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257
- 阅读权限
- 50
- 注册时间
- 2006-10-26
- 最后登录
- 2014-11-30
- 在线时间
- 18 小时
- 性别
- 男
伯爵
- 耕战
- 18
- 鹰币
- 81
- 天龙币
- 0
- 回帖
- 119
|
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三世(公元前356~前323.6.13)古代马其顿国王( 前336~前323 ),著名军事统帅。亦称亚历山大大帝。腓力二世的儿子。幼年时受到严格的宫廷教育,酷爱兵法。16岁随父征战。前338年在喀罗尼亚之战中率部英勇作战,取得胜利,为马其顿在希腊诸城邦中取得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前336年夏,父亲遇刺身亡后他继承王位。随后平定宫廷内乱,镇压北方部族暴动。继而挥师南下,血洗底比斯,迫使希腊诸城邦再次确认马其顿的霸主地位,并推举他为希腊联军最高统帅。 前334年春率约3万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船组成的联军开始东征。5月在格拉尼库斯河畔击败波斯军,乘胜占领吕底亚、卡里亚、吕基亚、安哥拉(今安卡拉)等地。前333年在伊苏斯之战中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统率的军队。翌年攻占提尔(今黎巴嫩苏尔)、加沙,接着进入埃及,被拥为法老(国王)和“阿蒙神之子”。为建立东征的后方基地,在尼罗河口兴建亚历山大城。前331年10月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歼灭波斯军主力,继而南下夺占巴比伦、波斯都城苏萨和古都波斯波利斯,以及米底古都埃克巴坦那。前330年夏率部沿里海南岸继续东进,经帕提亚(安息)、阿里亚、德兰吉亚那,北上巴克特里亚(大夏)和粟特,在中亚转战近三年。前327年夏到达印度河上游(旁遮普)。翌年打败波鲁斯王国后停止东进,于前324年春返抵巴比伦(见亚历山大东征),次年6月病逝。 亚历山大征战10年,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他发展了古希腊的军事体制和方阵战术,创建既能乘马又能徒步作战的“龙骑兵”;战略上,决策果断而灵活,善于利用有利态势孤立和打击敌人;战术上,重视步骑协同,发挥骑兵的突击作用,善于出敌不意和大胆穿插、迂回包围。常能以少胜多,速战速决,把古代军事学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马略军事改革 古代罗马军事家和政治家G.马略 (前157~前86)推行的以雇佣兵制取代公民兵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公元前 2世纪末,由于罗马奴隶占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和连年战争,小农纷纷破产,公民兵制的基础遭到破坏。公元前 111年罗马与篡夺努米底亚王位的朱古达发生战争 。因罗马军队腐败,指挥无能,以致战事旷日持久。公元前 107年马略首任执政官 (前104~前100、前86年,他又 6 次当选执政官),授权征讨朱古达,并开始推行军事改革。他于公元前 105年取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继而在公元前104~前103年在高卢 (今法国一带)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与日耳曼人的金伯尔和条顿诸部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同时完成了军事改革。 马略改革的主要内容有突破按财产资格服役的限制,将征集公民兵改为募兵制,招收穷苦公民服役 。规定士兵服役期为16年。服役期间由国家供应装备、给养和支付军饷。退役士兵由国家分给土地。扩充军团人数,由4500人增至6000人;实行新编制,1个军团包括10个联队,1个联队下辖3个中队,中队下分2个森图里亚 (又译百人队);采用不同武器、兵种和训练程度为基础的战斗队形,以增进作战的灵活性和指挥效能;增加工兵和机械装备。加强军纪和训练。 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罗马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改革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同时使军队性质逐渐发生变化,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重要因素。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横扫亚欧的帖木儿 帖木儿(1336 ~1405.2)帖木儿帝国创建者,军事统帅。生于中亚谒石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附近一突厥化蒙古贵族家庭。曾任西察合台汗国大臣。14世纪60年代政局动乱时期,周旋于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诸封建主之间。击败政敌后,于1370年杀死同盟者侯赛因,自立为大埃米尔,建都撒马尔罕。1372~1388年五次出征花剌子模,征服阿富汗、伊朗。1389~1395年三次远征金帐汗国,同时入侵伊拉克,占领巴格达;北进南高加索,夺取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并侵入俄罗斯境内。1398年进兵印度,攻陷德里。