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封面 | 艺术家 | 录音日期 | 唱片内容简介 | |
| Rene Jacobs/指挥 | 2004年 | 假声男高音出身的古乐权威指挥家雅克伯斯,自从出任柏林国立歌剧院首席客座指挥之后,声誉鹊起,所灌录的多样化曲目经常荣获唱片大奖。本辑他选用当今古乐界最当红歌手,采取偏快速度和仿古乐团演奏,塑造有别于浪漫主义的本真诠释。全体演出非常清新迷人,使得这出音乐戏剧的完美度愈益彰显。 | |
| von Otter, McNair, Rolfe Johnson/主演,Gardiner/指挥 | 1990年6月 | 加德纳的手法,给人全然清新的面貌,让听者从这部已经快要失去兴趣的作品之中,重新发现到聆听的乐趣. 拉夫强森的唱腔,比起许莱亚也不遑多让,而范欧塔与麦克奈儿两位女歌手更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演唱. 这是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录音. | |
| Karajan/指挥 | 1982年 | "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风格变化多端。与之前的交响曲不同,第五交响曲竟是极为现代的,相当先锋的。虽然是致力于表现俄罗斯性格的史诗气概,虽然这勇武旨趣仍属传统的范畴,但其中的精神状态却异常复杂。乐曲的调性变化多端,音响也很现代,甚至打击乐器的使用还相当粗暴。这也在卡拉扬率领的乐队中得以充分展现。
" | |
| Victoria de Los Angeles, Jussi Bjoerling, Robert Merrill/主演,Beecham/指挥 | 1956年4月 | 这是英美两大唱片公司EMI与RCA合作的产物. EMI出动比彻姆与安赫丽丝,RCA则贡献了毕约林与录音制作群,结果完成了这个旷世的《波西米亚人》录音. 毕约林全盛时期的丰沛美声,加上安赫丽丝年轻的艳丽歌声,是多么令人怀念!可惜的是这样的组合却像是凤毛麟角一样难寻. 这是歌剧迷必备的一套唱片. | |
| Maria Callas, Giusepep di Stefano, Tito Gobbi,萨巴塔指挥米兰史卡拉歌剧院 | 1953年8月 | 这个录音毋需多言,萨巴塔, 卡拉丝, 史蒂法诺, 戈比这样的黄金阵容与精采演出,实在是无与伦比. 尤其是托丝卡的爱恨情仇,简直被卡拉丝唱活了,足以令任何乐评者毫无置喙之处. 难怪后来卡拉扬坦言,后世指挥托斯卡演出,已经不得不参考萨巴塔完美的指挥。若是硬要挑剔,大概也只能数说不怎么丰满的音效了吧! | |
| Argerich/钢琴 | 1982年 | 受力量和手型的限制,能步入顶尖钢琴家行列的女性实在寥寥无几。但阿根廷演奏家阿格里奇是个例外。除了1965年在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一举夺魁外,让世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演奏就是1982年12月与夏伊指挥的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阿格里奇的弹奏速度、清晰性和准确性,使得这个现场录音成为"拉赫曼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的首选版本之一。 | |
|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钢琴,Gracis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 1957年3月 | 拉赫曼尼诺夫与拉威尔有何共通之处?米开兰杰里就找得到. 在这张着名的录音里,米 开兰杰里抛开了指挥与乐团,沉浸在自己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 他以干净, 节制, 理性的手法,不太过滥情的将拉赫曼尼诺夫与拉威尔整合在一起. 这是一张令人深思的唱片,同时也是大师全盛时期的代表录音. | |
| Bartoli/次女高 | 1992年 | 1989年,巴托莉在罗马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唱《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引起轰动,人们惊呼罗西尼时代的罗西娜重返人间,长期以来,罗西娜由许多女高音诠释,即便是女中音演唱也用较高的音域来表现,而巴托莉却返朴归真,恢复了这个花腔女中音角色的真正神韵,巴托莉认为花腔唱段是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纯粹卖弄技巧,当自己融入某个角色的时候,那就是歌唱艺术震撼人心的时刻. | |
