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人
拜占庭人以四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选为其帝国双都之一的古老希腊都市拜占庭城得名。这个罗马城市被命名为君士坦丁堡,也成为后人所熟知之东罗马帝国核心。这个罗马帝国的遗支比西罗马帝国多存活了一千多年之久。
位置
拜占庭帝国位于连结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中陲。拜占庭帝国于七世纪中期达到极盛,此帝国恢复了原先罗马帝国大部分领土,只缺少伊比利半岛(现代西班牙),高卢(现代法国)和英国。拜占庭掌握中东好几世纪,但帝国主要生存于巴尔干半岛和现代土耳其所组成的领土上。
首都
拜占庭首都为君士坦丁堡。由三堵牢固城墙和超过一千座塔楼防御于陆地一端。强大的海军保持由海上而来的补给。君士坦丁堡在罗马帝国衰亡后屹立超过千年,防卫欧洲免受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侵略。
兴起
1. 莱茵河和多瑙河所遭受的一波波的蛮族入侵,迫使罗马帝国于五世纪分裂为二。以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帝国,是更具吸引力的脆弱目标。最后的西罗马皇帝于476年被杀。东罗马帝国于此时期存活下来,并以拜占庭帝国之姿重现。
2. 第一位伟大的拜占庭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482年 -565年)。他的野心是恢复古罗马帝国版图,他也接近达成目标。查士丁尼的手段乃此一时代最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斯所领的专业军队。立即而来的威胁是复兴的波斯帝国胁迫要侵略越过幼发拉底河的小亚细亚。当威胁暂时平
息后,贝利萨留斯首度于533年侵略北非,接近现代突尼斯之地,击败了上个世纪被迫迁居至此的汪达尔人,一路攻到德国。贝利萨留斯由北非转战意大利。536年时,他从奥斯特格斯手里重新取回罗马城。540年重新取回北意大利。
3. 贝利萨留斯再度被派往东方,该地有新波斯王正在征服亚洲的拜占庭行省。贝利萨留斯、波斯瘟疫、和巨额黄金赔款阻止了波斯人的进军。下个威胁来自保加利亚人和北方的斯拉夫人南下直至巴尔干半岛。在540年和558年之间,他们总共被击败四次。当奥斯特格斯重新点燃意大利的战火,另一支拜占庭军队永远击破了他们的军力,重新占领了部份西班牙南部领土。
4. 除了军事上的战役外,查士丁尼藉由建立强固的法律行政体系及强势保卫基督教教会,为将来奠立良基。
经济
1. 拜占庭的经济状况是欧洲最富有的,因为君士坦丁堡很理想的位于做为亚欧和黑海、爱琴海之间贸易的导管之地。君士坦丁堡也是来自中国的丝路相当重要的目的地。拜占庭主要的金币那米玛,在地中海地区当做标准货币使用达八百余年之久。君士坦丁堡的战略位置最后吸引了意大利城邦的羡慕和敌意,特别是几内亚和威尼斯。
2. 帝国的主要农耕区是小亚细亚和尼罗河河谷平原。国有商业和独占事业包括农田、养牛牧场、矿场、采石场、丝织品、染料、和刺绣品贸易。有效率的官僚体系确保税收稳定征收。
宗教
基督教的中心是拜占庭帝国。不像中世纪西方兴起的王国,东罗马帝国里并无政教分离的情形。皇帝掌有政教双方权力。他指派君士坦丁堡的教区主教。异端罪刑由国家处罚。基督教影响了拜占庭人生活里的各个层面,宗教上的辩论来自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参与。有时辩论也会转变成暴动。拜占庭帝国是东方基督教的卫士,最后转化了斯拉夫人。1054年,对教会等级制度的意见冲突导致了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教会之间的分裂。
政权
拜占庭帝国由军事行省分治,每个行省都由一位省长根据军事法规而统治。中央政府的官僚体系十分复杂,严谨有力,也使得「拜占庭」一词也可以用来表示「关于,或是以迂回,偷偷摸摸的方式操作」。主要的效果是为了避免行政长官过度扩权,而维持帝国有效营运。
军事
1. 拜占庭帝国历久长存的关键要素是其整体而言较为精良的军队。虽然有时也会被击败,这支军队足以有效击退波斯人,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和俄罗斯人在十一世纪接连不断的侵略。更多存活了好几个世纪。
2. 这支军队吸取罗马,希腊,哥德人和中东战争经验中最佳要素。边界由多元野蛮文化的佣兵驻守。强大的常备军则是由有给、长年服役的老兵组成,驻守于首都。帝国晚期,首都部份军力是一支包括勇猛维京人的「外国军团」瓦兰金卫队。危机来时,所有帝国男性人口都会被征召上阵。在早期,土地会分配给接受兵/农合一优良训练的士兵。安那托利亚平原大部份土地都以此法住民,在紧急事态时提供大量士兵来源。
3. 军队的核心是由轻步兵(弓箭手)和重步兵(重装剑士)所支持的重骑兵打击部队。这些骑兵以鳞甲或锁子甲重装。他们可以视情况而定以不同的武器应战,包括长矛,弓箭,标枪和长剑。军队以小组编组,施以战术和行进的训练。军官接受军事史和军事理论的教育。虽然常常被大量未经训练的战士在数量上压制,他们因聪明战术,仔细训练,和优良军纪而战胜敌人。这支军队相信其作战系统,信任军官,因而有高度的士气。当军队被击败时,经常都是因为无法领会其作战系统所致。
4. 这支军队得到特务间谍网络的支持。该网络提供敌人作战计划和可施加贿赂或甚至招降的侵略者的情报。
5. 拜占庭海军保持黑海和爱琴海之间贸易航道的畅通。当君士坦丁堡受到威胁时,海军会保持补给线的畅通,拜占庭城就不会因饥荒而投降。八世纪主要因使用秘密武器 - 希腊火而击败阿拉伯人一次海陆并进的攻击。这项配方已经失传的化学武器是一种喷管喷出的液态凝固汽油。阿拉伯海军被希腊火于海上彻底击溃。至此衰败并灭亡。