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1402年7月在安哥拉之战中,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至此,建立起东到北印度、西达幼发拉底河、南濒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北抵里海和咸海的大帝国。1404年率兵20万东征中国。第二年死于进军途中。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1537.2. 6~1598.8.18)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统一全国的武将。生于尾张国中村(今属名古屋)。原姓木下,后改姓羽柴,赐姓丰臣。早年为尾张国大名(领主)织田信长的部将,屡建战功。1577年信长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后任征西先锋,在中国(今本州西部地区)、四国、九州等地指挥作战,先后平定播磨(今兵库县南部)、备前(今冈山县南部)、美作(今冈山县北部)、但马(今兵库县北部)、因幡(今鸟取县东部)五国。1582年进攻中国,包围高松城(在今冈山市附近),与毛利氏决战。同年信长被部将明智光秀杀害后,与毛利氏讲和,回师讨伐光秀,并拥立信长幼孙秀信为继承人。但信长部将柴田胜家欲立信长三子信孝。1583年,秀吉经贱岳之战消灭胜家与信孝的联军。同年建大阪城,作为统一日本的根据地。1584年与信长次子信雄和德川家康联军战于小牧,失利后媾和,并与家康结盟,确立织田信长继承人的地位。1585年率10万大军平定四国领主长宗我部,出任关白(辅助天皇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翌年兼任太政大臣,控制军政大权。1587年兴兵30万进取萨摩国(今鹿儿岛县西部),进而平定九州。1590年出动26万大军灭北条氏,平定奥羽地方,完成日本统一大业。1591年将关白职位让予养子秀次,自称“太阁”。1593年将北海道正式划入日本版图。1592年和1597年两次出兵侵略朝鲜(见朝鲜壬辰卫国战争)。1598年8月因侵朝失败,郁闷而死。执政期间,丈量农地,增加贡租;收缴武器,实行农、兵分离;统一货币,废除关卡;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领主统治,为幕藩体制奠定基础。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1745.9.16~1813.4.28)俄国元帅,著名将领,军事家。出身将门。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761年晋准尉并任连长。次年参加远征波兰。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先后在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麾下任职,作战勇敢,指挥有方。1774年在战斗中负伤,失去右眼,得名“独眼将军”。出国治疗期间,考察普鲁士、英国、荷兰等国军事。1782年晋准将,1784年晋少将。1792年起先后任驻土耳其大使、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驻芬兰俄军司令、立陶宛督军和圣彼得堡督军。1805年俄、奥、英等国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后,率俄军主力前往奥地利,迎击拿破仑一世统率的法军。鉴于奥军在乌尔姆被歼,指挥俄军主力后撤400余公里,从而保存了实力。奥斯特利茨之战中,俄军由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干预遭惨败。1806~1812年俄土战争中,于1811年出任摩尔多瓦俄军总司令,采取退避三舍、相机反击战法,在同年8月鲁什丘克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土军主力,迫使土耳其签订和约。1812年法俄战争中,在俄军失利情况下出任总司令,面对优势法军实施战略撤退和坚壁清野,在博罗季诺之战中重创法军后继续后撤,直至放弃莫斯科。在人民群众支持下开展游击活动并组织预备队,形成兵力优势后适时转入战略反攻,指挥俄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法军,歼敌于别列津纳河畔鲍里索夫地区。1813年4月率部向法国本土推进前夕,病逝于西里西亚小城本茨劳(今波兰博莱斯瓦维茨)。他精通法、德、英、波、土等多种语言,知识渊博,驰骋沙场50余年,作战指挥经验丰富。他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等进攻作战思想,而其战略防御理论更为各国军事家所称道。他强调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应避免不利决战,以保存实力;主张疲惫和消耗敌有生力量,不失时机地实施战略反攻。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没进过军校门儿的兵学大师——若米尼 A.H.若米尼(1779~1869),又译约米尼,生于瑞士帕耶讷市市长之家。19岁参加瑞士军队,曾任陆军部长的副官、秘书长及营长等职。25岁转入法军服务,曾任M.内伊元帅的副官 、参谋长 。在拿破仑一世远征俄国期间,先后任维尔诺城防司令和斯摩棱斯克总督。1813年转投俄军供职,任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尼古拉一世的军事战略顾问达20年之久,为俄罗斯帝国军事学院奠基人之一,被授予步兵上将军衔。晚年定居法国,靠俄国养老金生活,经俄国同意应聘为拿破仑三世的军事战略顾问。 若米尼自幼向往军旅生涯,酷爱军事。1796年在巴黎一家银行当办事员期间,为拿破仑 波拿巴远征意大利取得的胜利所鼓舞,开始自学并潜心研究军事,大量阅读军事著作尤其是军事历史著作,汇集整理当时拿破仑军队与反法联盟军队的战况,撰写军事行动日志,记载各参战国战况,并对战局发展进行评论。