| Karajan/指挥 | 1974年 | 在20世纪音乐的发展道路上,勋伯格早期创作的《升华之夜》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为求得调性的解放,勋柏格的中期创作勇于实践,作品转向“无调性”,令人难以接受。但在20年代,他终于完成了“十二音体系”的探索,音乐便又重新获得了秩序。而他用这种新秩序作成的第一件完整编制的乐队作品,便是这首1928年9月定稿的《乐队变奏曲》。 | |
| Beecham/指挥 | 1955年~1958年 | 比彻姆的典型演奏,充满他个人的诠释风格以及音乐理念. 这3首舒伯特早期的交响曲作品,比彻姆赋予了全然不同的风貌,与典型的德奥指挥的浪漫处理手法截然不同. 比彻姆在某些时刻甚至可以说是刚硬的,但是却又能将之柔化,显然对乐团的控制力非常高超. 虽然录音有点干涩,但整体而言仍然优秀. | |
| Casals, Tortelier/大提琴, Schneider/中提琴, Stern/小提琴 | 1936年10月 | 二战结束后,隐居在法国比利牛斯山的西班牙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复出。战后美国对于佛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令卡萨尔斯非常愤慨。宣布今后不再去一些“观点不明”的国家演出。罗曼罗兰称他是一位绝无仅有的人道主义者,矢志不渝的捍卫人的信念的伟人。而正是这种伟大的境界,使得他的音乐升华到顶点。既然大师不愿复出,于是众多艺术家在巴赫诞辰200年之际,来到大师隐居的小镇,创立的普拉德音乐节,相互切磋交流,并留下了包括这张唱片在内的一系列星光灿烂的优秀录音。 | |
| Pollini/钢琴 | 1973年 | 这张唱片是波利尼演绎舒伯特的代表作,诠释展示出非凡的悟性与见解.如同建筑雄伟的教学的穹顶一样,波利尼在舒伯特充满旋律美感和感情的幻想曲中发掘出了结构的美感。 | |
| Dietrich Fischer-Dieskau/男中音,Gerald Moore/钢琴 | 1966年~1972年 | 费雪迪斯考在艺术歌曲界的成就,已经可称之为伟大. 除了这一套21张的舒伯特歌曲之外,他还录下了李斯特, 史特劳斯, 舒曼, 沃尔夫, 布拉姆斯, 勒维等人的大部分歌曲. 对爱乐者而言,这是歌曲艺术的极致;对学习声乐者而言,这是一套不可或缺的教材. | |
| Richter/钢琴 | 1962年 | 李赫特的演奏是1962年10月份在意大利巡演时的现场演奏录音。他毫不顾忌地把俄罗斯元素从一开始就放进了音乐。很难说李赫特的演奏中有什么轻松或者是释放的感觉。他把节奏控制得比较慢,而留意把每一个细节都诠释得很清楚。里赫特历来善于把音域演奏得很宽广,留给听众极大的想象空间。 | |
| Zehetmair Quartet/四重奏 | 2003年 | 舒曼认为弦乐四重奏是个非常难创作的曲种,尤其在听过贝多芬晚期几首弦乐四重奏后,会觉得创作的弦乐四重奏是多重的,话虽如此,舒曼还是为世上写下三首弦乐四重奏,虽然不若其他室内乐作品钢琴三重四及五重奏有名,但乐曲中还是处处散发着舒曼独特的浪漫风味。Zehetmair Quartet是近年来最值得体验和解读的组合之一,每年就巡演和录制两三个作品,囊括了古乐和现代音乐。 | |
| Emerson Quartet/四重奏 | 2000年 | 很难在简短的篇幅里概括肖斯塔科维奇的所有四重奏,因为他们实在太不相同了。Emerson四重奏团从技术角度来说是迄今为止最为完美的演奏团体。尤其是在较快乐章演奏时,他们相互的连贯性惊人,感觉也毫无二致。有人觉得他们对技巧过于注重甚于对作品的理解,在这版录音里,还是有这个问题。 | |
| 林邵亮/小提琴 | 1988年 | 林邵亮的演奏不仅以技巧著称,而且带有强烈的感染力,乐曲开头奏出辉煌的强音,格外清晰透亮。慢乐章温暖柔和,而并不矫情。华彩乐段同样演奏的非常华丽。除了林邵亮的唱片,海菲茨和奥伊斯特拉赫的录音同样值得一听。 | |
| Talich/指挥 | 1954年7月 | 捷克作曲家, 捷克音乐厅, 捷克指挥家, 捷克乐团,还有什么版本会比这个组合更地道呢?塔利许名扬于东欧,虽然西方世界对他认识不多,但他却是在库贝立克成名之前最伟大的捷克指挥家. 录音时塔利许已是七十二岁高龄,但仍然将乐团营造出壮美的风光景致,充满波希米亚的民族风貌. 虽然录音久远,但仍是无可取代的经典版本. | |
| Kempe/指挥 | 1971年~1974年 | 肯培执掌德勒斯登国立管弦乐团期间,最大的成就就是录下了理查德•史特劳斯的管弦乐作品全集,也确立了自己在理查德•史特劳斯音乐上权威性. 肯培的指挥在理性中见情感,而德勒斯登也有完美的应答. 这个耗费四年制作的全集,是近代最伟大的唱片制作之一,也是研究理查德史特劳斯不可或缺的文献. | |
| Reiner/指挥 | 1954年 | 这是立体声录音最先发行的唱片之一,时为1954年3月. 当时的RCA录音技师以 一部自行改装的三轨录音机,正式迈入了立体声时期. 莱纳的理查德•史特劳斯在当时乐坛可称权威. 这里的两首曲目莱纳在六十年代都曾二度录制,但是成就却显然 未能超越自己这个老录音. 年代虽久,但是音效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