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鹰帝国网|帝国时代论坛|帝国时代系列|神话时代
 找回密码
 注册翔鹰会员(昵称)
搜索
查看: 1242|回复: 4

[古事记] 【連載】淺談遊牧群聚與國家

[复制链接]

30

主题

4

精华

2845

积分

公爵

耕战
118
鹰币
201
天龙币
0
回帖
67
附庸关系0
发表于 2013-1-6 13: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當我們在談到遊牧時,首先要破除一些誤解,首先,遊牧是一種需要高度技術性以級對自然的理解的一種技術,所以說,人類歷史上主要出現的幾種專業化遊牧社會,包括中國北方那些,都是出現在西元前1000年到前400之間,這段時代人類的農業文名已經興起了一段時間了,在西亞地區,更於西元前4000年前,就開始有了農業的蘇美文明,再著,隨著地域不同,遊牧經濟與型態也有極大的差異,這也造成了遊牧群的社會文化並非一致,這點是很重要的概念,大家要知道,並非所有的游牧文化都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狀況,遊牧是一種對於環境高度適應化的產業,也因此跟著不同的緯度、地型跟植被,遊牧群體的文化與生活方式也不一樣,第三點,遊牧基本上是一種比農業還需要花時間以及人手的一種經濟活動,絕對不是把牲畜放著就沒事了,這點大家要清楚。


遊牧經濟與遊牧社會

接下來我們簡單來講遊牧經濟的部份,一般而言,遊牧從最基本的層面來講,是人類利用農業資源匱乏之邊緣環境的一種生產方式,當然,相對於農業生產來說,這是一種單位土地產值較低的一種生產方式。

我們來看世界上大部份的遊牧區,扣掉位於美州的部份,我們來盤點今日在世界島大致上的這些遊牧區:

苔原森林遊牧:位於極圈北歐及西柏利亞
歐亞草原遊牧
中亞山地遊牧
蒙古草原遊牧
西藏高原遊牧
西亞山地草原遊牧
阿拉伯沙漠遊牧
北非沙漠草原遊牧
西非稀林草原遊牧、東非草原遊牧

這些就是在20世紀上半葉依然存在的遊牧區,農業的發展需要有適當日照、雨量、溫地與土壤的環境,大多數的遊牧地區都屬於乾燥或半乾燥氣候,缺水是其不利於農業的主要因素,不只如此,在缺少水的地方降水型態對整體環境以及人類生態就更重要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遊牧地區不只是乾旱,降水量與降雨雪的時間也不利於農業,包括了雨量大量集中,稀少,以及降雨雪時間高度的不穩定(譬如說阿拉伯半島上的空寂區就是一例)。

在青藏高原,許多地區雨雪量達400~800mm,這些雨雪或穩定或變異大,但是眾所皆知,這邊不利於農業的主要因素在於低溫。一般而言,一年溫度高於10度C的日子少於50天,則農作物就難以成熟,因此,高度便是該地區農牧分野的重要因素。

一般言而,只要有250~400mm以上的雨雪量,只要其他條件配合,基本上變可以進行農業,但是正因為遊牧地區的環境充滿了高度的不確定性,人群只好仰賴遊牧為生,利用草食動物的食性與他們卓越的移動力,將廣大地區人類無法直接消化、利用的植物資源,轉換為人們的肉、乳等食物,以及以其換取其他生活所需。

再者,遊牧是人們依賴動物來穫得主要生活資源的一種經濟手段。首先,便是馴養動物,這是此種人淚經濟型態需要具備的另外一種因素,這些動物的特殊的動物性,其動物性與其生長環境配合,因此牧人必需同時掌握自然環境與牧畜動物性的知識,以發展適當的遊牧技術。

首先,能被人們馴養的動物基本上,多半為群棲動物,也就是說,喜好成群生活,並且有其"社會性"存在正是他們的天性,牧人能控制、管理畜群,除了其放牧技術之外,更基本的原因是這些動物原來就喜歡成群活動,並且種"社會秩序"存在,這正是能被馴養的動物的先決條件。

再者,遊牧經濟能利永的動物如馬、牛、羊、駱駝、駝馬、馴鹿等等,都是以草、葉、嫩枝、荊棘、苔蘚等為食,這些動物維生的食物大多是人類無法直接做為糧食而吃下肚的。(當然,除了狗以外,但是狗在人類馴養動物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此點先略過不談)