1798年进瑞士军队服役后,通过战争实践逐步走上军事理论研究的道路,1804年出版第一部军事著作《大战术理论和应用教程》。若米尼在该书中运用数学理论论述战斗队形、行军和作战线等问题,被视为是其军事思想的萌芽。1805年若米尼到法军内伊元帅部队供职后多次参加远征,在战火中继续深入研究战争。同年出版《论大规模军事行动》。1824年撰成《革命战争批判军事史,1792~1801》。1827年出版《拿破仑的政治和军事生涯》。1830年应俄罗斯帝国皇帝要求将其有关战争原则方面的著述汇集成册,取名《战争艺术概要分析》,后经修订增补改名为《战争艺术概论》,1838年出版。该书出版后,不少国家竞相翻译出版,定为军官必修教材,从而成为若米尼最有影响的代表作。若米尼在书中总结了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经验,创立了19世纪初期的战争艺术理论,提出了不少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作战原则。 若米尼的军事思想主要内容有: 关于战争政策。若米尼认为,战争政策是外交与战争之间的一切相互关系。他认为,战争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 关于战略。若米尼认为,战略是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为入侵别国或保卫本国而在战场上指挥大军的艺术,以及把军队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战争区或作战地区决定点上去的艺术。 关于战术。若米尼认为,战术是指挥战斗的艺术,即指挥师或独立支队独立作战,在决定性时间和地点投入主力进行战斗以及在作战现地根据条件配置和使用兵力的艺术。 关于战争勤务。若米尼认为,战争勤务实际上是战争准备、保障战略和战术使用的科学,也是军队移动的应用艺术。 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一代天骄拿破仑,拿破仑战争则培育出若米尼这位近代兵学大师。他撰写的军事巨著《战争艺术概论》被欧美各国普遍列为权威性军事教材,曾是美国内战南北两军军官们囊中的必备读物。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西方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 卡尔 菲利普 戈特弗里德 冯 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军队少将。1792年,参加了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并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 1803年毕业于柏林普通军校。1803年起任普鲁士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参加过1806~1807年普法战争。1808年起在普军总参谋部任职。1808~1809年任军事改革委员会主席办公室主任。 1810当时,一些富有爱国热忱的将军和军官,如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博伊恩等反对普鲁士臣服于拿破仑1世。克劳塞维茨受他们的委托,于1812年2月起草了一份《日耳曼民族解放纲领》,名为《三个信条》。他在该纲领中提出了联合俄国、反对法国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思想。 克劳塞维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所发生过的130多次战争和征战,撰写了论述荷兰独立战争、古斯塔夫二世 阿道夫战争、路易14战争、菲特烈2世战争、拿破仑战争、1812年卫国战争、1813年德意志解放战争等许多军事历史著作。克劳塞维茨的主要著作是《战争论》。 《战争论》的结论是:“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地具有政治的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政治在这里以剑代表,但并不因此就不再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思考了。”对于克劳塞维茨的这一论点,列宁曾给予极高评价。 克劳塞维茨是第一个在西方军事科学中明确提出了交战、战局乃至整个战争的一些实施原则: 最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 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于主突方向; 发挥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坚决性; 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海权论”鼻祖的马汉 A T马汉是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家和历史学家。他的“海权论”思想使他闻名于世。马汉“海权论”思想的要旨是:要拥有并运用优势的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己方的战略目的。“海权论”思想对美国以及一些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他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略家,最后的结局却是抑郁而终。 马汉可以称得上是将门虎子 。1840年9月27日他出生于西点军校教授楼。小马汉的父亲老马汉28岁就成为西点当时最年轻的教授。