实际上还是精神上都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

通常,确切意义上的中世纪城堡并不包括古罗马的防御工事,一般指9世纪出现的土岗-城廓式城堡以后一直到14世纪的砖石结构城堡。之所以城堡在这个时间出现,主要是因为欧洲经济当时从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人们的财产,住所固定了下来,所以需要坚固的城堡来保护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虽然这期间的城堡发展走得是一条独立的道路,但是古罗马的城堡建设技术和防御性战争的理念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中世纪城堡的发展。很多中世纪的城堡为了免去挖地基这个麻烦的事情,本身就修建在已经废弃的古罗马城堡遗址上。14世纪以后,伴随着火器的诞生,城堡逐渐失去其军事作用而成为世俗居所,但是中世纪修建城堡时诞生的建筑思想和风格仍然严重影响着它。

城堡的历史,就是长期纷争的历史,是遍地割据的历史,是强梁相斫相争的历史。那些尊卑不等,高下有别,大小相异的诸侯,为了争权夺利,为了王朝霸业,互相觊觎,各怀戒心,战乱频频。在当时的条件下,巩固地盘,立足自保,或者兼并,出击,最好的办法就是“筑堡”。于是乎,欧洲大陆上,这个行业大行其道,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诸侯们竞相竭尽所能,开山采石,昼夜奔忙,一座座城堡在青山秀水间纷纷矗立起来。人们为了构筑这些城堡,消耗的无数人力、钱财、物资、和时间,殒丧的人命更是难以计数。但现在,无论是威震一方的霸主,还是称雄一方的豪杰,或是占山为王的强盗,都和他的残剑马镫一起委于泥土、灰飞烟灭了。只有哪些经过风霜雨雪的侵蚀,战乱炮火的洗礼剩下的斑斑驳驳,残垣断壁的城堡向过往的游人述说着他昔日的辉煌。

日益坚固的城堡

城堡的发展,是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兴盛而发展的。

欧洲第一座中世纪城堡建于公元九世纪法国的西北部。主要是针对国内全民战争,同时防御维京人的突然袭击而建造的。是一座典型的、简陋的土岗-城廓式城堡,确切的说,这只是城堡的雏形。土岗-城廓式城堡建在挖沟时掘出的土堆成的高地上,周围是无水的护城壕沟。用厚实的尖板木条栅栏围起来。其间会间隔的修建塔楼,塔楼的数量多少要看领主的财力而定。围圈的中心是整个城堡的中心要塞即城堡主塔。进入这个主塔,需要通过多根柱子支撑,横跨壕沟,直至土岗上层围圈入口的桥。其防御思想是用木头的围墙来抵挡小型进攻,一旦城墙被攻破,城堡主塔则是城堡中的最后一条防线。以后的以军事作用为主的城堡都是采用这种结构,包括战争时采用的防御战术也沿袭下来,后来的城堡在这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比较大的改动。

土岗-城廓式城堡对建筑技术和花费上要求比较低,对地形的选择也没有什么要求,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坚固度达不到要求,只能防御小规模的进攻,建筑规模也比较小。11世纪左右,随着战争技术的发展和城镇的复兴,土岗-城廓式城堡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防御上的要求,所以此时石制城堡开始流行起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对石制城堡在欧洲大陆的流行起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大面积的征服土地只能由少数的留守骑士来驻守,城堡的坚固度被异常强调。骑士们受到拜占庭帝国高大城墙和坚固要塞的启发,利用石块修筑了更大,更坚固,更复杂的石块城堡,这些城堡建筑模式也被归来的骑士带到了西欧,由此在西欧被迅速传播开来。石制城堡一般是利用石制幕墙代替原先围住城廓的木质尖板条栅栏,幕墙由切割成块的石头逐层砌成,在幕墙的顶端会有间隔的留下空隙,形成带枪眼的城垛。沿着幕墙每隔二三十米有一正方型的防御塔楼,方便弓箭手射箭保卫城堡。由于方形的塔楼有明显的弊端,就是其四角的承受力不够,极易被破坏。所以在12世纪,借鉴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的技术建造更易于防御的圆形或半圆形塔楼。城堡主塔由于拥有领主住所和最后阵地的双重特性使得对于其设计变得异常讲究,一般早期的石块城堡通常为长方形,这样做是处于内部布局和舒适性的考虑。但是它作为最后的防线同样有四角承受力不够的缺点,所以后期的城堡主楼建设倾向于外部呈圆形或多角形,内部为方形的城堡主塔。也有的更加简便的设计,只在方形城堡的主塔外面再围上一圈近距离的高墙,称之为“罩墙”。外圆内方的这种设计不给敌人展现任何平面,受力点分散,更易于防御,而内部利用穹顶和扶墙精心设计出高大空旷的空间,便于居住,华丽且壮观。

公元十三世纪后开始出现石制城堡的加强型,英国天才建筑师-圣乔治的“詹姆士”设计出了有史以来最为坚固的城堡,这种建筑样式被称为“轴心环形城堡”。城堡具有两堵为同心圆城堡护墙,对外墙进行加固,内墙远高于外墙,为的是让内墙上的弓箭手有更大的视野和射击范围,从而形成内外墙上的交叉火力。在内圈的四个角各建一座圆形塔楼,这样城堡主塔的重要性变得不重要,以至后来完全省略主塔,因为设计精密的塔楼和门房即使在敌人进攻内墙时也能独立坚持。城堡四周还会挖掘一个巨大的湖环绕城堡作为护城河,河水引自别的江湖。一般“轴心环形城堡”都是在原来老城的基础上扩建。

十五世纪后,大口径火炮的出现,使城堡的军事地位迅速消亡,军事性城堡逐渐被废弃。另一方面,由于贸易自由化,大航海时代到来,辖区人口迁移,从贵族到贫民都开始追求更开放、更舒适的生活,不愿龟缩在狭小的城堡中,城堡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居所、商业-城堡发展的副线

城堡为它的主人领主供坚实的防御,也是他们生活的地方。除了领主之外,还有家臣和大量的仆人来维持城堡的日常运转,当然还有军队驻扎在内。农民或佃户则散居在城堡周围的庄园内,挤在狭小简陋、阴暗潮湿的茅屋里,只有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才和他们的牛群及动产一起挤在城堡里。当时英国赞美诗人约翰用这些话描述这样的生活:“富人住在城堡里,穷人住在茅舍里,上帝造就了他们的高低贵贱,安排了他们的富有和贫穷。”(当时的人真是唯心啊)。

城堡的建筑风格一直被其防御职能和住宅职能所左右,就像上面所说的城堡主楼采用外圆内方的设计也是两种建筑目的相互妥协的结果。在城堡发展的早期,在不损害城堡的坚固度的前提下,其主人总是想方设法让它住起来更加舒适一些,比如上面说的内部利用穹顶和扶墙精心设计出高大空旷的空间,即便如此,领主的生活还是相当原始。一直到14世纪末城堡的防御职能逐渐失去以后,城堡才完全以艺术,生活为发展目标,不再以坚固度要求它。这个时代的城堡总体呈现精美、奢华,表现出贵族们糜烂的享乐主义倾向。