第三,這些動物基本上有很好的移動力,這些有蹄類生物,其幼畜皆在出生後數十分鐘內便可行走移動,這在配合遊牧經濟的移動以及節省人力上甚為重要。

首先,我們先從牛來談。

旄牛,這是一種能適應高海拔生活的動物,反之,將其移動到低海拔地區飼養,他們常生病、無活力,乃至會失去繁殖力,但是在高原地區,就可以顯出他們的優勢存在,旄牛的舌頭可以舔刮高海拔山區到處皆有的苔蘚植物。在高原地區季節性草資源匱乏時,這是他們重要的食物來源。再者,在高原上常有難以預料的暴風雪,可能在數小時內可積雪及腰。此時成群的旄牛前行,有如在雪地上以鏟雪機開路一般,讓他們以及其他的人畜得以離開危險的積雪山區,旄牛對風雪以及低溫環境的抵抗力極強。假使你將旄牛與馬混養,在大風雪來臨前,馬會自動的成群回到村寨之中,而旄牛會留在山上度過風暴,由此可知此種生物的特殊的動物性。

除了旄牛之外,一般被人們畜養的牛可略分為瘤牛跟無瘤牛。牛需要大量的飲水,因此養牛的環境需要供水充足。牛怕熱、怕牛蠅騷擾,在悶濕、牛蠅多的環境牛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生病,所以通風、涼爽的環境較宜。不同種類的牛,所需求的環境也不同,譬如說,瘤牛耐熱與高度日曬,無瘤牛則否。牛是反芻性動物,他們一天約花八小時吃足相當份量的草,然後休息,開始反芻消化胃中之草。

因此,牛只要草食充沛,牛無需長時間、大範圍的移動以覓食,牛也較能保護自己,所以日常牧牛所花費的人力校少。因此在各種經濟產業的人類社會中,養牛與牧養其他動物通常不會產生互斥,養牛也能與其他的生產如農業、狩獵等共存。但是,在有些需遊牧的環境中,牧牛不見得會有利。牛除了需要大量的水之外,還不易在厚雪覆蓋的大地的冬天自行覓食,必需仰賴人類來為他們提供草料,再者,牛不易在崎嶇多石的地方行走,所以多石的山區也不宜牧牛。

羊,包括山羊與綿羊,都有其特殊的動物性以及生活環境,羊的品種相當多,廣泛分布在各種不同的遊牧類型之中,在各種極端環境中幾乎都可以找到適合的羊種,因而牠們是對牧民或全人類最有貢獻的一種牧畜。

羊有兩種重要的特性,首先是產乳多,這點讓人們在資源潰乏的地區能賴以維生,第二是生的快,也讓人們在遭受牧產折損後,得以很快的恢復其牧產與生計,在普遍環境變數多、風險高的遊牧地區,這點是很重要的優點。以因此,羊是各種遊牧社群中最重要的牧畜。

綿羊與山羊的食性不同,綿羊主要吃草,而山羊雖然也吃草但是他們偏愛吃嫩枝葉。山羊可以兼容各種植物資源的食性,使得他們非常宜於生存於多石、高山、乾旱且多灌木叢的地區,他們對各種極端環境與賴極少資源即可生存的生物特質,也使得人類常依賴山羊來生存於極艱困的環境之中,最窮困的遊牧便是如此:一家人靠幾十隻山羊生活在窮山之間。

然而,當然有不宜養羊的環境,如在太潮溼的地區,蹄常溼,羊容易生病。另外,羊相較牛、馬來說,不大能保護自己,需要相當人力來照料他們,因此在多狼、或人力吃緊的狀況下,養羊都不宜太多。

再來是駱駝,眾所皆知,分單峰跟雙峰兩種,前者分部在北到裏海,從阿拉伯半島分布到印度西北,後者由裏海東經中亞分布到中國東北地區。駱駝耐渴,在夏季,駱駝可以3-7天不喝水,視其所食植物的含水量跟當時氣溫而有等差,冬季多草料水份充足,他們甚至可以全然不喝水,僅能放牧駱駝的阿拉伯半島最乾旱的地區,空寂區,該地駱駝夏天約四天黑一次水,春、秋兩季7~10喝一次水,冬季可一個或半月才喝一次水。