老马汉为纪念在西点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塞耶校长,给儿子取名为阿尔弗雷德 塞耶 马汉。 由于父亲是一名军人,自己又在军校长大,小马汉从懂事起,就对军人的威武羡慕不已。对军校的一切都耳熟能详,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常常逗得大人们捧腹大笑。 马汉的父亲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父亲的书房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引人入胜的各种战争故事。他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一些在军人看来都算枯燥无味的书,例如《海战指挥手册》,他却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书,他产生了对大海的迷恋、对水手的崇敬和对海军的向往。难怪小马汉成人后,违背父亲的意愿,不想考西点军校,非要考海军学院不可。 1886~1889年、1892~1893年,马汉两度出任海军军事学院院长。他把自己的先进军事思想投入到学院的教学中,亲自给学员授课,把以前分散的各种军舰战术协同起来,形成一个包括战列舰、巡洋舰、撞角舰和鱼雷舰在内的舰队战术体系。同时马汉为了教授内容形象直观,利于学员理解,还亲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舰船模型,并用蜡笔染上五颜六色,以区分各个国家的舰队。实践证明,在图板上和“澡盆”里显示海上作战,是一个富有想像力的创造。可以说,它是美国海军进行模拟演习的开端。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创建者伏龙芝 伏龙芝,米哈伊尔 瓦西里耶维奇,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军事家,卓越的统帅和军事理论家,苏联武装力量的积极组织者和创建者之一。 1904年加入苏联***。1916年伏龙芝被派到作战部队进行革命工作。伏龙芝化名米哈伊洛夫在西方面军全俄地方自治联合会领导明斯克布尔什维克党的地下工作,以及第3和第10集团军中党支部的工作。1917年二月革命后,伏龙芝任明斯克区革命军参谋长,领导平定科尔尼洛夫叛乱的斗争。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他组织了一支由舒亚和伊万诺沃纺织工人和革命士兵组成的2000人的队伍,率领该队伍来到莫斯科,参加了十月武装起义。 此后他被任命为雅罗斯拉夫尔军区政治委员,为组建苏军部队做了大量工作。 国内战争时期,他领导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进攻战役,取得了彻底粉碎敌人的战果。这些战役的特点是:主突方向和实施主突的时间选择得当;大胆集中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广泛运用正面和翼侧的突击;实施兵力兵器机动的高超艺术以及预备队的使用得当。 1922年4月任工农红军参谋长和军事学院(今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1925年1月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陆海军人民委员,而从2月起兼任劳动国防委员会委员。根据党的决定进行的1924—1925年军事改革是在伏龙芝领导下制定和实施的。这次改革是建设苏联武装力量和加强国家防御能力的重要步骤。 伏龙芝在发展苏联军事科学和军事学术——战略学、战役学和战术等方面做出很大贡献。 在伏龙芝领导下奠定了苏联武装力量军事科学工作的基础,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经验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情况他撰写了:《工农红军的改编》、《统一的军事学说与红军》、《正规军与民兵》、《彼列科普和琼加尔回忆录》、《未来战争的前线和后方》、《我们的军事建设和军事学术界的任务》等书。 他对军事科学和军事学术问题做出一系列重要结论。他认为进攻是军事行动的主要形式,但也不应忽视防御的作用,指出必须精通各种规模的防御形式,以便使防御成为积极的防御,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伏龙芝在其著作中指出,现代战争中后方的作用和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大大加强,作为苏维埃国家防御能力的基础——国家后方的准备具有重大意义。认为未来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机器战争,所以,给陆海军装备技术兵器和加强炮兵、装甲兵、航空兵的建设,应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提出。同时,伏龙芝还断言,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离开人,技术兵器是死的。现代战争中人和技术的关系问题在他的著作中得到全面论述。 伏龙芝1918年1月起为历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1年起为俄共(布)中央委员。1924年起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死后葬于红场。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许多大城市的区和街道,以及帕米尔山的一座高峰都以伏龙芝的名字命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还有中学、集体农庄、机关、军舰、军事院校,其中包括军事学院和中央苏军之家。