十字军的东征为欧洲的大小贵族带来奢靡的东方享乐主义文化,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堂”似的美丽憧憬。这种对于追求物质生活的理想强烈地激起了贵族和骑士对美丽生活的向往,当然这建立在广大农民的困苦上面。体现在城堡的建设上,就是逐渐变得精美而艺术化,从实用主义向艺术主义过渡。统治者们不恤民力,恣意享受。有的统治者拿城堡当作享乐的行宫,专门选择风光秀丽,便于鸟瞰的高处修建(当然,高处修建城堡更多是出于防御的要求,这一点上倒是不矛盾)。比如,日耳曼裔的东罗马帝国皇帝西奥多希厄斯二世,可以说是这方面“出类拔萃”的代表性人物。他曾为此精心择址,把宫殿建在海边的山顶上,借以眺望周围的风景和大海的壮观。虽然这些贵族的享乐加剧了农民的困苦,也增加了两者的阶级矛盾。但是这对城堡艺术风格的形成还是起到了促进作用。事实的确有点惨不忍睹。精美的哥特式城堡后面却是农奴的血泪。封建主义的艺术,本身就是为统治者服务,建立在劳动人民的痛苦之上的,中外都是如此。

城堡里领主和他仆从的生活的正常运转,对服务和商业都有巨大的要求,一般除了领主居住的主楼以外,城墙内还有马厩,灶房,储藏室,库房,面包房,洗衣房,教堂,以及仆人们的木屋。贵族们逐渐加剧的对奢靡生活的向往,对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开始通过这样的步骤——收拢人众、发展聚落、形成城市,渐渐围绕着城堡逐渐发展起来。德语中的地名以“-burg”为后缀结尾的城市,都是由一座中心城堡发展而来的。比如坐落在易北河上德国第一大港,第二大城市汉堡(Hamburg);坐落在莱茵河上的欧洲最大的内河港口,德国首屈一指的钢铁工业基地杜伊斯堡(Duisburg);萨克森—安哈而特州的首府马格德堡(Magdeburg)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城市。中小城市更是不计其数。市民一词(burgess)也是由此而来。此外城堡大都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和河道口(处于防御性的考虑,这些地方有防守的价值),非常便于商业、贸易的发展。随着贸易的发展,这些城堡逐渐结成贸易链或贸易网,加速了其周边城市的形成。特别是河道沿岸的城堡发展得特别快,这是因为中世纪的交通以河道交通最为便捷。特别著名得比如莱茵河,多瑙河,美茵河沿岸。

商业必须有商人才能得以发展,但是商人行商必须有流动性,必须要求法律承认其为自由之身,虽然很多商人是依附于城堡的农奴的儿子,但由于离开家乡,实际上自行获得了解放。这样就打破了封建社会中土地对于人的束缚,为后来的资本主义做了准备。从这一点上说,城堡本身的发展为以城堡为象征的封建社会挖掘了坟墓。

当然,城堡的发展也不都是积极意义,比如城堡在维护一方平安的作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封建领主与中央对抗政治资本,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障碍。而且许多城堡废弃后成为流浪骑士的匪窝,不仅为打家劫舍的恶霸领主提供了据点,更是封建领主随意设卡强取豪夺商旅的关口,对商业流通和地区经济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城堡的建筑艺术——罗马式与哥特式

城堡的建筑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风格。罗马式与哥特式,其中罗马式在英国也被称为诺曼风格,两种式样在时间上是先后的关系,都对今后的建筑艺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罗马式又称罗马风(Romanesque),意思是指“罗马的影子”,流行于11-12世纪的西欧,但是一直到19世纪才得到认同,最初由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德热维尔从语言角度来指使用罗马语系(拉丁语)的各国,后来被法国艺术家德科蒙用作表达一种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的欧洲中世纪早期艺术风格。

罗马式城堡发展于对城堡的防御职能最强调的时期,其产生完全是对于之前欧洲长达700年战乱历史的总结。城堡的建筑风格大都是由古罗马建筑和拜占庭建筑哪里借鉴而来,一方面是多年的战乱并没有条件积累城堡的建筑艺术,所以就近沿用了过去的建筑技术,另一方面,古罗马的防御性战争的方式仍然在被继续沿用。

罗马式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他的半圆形和从古罗马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筒型拱顶。筒拱是这个时期建筑的代表,一般都交叉应用于壁柱和封闭拱廊上,既坚固又有艺术性。还有圆形的塔楼,使得塔楼不易被破坏。其他的建筑特点有利用狭小的窗户、半圆形的拱门、低矮的圆屋顶、逐层挑出的门框来做装饰。整栋建筑由于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种形状的拱顶而达到一种敦实厚重、均衡安稳、力度饱和的美学效果,狭小的窗口与内部广大的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城堡内部光线暗淡,进深极深,给人一种神秘幽暗之感。给大家一个直观式的认识,游戏《ico》中的城堡就是典型的罗马式城堡,确切的说是位于苏格兰的诺曼式城堡。相信玩过的人对于罗马式城堡那种敦实稳重,神秘幽深的美都记忆犹新吧。

英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长期受到北欧海盗的骚扰,他们的建筑受到北欧建筑风格的影响。北欧的海盗的船首采用自然弯曲的树干,不久,就被运用到建筑上,出现了英格兰及北欧特有的木柱与屋顶相连的建筑形式,这形成了英国自己的罗马式建筑风格,叫做“诺曼风格”。“诺曼风格”也是罗马风的一种。

罗马式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向着更高更大的方向发展。但是筒拱十分笨重,需要巨大的墙体与扶壁。这个制约了城堡向高、大的追求。这些原因促使了后来哥特式建筑的诞生。

哥特式(Gothic)把城堡的建筑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12世纪以后的中世纪天空,被这些笔直的轮廓线勾勒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从彩色镶嵌玻璃窗中投射过来的美丽阳光,又让人恍如隔世,如梦如幻。

与罗马式正相反,罗马式建筑是世俗建筑影响宗教建筑,而哥特式却是宗教建筑影响世俗建筑。这与中世纪的生活困苦不堪,人们把希望寄托给缥缈的宗教有关。当时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巴黎圣母院就是靠贫弱的老年妇女辛苦挣得的分文毫厘积攒起来得。1140年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出现在法国,由圣丹尼修道院的以院长絮热尔将一座修道院改建而成,是一座教堂。改建的初衷,是想让教堂建筑能够体现光、数、高这三个理想。圣丹尼教堂一经建成,引起轰动,马上这种建筑风格就在欧洲大地上流传。这个教堂修建后25年,每一个曾派人出席过典礼的教区,都矗立起了一座通向天国的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建筑风格对城堡的影响在时间上要比对教堂的影响晚上大约一个世纪,完全是时代变迁的结果。