6. 七、八世纪之交,阿拉伯人占领了埃及,中东,北非和西班牙,永久移除拜占庭于这些区域的势力。帝国持续争夺意大利的控制权,尝试要重组罗马帝国,却从来无法掌握意大利太久。对帝国的致命性一击是1071年的曼兹科特之役。这场败战使得土耳其人占领并蹂躏小亚细亚的大部份地区。而这里是帝国最重要的谷物,牛只,马匹,和士兵的来源。虽然小亚细亚暂时又重新占领回来,其大部份价值已经被摧毁了。帝国军队于1176年再度惨败于土耳其人手中。1204年,由威尼斯总督带领的十字军藉内部叛变洗劫了君士坦丁堡。
7. 帝国开始从内部腐化。新兴的贵族阶级开始在九世纪后累绩大量的资产。这些人和皇帝争夺控制国家和军队的权力。贵族不时叛变耗损了国力,也降低了财政税收。国家收入在意大利城邦开始从东方吸引大部份的贸易机会后也下降了。
8. 十四世纪土耳其人侵略欧洲,绕道君士坦丁堡占领了安德诺浦。他们在巴尔干半岛大量殖民,1396年于拿波里击败了十字军大军。1453年五月,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他率领八万名士兵对付只有七千名驻军的防卫阵式。攻击方在背节的匈牙利人指导下使用重炮破坏城墙。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带来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文化遗产
1. 超过一千年的时间里,拜占庭扮演了在东欧对抗接连不断野心勃勃侵略者的堡垒。使得欧洲其余地区逐渐整理好自己的问题,兴起为世界上重要势力。
2. 拜占庭人的文化遗产包括十字军。十字军有部份是为了协助拜占庭抵抗占据中东拒绝基督徒接近圣地的土耳其人而组织起来。
3. 今日众人仍能回忆拜占庭的宗教,文化,艺术和建筑。东正教教堂仍然维持着传统。东正教传教士让巴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改信基督教,授予他们整套字母系统,以传教士西瑞尔之名称为西瑞尔文。兴建于六世纪的圣苏菲亚大教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现在是博物馆。查士丁尼大帝重新编订的罗马法律成为现代欧洲大部份国家的法律系统基础。
赛尔特人
赛尔特人(发音为「kelts」)是五千年前北欧的古老住民,也是巨大石柱群的建造者。朱利斯.凯撒曾在征服高卢过程中和他们作战。罗马人最后从他们手里取得了大部份的英国和西班牙。在中世纪,赛尔特人有数个时期的复兴,但大体上保持为欧洲边缘的次要势力。
位置
于古罗马帝国晚期,赛尔特人只占领了部份的法国西北部、爱尔兰、威尔斯,和部份苏格兰。在中世纪的过程中,他们增强在苏格兰的势力,好几次尝试要占领英国更多土地。
首都
古赛尔特人没有首都。临近中世纪之时,有些赛尔特团体渐渐联合为单一国家。爱尔兰的赛尔特人占领了位于都柏林的诺斯(Norse)市,将之定为首都。爱丁堡则成为苏格兰的首都。
兴起
1. 爱尔兰人在中世纪早期仍然是小部落。800年时,雷恩斯特、曼斯特、康诺特,和阿尔斯特等四个行省在「高王」(high king)的领导下兴起。维京人于795年开始侵略,维京殖民地于第九世纪中期建立。其中最重要的是都柏林。布莱恩.伯鲁在1000年时成为所有爱尔兰人的第一位高王。1014年,虽然布莱恩.伯鲁被杀,爱尔兰在克朗塔夫击败了都柏林的丹麦人。
2. 称为苏格兰的部族在中世纪早期侵攻了现在苏格兰南方,永远定居下来,并以部族之名为这块土地命名。他们击退罗马人,并吸收了骚扰南方罗马人的皮克特人。苏格兰王国在十一世纪取得了目前的外观,但引起英国的阻碍。苏格兰的反应是与法国间的「古盟约」("auld
(old) alliance"),这是他们在即将来临的世纪里盟约的基础。英国的爱德华一世(长腿,或苏格兰之槌)于1296年并吞了苏格兰。
3. 威廉.华勒斯(电影 Brave heart之主角)领导苏格兰起义,在1297年史特林桥之役赢得实质上的独立。次年在法尔科尔被击败,华勒斯开始进行游击战,直到1305年他被背叛,逮捕并处决。布鲁斯家的罗伯特除掉主要对手后,公开宣布自己为苏格兰王。他驱逐了英国人,赢得班诺克本之役。英国的爱德华三世1328年承认苏格兰独立。
4. 没有任何威尔斯王子强大到足以统一这个国家。十三世纪的英国国王和次要势力的王子订定盟约以避免任何王子成为主导势力。
宗教
1. 爱尔兰人于五世纪因圣派翠克改信基督教。接下来的百年里,修道院和女修道院散布到整个岛上。在黑暗时期,由于热切研读拉丁文和圣经,爱尔兰修士成为欧洲最佳教育团体。修士接下来开始出国游历,散布基督教到欧洲的异教地区,包括苏格兰,和像英国一样基督教被日耳曼侵略者消灭的地区。
2. 苏格兰和威尔斯最初采纳了爱尔兰基督教,但在八世纪后改信罗马教派。
军事
1. 苏格兰人主要以称之为 schiltron的方阵类型集体长矛兵作战。他们和爱尔兰人只有少量的骑兵或弓箭手。苏格兰人经常维持古赛尔特传统,为了作战将身体涂上靛青染料。古赛尔特人作战时直到腰间是裸体的。
2. 威尔斯人研发了长弓,之后被英国人采用。这是中世纪最有效率的武器之一,但需要高度的技巧。今日的考古学家可因弯曲的脊椎骨办别此一时期长弓手的骨骸。造成弯曲的原因是估计约花费一百磅的拉力才能使用长弓。
衰亡
1. 挪威而来的维京人在1103年企图发动另一次侵略,但被击退。爱尔兰人无法选定单一强大的领袖,然而,1170年英国人取得机会占领都柏林。英国人守住都柏林(环绕都柏林的土地被称为「Pale」)好几世纪。英国人直到十七世纪都无法完全征服爱尔兰。
2. 十三世纪晚期,爱德华一世占领了威尔斯最强大公国之一的Gwynedd政权。他继续在威尔斯建造了五座巨城,有效的将这个国家置于英国的统治之下。
3. 虽然1328年爱德华三世承认了苏格兰的独立,苏格兰和英国之间的战争持续了数个世纪。两国的王位在中世纪结束许久后终于1603年统一。
文化遗产
1. 爱尔兰修道士散播基督教到苏格兰、威尔斯和邻近的小岛上(包括冰岛)。他们在中世纪时部份承担了许多古代知识的维护和重现。他们因华丽的图绘手抄本(如凯利之书)而为人所熟知。这些被视为是中世纪以来最杰出的艺术作品的一部份。
2. 中世纪的苏格兰人发明了高尔夫球赛。苏格尔多彩多姿的彩格披肩和格子呢服饰则可回溯到三世纪,但特定部族的格子呢装在十七世纪前仍未为人所知。十三世纪时,原本来自爱尔兰的风笛出现在苏格兰。
英格兰人