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二战名将朱可夫 1945年5月8日午夜,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国投降的是格奥尔基 康斯坦丁诺维奇 朱可夫元帅。 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出身于莫斯科西南卡卢加省一鞋匠家庭,19岁时应征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作战有功,获乔治十字勋章两枚。 十月革命爆发后的次年,朱可夫加入苏联红军,历任骑兵旅旅长、骑兵监察部助理、骑兵第4师师长、骑兵第3军和第6军军长、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副司令等职。 朱可夫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他的军事才能和道德品质影响了苏德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局。然而,有关朱可夫元帅遭遇的磨难和个人生活上的坎坷,直到今天仍是鲜为人知的。 1939年6月,朱可夫调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指挥苏蒙军队成功地实施了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哈拉哈河战役,粉碎了日军北进的企图。朱可夫因此被首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之后,一跃而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1940年6月,他晋升为大将,并被任命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1941年1月,朱可夫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成为苏军的首脑人物。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次日,苏联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朱可夫成为7名成员之一。7月29日,朱可夫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斯大林答道:“真是胡说八道,基辅怎能放弃给敌人?”朱可夫忍不住反驳:“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这里也就用不着我了,我请求解除我的职务把我派往前线。”一阵争执之后,斯大林决定解除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派他到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以后的战争进程显示了朱可夫的预见,如果当时斯大林采纳他的建议,就不会造成基辅战役中66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几小时后朱可夫就动身去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他率领该方面军在叶尼亚地域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中的首次进攻战,粉碎了德军的先头部队。 1941年9月,当列宁格勒被德军包围时,朱可夫被任名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率该方面军与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作战,有力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挫败了希特勒要将该城“从地球上抹掉”的企图。 同年10月,首都莫斯科告急,朱可夫又被调回莫斯科,担任新的西方方面军司令员,全面负责莫斯科防御战的指挥。他在莫斯科近郊以西建立起坚强的防线,顶住了德第4集团军的正面强攻。当寒冬来临之际,苏军对疲惫不堪冻德半死的德军发起强大的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2年8月,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赶赴斯大林格勒前线督战。他会同华西列夫斯基制定了庞大的反攻计划,使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万德军被围歼。1943年1月18日,斯大林格勒会战后,朱可夫被授予元帅军衔。紧接着他又指挥了列宁格勒破围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取得了极大成功。 1945年,德国、日本相继战败投降,此时战功卓著的朱可夫担任着最高副统帅、国防部长和陆军总司令等要职。 1946年6月9日,根据罗织的罪名,斯大林签署命令,指责朱可夫:“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指出“朱可夫元帅怀着仇恨,准备网罗一些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活动”。朱可夫担任的三个要职被撤销,从党中央委员会中被开除,受到降职处分。 朱可夫元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被平反。直到1995年5月,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朱可夫的名誉才被彻底恢复,他的大型青铜塑像被竖立在莫斯科红场附近的马涅什广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为塑像揭幕仪式剪彩。