一般认为,“哥特式”这个词是由16世纪的伟大画家拉斐尔先提出来得,特指文艺复兴以前北欧和中欧的建筑,这个词充满贬义,和“野蛮”是同义词。后来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进而把介于欧洲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所有艺术都贬称为哥特式,以突出文艺复兴是对古典文化的改革,但是这种称法未免有些过了。

哥特式建筑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感觉。建筑师利用罗马式建筑中曾经出现的矢状发卷和十字拱加以改进,产生了作为骨架的曲肋拱,使他向上延伸,利用尖拱使他跨度的大小可以随意设计。整个建筑几乎没有墙壁,骨架主面之间是一个又高又大的窗子,这种建筑物的内部骨架结构赤裸裸的袒露着垂直的线条和一个个矢壮尖卷,使得他的内部宽,高且明亮;外部同样采取裸露结构,垂直的壁墩柱和架空的飞拱卷以及扶壁林小尖塔和巨大的窗孔结合在一起,同样给人一种升腾的感觉。对于哥特式的升腾感,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高直的视觉对象,能使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奇特的崇敬感受,就像人们看见嶙峋的高山,飞流直下的万丈瀑布以及高卷的海潮时,会造成一种心灵的撞动与虔诚之感。这非常利于表现宗教题材,所以被教堂广泛采用,而城堡对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运用则完全是出于它的精美。

哥特式城堡的精美,还在于其豪华的室内装饰,主要体现在这两点上——玻璃镶嵌窗和雕塑。玻璃镶嵌窗是哥特式建筑的标志性特征。由于哥特式建筑近乎框架式的结构,窗子占满了支柱之间的整个墙面,使得雕刻和壁画没有墙面可以依附,所以人们自然而然的想从窗户的装饰上动脑筋。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无法制造非常纯净的玻璃,玻璃由于含有杂质,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另一方面,受到地中海沿岸的镶嵌艺术的启发,于是诞生了哥特式特有的玻璃镶嵌窗艺术。当阳光透过镶嵌窗的时候,彩色的光线在斑驳离奇的墙壁上制造出出奇的美丽。此外雕塑也是到这个时代才发扬光大,虽然之前的希腊罗马文明已经将雕塑艺术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但是由于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偶像的崇拜持否定态度,所以雕塑这门艺术在那个时候有很长的真空期。从11世纪起,随着新一轮的建筑竞赛,为了凸现豪华与繁荣,市民们逐渐在教堂和城堡中增加雕塑,工匠们也不受约束的创作起来,雕塑在哥特式城堡中大量作为装饰而采用,刺激了这门艺术的发展,对之后的文艺复兴也有积极意义。

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城堡建筑中被大量使用的过程也是因为火药的发明,导致的城堡的防御职能逐渐失去的过程。在从罗马式向哥特式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其森严的外观,越来越向外敞开,塔顶有了大大小小的天窗,在塔的正面开设可以观望河上远景和周围乡村的窗户,在内院出现了降低的拱廊和经过雕刻的扶墙以及楼梯。当然,这些都是用城堡的坚固性换来的。

当时领主们对于哥特式城堡的追求可以到非常疯狂的地步,许多石匠除了维护他们的城堡,可以不管其他事情而得到很好的薪水。更有甚者,拜约(Bayeux)的女伯爵阿尔贝尔达(Albereda)砍了她建筑师的头,以确保不会有人建另一座城堡和她竞争。女人的虚荣心发展到这个地步是恐怖的。

哥特式的艺术是欧洲封建社会城堡建筑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是其文化艺术的总结。游戏中非常喜欢使用哥特式的城堡,因为它及其精美么。比如《恶魔城》,《鬼泣》都是,特别是恶魔城,大量的使用哥特式的建筑元素尖顶、镶嵌画、塑像等,玩过的人自有体会,这里就不多说了。

纵观整个城堡发展艺术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像任何实践性的技艺一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成功的、可信的技艺和方法以及另人感到亲切和舒适的形象总是不断地被运用,不断的循环往复地出现(这一点可以参考我们现在的流行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以至于当一座带有罗马风格的城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很难说他是3世纪古罗马时期的建筑还是11世纪中世纪欧洲“罗马风”或者在英国应该被称为“诺曼风格”的建筑,还是16世纪“新古典复兴主义”的建筑,或者是以后的什么东西。当然精细一些的分类法可以帮我们分清这些建筑的区别,在这里这样说无非是想说明建筑发展的循序渐进性。欧洲的城堡或者延伸到建筑史的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螺旋上升中前进的。

中世纪的城堡,拥有保存中世纪艺术的特殊价值,其凝结的中世纪美学使其魅力永存。

东方城堡

东方的城堡,仍然建立在战乱频频的地方。主要在是日本和阿拉伯地区,因为这两处都有很长时间的战乱史。日本主要是内战,其城堡多为木结构;而阿拉伯地区是十字军铁马兵戈履及之处,留下了许多城堡作为当时的历史的见证,其中,十字军建设的城堡多为罗马式,以防守为主要目的,而穆斯林们也发展了他们自己的城堡文化。实际上,穆斯林的城堡是所有城堡中最精美的,城堡中多用水池,雕刻(只是花纹,穆斯林反对塑像,认为是对真主的侮辱),渲染出一种浮华的美,与阿拉伯民族的享乐文化息息相关。

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多战的国家,自大和时期就开始兴建各类要塞。不过大多是临时性的。进入中世、武士时代以后,城堡的作用更加提高,规模开始扩大,数量开始增多。特别是在战国时代(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后期),战国诸侯纷纷构筑起防守坚固的城堡,以作为对其领地统治的中心和军事据点,例如织田信长(1534—1582)的“安土城”、丰臣秀吉(1536—1598)的“大坂城”等雄伟的城堡,这些城堡为后来江户时代(1603—1867)的城堡建造打下了基础。日本人把这个时代称为织丰时代(1568—1603),也叫安土、桃山时代,其理由是,织田信长的居城“安土城”和丰臣秀吉的另一座居城“伏见桃山城”,均以其豪华辉煌而被作为日本城郭建筑文化的代表。

日式城堡最大的特点就是“天守阁”和它涂有厚厚的白漆的外墙了。“天守阁”其实是城堡的瞭望塔,在战时发挥司令台作用的,渐渐地,“天守阁”成为城主威严的一种象征。为城堡增添雄壮威武的感觉。外墙的白漆原本是出于防火的考虑,因为日式城堡都是木结构。这种白色的城壁与屋瓦以及黑色的板墙等却相互辉映出一种美感,极具魅力。

日本人对于他们自己的城堡非常崇拜,这与他们历来的民族自豪感有关。城堡显示出一种辉煌和雄伟,为日本人带来一种心里满足感和自豪感,俳句诗人松尾芭蕉的一首俳句可以很好的描述日本人在欣赏自己城堡时的心境:“夏草や兵どもが夢のあと” (大意为:这片夏草丛生之地是当年勇士壮志的见证)。