随着罗马军团约于公元400年时撤退到高卢(现代法国),英格兰岛陷入好几个世纪的黑暗时期,几乎没有任何记录流传下来。罗马人统治了英格兰岛大部份区域达四百年之久,在此黑暗时期之初也存在着罗马统治下的英格兰文化。然而,此时的英格兰承受着压力。来自德国北部的撒克逊人开始入侵,罗马人沿着东南和东方海岸(撒克逊海岸)建筑碉堡以防卫。
公元400年之后,侵入者以更大的数量到来。塞尔特人来自爱尔兰(一个称为苏格兰的部族将他们的名字赐给英格兰岛的北部为苏格兰。)除了撒克逊人之外,其它的日耳曼部族侵入且定居下来,包括弗利然人(来自现代荷兰)、朱特人(来自现代丹麦)、和盎格鲁人。罗马治下的英格兰文化在黑暗时代期灭绝或被吸收,取而代之的是盎格鲁 - 撒克逊文化(从盎格鲁和撒克逊人得来)。盎格鲁将他们的名字给了这个新文化(英格兰源自Engle或Angleland),他们带来的日耳曼语言、英语,取代了本地的凯尔特语和之前传入的拉丁语。尽管往后仍然有入侵者,甚至晚期有军事上的完全征服,大不列颠岛的南和东方被从此称为英格兰(人民和语言为English)。
位置
自盎格鲁、撒克逊和其它民族于五、六世纪侵入以来,英国人占领了大部份的现代英国。
首都
英国最主要的首都有史以来大部份时间都是伦敦。然而早期并没有首都,或者是有许多首都。有一段时间英国被七个盎格鲁 - 撒克逊王国分治,每个王国都有主要的城镇。当丹麦人统治部份英国时,他们的首都是现代的约克。
兴起
1. 日耳曼人对英格兰岛侵略只是在东方摧毁西罗马帝国的那群人的移位。最早定居下来的侵略者可以说只是被迫靠岸而停留此地,或只是被邀来协防西方的爱尔兰侵略者和从北方来的皮克特侵略者。最早移民后跟随更多人。这时期的日耳曼侵略带来了亚瑟王的传说,或许是罗马统治下英国最伟大的战争领袖的他击败撒克逊十一次,并停止他们的入侵达五十年之久。600年时,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控制了现代英国的大部份。800年,只有现代威尔斯、苏格兰和西康瓦耳大部份还掌握在塞尔特人手中。
2. 865年英格兰岛的相对和平被另一次新的侵略粉碎了。侵略过法国和德国的丹麦维京人组成了一只强大的军队,并转移注意到英国身上。十年内,大部份的盎格鲁 - 撒克逊王国瓦解或投降。只有西撒克逊王国(现代威塞克斯)在唯一可称为伟大的英国统治者阿佛烈领导下屹立
不摇。
3. 英格兰岛被维京人、西撒克逊人,和少数其它英格兰王国分治了约二百年。维京人控制的地区称为丹麦法区。(实施丹麦法)。维京人征重税,称为丹麦金,以维持和平。丹麦人变成基督徒,逐渐安定下来。此时英国人开始反抗丹麦人,954年最后一位约克的维京国王被杀。英国第一次由来自威塞克斯的英国国王统一。
4. 1066年,智潭(国王谘议会)提供王位给威塞克斯伯爵之子哈诺德。另外两个人也宣称应继承王位:挪威国王哈拉德.哈德拉德(意指坚硬的统治者)和诺曼底公爵威廉。挪威国王首先于约克一带登陆,他在史坦佛桥一役被哈诺德击败。战胜后哈诺德马上得知威廉于南方海岸登陆。哈诺德急行军队会合威廉,于哈斯丁遭遇。这场战斗一整天不断拉距,但接近黄昏时,哈诺德被箭射中眼睛,是致命伤。接下来的两年间,威廉,现在称之为「征服者」,巩固了他对英国的征服。
5. 威廉控制了法国大部份的土地。在中世纪剩下的时间里,威廉的继承者在一系列试图扩展或防卫这些领土的对立和战争中渐渐耗弱国力。
经济
在欧洲强权中,英国受到蛮族为害最甚,需要最多的时间复原。不像法国和意大利,整个英国的罗马时期文化完全被移除并受到取代了。接连而来的侵略持续中断其复兴。英国在中世纪大部份时间维持农耕经济。主要来自英国的贸易品是羊毛,送到法国制成衣料,后来自制成衣料。
宗教
罗马统治下的英国在日耳曼人侵入前是基督教,但侵略者消灭了罗马教堂,以自己的异教信仰取而代之。英国在七世纪从欧洲大陆派来的爱尔兰僧侣和修道士的影响下逐渐回复基督教。爱尔兰人于五世纪因圣派翠克和其它由罗马治下英国派来的修道士而变成基督徒。几世纪后,爱尔兰僧侣回到北英格兰,开始转化英国人。教皇格里高里派遣圣奥古斯丁和其它僧侣从法国进入南英格兰。圣奥古斯丁成为坎特伯里的第一位大主教。在爱尔兰和法国僧侣的影响下,英国在七世纪末时大多是基督徒。
政体
1. 十世纪的英国国王听取由贵族和主教组成称为智潭的议会建言。有一群小规模但优秀的文官辅助国王。国王持续征收国税,因必须付款给丹麦人而征。即使在丹麦人被驱离之后亦然。王国分为伯爵国、郡,然后是数百个地方政府和法庭。
2. 当不受欢迎的约翰国王外放贵族,试图要征税以对法国开战,一场叛变的威胁强迫他接受皇权受限。这项限制列于1215年的大宪章,影响往后好几个世纪的政府体系。在大宪章所列的权利中,有着公平迅速的审判。十三世纪贵族要求更多的权利导致了内战和由西蒙.曼特福特,雷瑟斯特的伯爵所呼吁第一个众议院。
3. 曼特福特直到今日仍为尊称为「众议院之父」。
军事
1. 盎格鲁 - 撒克逊人在地方首领的领导下组织成作战军团。战士大多穿戴皮甲,铁盔,木盾和铁盾,以剑及斧头作战。透过塞尔特原住民,特别是威尔斯一带,英国人发展出使用优良的长弓。使用这项武器需要更多训练,英国人藉由整个岛上的射箭比赛鼓励之。在百年战争的重要战役里,英国长弓手常常击败数量较多的法国重装骑士和步兵。
2. 直到诺曼人征服为止,马匹和骑兵在英国相当稀少。威廉公爵在哈斯丁使用重骑兵,也引起了英国的骑士和骑兵文化。
3. 英国骑士和士兵参与了十字军东征(著名的狮心王理查一世),比法国和德国的数量来的要小。
衰亡
1. 英法百年战争是由1337年到1453年之间的不断冲突。英国国王因家族之间联姻要取得英国的王位。战争为取得有利可图的羊毛生意和法国支持苏格兰而起。战争早期的特征是一连串不太可能发生的英国胜利,通常因为英国长弓手从远程射死装饰过度的法国装甲骑士。
2. 可是英国人无法结束战争,法国人卷土重来。受到一名拥有天启的佃农少女圣女贞德的鼓舞,法国人展开反击,于1453年占领波尔多后结束战争。英国仅剩拥有欧陆上的卡拉斯一地(没有持续太久)。
文化遗产
1. 英语因其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特质,也因大英帝国往后的散布而成为世上最重要的语言。1066年诺曼人征服并未将英语取代为法语,而在英语中加入了像法语的一万个词汇。英语有许多情况是以两个字表示同一概念,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语,另一个则是法语。如 cow 和 bovine,woman 和female。可是最常用的一百个英文字却起源于盎格鲁 - 撒克逊语。