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美国四星上将巴顿 乔治 巴顿 (George S. Patton),1885年11月11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豪门,1909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1911年12月调入位于迈尔堡的陆军参谋部任职。1912年年底在陆军参谋部办公室临时任职,一度担任陆军参谋长伦纳德 伍德和陆军部长亨利 史汀生的副官。在此期间他在《陆海军杂志》上发表改进骑兵军刀的建议获得采纳,他设计的2万把“巴顿剑”被配发到美国陆军部队,让他初扬大名。1917年他以军衔随潘兴将军赴法参战,组建了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1939年授命组建装甲旅,晋升为准将。1942年任第一装甲军军长、少将军衔,同年8月率4万铁骑渡大西洋登陆北非。1943年与英国将军蒙哥马利联手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肃清了北非德军后,晋升为中将,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指挥了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岛战役。1944年任第三集团军司令,作为第二梯队参加诺曼底登陆,利用闪击战率军横扫欧洲,直至奥地利,9个月间,歼敌140万,解放大小城镇1.3万座,且相对伤亡最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擢升四星上将,任巴伐利亚洲军事长官,15集团军司令。1945年12月9日,打猎途中遇车祸不治,死于海德堡。 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呈现出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引起世人不同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军事学者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艾森豪威尔欧洲盟军最高统帅 战绩:1942年6月,艾森豪威尔担任北非和地中海战区盟国远征军总司令,成功指挥代号为“火炬”的北非登陆战役。1943年2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五星上将。 1943年,艾森豪威尔出任欧洲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一职。1945年10月,艾森豪威尔接任美军总参谋长职务。1946年4月晋升为永久五星上将。1951年4月2日,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北约最高司令。1953年荣登总统宝座,并连任两届。 评价:1945年5月8日,德军无条件投降当天,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给艾森豪威尔发来电报:“你以战争史上最伟大的胜利完成了你的任务,出色地指挥了从来没有这样集结起来的最强大的军队,成功地解决了涉及各种不同的国家利益的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困难。”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蒙哥马利“沙漠之狐”猎手 战绩:1942年8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英驻中东第8集团军司令。他的流动指挥所里,始终挂着隆美尔的一幅画像,蒙哥马利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凝视着这张画像,然后思考着隆美尔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 1942年10月,蒙哥马利在阿拉曼防线向隆美尔的部队发起进攻,彻底扭转了英军在北非的危机,蒙哥马利被提升为上将,同时被授予巴斯骑士勋章,人们将他称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 评价: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说:“在阿拉曼战役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胜仗,而在阿拉曼战役之后,我们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沙漠之狐”隆美尔 德国陆军元帅埃尔温 隆美尔,二战中由于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果断发起进攻,被誉为“沙漠之狐”。 丘吉尔曾评价他说:“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1891年11月15日,隆美尔生于德国布伦兹的海登海姆。1910年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1911年毕业时,校长给他的评语是:“性格倔强,有极大的意志力和满腔的热情,守纪律,时间观念强,自觉,友善,智力过人,有高度的责任感”,最后,校长总结道:“军官候补生隆美尔是一个能干的军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隆美尔在战场上首次崭露头角。他曾带领12名士兵击退法国一个营的进攻,两年后他率一个不满员的营;俘虏了8000余名意大利士兵,为此他得到了铁十字勋章并受到过德皇的召见。 