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10-25 08:55 编辑
泰媒:中国军用航空工业努力创新(本文系转帖)
原载:泰国《民族报》网站2012年10月22日
泰国《民族报》网站2012年10月22日登载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迈克尔•拉斯卡(MichaelRaska)的文章,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军事航空工业已逐渐转变了其国防、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并缩小了与先进航空国家曾经很大的差距。仅在战斗机领域,中国航空工业已经研制、试验和生产多种多样的新型号——升级并现代化改装了老旧型号战斗机,研制了现代化的国产“第四代”战斗机,并准备打入“第五代”飞机市场。
最近公开的中国的下一代战斗机的原型机——歼20和歼21飞机——以及成都飞机公司的歼10机群和沈阳飞机公司的歼11机群的加速现代化,不仅显示了中国战斗机不断提高的先进性,而且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中国军用航空工业正在进行的转型。
崛起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自2008年11月中国政府将两家已经独立经营十多年的飞机制造商——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重新合并以来,中国最大的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一直在探索改革的新路子。重新合并的主要目的是摆脱限制行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发展的传统的地理分割和统一重叠的职责范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转型创造了一个新的公司结构和战略,旨在提升中国的航空工业,并提高全系统的效率。明确的目标是,通过在民用和军用航空部门整合产品线,实行最佳业的业务做法、资源分配,以及加快提高行业的研发创新和生产能力,向人民解放军交付装备。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防务分公司(AVIC Defence)目前包括五家核心的国防-航空航天主承包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生产歼10,歼20,“枭龙”战斗机),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生产歼8,歼11,歼15战斗机),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生产K-8,L-15教练机),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生产轰6,歼轰7飞机),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公司(生产直8,直9,直11直升机)。这些公司都得到了一级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如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生产战斗机发动机涡扇10),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涡扇9发动机的生产商和涡扇10发动机的供应商),中航航空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飞行控制、电源系统)。此外,国防供应链还受到二级和三级系统和部件供应商的支持,如成发航空科技公司(生产航空发动机部件和控制系统),中航动力控制公司(生产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湖北中航精机科技公司(生产机电零部件和系统),中航光电科技公司(生产连接器)。
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介绍林,2008年-2011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创记录的20%。2011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收入增加了20%,达到了2500亿元人民币(396亿美元),净盈利增长超过了15%,达到了120亿元人民币(18.9亿美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数据比西方的主要承包商毫不逊色,如BAE系统公司,它在2010年公布的年销售额为223.9亿英镑(347亿美元)。
解放军空军的作战需求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财务业绩反映了中国国防开支持续强劲的增长,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新装备的采购。随着解放军空军扩大作战需求,因而也有对替代中国老旧的第三代战斗机(歼7和歼8飞机)以及使后勤保障基础设施和装备现代化的不断增长的需求。预计这将推动国防开支增加,导致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的扩张——从直升机、教练机和运输机到第四代和第五代战斗机。
尽管中国的核心系统,如发动机和航空电子设备的研制,持续依赖俄罗斯的援助,但中国国内的航空航天制造基地及其能力现在越来越有能够为解放军空军提供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多种飞机平台、技术和系统。解放军空军第四代战机服役的比例是显而易见的,已从2005年的23%上升到2010年的33%,而且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50%左右。
迈向进一步创新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解放军空军的大量飞机几乎完全是过时的,在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战斗机米格-19和米格-21基础上设计的飞机。1999年,中国的第四代战斗机包括装备了超视距空空导弹的苏-27飞机还不足100架。解放军空军没有精确制导弹药(PGM),而且由于时间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它的飞行员只进行了有限的训练。然而,到了2010年,解放军空军退役了大部分过时的飞机,获得300多架第四代战斗机(歼10,歼11,苏-30的改型),配备了先进的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武器(即Kh -31/AS-17导弹)并能够全天候飞行。解放军空军飞行员现在还得到了中国第一种国内生产的预警机和和新一代防空系统(HQ-9)的支持。
依靠中国主要航空航天承包商的开发能力,并集成创新的系统和技术,中国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飞机可能在2020年服役。在这个过程中,从长远来看,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步伐,重视质量的导向和持续向创新分配资源,可能会使其地位提高到更接近全球主要国防航空承包商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