可是駱駝脾氣壞、有體臭(口水也很臭)、難以訓練之外,駱駝五歲才成熟,且每三年才生一胎,需放牧在外時間長。在遊牧生活來說,這些都是很不經濟的因素,但是他們的足蹄適合行種於各種地形,背負力強,耐長程行走,這些都使他們宜於作為長程遷移或貿易的馱獸。在西亞、北非地區,駱駝被成熟的用於長程貿易之後,有一段時間幾乎取代了有輪的車。可見,此種生物主要貢獻是在交通運輸上面。

馬,是人類重要的牧畜之一,馬對主人馴服、效忠,在歐亞草原上被大量牧養,然比起牧養牛、羊來說,他們只有單胃室,比起牛、羊來說,對食物的消化利用並沒有那麼徹底,肉、乳產量與生殖力也不好。但是不可誨言的,除了馬的乳、肉、皮、糞可為牧民所利用之外,馬卓越的移動力是其不可取代的價值,他們可以利用廣大的、遠方的草場資源,並且可以讓人們快速的遠離危機,載物、交通與牧者坐騎,正是馬被畜養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體上,對牲畜就談到這邊了。

中略....

一般而言,在遊牧社會中最小、最基本的人群應該是家庭與牧團。遊牧家庭,一般是人類最基本的家庭組合方式,也就是所謂的核心家庭,就是一對夫妻與他們的未婚子女。當然,也有鰥寡帶著他們的孩子,或有近親同住而較大的家廷。不過不管如何,同一家庭的人往往就是住在同一個帳幕的人,所以遊牧社會往往以帳來當作計算家庭數量的單位。

同一家庭住在一起,共同擁有畜產,共同分擔所放牧工作,也同時分享收成並共食,在農業定居社會所常見的女性社會地位低,無財產繼承權等現像,在大部份的遊牧社會都並非如此,女兒在出嫁時或在出嫁後,基本上都可以分到一份畜產。

在遊牧社會中,有一種不同於中國傳統所所謂的一妻多妾制度的觀念,同樣是多妻家庭,基本上,遊牧多妻家庭大部份妻子們都是正妻,他們的子女都有分畜產的權利,舉例而言,一個男子若娶了兩個妻子,那就要成立兩個帳房,畜產也要分成兩份,兩個妻子各自經營畜產及輔養子女,也就是說,原則上每個帳房都只能有一個女主人。

因為各式各樣的理由,遊牧社會視分家是為理所當然。突發的乾旱、戰亂,都能一同遊牧的群體隨時分裂,或在它處與別的群體在組合,形成新的群落。

幾個家庭構成一個牧團,一般而言,大部份的牧團都有親屬關系,但是成員不一定都是親屬。同一牧團會在同一地區放牧,同時遷徙,或則是年中至少有一季節整個牧團聚在一起,能達守望相住之效。不同於農業村落,牧團的成員常常會變化,通常的狀況牧團的大小是隨著季節而有所改變,有些地區夏季集中,冬季分散,有些是冬季集中,夏季分散。我們稱這些季節性由牧團分出的更小放牧群體稱之為牧圈。當然,因為聚散無常、大小不定,所以牧團跟牧圈其實很男去做區分。

牧團的的成員也常常因為其他問題而改變,合則聚,不合則離,各式各樣的原賓,牧團很容易就隨之聚散。

在牧團的更上去一層,就是家族、氏族、部落。

遊牧基本上是流行於農業資源不足,且風險、變易多的地區,也因此大部份的遊牧人群,基本上盡可能以最小的群單位,家庭與牧團,來從事遊牧生計的活動。如此才能有效利用分散且經常變化的水、草資源,並及時逃避各種風險。何時出發,趕著牲畜到何處放牧,到何處避難,每格家庭或牧團基本上都可以隨時的自作決定。然而在直實質上的生存資源競爭中,這些遊牧基本生產單位人群又不得不與他者結合成更大的群體來爭奪或保護資源,常見的解決方法,我們稱之為分支性結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2

主题

11

精华

8万

积分

教皇

耕战
14500
鹰币
104427
天龙币
0
回帖
7419

翔鹰十周年帝国Online纪念章翔鹰建站十周年纪念章一级帝国勋章二级嘉禾勋章俾斯麦勋章十字军勋章火十一水王

附庸关系2
发表于 2013-1-6 14: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说是浅谈,楼主太谦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7

