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 发表于 2012-3-5 20:00:22

回复 光辉之荣耀 的帖子

这贴说的是三顾时期诸葛亮的可能的考虑内容,和你说的内容有关吗?你把一些现成的观点一扔,也不管和讨论的主题有没有关系,更没有对观点的论证分析,只有人云亦云的重复,可不是不看帖子,自说自话吗

光辉之荣耀 发表于 2012-3-5 21:48:59

咦 我的看法平凡点就是人云亦云了?我花了10分钟看的帖子 然后说点不相关的就成不看帖子了?真是不相关吗?我回帖必看 不看的我就懒得回帖了。包括你那段,我都拜读了,只不过不是很认同而已,不想发生无谓的口水仗。结果还是发生了。我很多书应该读的没你们深,所以说不出那么多很牛逼的观点,我的观点可能是错的,但我还是认为诸葛亮军事才能不咋地。一个军事才能不是很优秀的人,刘备会让他抓军权?入川,艰难的陆路会放心给他?qs,你可能把诸葛亮想成文武全才了,只不过我不是这样认为的;你认为孔明是刘备心中最理想的集团领袖接班人, 我心中的刘备,挺黑的,不会把接班人让给外人。仅此而已 以上。

光辉之荣耀 发表于 2012-3-5 21:52:32

顺便说一句 我不是很习惯点回复,老是忘记点 回复 按钮

sadam667 发表于 2012-3-5 22:24:09

本帖最后由 sadam667 于 2012-3-5 22:25 编辑

qs兄分析得很精辟!! 我想补充点。 其实隆中对并没有后人拔高的那样了不起。它其实也就给刘备画了个草图,那就是先割据两州再图进取。 而刘备混迹诸侯间二十年,图谋的不就是个这个吗。 其实对于当时的局势,恐怕刘备是很清楚的,隆中对给出的思路也早被刘备考虑了多少遍了。因为当时能下手的只有荆益两州了。   诸葛亮当时也只是个年轻人,刘备虽说数次去请,也只是想请个能出谋划策的人才。所以问计于诸葛亮并非是说刘备非常懵懂,什么都不知道,还跟个小学生一样去问诸葛亮这个年轻人。如果刘备是这种状态,那他早就被淘汰掉了。刘备问计于诸葛的其中一个用意是想试探下诸葛亮这个毛头小子的深浅,结果说明孔明并非浪得虚名,非常务实,说话没有虚的,正是刘备需要的人才。 所以刘备听了隆中队后并不是大喜过望的,而是暗暗点头称:“善”。

另外,所谓如鱼得水恐怕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孔明在荆州当地有着很深的关系网。刘备得了孔明,就在荆州有了相当坚实的支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也可称为“如鱼得水”。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5 22:40:03

本帖最后由 weiliqiang 于 2012-3-5 22:40 编辑

回复 qs 的帖子

首先,重用并非一定要在一线统军,或许就像您说的那样是把他当成萧何那样看待,众所周知,汉初三杰,萧何居首,张良次之,反而百战百胜的军神韩信列于最后(这一点是从官制上而来,秦汉的丞相权柄极大,确实属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虽然勋爵上韩信虽位列齐王高于萧何,但这个齐王也是韩信在外打仗硬逼刘邦答应的。)我在想,在皇帝身边参与核心决策庙算、运筹的人因该是要比直接在一线打拼苦力男权柄要更重一些吧,古时出将入相,大将军出外征战立下不世之功,才有可能入朝成为丞相。两次战争,诸葛亮都为直接跟随,但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核心决策应该他是都参与了,至于为什么不让其一线指挥,可能有这么几方面原因:1.庞统、法正等人也非常优秀,且庞统将附,有名而无实,继续证明自己的机会,刘备也给予他这个机会让他像群臣证明自己2.庞统的实际指挥、具体战争的统兵才能确实非常突出,有他出征更适合一些。3。诸葛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眼光无出其右,但具体微观操作可能不如前两人,多面手不可能门门都精嘛。4.诸葛亮留在中央运筹帷幄、奠定后方价值更大。(乱七八糟说了一通,不对的话请无视)

qs 发表于 2012-3-5 22:52:06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5 22: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qs 的帖子

首先,重用并非一定要在一线统军,或许就像您说的那样是把他当成萧何那样看待,众所周知 ...
换个特殊的角度,汉中,东征两大战役,刘备把孔明留在后面当主管,其实也是一种刻意的培养,原本我就准备谈的。今天晚上有事耽搁了,明天继续。从一个领导者的角度谈接班人培养问题。我请大家一定注意一个前提,作为一个政治集团来说一个非常重要,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三顾茅庐时,刘备自己已经年近半百,并且尚无子嗣,而身边的关张赵孙简糜等人都是年纪相仿的,整个集团老龄化问题已经凸现!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5 23:01:54

回复 qs 的帖子

哎,时间确实是个问题啊,最近本来想把那篇航母文结了再写几篇现代武器的文章呢,奈何报了公考,时间还比较紧,没有大段的时间搞原创了。最近也只能把之前看过的几篇比较好的文章转过来让大家讨论,保持该区一定的被关注度。

飞艇艇长 发表于 2012-3-6 11:03:48

回复 weiliqiang 的帖子

文章不错,预祝Lz公考成功,LZ大四?