穆斯林城堡的欣赏地却不在阿拉伯地区(因为这些地方的城堡大都与它的主人一起风化成黄沙了,生长于斯,卒亡于斯),而是在西班牙,因为西班牙有长达700年被穆斯林占领,留下了无数精美的穆斯林建筑(也给欧洲留下了无数阿拉伯美人,我们熟知的依莎贝拉.阿佳尼,阿佳尼这个姓就是一个阿拉伯人的姓,可想而知,阿拉伯人的黑纱挡住的是何等天香国色,万千风情)。这些穆斯林城堡后来大都被改造成哥特式建筑,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明显的穆斯林建筑的痕迹,就像黑纱罩不住阿拉伯女人的柔情一样。

说起西班牙的穆斯林城堡,让我想起了一首古典吉他“名曲中的名曲”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Recuredos de la Alhambra),是作曲家泰雷加为了纪念其挚友法国画家阿尔费.哥登而作。作者仿佛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抒发了自己对于这座宫殿的无限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一乐曲从头至尾都运用了吉它技巧中的“轮指法”来演奏,难度相当大,充分发挥了吉他音色的特征,是近代古典吉它音乐的最高峰。 乐曲的结构类似三段体,但又与普通的三段体有很大区别。乐曲为3/4拍子,A段主题为a小调,充满西班牙风格的曲调中流露着一丝忧伤,是阿尔罕布拉宫现状的写照,历经沧桑,已光芒不再;B段主题为A大调,色彩顿时转为明朗,与A段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听众从中可以体会到阿尔罕布拉宫往日的辉煌,这正是标题中所“回忆”的内容;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乐曲最后在C段以一种复杂的感情在宁静中结束。“保罗莫里哀”也曾经改编并指挥演奏过此曲,但笔者喜欢听得是纯正的古典乐,这里就不做介绍了,对轻音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听听。

阿尔罕布拉宫,是在西班牙的伊斯兰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好的一所城堡,位于西班牙的山城格林纳达,它是摩尔人在西班牙境内最后一个领地,是整个阿拉伯建筑最最完美的体现。阿尔罕布拉宫主要是由红砖制成,在阿拉伯语中阿尔罕布拉是红色意思,再加上建在红土山冈上,所以又叫红堡。从外表看来宫殿朴实无华,和其他城堡没什么差别,但是在高耸的墙壁和塔楼的后面却隐藏着惊人之美。喷泉、迷宫、花园、雕刻无不显示着宫殿的奢华,我们从这些地方足可以想象当时艺术的精美。阿尔罕布拉宫在修建时已经面临王朝覆灭的边缘,可是摩尔人仍然把王宫造得如此精美,声称这是艺术至高无上的境界,是蜡烛最后一丝闪动,是刀刃上的行走,是没落中的奢华。虽然最后的火焰烧得最美,但是颓废的荼靡却不可避免的带着一种在无可奈何的哀愁中寻找欢乐的忧郁。这个城堡的主人摩尔人的国王爱上了一个基督教徒,结果被废除了。由他的幼子继承他的王位,继位以后这个城堡于1492年1月2日被攻破。穆斯林投降时候城下5万基督军全部跪下向上帝表示感谢,我们终于收复了整个西班牙。

城堡与战争

前面已经说过,中世纪的战争是防御性战争。一旦战争爆发时,势必围绕城堡进行。

对于游戏来说,也许城堡战争的一面最有吸引力了吧。只要涉及中世纪战争的游戏,都会涉及到城堡战争,不过也许是技术限制,大都表现得比较抽象,至今没有能够完美再现中世纪攻城战场面的游戏。也许SQUARE-ENIX马上就要出的《Drag On Dragon》能满足我的要求吧。其实这方面还是电影表现得要真实一些,有几部电影中的攻城战都极为逼真。比如,梅尔.吉普森的《勇敢的心》、吕克.贝松的《圣女贞德》还有大名鼎鼎的《指环王2-双塔》。特别是《指环王2》,甚至表现得有些夸张的。如果撇开画面和拟真度不论,游戏中最能表现中世纪错综复杂的贵族之间的关系、理想化的骑士战争、中世纪各种风格的城堡(很小,但是的确每个城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渊源)的就是《火焰之纹章-圣战的系谱》了,把理想化的骑士战争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剑与盔甲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攻城技术和器械与城堡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城堡的主要抵抗线是幕墙和突出的塔楼。如果有护城河,则护城河外的地面就会被清理干净。在城堡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利用围墙、护城河、塔楼、幕墙来加强。城堡中一般存有可供一年食用的粮食,再加上敌人来临前佃户带进来的牛群、猪群和小鸡,供养守城兵士绰绰有余。中世纪攻城战守方与攻防之间的人数比一般是1:10,所以,被粮草问题拖垮的往往是攻方。相对于食物,水的问题要更加重要些,水源往往成为受攻击的目标,所以修建护城河不仅是处于防御的考虑,也是处于水源的考虑。1136年英国国王斯蒂文在城堡中受到反叛贵族鲍德温的围困时,被对手探知水源的所在,城堡中的两口井继而干涸,守军不得不靠喝酒解渴,并用酒做面包、做饭,后来不得不用马血和人尿解渴,一直坚持到反叛者屈服,守城方也只剩一口气了。除了水源以外,城堡还有一些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如果攻方对这些弱点善加利用,即使再坚固的城堡也会被攻取。比如城堡在结构上最大的弱点就是他的地基了。因为城堡建设在地基的建设上一直不是很注重,所以技术也相对落后,很多城堡都把废弃的古代罗马城堡的废墟作为自己的地基。如果一个城堡不是完全建于坚固的岩石之上,他的地基始终是他的薄弱环节。对于城堡地基的攻击其实看过《指环王2》的朋友都知道,萨鲁曼利用炸药(原文中指萨鲁曼的妖术)炸毁了罗翰国的号角城堡的地基,导致号称这座从未被攻破的城堡面临巨大的威胁,如果不是甘达尔夫带来了援军,后果不堪设想。这一点的确和现实世界的攻城战是相符的,当然没有妖术,炸药的大规模运用也要到14世纪。一般是这样,找一个角落或塔楼的墙下挖一条隧道,随着挖掘者的向前推进,用大量木料支撑住隧道的顶部。当其恰好到达城堡的墙下时,将大量猪油(有时就是几十口肥猪,省得熬油了)填进隧道,点燃。火焰烧毁木料,并使高楼围墙的一大段倒塌。