精华

1万

积分

皇帝

耕战
1192
鹰币
2028
天龙币
0
回帖
1187

三级嘉禾勋章翔鹰建站十周年纪念章二级嘉禾勋章十字军勋章

附庸关系0
发表于 2013-1-6 16: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们在谈到游牧时,首先要破除一些误解,首先,游牧是一种需要高度技术性以级对自然的理解的一种技术,所以说,人类歷史上主要出现的几种专业化游牧社会,包括中国北方那些,都是出现在西元前1000年到前400之间,这段时代人类的农业文名已经兴起了一段时间了,在西亚地区,更于西元前4000年前,就开始有了农业的苏美文明,再著,随著地域不同,游牧经济与型态也有极大的差异,这也造成了游牧群的社会文化并非一致,这点是很重要的概念,大家要知道,并非所有的游牧文化都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状况,游牧是一种对于环境高度适应化的產业,也因此跟著不同的纬度、地型跟植被,游牧群体的文化与生活方式也不一样,第三点,游牧基本上是一种比农业还需要花时间以及人手的一种经济活动,绝对不是把牲畜放著就没事了,这点大家要清楚。


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

接下来我们简单来讲游牧经济的部份,一般而言,游牧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讲,是人类利用农业资源柜乏之边缘环境的一种生產方式,当然,相对于农业生產来说,这是一种单位土地產值较低的一种生產方式。

我们来看世界上大部份的游牧区,扣掉位于美州的部份,我们来盘点今日在世界岛大致上的这些游牧区:

苔原森林游牧:位于极圈北欧及西柏利亚
欧亚草原游牧
中亚山地游牧
蒙古草原游牧
西藏高原游牧
西亚山地草原游牧
阿拉伯沙漠游牧
北非沙漠草原游牧
西非稀林草原游牧、东非草原游牧

这些就是在20世纪上半叶依然存在的游牧区,农业的发展需要有适当日照、雨量、温地与土壤的环境,大多数的游牧地区都属于乾燥或半乾燥气候,缺水是其不利于农业的主要因素,不只如此,在缺少水的地方降水型态对整体环境以及人类生态就更重要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游牧地区不只是乾旱,降水量与降雨雪的时间也不利于农业,包括了雨量大量集中,稀少,以及降雨雪时间高度的不稳定(譬如说阿拉伯半岛上的空寂区就是一例)。

在青藏高原,许多地区雨雪量达400~800mm,这些雨雪或稳定或变异大,但是眾所皆知,这边不利于农业的主要因素在于低温。一般而言,一年温度高于10度C的日子少于50天,则农作物就难以成熟,因此,高度便是该地区农牧分野的重要因素。

一般言而,只要有250~400mm以上的雨雪量,只要其他条件配合,基本上变可以进行农业,但是正因為游牧地区的环境充满了高度的不确定性,人群只好仰赖游牧為生,利用草食动物的食性与他们卓越的移动力,将广大地区人类无法直接消化、利用的植物资源,转换為人们的肉、乳等食物,以及以其换取其他生活所需。

再者,游牧是人们依赖动物来穫得主要生活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首先,便是驯养动物,这是此种人泪经济型态需要具备的另外一种因素,这些动物的特殊的动物性,其动物性与其生长环境配合,因此牧人必需同时掌握自然环境与牧畜动物性的知识,以发展适当的游牧技术。

首先,能被人们驯养的动物基本上,多半為群栖动物,也就是说,喜好成群生活,并且有其"社会性"存在正是他们的天性,牧人能控制、管理畜群,除了其放牧技术之外,更基本的原因是这些动物原来就喜欢成群活动,并且种"社会秩序"存在,这正是能被驯养的动物的先决条件。

再者,游牧经济能利永的动物如马、牛、羊、骆驼、驼马、驯鹿等等,都是以草、叶、嫩枝、荆棘、苔蘚等為食,这些动物维生的食物大多是人类无法直接做為粮食而吃下肚的。(当然,除了狗以外,但是狗在人类驯养动物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此点先略过不谈)