1936年9月,隆美尔被任命指挥希特勒的警卫部队。有一天,希特勒想要乘汽车兜一兜风,指示隆美尔,他的车后最多只能跟6辆车。到了指定的时间,隆美尔发现,在希特勒寓所的路边,挤满了部长、将军、省长等达官贵人的汽车,这些要员都争着想在希特勒的这次出游中占一个位置。隆美尔让前面6辆车通过后,便断然站在路中央,命令其它车子停止前进,纳粹要员们大声诅咒这个小小的上校。隆美尔回答说,他已经在前面路口停了两辆坦克,把道路堵塞了。 隆美尔执行命令的坚决果断,给希特勒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不久以后,另一件事使希特勒再次留意到隆美尔。在波茨坦担任高级课程教官期间,隆美尔整理了他的讲课记录,写成一本《步兵攻击》,该书问世后受到广泛的赞扬,并多次再版,被认为是一部有关步兵教程的最好的书。希特勒也读了他的书,很赏识他的才干。从此,隆美尔开始了他辉煌的仕途。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隆美尔向希特勒提出,要去前线指挥战斗部队。两个月后,他得到了希特勒的亲笔任命——指挥第七装甲师。临行希特勒还送给了他一件礼物,一册题着“赠隆美尔将军惠存”字样的《我的奋斗》。 1940年4月,隆美尔研究了一套独特的坦克作战理论。 他把部队编成各种大小队形组织,用快速的、熟练的无线电指挥和重炮轰击的形式进行越野训练。战争中,他采取不同于德国所有坦克指挥官的战术,冒着侧翼暴露的危险,以疯狂的速度向前推进。他认为,“当漆着白色十字军徽的黑色坦克突然出现在眼前时,敌军由于恐慌,不可能采取任何果断的行动。” 5月16日,隆美尔师在冲过了比利时以后,向南朝法国突击。面对漫长的、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隆美尔又出了新招,在该线的后方横扫法军。 马奇诺防线的后方是一片森林,隆美尔决定先冲过森林,然后向马奇诺防线进击。就这样他一举突破了神话般的马奇诺防线。 不到一个月,隆美尔指挥着战车横贯法兰西大地,每天行程320公里以上,他的闪电攻势比希特勒要求的进军速度快了整整20倍!他的魔鬼之师俘获了9.7万名官兵,而自己的损失仅仅是42辆坦克。 非洲,埃及的意军在英军凌厉的反攻下受挫,沿地中海的重要军事基地巴尔迪亚、托布鲁克全部失守。为了挽救非洲,隆美尔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国非洲装甲军团司令。然而,他兵力有限,总共只有1个装甲团,2个机枪营、2个侦察营、3个炮兵连和1个高射炮营,与英国的兵力相差悬殊,所以他只能充分施展他那狐狸般的狡猾伎俩。 隆美尔以他贯有的作风,冒着后勤难以保障的危险,疯狂地向前推进。盟国军队看准隆美尔的弱点,伺机进攻,但善于出奇制胜的隆美尔一次又一次巧妙地挣脱了盟军设置的圈套,并奇迹般地反败为胜,被敌、友军冠以“沙漠之狐”的美称。他似乎战无不胜,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胜利。 1942年6月22日当他率军攻克了托布鲁克后,柏林的特别广播播送道:“元首大本营,6月22日。元首晋升非洲装甲军团司令官隆美尔上将为陆军元帅”。 在盟军连连受挫之后,把蒙哥马利派到了非洲,奉命进攻隆美尔。10月23日,蒙哥马利集结了两倍于隆美尔的优势兵力,进行了著名的阿拉曼战役。此役尽管隆美尔军团进行了殊死抵抗,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在蒙哥马利面前,常胜的“沙漠之狐”第一次败了阵势。 1943年隆美尔被召回德国。 1944年奉命防守法国海岸,以防盟军登陆。1944年6月6日盟军陆、海、空联合在诺曼底登陆,隆美尔精心设计的防御体系的,在盟军的冲击下瞬间崩溃。 7月20日一起暗杀希特勒的密谋败露。尽管他与密谋毫无联系,但是他被指控为谋害希特勒的同谋犯,在密谋分子的名单上,他被定为新德国的总统。 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的第一副官、陆军人事部长布格道夫中将来到隆美尔家,转达了元首的命令。希特勒允诺,如果隆美尔自尽,将对他的叛国罪严加保密,并保证他的家属的安全等。 15分钟后,他告别了妻子、儿子,用布格道夫带来的毒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曼施泰因 “德陆军中最强的指挥官” 战绩:1936年10月,曼施泰因担任德国陆军副总参谋长,率部参加了对苏台德地区的占领。1939年,曼施泰因提出了西线作战的“曼施泰因计划”,得到希特勒的赞赏和肯定。6月22日,“曼施泰因计划”成功实施,法国投降。曼施泰因由此获得希特勒的赏识,并被授予骑士级铁十字勋章。1941年9月曼施泰因被调往南方集团军群,同月发起克里米亚战役,并于次年7月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征服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 评价: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 哈特:“曼施泰因元帅已经被证明是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总而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闪击英雄”古德里安 战绩:自1938年起,古德里安利用“闪电战”迅速吞并奥地利、波兰。 1940年5月10日,法国战役打响,古德里安完成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把北部盟军装进“口袋”。尽管由于希特勒延误战机,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但古德里安还是以“闪击英雄”的名字威震西方。 1941年5月,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先后歼灭了近百万苏军有生力量。9月30日,古德里安率军直抵莫斯科城下。 