一般在正面战场上,除了全副武装的重骑士本身就是一颗“人体枪弹”,马上的冲锋可以把小规模的城堡穿刺出一个窟窿以外,一些攻城机械也在攻城战中被采用。对付小规模的城堡采用的攻城器械是撞墙槌和攻城梯,撞墙槌一般由包了铁头或铜头的树干制成,攻城梯就是一般的云梯,但要长一些,也便于折叠,两者都可以在电影《勇敢的心》中看见。对于稍大型城堡,使用活动进攻塔楼,活动进攻塔楼一般为木制,和城墙一样高,使用前要先将护城河填平,然后将活动进攻塔楼推至城墙边,后面要跟一大堆士兵拿着水桶灭火,以防止敌方使用火把或火箭破坏木制的城堡。一旦活动塔楼被推至城墙边缘,围攻方的弓箭手和突击队就可以站在上面与守城者进行白刃战。这种攻击方式相当有效,在13世纪被广泛采用,在电影《圣女贞德》中可以看见,但是后期有更高大的城堡出现时就不是很好用了,活动塔楼也不能造得很大的。后期主要使用的攻城机械是石弩炮和投石机,石弩炮是用张力和转矩原理制成的机械装置。通常是用绞绳将他的轴与欲攻击的围墙保持平行,绳子被固定在轴上并与成直角的垂直木轮辐绕紧,并被拉向地平面。木轮辐燃烧地梁受到巨大的张力,将末端的投掷物发射出去。这种东西在游戏《帝国时代》中有登场。在游戏《暗黑破坏神2》中也有登场,不过是作为一种弩的名字,想必大家对于“大炮Ballista”这个俗称还是有点印象吧。投石机也是那时比较高效的攻城器械,他是将一燃烧的桁条装在一根横梁的1/4处。这一端受到一连串同样重量物体的重压,而用绞车拉下的较长的一段被装上发射物,每次释放,弹回竖直状态的桁条就准确有力地将投掷物发射出去。这种攻城器可以称为火药攻城器出现前的终极形态了,因为它能反复准确打击同一个目标,大多数城堡都受不了这样连绵不断的进攻。投石机在电影《圣女贞德》中也有登场

相对于攻方,守方一般都在城堡上动脑筋。除了把城堡弄得更加坚固以外,还可以有其他办法。比如,在幕墙的顶端会间隔的留下空隙,方便弓箭手射击。在城墙外侧增加堞眼,以便投掷石块和泼到沸水。在适当的时候,守城骑士也会杀出去,依靠高机动力进行反击。

中世纪的战争也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野蛮,一般都以攻城掠地,敲诈勒索为目的。为了勒索赎金,一般对敌人主要将领以活捉为主,对待战俘也是不杀的,当然小兵就没有那么好得待遇了。出于神学,道德,或一些可笑的其他原因,骑士们在战斗中遵守各种各样的规范和禁忌,一些武器比如弩在某些时间阶段也是被禁用的,所以现代战争中对核武器,生化武器的限制也是有渊源的。骑士道就是这样诞生的。但是这样的准则有些对内不对外的味道,比如十字军东征时就经常将阵亡将士的头颅通过抛石机抛入城堡,借此传播疾病和瘟疫,这种厌恶的战术现在看来让人反胃。

城堡战争以火器的大规模运用为终结,从此,中世纪历史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城堡内的生活

城堡虽然代表战争和喧嚣,也有其和平与宁静的一面。

早期的城堡生活相当简陋,生产力的极度落后使得领主和农奴都没有多少可以选择。那个时期,即使领主们的生活也相当不舒服,更不要说农奴了。在城堡发展的早期,用于领主居住的厅堂非常原始,只有一个大房间,房间中央时一个火炉取暖(这样的厅堂在《博得之门2》资料片《巴尔王座》中的“Watcher's Tower”中可以看见),火炉上方有出烟的天窗,沿墙壁四周摆放睡凳,仆人们和狗则围绕火炉席地就寝。后来,日常生活逐渐变得文明一些。开始把烟囱修在城堡的外墙,厅内设楼梯通往上层卧室。再后来,增加了厨房和仆从的用房,城堡的规模也继续扩大,增加了好多附属建筑。但照明仍然相当原始,一般用火把进行照明,室内的采光也不是很好,一般就比较阴暗潮湿。《ico》中的城堡大致就是这个时期的城堡。

城堡发展到哥特式,领主贵族们开始追求奢靡的生活,随着农业生产力和商业的发展,他们变得越来越富有,他们的城堡也变得越来越华丽,美观,城堡内的辅助建筑变得越来越多,分工也明确起来。城堡地装饰味道越来越浓,领主贵族们生活也越来越奢华。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城堡都拥有极具装饰性的外观,带有回文装饰的阳台(阳台好像总是和偷情的贵族妇女联系在一起,西方骑士极力推崇与贵妇人的婚外恋,骑士小说在此处笔墨甚多),有雕刻成小窗户样式的壁炉,在过道两侧还有向内倾斜的女士和绅士的塑像,而彩色的玻璃镶嵌窗则透射出一种神秘莫测的美丽。

相对于奢华的领主生活,农民的生活一向相当苦,更不要说没有寸土的农奴了。在战乱的年代,为了得到领主名义上的保护,很多农民都去投靠一些有势力的领主。作为回报,他们不得不受领主得剥削,必须每周去领主的地里劳动3天,而且为了维护城堡,每9个农民必须有一个负责城堡的修建或维护,他的地由其他8名农民义务耕种。农奴更是没有自己的地,大多数收成都要被领主拿走,自己只留下够活命地一点,遇上天灾人祸,这一点也玄。农民们通常挤在狭小简陋,阴暗潮湿地茅屋了里,房间里除了床没有什么别的家具,整个家庭的人都睡在一起,床上铺着不厚的草垫。到寒冷的季节,还要把禽畜赶到茅屋里。食物的匮乏使得每一个家庭的主妇伤脑筋,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经常发生饿死小孩的事情,但是那个时期小孩子死亡率本来就高,人们也就习以为常了。只有圣诞节是大家开怀畅饮的日子,因为领主会在这个时候提供一顿圣诞大餐,只不过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已。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让农民们的日子好过一些,反而是刺激了贵族们的享乐风,农民们的日子只有更苦。这个时期的人有的只有精神上的寄托,求助于彼岸的世界,所以教会在当时有很大的势力,掌管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像侠盗罗宾汉那样的传奇故事在平民中流传,成为当时人们对自由生活向往的一种精神寄托。


宴会和节庆为沉闷的城堡生活带来一丝快乐。

宴会属于贵族,是穷奢极华生活的顶峰。农民和佃农只有在圣诞节才会由领主赐予盛宴,内容以葡萄酒,肉和炖菜为主,再吝啬得主人在圣诞节也会变得慷慨,用来换取主的赐福。历史上只有英国的亨利三世是个例外,只有他的圣诞节非常的寒酸,拿变质的酒和难以下咽的食物招待大家,还恬不知耻的问来宾索要礼物。来宾们耻笑他,说他也算是个奇人。在贵族们的宴会中,是很少有蔬菜的,因为贵族们认为蔬菜是下等人吃的,食物以烧烤和炖肉为主,以盐、胡椒、丁香调味,还有鱼也比较受欢迎。家禽的肉往往不太新鲜,在贵族的宴会中不太受欢迎,受欢迎的一般是新鲜的野味,比如野猪和山鸡。烤孔雀和烧天鹅是贵族们最喜欢的两道菜,一般是在餐桌的中间摆放一只尾部羽毛绽放的烤孔雀或者是一只站立在一池绿色油酥面中的煮天鹅,不过这不算野味,一般会在城堡中放养(原来城堡中美丽的孔雀和天鹅是用来吃的)。鱼的种类很丰富,有鲱鱼,鳕鱼,鳟鱼,鲑鱼等等,而鲸鱼和海豚则要出现在更高级别的宴会中,只有国王、王后才能享用。医生告诫大家不要生吃水果,所以一些水果会被弄熟。烤野兔肉最受孩子们的欢迎,它又嫩又香。而葡萄酒则是上至国王,下至平民都爱吃的东西。一场高级别的宴会常常需要大量的仆人,有时也找小丑和乐师助兴。