第三,这些动物基本上有很好的移动力,这些有蹄类生物,其幼畜皆在出生后数十分鐘内便可行走移动,这在配合游牧经济的移动以及节省人力上甚為重要。

首先,我们先从牛来谈。

旄牛,这是一种能适应高海拔生活的动物,反之,将其移动到低海拔地区饲养,他们常生病、无活力,乃至会失去繁殖力,但是在高原地区,就可以显出他们的优势存在,旄牛的舌头可以舔刮高海拔山区到处皆有的苔蘚植物。在高原地区季节性草资源柜乏时,这是他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再者,在高原上常有难以预料的暴风雪,可能在数小时内可积雪及腰。此时成群的旄牛前行,有如在雪地上以铲雪机开路一般,让他们以及其他的人畜得以离开危险的积雪山区,旄牛对风雪以及低温环境的抵抗力极强。假使你将旄牛与马混养,在大风雪来临前,马会自动的成群回到村寨之中,而旄牛会留在山上度过风暴,由此可知此种生物的特殊的动物性。

除了旄牛之外,一般被人们畜养的牛可略分為瘤牛跟无瘤牛。牛需要大量的饮水,因此养牛的环境需要供水充足。牛怕热、怕牛蝇骚扰,在闷湿、牛蝇多的环境牛吃不好、睡不好,容易生病,所以通风、凉爽的环境较宜。不同种类的牛,所需求的环境也不同,譬如说,瘤牛耐热与高度日晒,无瘤牛则否。牛是反芻性动物,他们一天约花八小时吃足相当份量的草,然后休息,开始反芻消化胃中之草。

因此,牛只要草食充沛,牛无需长时间、大范围的移动以觅食,牛也较能保护自己,所以日常牧牛所花费的人力校少。因此在各种经济產业的人类社会中,养牛与牧养其他动物通常不会產生互斥,养牛也能与其他的生產如农业、狩猎等共存。但是,在有些需游牧的环境中,牧牛不见得会有利。牛除了需要大量的水之外,还不易在厚雪覆盖的大地的冬天自行觅食,必需仰赖人类来為他们提供草料,再者,牛不易在崎嶇多石的地方行走,所以多石的山区也不宜牧牛。

羊,包括山羊与绵羊,都有其特殊的动物性以及生活环境,羊的品种相当多,广泛分布在各种不同的游牧类型之中,在各种极端环境中几乎都可以找到适合的羊种,因而牠们是对牧民或全人类最有贡献的一种牧畜。

羊有两种重要的特性,首先是產乳多,这点让人们在资源溃乏的地区能赖以维生,第二是生的快,也让人们在遭受牧產折损后,得以很快的恢复其牧產与生计,在普遍环境变数多、风险高的游牧地区,这点是很重要的优点。以因此,羊是各种游牧社群中最重要的牧畜。

绵羊与山羊的食性不同,绵羊主要吃草,而山羊虽然也吃草但是他们偏爱吃嫩枝叶。山羊可以兼容各种植物资源的食性,使得他们非常宜于生存于多石、高山、乾旱且多灌木丛的地区,他们对各种极端环境与赖极少资源即可生存的生物特质,也使得人类常依赖山羊来生存于极艰困的环境之中,最穷困的游牧便是如此:一家人靠几十隻山羊生活在穷山之间。

然而,当然有不宜养羊的环境,如在太潮溼的地区,蹄常溼,羊容易生病。另外,羊相较牛、马来说,不大能保护自己,需要相当人力来照料他们,因此在多狼、或人力吃紧的状况下,养羊都不宜太多。

再来是骆驼,眾所皆知,分单峰跟双峰两种,前者分部在北到里海,从阿拉伯半岛分布到印度西北,后者由里海东经中亚分布到中国东北地区。骆驼耐渴,在夏季,骆驼可以3-7天不喝水,视其所食植物的含水量跟当时气温而有等差,冬季多草料水份充足,他们甚至可以全然不喝水,仅能放牧骆驼的阿拉伯半岛最乾旱的地区,空寂区,该地骆驼夏天约四天黑一次水,春、秋两季7~10喝一次水,冬季可一个或半月才喝一次水。

可是骆驼脾气坏、有体臭(口水也很臭)、难以训练之外,骆驼五岁才成熟,且每三年才生一胎,需放牧在外时间长。在游牧生活来说,这些都是很不经济的因素,但是他们的足蹄适合行种于各种地形,背负力强,耐长程行走,这些都使他们宜于作為长程迁移或贸易的驮兽。在西亚、北非地区,骆驼被成熟的用于长程贸易之后,有一段时间几乎取代了有轮的车。可见,此种生物主要贡献是在交通运输上面。