评价:利德尔 哈特:“是古德里安用他的装甲思想和行动,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 古德里安被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其遗像至今还挂在德国陆军装甲兵的军营中。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日本甲级战犯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于1884年出生在日本一个大军阀家庭。他的父亲东条英教曾参与发动和指挥过中日甲午战争,是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东条英机在青年时代就接受了系统的军国主义教育,后来成为日本法西斯统治集团的重要魁首。1935年,东条英机作为日本关东军宪兵司令来到中国东北,疯狂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是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主犯。1936年他任关东军副总参谋长,第二年升任关东军参谋长。在“七七”芦沟桥事变中,他率日本侵略军“东条兵团”侵入中国承德、张家口、大同、归绥、包头等地。1938年6月,他被调任陆军次官。1939年,转任首届陆军航空总监。1940年至1941年,他任近卫内阁的陆军大臣,极力主张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对苏战争。 1941年10月,近卫内阁倒台,东条英机任内阁首相兼陆军大臣,后又兼任内务大臣、军需大臣和总参谋长等军政要职,开始大搞“东条独裁”。 在他主政期间,他不仅积极策划和继续推行侵略中国的政策,而且把侵略战争从中国扩大到了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1941年12月8日,日军突袭珍珠港美军基地,东条英机悍然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与此同时,他还在日本国内强化法西斯统治。他竭力鼓吹“大东亚共荣圈”的理论,并组织策划成立了大东亚省,对被占领地进行疯狂的掠夺。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本国人民,而且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以上。从关内被骗招到东北的劳工被残害致死的,不下200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 日本战败投降后,东条英机畏罪自杀未遂,1945年9月他作为日本头号战犯被捕。1948年12月23日,被远东军事法庭处以绞刑。 <IMG src="https://www.mmmca.com/img/smilies/icon_idea.gif">偷袭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 1884年4月4日,日本长冈市武士高野贞吉家的第六个儿子呱呱坠地了。因为这一年高野贞吉56岁,所以给儿子取名为“高野五十六”。谁会想到,这个当时应该和别的婴儿一样可爱的孩子,会成为一个战争狂人。 这位贫困武士的儿子,自幼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争强好胜的进取精神。17岁那年,他考入江田岛海军学校,1904年毕业后任“日进”号装甲巡洋舰上的少尉见习枪炮官,参加了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俄海战。在战斗中,他负了重伤,左手的食指、中指被炸飞,下半身被炸得血肉模糊,留下了累累弹痕和终身残疾。由于他只剩下了8个手指,同僚们给他起了个“八毛钱”的绰号。 1914年,他以上尉军衔进入海军大学深造。从海军大学毕业后,登记为山本带刀的养孙,改姓“山本”,就这样由高野五十六成为山本五十六。 1926年,山本赴美学习,1928年回国,先后在巡洋舰“五十铃”号、航空母舰“赤城”号上担任舰长和海军航空部技术处长、第一航空队司令官等职。1934年晋升中将,就任航空部部长。 在此期间,山本最感兴趣的是飞机,他大肆鼓吹“空军本位主义”,“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进攻战”。偷袭珍珠港的大胆设想的出笼,正是山本战略思想的必然产物。 在一次演习中,看到航空兵在训练中取得理想成绩时,对他的参谋长说:“训练很成功,我想进攻夏威夷是可能的。”从这时候起,山本就着手准备珍珠港之战了。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山本五十六策划,指挥的偷袭珍珠港战斗开始了。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把12月7日宣布为“国耻日”,而大洋另一边的日本举国欢庆。山本五十六立即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英雄。山本想要如法炮制一个奇袭中途岛的行动。但是,这次山本输了。由于美军破译了日军的密码,赢得了作战准备时间,调兵遣将,布下了伏击日军的陷井,日军惨败。 1943年4月,美军情报人员再次破译了日军的密码,获悉山本将于4月18日乘中型轰炸机,到前方视察的消息。罗斯福总统亲自做出决定:“截击山本。”美国派出战斗机在空中伏击,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第二天,日军找到了座机残骸。山本五十六依然被皮带缚在座椅上,他头部中弹,仍挺着胸,握着佩刀,但垂下了头。 日本方面将山本五十六的死讯封锁了34天。5月21日东京电台才宣布“山本壮烈牺牲”的消息。日本当局追授山本元帅军衔。6月5日,举行了百万人参加的葬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