节日的城堡里充满喜庆的感觉,不仅有宴会。还有游行和狂欢。在英国,节日里哑剧非常流行,最流行的节目是“圣乔治与龙”,可能是现在《勇者斗恶龙》这个系列游戏的渊源。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利比亚的锡朗姆附近有一条毒龙,恐吓村子要呼出来的毒气毒死所有的人,除非每年给他吃一个由抽签决定的少男或少女。有一年,国王的女儿抽中了签,她的父亲无可奈何,为她穿上了王室服装,把她送到毒龙盘踞的洞口。在那里,圣.乔治见到了她,问她为何哭泣,她回答到:“年轻人,我相信你有伟大而崇高的心灵,但请赶快离开我。”他不但不离开,还进一步询问,直到弄明白一切。他告诉她:“别怕,我将奉耶稣基督之名来帮助你”。这时毒龙从水中跃出,圣.乔治画了一个十字,把自己交给上帝,然后挥舞长矛猛攻。最后当然是邪恶被打败,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类的结尾。而恶龙也驯服的跟随着这对情侣,任其使唤(-_-b,《勇者斗恶龙-怪物篇》的渊源!?)。

城堡-梦幻中的殿堂

虽然现实中的城堡已经成为了回忆,在落日余晖中述说着历史。但是现在我们仍然能在各种各样的文艺作品中看见城堡,特别是我们在感兴趣的游戏里,也能看见很多城堡的影子。游戏从诞生的时候起就很喜欢使用城堡作为游戏的元素,大概一来是因为美观,一来也是城堡代表的英雄主义历史感。随着硬件和游戏表现方式的发展,城堡也变得越来越逼真,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强的艺术感和娱乐性。

城堡与游戏的这种亲密的关系,是由城堡本身的特点带来的:城堡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和人类文明的凝结,本身就带有历史感和文化感,所以游戏制作人比较喜欢利用其为自己的作品增加文化色彩;而且由于城堡本身就是作为统治者或权势者的防御工事或军事实力的象征而诞生的,所以一旦涉及中世纪战争的游戏题材,自然也免不了涉及城堡;城堡作为世俗建筑文化的代表,统治者审美情趣的体现,多年的艺术积累使得其成为一座座艺术的宝库,所以也有人仅仅为了可以让游戏的画面更加漂亮,就在其游戏中加入一座座美丽的城堡;由于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兴起,使得城堡往往和英雄,巨龙,传奇,神话联系起来,一直延续至今,在奇幻文学中保留下来,而这些恰恰是游戏最喜欢表现的内容,于是这也成为城堡这个主题在游戏中被广泛被采用的原因;十五世纪以后,由于城堡的军事作用越来越无足轻重,导致大量的城堡被废弃,独自呆在宽广而高大的城堡游玩很容易产生阴森恐怖的感觉,于是,城堡成为鬼狐怪谈和恐怖小说良好的素材,AVG游戏里喜欢利用宽广封闭的城堡或大屋来营造恐怖感也是源自与此吧。正是城堡的这些特点,成为了游戏的良好素材。

城堡的辉煌在游戏或其他文艺作品中得以延续,让我们现在仍然可以通过它体会一下城堡那灿烂的文明。在游戏的一座座城堡里,你可曾在城墙边缅怀过去战争的残酷;在回廊中赞叹以往艺术的精美;在墓碑前吟诵逝去英雄的功绩;在阳台上回味昔日贵妇的爱情。但愿这篇文章能够成为您与中世纪文化之间的窗户,在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感受一下城堡那凝结着历史的美。

振翅欲飞的鹭鸟

坐落在日本“兵库县姬路市”的“姬路城”是日本江户时代建筑艺术最高成就,日本木造建筑文化的象征,于1993年通过注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姬路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660年前。1333年,赤松则村在姬山上设寨,其子贞范于1346年开始建筑城堡。1580年,羽柴(丰臣)秀吉入城,作为统治西国的据点,建造了具有三层的天守阁。现在的城堡是池田辉政费了9年时间于1609年建设完工。由于用白漆喷涂的城堡墙壁十分美丽,因而人们也将之称为白鹭城,其美丽的风姿常常成为文学作品的描绘对象。

姬路城的美丽,与两个女性有关。一个是忠于爱情的千姬。千姬是德川家康的孙女。19岁时,大阪城战乱,丈夫自杀。她只好四处逃难。逃难中,遇到桑名城主之子。两人一见钟情,结婚后移居姬路城。没想到长子三岁夭折,接着丈夫又死亡。她不得不回到江户。独身活了40年。70岁死去。另一个是殉于爱的女人─阿菊。500年前,姬路城主的管领企图谋反。城主手下的忠臣知道了以后,让他的情人─阿菊作为女佣潜入管领家打探。后来,管领果然夺取了姬路城。忠臣往外逃难,但阿菊仍然留下来。不久东窗事发。管领故意隐藏一个碟子,嫁祸给她,把她投到井里,诛杀之。之后,姬路城开始出现鬼怪(“SQUARE”游戏《LIVE A LIVE》里面有个叫阿菊的女鬼就是指她,好像头上还顶着一个盘子)。除此之外,姬路城还有一些诸如宫本武藏在天守阁降伏妖怪等神话色彩比较浓的传说。

按照日本的分法,他们的城堡按地形状况被大致分为“山城”、“平城”和“平山城”三类。“姬路城”是一座在由姬山与周边平地构成的地形条件下建造起来的“平山城”。是一座木结构城堡,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用了8年的时间于1609年建成,动用人数达2千5百万人次。城堡以天守阁为中心,由3个小城楼与天守阁相连,构成一体,十分壮观,是日本全国城堡中最美的一个。楼顶和房檐构形优美,被称为“千鸟破风”的山型屋顶与被称为“唐破风”的波浪型屋顶的组合,形成一种庄严的美丽。城内有很多门,按照著名的日本古诗“伊吕波歌”的诗词给门取名。整个建筑宛如一只优雅的白鹭,因此,“姬路城”也被称为“白鹭城”。“姬路城”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地位非常高,不仅是其有雄壮威武的一面,还有典雅秀丽的另一面,是一种日本人民族的审美观在建筑上的反映。日本人喜欢的东西,总是存在着极大的反差,是一种既矛盾又融合的东西,就像在樱花下舞刀一样。城堡的结构也与日本传统的追求自然,追求天、地、人“三才”和谐的审美观相符,其主楼和3座副楼的高低和角度与花道里对插花的要求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体现了日本人推崇的结构美。(日式的插花和欧美的中心对称式不同,比较在乎高度和角度的微妙配合,一般是由三枝主要的花来撑出整个结构,其余的花为点缀和陪衬。这三枝花中,高者为天,低者为地,中间为人,称为“三才”,三者之间有一定的角度关系。而“姬路城”的结构也有这样的特点,看似凌乱,其实精妙而和谐。)