2. 一周中日期的 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 起源于异教盎格鲁 - 撒克逊神:战神 (Tiw)、最高神 (Woden)、雷神 (Thunor)、肥沃女神 (Frig)。
3. 另一个中世纪英国的文化遗产是往后随大英殖民帝国散布的普通法。神秘色彩浓厚的英雄亚瑟王和其圆桌武士,亡命之徒罗宾汉(劫富济贫)也为众人所熟知。
法兰克人
法兰克人是罗马人所知日耳曼蛮族的一支。五世纪早期他们开始从南方家乡沿莱茵河拓展到罗马人统治的高卢(现代法国)。然而不像其它的日耳曼部族,他们并未迁离家乡,而仅仅加入新的土地。481年一名叫克诺维斯的十五岁男孩成为法兰克酋长。接下来的二十五年间他击败了罗马于高卢的最后军队和另一支侵略的日耳曼蛮族阿拉曼尼。509年他宣布自己为所有法兰克人之王,并成为西欧大部份地区的统治者。
在接下来的一千年里,法兰克王国逐渐成为现代的法国。
位置
在查理曼大帝任内的巅峰期,法兰克王国包括现代法国,莱茵河口低地,现代德国大部份和部份北意大利。在接下来的世纪里,王国分裂成小部份。有一个时期法国国王只统治巴黎周围的一小块土地,英国国王名义上拥有超过今日法国甚多的领土。然而在中世纪末期,法国边界和今日看来极为相似。
首都
查理曼大帝以位于现代德国的亚阿森为都,但后来的法兰克和法国国王都以巴黎为都。
兴起
1. 克诺维斯的王国在他死后根据日耳曼传统分配给四个儿子。这导致了数个世纪为了争夺王位的内战和斗争。七世纪末,梅罗文加王朝国王(克诺维斯后裔)仅只为名义上的统治者。王国实际上由宫廷官员统治。八世纪初期,查尔斯.马特尔成为宫廷的主宰。他把法兰克人转变成骑兵,骁勇善战,敌人给他查尔斯铁锤的称号。732年法兰克骑兵在西班牙突尔斯击败入侵的回教徒,永远阻止回教徒往西南方进军。
2. 查尔斯.马特尔之子皮平与教皇达成协议,成为法兰克国王以回报他协防罗马抵抗伦巴族人(另一支威胁北意大利和罗马的日耳曼部族)。法兰克王国和教廷之间的盟约创立了教皇国,也给了教皇长久以来渴求的独立。
3. 皮平创立了加洛林王朝,最杰出的统治者是在771年到814之间统治的查尔斯大帝,或查理曼。他将法兰克王国扩展成为帝国,并负起复兴西方文化和学识的重任。800年圣诞节,教皇出乎意料的替查理曼大帝加冕为西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查理曼并不想要。教皇想要寻求对抗宣布要统治罗马的拜占庭皇帝之护盾。
4. 查理曼的帝国最终在他的孙子手中分裂成三部份,此后联合为二,法兰斯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然而最后的加洛林国王却逐渐丧失法国的政治实权。中央权威在内战,边境冲突和维京人入侵的压力下渐渐衰退。法国国王只能向领主让步以筹款募兵。封地变成世袭,封地持有者变成自己封臣的封建领主。十世纪,法国分裂成以独立城邦运作的封建领地。
5. 987年,法国贵族推选修.卡皮特为王,主要因为他是他们团体中最弱小又不具威胁的人。修的封地主要在巴黎,不甚大。修建立了卡皮特王朝,最后将法国由封建城邦转为国家。
6. 卡皮特国王一开始占有一些优势。他们是教会的忠实盟友,使得他们的士气高昂。教会本身也有对欧洲重要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可以做为法国国王的优势。国王也是重要封地持有者的领主,对这些人也有道义上之利。巴黎封地是主要贸易中心的中央,发展成为重要财富的来源。
7. 卡皮特国王慢慢的花了两个世纪藉保持皇家道路的安全,新增领土,赐与原先为空地的皇家特许新市镇和封地,重新取得他们从贵族那里失去的权力。皇家行政人员向国王效忠,在废除政府官员的世袭制后变得更有效率。
8. 1180年的菲力浦二世开始,三个优越的君王将法国建为欧洲最重要的国家。透过外交和苦战,国王们占领诺曼人除了阿奎特灵之外的法国领土。他们增进了政府效能,征税效率也强化了他们在封建制度顶端的地位。虽然成立了全国性称为公众资产(Estates General)的议会,但其并未握有实权,也常常顺利的被忽视了。
9. 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两国于史称百年战争里不断争战,以决定由英国国王继承在法国土地的所有权。最后法国取得胜利,确定了国王乃法国权力最大的政治力量。
经济
1. 在法兰克人的统治下,一地的税收和食物收成由负有义务,向君王效忠及付税(食物,金钱,劳力或军事勤务)掌握军队的贵族所管理。为了酬谢,君王赐与并保证对该地资产和民众的统治权。君王拥有军队和税收,贵族拥有地方势力和财富,一般民众得到生命安全(通常的付出相当高的代价)。这就是封建制度。
2. 法兰克人在地理地置上拥有成为中世纪中产阶级和工业家之利。许多来自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斯堪地那维亚的贸易都要经过法国绕过阿尔卑斯山。中世纪的重要工业是输入英国的羊毛,制成衣服或转卖出去。年度展销会的发展是一项有价值的创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会造访。这不仅创造了贸易机会,也带来了制造业的观念和动机。
宗教
法兰克人在克洛维斯在位时成为罗马天主教徒,并传布基督教到德国,经常藉武力传教。
政体
1. 查理曼大帝所建的法兰克帝国当时被视为仍因法律、稳固公共建设、文化和学问为众人所熟记尊崇的古罗马帝国之复兴。帝国在查理曼大帝死后因子个原因而瓦解。政府结构太脆弱,无法承受远为无能的统治者,中央集权无法立即反应蛮族侵袭,特别是维京人。为了寻求自保,地方领主转而投靠强大的贵族,中央权威因而减弱。
2. 十世纪到十五世纪间,法国君主渐渐颠覆这个趋势,并建立了强势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建立专业非世袭的向国王效忠的政府官僚体系,征税更有效率,抵消了未成熟议会的集会力量。建立受他们命令的强大专业军队。
军事