话说我悲剧了,考研失败,还得二战。{:146:}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6 11:28:31

回复 飞艇艇长 的帖子

呵呵,谢谢您的祝贺。我已经是老人一个了,已经参加工作了。

qs 发表于 2012-3-6 21:24:08

接着昨天的内容继续。

昨天pause时我抛出个point,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深入想过,那就是刘备政治集团的整体老龄化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有点莫名有点无厘头是吧。没关系,让我们再回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7年。

那一年,刘备46岁,戎马半生,大腿肥肉渐生,投奔了一连串的诸侯,如今在刘表势力掩护下,蜗居在一个四级小县,新野。。。对了,还没子嗣。
那一年,关羽45岁,和刘备差不多老了,虽然还是万人敌,但要像十年前那样单骑突阵,刺颜良于万军中,恐怕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那一年,张飞可能43岁吧,刚在宛城和新野边境抢来了夏侯惇的女儿,正洞房花烛。。。
那一年,赵云不知道多少岁,可能比刘备更老。。。
那一年,孙乾简雍糜竺糜芳统统不知其几许寿也,总之作为刘备政治旅游集团里的老人,他们也都已经跟随刘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了,至于年龄,也必定都早已不再年轻。

qs 发表于 2012-3-6 21:53:11

作为一个有着明确政治目标和主张的流亡集团,刘备势力虽然力量弱小,但志向一直存在。然而在荆州的6年,各种安定,都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每个人的意志。而日渐老去的身体,必定不停的在提醒着他们的时日无多。

孔子曾说过,“五十而知天命”。三国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无法和现在相提并论的,即使没有个兵荒马乱,五六十岁正常死亡也可算长寿了。刘备遗言里就有“人五十不称夭”之语,可见当时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人对自己的期望寿命也就在五六十岁。

而此时整个刘备集团的主要骨干成员都已年近50,对于自己还能活几年,想必每个人都不敢报太高的期望。但对于这个政治集团的未来,是不是就随着骨干们的老去而烟消云散呢,这个结果对于刘备这样的枭雄来说,则是更难以接受的吧。

以当时的社会传统,如果有领袖有儿子,那么作为集团领袖的天然继承人,整个集团可以因此而维系继续发展。很可惜,刘备当时没儿子,阿斗出生那是1年后的事情了。而且以刘备当时46岁的高龄,恐怕这个儿子的诞生也是他自己意想之外的惊喜。

那么如果没有继承人,如果集团里有其他有才华的年轻人,加以培养,作为下一任的领袖也不是不可以。可惜前面已经说过,当时刘备集团里骨干成员全部老龄化,所以也不存在可能的培养对象。不能说刘备没有这么想过,否则他恐怕也不会收个义子刘封。不过事后看来刘封不算成器,也终究没可能成为柴荣。所以寻找接班人问题,还是刘备当时必须继续进行的工作。

qs 发表于 2012-3-6 22:04:20

就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刘备偶然得知了一个据说年轻而又极具才华的人:诸葛亮。在当时的情况下,刘备恐怕也没有更多的选择,诸葛亮是他接班人寻找计划里目前唯一的希望所在。于是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有一点我有必要针对主贴反对下,那就是在很多人心目中,孔明好像是因为刘备苦苦哀求才出山的,这显然又是《三国演义》,尤其是央视版连续剧所影响。(同样给大家很多误导式印象的还有央视版《西游记》里的大闹天宫,这个题外话,有空另说)

史书上对三顾茅庐记载其实很简略,即使在当时的各类野史里,如《江表传》之类里,也完全没有刘备苦苦哀求孔明出山的描述。而在孔明自述的《出师表》里,也是简单的写到: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真实历史的三顾茅庐,应当是三次都见到了孔明,而不是小说里的只有最后一次才见到。所谓的三顾,理解成董事长为招一个优秀的CEO,三次面试或许更准确。只是这个董事长求贤心切,直接把候选人堵家里面试了,而不是一般正常的让候选人到公司来面试。

qs 发表于 2012-3-6 22:09:19

可以想象,刘备对孔明寄予了极大的期望,也因此在录用时显得格外的谨慎。好比现在沃尔玛招人,如果招的是理货员促销员之类的,那自然派个HR简单面试下即可。如果是招个部门经理,那HR确定人选后,总经理肯定也还要再面一遍。如果招的是大中华区总裁,那董事会主席就必须亲自出马了,而且非几次与候选人洽谈,出些问题难题考考候选人,试探下候选人的管理建设思路,那是绝无法定夺的。

qs 发表于 2012-3-6 22:15:35

刘备三顾茅庐的真实情况很可能也是类似的:第一次先简单接触,了解孔明的目前状况,过去的历史,顺便邻里乡亲的调查下孔明为人的口碑,结果很满意;第二次和孔明深入探讨了些当今天下局势,并且留下个作业;于是有了第三次时的隆中对,孔明将半生心血凝聚成这一幅大战略图,而刘备也终于很有把握的确认了,孔明正是他在寻找的理想人选,于是盛情邀请之下,孔明顺理成章的加入了刘备旅游观光政治集团。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6 22:27:13

想法很大胆,但确实能自圆其说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6 22:30:56

回复 qs 的帖子

惊人的说法,但确实是能圆回来,真不错!

jayly15 发表于 2012-3-6 23:00:03

qs 的角度确实与众不同,颠覆了我以前的想法……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6 23:02:35

回复 jayly15 的帖子

嗯,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呵呵,这可是胡适先生教我们的做学问的方法。

Meteor.Yu. 发表于 2012-3-7 10:30:27

历史对于现在还是太难说准了。。。

PS:据说三国有个叫“凤雏”的人,与诸葛“卧龙”都是很聪明的,LZ有否了解?

weiliqiang 发表于 2012-3-7 10:32:59

回复 Meteor.Yu. 的帖子

三国四大人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诸葛亮、庞统、周瑜、司马懿是也。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诸葛亮为什么要刘备三顾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