当然这座城堡是作为防御要塞而存在的,我们看来很美丽的东西其实都有它在军事上的使用性,比如天守阁的用途,白色的墙体等等,这些在正文中有所描速,这里就不多说了。

“姬路城”在游戏《侍魂》,《LIVE A LIVE》有登场。

疯狂国王的浪漫想象

有一座城堡其实不应该出现在凡间。

坐落在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的“新天鹅堡”也许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堡了。它是由拥有“童话国王”和“疯狂国王”之称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于1869-1886年间建造。整座城堡似乎是用路德维希二世对中世纪骑士故事疯狂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瓦格纳雄壮而华丽的歌剧建造的。每一个游历过这座城堡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梦,一个路德维希二世用自己的幻想和疯狂的爱情编制的一个梦。城堡虽建于19世纪,但完全是以15,6世纪哥特式式样建造,室内装饰也完全按照中世纪风格进行。这座城堡著名不仅仅是因为它自己的华美,还有两个重要的意义。其一是对于音乐迷来说,这座城堡是朝圣德国著名音乐家理查德·瓦格纳的圣地,由于路德维希二世极度欣赏瓦格纳的才华与作品,乃至痴迷。这座城堡完全以瓦格纳的歌剧内容进行装饰,歌剧中的人物和场景,都被绘成壁画作为装饰。如果你也熟悉瓦格纳的作品,游览过程可以不用任何向导讲解。其二是世界上所有的迪斯尼城堡都是完全模仿这座城堡建造的,包括美国迪斯尼的“睡美人”城堡和日本东京迪斯尼的“灰姑娘”城堡。据说华纳兄弟早年在游览这座城堡时,城堡的美丽和脱俗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所以后来选择它作为迪斯尼城堡的蓝本,并且作为迪斯尼的标志性建筑,现在迪斯尼的logo里就能看见这座城堡。

“他是那么的英俊、有教养、热情洋溢又真诚,我真担心他的生命会像神所托的梦一样,悄然而逝。”十八世纪著名剧作家理察·瓦格纳第一次谒见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Ludwig II)之后这么赞叹道。

路德维希二世是一个非常英俊且才华横溢的国王,但是不幸的是他在政治上面缺乏才能。他自己也曾努力学习过治国大略,可是这样艰巨的职务并非他优柔的个性所能承担得来的。也许早年追求自己的表姐茜茜公主失败而带来的爱情上的挫败感和在政治上与“铁血宰相”俾斯麦无力角逐导致的挫折感使得他从虚幻世界寻造寄托。他个性自闭、举止诡异,时常生活在虚无飘渺间,沉迷在歌剧的遐想世界。

路德维希二世的家族背景非常奇特,他的祖父,父亲都对艺术有相当造诣,也很注意子女艺术修养的培养,唯独忽视他们政治能力的教育。也许这样的教育造就了路德维希,国王的文化修养非常的高,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涉猎。早年也学过建筑学,“新天鹅堡”也许就是这样的人才能造得出来吧。

“新天鹅堡”源自于路德维希童年时的梦。路德威希二世的父亲麦克斯米连二世,在年轻时购买了一座城堡废墟,即高地天鹅堡(也称老天鹅堡)。这座城堡始建于十二世纪,据中世纪的吟游诗记载,建造城堡者是戍守天鹅之乡的骑士们。城堡中“天鹅骑士”的壁画使得童年的路德维希沉浸在中世纪英雄史诗的幻想之中,城堡周围的森林区域,又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阿尔卑斯山深厚的感情。在他15岁的听了瓦格纳的歌剧《罗安格林》,从此,深深的陷入对于瓦格纳的敬慕和欣赏之中,并着迷于整个瓦格纳式的德国神话故事中的的世界。他对于瓦格纳的崇敬后来转化为不正常的依恋(有记载表明,路德维希是一个BL,但是瓦格纳显然不是,而且大路德维希32岁,真的是很难理解这段感情),最终让他自己走上一条不归的路。18岁登基,之后找到满身债务的瓦格纳,把他从债务中解救出来,还得到他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出于对于瓦格纳不切实际的爱情,他于1869年开始建造“新天鹅堡”,城堡内完全以瓦格纳的歌剧作为装饰,隔年在格拉斯坊河谷按照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一个场景建造了菩提院堡。早期建造城堡还是国王自掏腰包,当然他的钱包满足不了他这样的挥霍,他债台高筑以至于不顾一切要求国会部长从国库中拨款资助兴建。1886年,他的叔叔即继承人卢波尔德亲王,宣布国王是疯子,把他赶下了台。他的结局既神秘又悲惨,至今都不清楚是自杀还是他杀,1869年6月12日,路德维希被软禁在慕尼黑郊外的伯格城堡,第二天,他和他的私人物理学家本哈特·冯·戈登博士外出散步,从此一去不返。一支搜索队出发寻找,结果在距离河边约20米处的浅水滩中发现了漂着的两具尸体。“新天鹅堡”至国王死时尚未完全完工,他只在这座城堡中住了172天。也许这个人的一生和他的爱情,就像他卧室里以瓦格纳歌剧为题材的壁画《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里的爱情一样,凄美,哀怨,不切实际,为世所不容。据说,他曾下令,在他死后要将城堡毁掉,绝不开放民众参观,幸亏这个命令没有被执行,不然我们也看不见这样美丽的城堡留存在人间了。

这个人真的很难对其做评价。作为国王,他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艺术家,却是百年难遇的奇才;他与歌剧大师瓦格纳的知音之交,掀起政治波澜,也助长一波波音乐浪潮影响欧洲其它国家;他埋首耽溺于一切华美的事物,从而在整个巴伐利亚地区留下许多艺术与建筑的瑰丽之作……。这样的人只有我们中国的“李后主”,“宋徽宗”和印度建造“泰姬陵”的沙杰汉国王可以媲美了。

这座城堡在游戏《王国之心》,《女神的侧身像》里有登场。并影响了一切游戏中的哥特式建筑和童话风格的城堡。

水天一色的圣境

玩过游戏《混沌军势》的朋友可能都会觉得其中的那个城堡很漂亮,其实这个城堡现实中的确存在,游戏中的城堡完全是按照法国诺曼底圣马洛湾的圣米歇儿山上圣米歇儿城堡绘制的。圣米歇儿山是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齐名的法国标志性建筑,法国哥特式建筑的顶峰,宗教建筑中的杰作,并于197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进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方流行着的一句话“没到过圣米歇尔山就不算到过法国”。圣米歇尔山耸立在法国北部,诺曼底及布列塔尼之间,一片雾气迷蒙、波涛汹涌间的沙地上。山顶上锥形的圣米歇尔城堡建筑群足足比它赖以存在的、直径约1公里的小山高出近两倍!城堡哥特式的尖顶高耸入云,顶上立着一尊大天使圣米歇尔的金色银质持剑雕像。涨潮时,海水会从15公里以外的大西洋奔涌而来,瞬间没过流沙,使圣米歇尔山成为一座孤岛。它就这样游走于“陆地”和“海岛”的两种身分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循环了近千年。