1. 法兰克蛮族是以战斧作战闻名的步兵。许多人认为「法兰克」之名来自他们的战斧之名。
2. 八世纪早期,他们转而使用骑兵。查理曼大帝发展出未来中古军队的典范。其军队的组成是由简单装备,经过训练的步兵为主体,以机动打击部队或重装骑兵为支持。骑兵装备剑或长矛(没有马蹬),穿戴锁子甲。查理曼大帝的复合军队对抗他所击溃的撒克逊人(日耳曼步兵)、阿哇尔人(来自匈牙利平原的匈牙利骑马射手)、西班牙回教徒,和伦巴族人(日耳曼步兵)时特别占优势。
3. 封建时代的法国,骑士有了更多发展,也出现骑士道。法国比其它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十字军。
文化遗产
1.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体系是从查理曼大帝的军事组织及其在帝国施行中央集权发展而来。在他的指导下,法兰克人位于亚阿森的首都成为罗马灭亡之后首度艺术复兴标记的文化中心。于大部份欧洲人都是文盲,只仅懂得简单算数之时起,他集合了帝国内外有识之士,设立牧师、行政人员和法兰克贵族的学校。这项计划的一个成果是发展出干净有效的手写风格,成为现代印刷字母的模型。另一项成果是保存了拉丁文的学习,影响了往后欧洲的文化和语言。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都起源于保存下来的拉丁语。
2. 法兰克人最持久的文化遗产是法国。
条顿人
条顿人(日耳曼人)的起源可以回溯到查理曼于800年担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时。在他死后,帝国分裂成三个部份,然后又渐渐的联合为二 - 西边的法兰克王国变成法国,东边的王国变成德国。神圣罗马皇帝的头衔直到十世纪家族灭绝前都维持在查理曼家族手里。919年,撒克逊公爵亨利被同国公爵们选为日耳曼王国国王。他的子嗣奥图962年变成皇帝。
位置
奥图一世控制的神圣罗马帝国范围由德意志平原向北延伸到波罗的海,向东至现代波兰,向南穿过现代瑞士、奥地利和北意大利。皇帝在最初维持统治日耳曼和意大利这两个由阿尔卑斯山分隔的不同地区遇到难题。
兴起
神圣罗马帝国起初很成功,因对主要成员日耳曼和意大利有益。当时条顿人并未脱离野蛮状态太多。他们在一世纪前才被查理曼征服。他们受到意大利文化、科技与贸易之影响良深。意大利欣然接受帝国所确保相当程度的和平和稳定。意大利在之前五百年间不断被侵略。帝国的保护防卫了罗马教廷,也使得意大利的城邦得以成长。
经济
早期日耳曼经济主要以陆地上为主,地主拥有相当少量的地产。在维京人侵略的压力以及相当弱的中央当权势力下,弱小的贵族和较独大的公候联合。封建制度在十二世纪成为确定的规律。
宗教
1. 神圣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在查理曼大帝统治之下变成基督徒,中世纪始终如此。然而,皇帝和教皇之间的对抗,间接的形成了日耳曼的未来命运。
2. 这项对抗是关于皇帝对主教职位的授予,和日耳曼境内其它教堂神职人员的任命。教皇葛列格里七世反对这项措施,因为如此一来导致教堂神职人员的职位买卖,成为主要的贪污腐化来源。神职人员的职位常常落到出价最高的竞标者手里。在长期数字教皇和皇帝之间的竞争,教皇赢得选择主教的权利。在这场争执中,日耳曼爆发了内战。
政权
1. 早期皇帝藉由与教会联盟来加强他们在日耳曼和意大利的领土。牧师在官僚体制下特别有用,因为他们比当时的一般信徒远受过更好的教育,也没有子嗣。皇帝因而获得胜任的行政人员,也不用冒后继子嗣无法胜任取代他们的风险。
2. 在日耳曼,皇帝奉献给教会的土地是由日耳曼主教所掌管。由教会掌管的土地提供宰制帝国军队的皇帝金钱和佃农以为酬谢。
军事
1. 帝国军队配置部份教会掌管土地里应为皇帝效命的佃农。第二个重要的队伍是随侍官,由一群接受过如同骑士训练和装备的农奴所组成,但他们并非自由人。军队被用来镇压叛乱或是地方贵族和农民的骚乱,或防卫北方维京人和东方马札儿人的侵略。
2. 中世纪早期的日耳曼军队主要是步兵。查理曼使用机动骑兵对付较缓慢的日耳曼步兵,轻易的征服了日耳曼。来自于匈牙利的骑马的马札儿侵略者也相当成功的侵入日耳曼。十世纪之时,由马札儿人之处付款取得暂时和平,也是开始训练日耳曼骑兵的时机。停止付款时,马札儿人再度攻击,但日耳曼骑兵已经可以击退侵略者。955年,马札儿人在战斗中被决定性的击败了,再也没有侵略西方。他们在约1000年时成为基督徒。
3. 因为仍然是由互相竞争的独立公国所组成,日耳曼战士变得非常老练。他们雇请佣兵,也派遣了大量的人马参加十字军。最著名的日耳曼战士是条顿骑士(Teutonic Knight)。他们是由十字军得来的灵感所组成的具宗教信仰的战士。条顿骑士藉由征服散播基督教到波罗的海地
区。但最后被亚历山大.诺夫斯基冻湖派巴斯之役所阻。
衰亡
1. 对抗教皇的授予削弱了日耳曼和意大利两个皇帝的势力。在皇帝暂时被逐出教会和公然对罗马宣战的期间里,帝国的权威渐渐流逝。日耳曼地方公候团结起来巩固他们的领土,或者在没有皇帝的干预或协助下击退维京人。在意大利,兴起的城邦结合形成伦巴同盟,拒绝承认皇帝。
2. 日耳曼和意大利的政治势力由皇帝手上转移到地方公候和城市上。随侍官叛乱,占领他们所卫戍的城堡和都市,宣布自己的自由。在渴求重新取回意大利的尝试中,对日耳曼地方公候的做出更多让步。十三世纪中期,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王位空置了二十年。日耳曼公候只关心自己的领地。意大利城邦不想要日耳曼的统治者,也够强大以保卫自己。
3. 中世纪未来的皇帝是由日耳曼公候所选,但只在名义上行使治权,控制比他们家族多一点的地产而己。日耳曼在接下来的几世纪里,一直是欧洲的次要势力。
文化遗产
1. 中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破裂的政治版图导致两个地区延迟至十九世纪才成为国家。神圣罗马帝国直到被拿破仑消灭为止持续存在。