马,是人类重要的牧畜之一,马对主人驯服、效忠,在欧亚草原上被大量牧养,然比起牧养牛、羊来说,他们只有单胃室,比起牛、羊来说,对食物的消化利用并没有那麼彻底,肉、乳產量与生殖力也不好。但是不可诲言的,除了马的乳、肉、皮、粪可為牧民所利用之外,马卓越的移动力是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他们可以利用广大的、远方的草场资源,并且可以让人们快速的远离危机,载物、交通与牧者坐骑,正是马被畜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体上,对牲畜就谈到这边了。

中略....

一般而言,在游牧社会中最小、最基本的人群应该是家庭与牧团。游牧家庭,一般是人类最基本的家庭组合方式,也就是所谓的核心家庭,就是一对夫妻与他们的未婚子女。当然,也有鰥寡带著他们的孩子,或有近亲同住而较大的家廷。不过不管如何,同一家庭的人往往就是住在同一个帐幕的人,所以游牧社会往往以帐来当作计算家庭数量的单位。

同一家庭住在一起,共同拥有畜產,共同分担所放牧工作,也同时分享收成并共食,在农业定居社会所常见的女性社会地位低,无财產继承权等现像,在大部份的游牧社会都并非如此,女儿在出嫁时或在出嫁后,基本上都可以分到一份畜產。

在游牧社会中,有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所所谓的一妻多妾制度的观念,同样是多妻家庭,基本上,游牧多妻家庭大部份妻子们都是正妻,他们的子女都有分畜產的权利,举例而言,一个男子若娶了两个妻子,那就要成立两个帐房,畜產也要分成两份,两个妻子各自经营畜產及辅养子女,也就是说,原则上每个帐房都只能有一个女主人。

因為各式各样的理由,游牧社会视分家是為理所当然。突发的乾旱、战乱,都能一同游牧的群体随时分裂,或在它处与别的群体在组合,形成新的群落。

几个家庭构成一个牧团,一般而言,大部份的牧团都有亲属关系,但是成员不一定都是亲属。同一牧团会在同一地区放牧,同时迁徒,或则是年中至少有一季节整个牧团聚在一起,能达守望相住之效。不同于农业村落,牧团的成员常常会变化,通常的状况牧团的大小是随著季节而有所改变,有些地区夏季集中,冬季分散,有些是冬季集中,夏季分散。我们称这些季节性由牧团分出的更小放牧群体称之為牧圈。当然,因為聚散无常、大小不定,所以牧团跟牧圈其实很男去做区分。

牧团的的成员也常常因為其他问题而改变,合则聚,不合则离,各式各样的原宾,牧团很容易就随之聚散。

在牧团的更上去一层,就是家族、氏族、部落。

游牧基本上是流行于农业资源不足,且风险、变易多的地区,也因此大部份的游牧人群,基本上尽可能以最小的群单位,家庭与牧团,来从事游牧生计的活动。如此才能有效利用分散且经常变化的水、草资源,并及时逃避各种风险。何时出发,赶著牲畜到何处放牧,到何处避难,每格家庭或牧团基本上都可以随时的自作决定。然而在直实质上的生存资源竞争中,这些游牧基本生產单位人群又不得不与他者结合成更大的群体来争夺或保护资源,常见的解决方法,我们称之為分支性结构。
  g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精华

0

积分

扈从

耕战
0
鹰币
51
天龙币
0
回帖
3
附庸关系0
发表于 2013-1-6 16: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哦哦哦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92

主题

11

精华

8万

积分

教皇

耕战
14500
鹰币
104427
天龙币
0
回帖
7419

翔鹰十周年帝国Online纪念章翔鹰建站十周年纪念章一级帝国勋章二级嘉禾勋章俾斯麦勋章十字军勋章火十一水王

附庸关系2
发表于 2013-1-6 17: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内容绝对是高质量的,不过建议楼主排一下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排行榜|小黑屋|翔鹰帝国

GMT+8, 2024-12-23 11:16 , Processed in 0.311044 second(s), 7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Hawk Studio  QS Security Corp.®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3, Hawkao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