圣米歇尔城堡始建于公元8世纪,其成因和我国的敦煌颇有几分相似之处。相传在八世纪初,圣米歇尔山附近阿弗宏许区的奥贝主教在睡梦中见到米歇尔天使(米歇尔是圣经中的重要天使,他专司这三个任务:一、秤人类的灵魂,区分善和恶。二、带领人民进入天堂,保护他们免受恶梦诱惑;三、守护天堂的入口),天使指示他在岸外刚被海水送来的一堆岩石上建设祈祷所,奉米歇尔为守护神。起初,奥贝主教并不以为意,直到天使失去耐心,当他第三次在奥贝梦中出现时,用手指在奥贝脑门上截出一个洞,奥贝才恍然大悟,赶紧着手动工。据说现在在城堡收藏的宝物中,还保留着奥贝留有天使指孔的头盖骨。奥贝起先建的是修道院,现在主体已经埋入地下,公元13—15世纪被改建成用于防御的城堡,在诺曼人与法国人的无数征战中,成了战略要地。

圣米歇儿城堡或称圣米歇儿修道院修建背景比较复杂,地形的特别造成修建上的困难,建造过程横跨几个世纪。建筑群的底部是罗马式的,由罗马式大石柱支撑着的两个大殿。几百年来,这是储存食物和收留贫穷朝圣者的地方。而上层的教士们的修行室及会客厅、城堡顶层的圣殿都是哥特式风格,巨大的哥特式尖顶直指天际。但是非常奇特的是,这座城堡的装饰非常朴实,与一般的哥特式建筑不相符,城堡中没有一座精美的石雕,哥特式玫瑰窗上镶的也不是绚丽的彩色玻璃,这和他的修道院背景有关(耳边响起了格里高利的圣歌)。这座城堡是那么的平静、安详、朴实、浑厚,身处其中,一切浮躁会烟消云散,一切烦恼都被大海冲刷干净,只剩下宁静而空灵的内心。

据说,这座城堡最美的时候是在夕阳西下的黄昏,天性娇艳多姿的诺曼底阳光在宁静肃穆的修道院和大海上刷上一层金黄色,随着时间的流动,这层金黄从左到右慢慢铺过村落、树林、大海、远处山头的教堂,直至隐没于虚无。此时的阳光带有一丝圣洁的意味,涤荡着人内心的喧嚣与浮躁。

阴森恐怖的骨堡

在这段黑暗期间,兴起了三个强大的人类:班恩、巴尔和米儿寇。他们觊觎耶各所掌有的力量。他们三个立了一个邪恶的协议,为了这股究极力量,他们不惜牺牲一切,至死不休。他们踏遍了整个世界,找寻强大的魔法和咒语来跟死亡对抗。无论遇上多危险的怪物,多可怕的咒术,他们三个始终从鬼门关活着回来。最后,他们摧毁了失落的七位古神之一,各自占有了一部份的神力。 他们旅行到灰漠中,找到耶各的骨堡。他们三个与一大群骷髅、殭尸和不死生物军团战斗,再加上一整队的巫妖。终于,他们见到了他们毕生所追求的事物:耶各和他的骨头王座。——节选自死亡三神的历史:“指骨、骷髅滚球、及空荡的王座”

这是AD&D中《被遗忘的国度》中关于死亡三神的描写。他们三人被厌倦了自己权利的古神耶各授予了死亡,残暴,杀戮的神力,从而诞生了后来的命运石板的故事。这段描述中。故事的发生地耶各的骨堡好像很有魅力,一座完全以人骨建成地骨堡,象征着死亡。

好像很多恐怖的幻想式小说都喜欢用什么人骨建成的城堡来增加恐怖感。那么这样的城堡现实中存不存在呢?

捷克的库特拉霍拉(Kutna Hora),就有这样的一座建筑,不过这是一座教堂。(正常人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当然不可能是城堡了)。这座使用了四万多具人骨(这么多,估计这座城堡不用点灯,光磷火就可以照明了)进行装饰的教堂是用来表示“生命是无常的,死亡随时在我们的面前”这一哲理的(不过也恐怖得可以)。因为基督教对于死亡是持有一种崇敬的态度,所以这样的装饰主要是出于宗教的意义。

13世纪的Sedlec地区修道院长亨利,奉波希米亚国王奥克塔文二世之命,前往圣地耶路撒冷,带回来的一把泥土撒在教堂周围的墓园里,认为埋骨于圣土就可上天堂的信念,吸引了波希米亚地区,甚至中欧富豪纷纷将此地视为身后最佳福地,Seldec因而远近驰名。15世纪间,受限于墓园的面积,修道院计划另外兴建一座礼拜堂来容纳百多年来荒废的遗骨,在一位半瞎的僧侣构想下,特请一个叫Frantisek Rint的雕刻家设计,以此地挖掘出来的四万具枯骨造成教堂。骨骼经彻底消毒之后,被镶嵌在教堂的每一个角落,举凡枝状的吊灯、十字架、圣杯、门楣、拱门、家族的徽章等等,一切的装备设计皆来自人骨。十八世纪时,再经由Santini-Aich设计师以巴洛克式建筑重新整修,呈现目前的样貌。

或许游览这座城堡时,大脑中浮现的是面对生与死的平静吧。

[ 本帖最后由 firezbf 于 2008-3-5 20:08 编辑 ]
我们生活在帝国里,是一个帝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精华

70

积分

骑士

耕战
4
鹰币
292
天龙币
0
回帖
66
附庸关系0
发表于 2010-7-26 22: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大开眼界
以前玩儿要塞的时候,最喜欢里面的城堡{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3

精华

3万

积分

总督

耕战
5674
鹰币
224
天龙币
0
回帖
1691

特级翔鹰勋章二级嘉禾勋章雄鹰勋章

附庸关系0
发表于 2010-11-12 11: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中国的封建社会是西周和春秋,战国以后就不是什么封建社会了,只不过当年郭沫若为了显示五段论“放之四海而皆准”,不顾各民族历史发展的独特性,硬把秦汉专制集权社会甚至宋明的类近代半民主社会说成是封建社会,贻害无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精华

-33

积分

奴隶

耕战
-9
鹰币
-192
天龙币
0
回帖
53
附庸关系0
发表于 2010-12-12 09: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喜欢中世纪的城堡啊{9} {9} {9} {9} {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精华

729

积分

伯爵

耕战
140
鹰币
61
天龙币
0
回帖
67
附庸关系0
发表于 2010-12-19 17: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说一下,条顿和凯尔特的奇观都貌似是城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小黑屋|翔鹰帝国

GMT+8, 2024-12-23 15:48 , Processed in 0.131235 second(s), 6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Hawk Studio  QS Security Corp.®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Hawkao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