2. 日耳曼人主要的科技进展是印刷机。1430年由约翰.古腾堡所发展或发明,关键的发明是可移动的铅字,能够排列组成字词、上墨、印到纸上。欧洲最早的完整印刷书是圣经。古腾堡在1456年印了三百份。现今所知存留下来的四十份直到今日仍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书籍。虽然木版印刷八世纪起源于中国,印刷机却造成了更大的影响。文艺复兴时间发展出来的新知识迅速传遍欧洲。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发明印刷机是比发现美洲更适合用来标注中世纪结束的事件。
哥德人
哥德人是罗马人从一世纪以后所知居住在多瑙河前线的一支日耳曼部族。当匈奴人从中亚西移时,先是受到压迫,然后被迫迁移,哥德人移往西欧越过多瑙河以逃避来袭的匈奴人。在参与攻陷罗马城的行动后,他们和其它野蛮部族在中世纪初期竞争西罗马帝国所遗留的土地资产。
位置
就可考记录所及,哥德人起源于波罗的海的哥德岛,移居到中欧时分裂成两个部族。西哥德人,于二世纪定居于罗马尼亚。东哥德人,定居于东方较远的黑海西北海岸。在匈奴人的攻击下,西哥德人移往南方对抗拜占庭人,然后移到意大利,最后在现代法国南方和西班牙定居。东哥德人穿越巴尔干半岛移向意大利。
兴起
1. 公元376年,西哥德人被匈奴人驱离罗马尼亚,沿多瑙河往南移。他们的势力估计有六万名男,女和小孩。他们击败了从君士坦丁堡而来的罗马军队,暂时定居在多瑙河南方,然后推进到意大利。409年,他们在阿尔力克王领导下略夺了罗马城,然后北移到高卢。罗马人给与他们西南高卢的土地。在此他们最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意大利。
2. 受匈奴统治驱离的东哥德人于五世纪跟随他们的远亲到达意大利。受到想安置野蛮人然后设置总督管理之的东方皇帝鼓舞展开侵略行为。在已是当时瑞士和巴尔干半岛国王席欧提克的领导下,哥德人于488年进入意大利,493年征服了意大利。
宗教
罗马陷落之前,哥德人已经改信基督教分支之阿莱亚斯教派。使得他们成为罗马基督教,特别是拜占庭人眼中的异教徒。
政权
哥德人高度钦佩罗马帝国并尝试恢复支持罗马帝国的旧制度。然而因担心日耳曼人会慢慢变弱,罗马帝国所残留的居民被哥德人分隔开来。部份人口由罗马法律统治,其它部份则由日耳曼部族法规管辖。
军事
西哥德人是典型的日耳曼蛮族战士,装配斧头,长剑,头盔和盾牌。他们不太穿戴盔甲。东哥德人在俄罗斯平原的期间尤其变成了骑兵。他们穿戴锁子甲「以长矛作战」。
衰亡
1. 席欧提克的王国在他于526年死后并没有持续很久。以争夺继承权为借口,拜占庭人于536年派遣由伟大将军贝利萨拉斯领导的军队进入意大利。拜占庭人希望重新取得意大利,并恢复在西方的前罗马帝国。战争持续下去,同时期发生的瘟疫和饥馑摧毁了大部份乡区。552年,东哥德人终于在意大利被击败。他们于六世纪晚期,当北意大利被一群新的称为伦巴人的蛮族侵略后,不再以独立部族的姿态存在。
2. 西班牙的西哥德王国持续的稍微久些。五世纪末期,法兰克的克诺维斯将西哥德人驱离法国,越过庇里牛斯山。克诺维斯死后,他的王国分裂,西哥德人暂时不受侵扰。711年,新的威胁从南方而来。伊斯兰军队从北非渡海而来,在四年的时间里摧毁了最后的哥德王国。
文化遗产
西哥德人因最先略夺罗马而为人所熟知,也因此开启了欧洲旧秩序的瓦解。然而,他们对罗马的钦佩和尝试保存罗马文化,使得更多的罗马文化得以存续下来。举例来说,现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罗马尼亚的语言都起源于受后期移居者影响的拉丁语。这些国家不像英国是德国人的旁系。
日本人
因天皇积弱所致的法律和秩序衰退,导致日本首都之外各势力间权力倾轧。重要的地主氏族招募向其效忠,训练有素称之为侍(意指服务的人)的军队。几世纪间战士文化,受到武士道的指引,以君主和贵族体系为代价,支配了日本社会。
位置
日本此一武士阶级兴起时期的文化进展,主要在本岛濑户内海北端。延着伊势山脉往东之关东,是本岛上最大的稻米生长区的冲积平原。往北和关东以东的边境居住着土著日本人,即所知的爱奴人。爱奴人从新石器时代就占领了本岛。
首都
因为相信居住地会受到死者的污染,从最早的统治者开始,每有新统治者出现就会惯常的迁都。646年的改革需要一个永久的首都,就是710年建立的奈良。793年正式首都移动三十哩到京都,直到1868年维持于该地。这次迁都表面上是为了接近河流和海上运输,实则是为了将朝廷移离发展中的清楚表现在奈良附近七座重要僧院的佛教势力。最初的将军有效控制政府运作后,幕府建立于接近现代东京的镰仓。之后的将军掌权时,幕府先移到京都,然后移到伊豆(现代东京)。
兴起
1. 武士是约900年时兴起的战士集团。税收微薄,效率不彰的宫廷转而仰赖拥有私人军队的大名和地主以维持秩序。战士氏族,大部份是Minamoto和Taira,最早是掌握宫廷的Fujiwara氏族之派系。当Fujiwara认为他们在争取宫廷中最高地位时,真正的权力由城市转移到乡间,地方豪族控制了食物的生产,税收和军队。战士们了解到他们应该消灭Fujiwara谏臣,并自己掌握宫廷权力。
2. 战士阶级势力日渐扩张,因为他们在乱世提供了安全。本岛北端入侵的蛮族和地方大名为土地争战不休。重要和富有的僧院也建立了军队以为防卫,并干预皇室政策之用。地方农民,大部份财富的来源,屈服于可以提供防卫的武士之下。
3. Taira和Minamoto两族之间的争战升高为1180年到1185年的源平之战,战后Minamoto战士取得优势。武士成为日本接下来五百年间的实权。
经济
1. 此一时期的日本是农业经济,仰赖稻米的生产。实务经验指出,小规模的地主种植稻米较有效率,这是密集农业的类型。天皇宫廷于646年敕命宣告拥有所有土地。农民因家庭需要受分发土地,但是必须以稻米和其它农产品付税。也被强迫服劳役。劳役指建筑工事和军事勤务。
2. 边境或改良过(如湿地)的新耕地,暂时免除税负。实务上,政府丧失对愈来愈多土地和给与佛寺,皇室成员,中央政府的Fujiwara家族,官员和其它人的部份免税土地之控制。岁入衰减,愈来愈难控制首都远方的领域。中央集权的失败开始了乡间的扰动,也导致武士阶级的兴起。
宗教
1. 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可以回溯到新石器时代。神道教的信徒相信所有自然界万物里都有神。神道教神社乃建来安置死者之地。
2. 佛教在550年之前由中国引进日本。佛教强调藉奉行八正道来获致自我的觉醒或内在和平。这个新宗教在日本人口较繁密的地区渐渐流传开来,特别是深倾唐风之地。此一世纪末,日本的佛教寺庙数量由624年的46座增加到接近550座。
3. 武士采纳了佛教分支的禅宗。禅宗的特色是冥想,专心致志于物体或观念上。禅宗信徒藉冥想和自我控制寻找真理和知识。武士相信禅宗能帮助他们在战斗时毫不迟疑。
政体
1. 646年的改革令试图藉由巩固天皇的权力和提供行政体系,将所有的稻作地纳入中央政府控制下。这道敕命的样本是中国隋唐两朝政府。日本分为由官员阶级指派官员行政的省。省分为道,通常由仕绅的成员来管理。当新土地纳入管辖时,省的数量就会增加。选择官员的考虑是其出身,个性接下来才是能力。
2. 地方强势氏族反抗这项改革,因为这项改革剥夺了他们的收入和权力来源。即使是佃农也反抗这项改革,因为如此一来就得交双倍的税金,非常时期劳役也会变得相当重。土地的分配系统逐渐被庄园系统取代,优良的土地受家族或僧院控制,并享有对天皇宫廷的免税优惠。
3. 基于作战时英勇的武士社会在十二世纪,取代了贵族皇位之后的权力。军事政权的首脑为将军。
军事
1. 武士主要在马背上射箭,步行用独特的长弯刀作战。他们也携带短剑。只有武士携带双剑,也唯有他们会使用长剑。他们穿戴精巧的盔甲,着特殊徽章或表地位之军旗。武士在武器训练上用心良深,强调作战中的个人战技。作战前,战士会站立在各自的军队之前,朗诵其家史和个人战绩,然后安排和可敬对手间的竞技。
2. 他们以武士道而生,有点像是勉可比拟的中世纪欧洲封建环境下的骑士道。武士道的基本为对领主效忠。武士寻求领导和守护。并以毫无疑虑,随时为自己行为而死的服从领主命令为回报。武士高度重视祖宗,奋力传承家族传统。为赢得赞赏行为得当。个性坚定绝不流露怯弱之情。战士上战场但求一死。认为战士渴求保命的愿望毫无用处。
3. 一般来说,战士绝对不会投降。当阵地即将失守,我们能预期战士会自杀而不会遭受被俘的屈辱。他们不会拘捕囚犯。被俘的敌人没有赎金,欧洲则有。战士在能够证明重要敌军的死亡时能得到奖赏。这导致斩下主要敌人首级的结果,因为首级比尸体还要容易搬运。
4. 武士提供军队的精英领导。武士之下是阶级较低的步兵,穿戴轻装甲,主要以矛作战。
5. 这个时期的战士主要在自己的社会中互相倾轧。只有少数的场合里,由武士领导的军队尝试侵略中国大陆,但没有达成任何显著的成功。1274年和1281年蒙古军队试图侵略日本但被击退。两次的场合中,突然而来的台风瓦解了入侵的海军。1281年十五万人的蒙古大军丧命于众所周知的神风。
衰亡
1. 击败蒙古入侵后,发生了内部权力斗争,将军之位落入他族手中。一度试图侵略中国大陆,部份为了要纾解拥有如此众多军队的压力。一度发布非武士阶级的禁刀令以减轻暴力事件。1540年代和1550年代,欧洲商人开始出现在日本近海。商人带来了新观念,新科技,新武器和基督教。1600年以后统治日本的德川家重新发布锁国政策。火器消失。基督教受迫害并扑灭。最后禁止外国贸易,海外而来的旅行者不得其门而入。
2. 尽管在锁国状态,日本在和平稳定的政府下日渐繁荣。城市不断扩大,工业兴起,中产阶级商人扩大其重要性。
3. 1855年,美国以战胁迫日本重开贸易之门。这项行动最后导致武士统治阶级的衰亡。地方大名和天皇联军于长藩之役推翻了德川幕府。建定天皇统治的明治维新。
文化遗产
1. 和过去锁国政策相较,在复位天皇领导下,日本进行了惊人的改革。在短短数十年间,他们从封建社会转变成现代工业国家。武士的尊荣持续影响工业化的日本,在二十世纪尝试跨海侵略。也寻找报复十九世纪欧洲和美国所给予的屈辱。武士在艺术的影响也发扬了良圃美园,诗,书法,剧场和仪典的鉴赏习惯。
2. 一般熟知的武士是勇猛的战士,特别是挥动武士刀时。他们也因严格的武士道律条而为人所知。特别是愿意介错(自杀仪式),而不愿接受屈辱。
蒙古人
蒙古人是来自中亚干草原的游牧民族。他们是勇猛的战士,彼此之间互相争夺牧地,也向东和南方侵袭文明国家。十三世纪初期,蒙古部族联合起来,开始对外征战。跟随千年以来匈奴前辈的脚印,他们开拓出世上空前的大帝国。切开大量死亡毁灭,蒙古人以「恶魔骑兵」著称。
位置
蒙古人居住在现代蒙古贝加尔湖南方的平原上。极盛时,他们的帝国由韩国横越亚洲,直到欧洲俄罗斯至巴罗的海海岸。蒙古统治了大部份的小亚细亚,现代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西藏,部份印度,部份缅甸,中国全境和部份越南。
首都
身为游牧民族,蒙古最初没有其它文明可供办别的首都。虽然总是不断进军中,成吉思汗正式统治了贝加尔湖南方的喀拉昆仑山脉。蒙古在中国的统治者于该处建立了首都北京。撒马利亚是之后蒙古塔马兰尼(Tamerlane)汗国的首都。
兴起
1. 蒙古部落于十三世纪早期由称为成吉思汗(强大的统治者)铁木真所统一。他的野心是统治大洋间所有的陆地(大平洋和大西洋之间),也几乎完成。一开始估计只有二万五千名战士,他藉由征服其它游牧民族增强军力,并在1211年攻击中国。他在1215年一场几乎牺牲三千万中国人生命的战役后占领北京。蒙古人回到西方,1220年占领丝路上的重要贸易城市巴克哈拉。这座城市在原野中被焚城,居民完全被屠。
2. 1227年成吉思汗死后,其子窝阔台征服了中国北部,进军欧洲。他在1240年摧毁了基辅公国,进军到匈牙利。当窝阔台于1241年一场战役中阵亡后,全军撤退以处理继承问题。欧洲因蒙古统治者专注于对付中东和中国而逃过一劫。旭烈朮,成吉思汗之孙,消灭了回教「暗杀会」,于1258年占领了回教首都巴格达。这座城市的十万居民大部份都被屠杀。1260年一支埃及玛默努克(具高地位的奴隶战士)回教军队在现代以色列击败了蒙古人,终结了蒙古人对回教及其圣城的威胁。忽必烈汗,成吉思汗的另一个孙子,于1279年征服中国,建立元朝。1274年和1281年尝试侵略日本都遭受重大损失。
经济
蒙古人最早畜牧牛,绵羊,山羊,牦牛,靠牲畜的乳汁和肉为生。他们必须输入稻米和谷类。身为大帝国之皇帝,他们只从已存的经济体系收取税金。成吉思汗是严厉的统治者,但一旦归他所有后,他会奖励贸易和工业。举例来说,丝路变得更安全,获利更高。当时传说中有个处女携带一袋金子可以从帝国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而不用担心被骚扰。马可波罗于此时由丝路旅行到中国,认识了成吉思汗。
宗教
蒙古人最初是异教徒。西方的可汗变成回教徒,停止接受后期异教徒大汗的命令,促成了最初蒙古帝国的分裂。
政体
成吉思汗统治下的蒙古法令严峻,带来史称的「蒙古和平」。一旦蒙古人占领了一个地区,地方贵族之间的世仇和争斗就结束了。蒙古官僚会以军队为援接管该地。
军事
1. 蒙古战士骑马使用复合弓作战。第二种武器是矛,剑和锤矛,用来结束受伤或被弓箭手射落马的敌人生命。他们穿戴由熟皮黑色盔甲。每个战士以最多十匹马前进,使得军队一天可以涵盖一百哩。这在中世纪是相当惊人的距离,直到二十世纪机械化武器出现后才能再度达成。九万五千名的蒙古战士以一百万匹马前进。
2. 成吉思汗实施了数个帮助士兵提升军队技巧的概念,而不再只是一大群骑马的原始战士。因能力而非遗传(连自己的家族也不例外),选出领导人。整个大军分散为十,百,千,为现代军事中班、连、团的先驱。军纪相当严格,所有战利品共享。
3. 蒙古战术以机动力取得优势。他们可以射击,突袭,然后撤退。他们在不利时会努力赶上敌军,使用佯攻和陷阱让敌军离开阵地或陷入恐慌。诱使重骑兵突袭,蒙古人会掉头回来射击。敌人疲惫时,蒙古人就会回头反击。下马的敌人会被弓箭或长矛狂射。马上的部队以射击他们的马来对付。
4. 残忍凶暴乃刻意用来造成敌人的恐惧。每个抵抗的城市里的男人,女人和小孩有时会全部被屠杀。接下来的城市就会倾向不战而降,而本来可能得让蒙古人付出不少代价才能攻下。
5. 对马的仰赖表示蒙古军队不断在移动以寻找牧草。虽然他们穿透欧洲的行动因成吉思汗之子死亡而停顿,他们可能在行军远至森林且多山的领土时遇到难题。
衰亡
1. 1294年忽必烈汗死于中国,蒙古势力开始在亚洲和他处衰退。1368年中国的元朝被明朝拥护者推翻,结束了蒙古的统治。
2. 1370年代,一个土耳其 - 蒙古战士宣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奋战取得中亚蒙古国家的领导权,开始复兴蒙古帝国。其名为提默.连(Timur
Leng)(Timur「跛脚」),欧洲称之为提默连(Tamerlane),以及亚洲人称之为「毁灭王子」。拥有大约十万骑兵,他横扫自波斯至俄罗斯,主要和其它回教势力交战。1398年他略夺德尔非,屠杀了十万居民。他一路向西在叙利亚击败埃及玛默努克大军。1402年提默连于现代安卡拉一地击败鄂图曼土耳其大军。即将摧毁鄂图曼帝国之际,他突然回头。1405年进军中国途中去世。他喜好占据财富,大规模的屠杀,丝毫不考虑设立稳固的政权。因为这样,其子所继承的广大版图在他死后很快就瓦解了。
文化遗产
蒙古人驱逐了中东,印度和中国的土耳其人,但蒙古人的和平只持续了一百年。塔马兰尼侵略俄罗斯摧毁了先前建立于此的回教蒙古汗国
- 黄金部落(Golden Horde),开始了通往信奉基督教的俄罗斯之路。
波斯人
中世纪开始时,波斯帝国已经存在了好几个世纪。公元前四世纪被亚历山大征服及其帝国瓦解后,波斯帝国在接下来的世纪里重新组织起来。从公元三世纪开始,波斯人就开始和罗马人交战。
位置
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延伸到印度,从红海到波斯湾,包含现代国家伊拉克、伊朗及阿富汗。波斯人和罗马人以及其后的拜占庭人为了控制现在的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阿拉伯而交战。
首都
波斯帝国首都为Ctesiphon,今日称之为巴格达。
兴起
公元三、四世纪时,罗马人好几次尝试要征服波斯。双方于364年签订和约,允许波斯人巩固东方和北方的势力。六世纪开始,波斯人开始攻击拜占庭帝国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现代的土耳其。两大势力之战来来回回。626年波斯试图围攻拜占庭城失利,拜占庭因而有能力在往后数年侵略波斯。628年这两个精疲力竭的帝国签订了和约。
经济
波斯人占领美索不达米亚古地,获得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农业之利。千年以来亚洲和中东间通过波斯的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收益。丝路有部份也通过了波斯。
宗教
波斯国王和大部份的贵族都是沃教徒。沃教是以创始者索罗亚斯德(Zarathustra)命名的古代宗教(希腊文称之为Zoroaster)。这是拥有关于善恶对立,自由意志和死后奖赏或惩罚等重要概念的一神教。善神欧马兹特(Ormuzd)持续不断和恶神阿拉曼(Ahriman)争战。同时,其它宗教和异端邪说在部份贵族圈和群众中流传。约500年时,帝国东北方全部改信佛教。
军事
波斯军队主要依靠以弓箭和长矛作战的重装骑兵(没有马蹬)。他们穿著锁子甲和铁盔。在和拜占庭的战争中,他们大规模使用阿拉伯佣兵。
衰亡
在小亚细亚和拜占庭不断争战耗弱了波斯帝国。战争拖延超过一世纪,直到有新的威胁从前所未料的角落出现。波斯人并没有准备好要对付七世纪的狂暴伊斯兰教阿拉伯人。波斯的沙撒尼德王朝在636年之战终结。波斯人并没有在防御上能与康士坦丁堡相比拟的首都。回教徒对波斯的征服完成于651年。 2. 接下来的六十年,西至北非,东至波斯全部落入回教徒手里。八世纪早期,来自坦及耳的撒拉森人侵略了西班牙,并征服了罗马灭亡之后建立于此的西哥德王国。虽然从未永久占领意大利领土,他们占领西西里岛,侵略了意大利。在亚洲,撒拉森人自拜占庭手中取得小亚细亚,并试图海陆并进占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巨墙阻止了陆上的攻击,撒拉森舰队被拜占庭秘密武器希腊火击溃。本世纪较晚时,阿拉伯人被拜占庭人驱离小亚细亚。在西方,撒拉森对法国的侵略于732年被法兰克的查尔斯.马特尔阻止于突尔斯。
3. 于西方受挫,使得回教势力转而向东。750年他们征服了印度河和印度北方,进入中亚中国边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9 21:55:4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