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18 08: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26) 吕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动的?
董卓的兵力有两个部分:
1. 凉州的嫡系部队: 以李傕、郭汜、张济、樊稠, 四将为主。
2. 京城长安的部队: 以吕布、李肃等人为主。
董卓死后, 吕布担心凉州兵来复仇, 劝王允速速解散凉州军马, 王允犹豫不决, 怎么叫犹豫不决呢? 就是不解散的意思, 只是不愿明说罢了。因为可以利用他们来牵制吕布。
不仅不解散, 王允反而还放风说:“如今天下大赦, 独不赦李郭张樊此四人。”可是, 王允居然又不采取任何行动, 那么, 王允究竟想干什么? 既然你不想赦免他们, 又为什么要把消息放出去使他们恐慌呢?
这就只有一种解释, 唯一的一种: 王允故意要逼李郭张樊四人造反。
他们与吕布火拼之后, 王允便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消息传到凉州, 李傕说:“既然朝廷不肯赦免我等, 我们各自逃生去吧。”大家正要散伙, 谋士贾诩说:“不可! 你们一跑, 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把你们捉住, 还不如召集人马, 杀入长安, 与董卓报仇, 事成, 或许可以把持朝政, 若其不胜, 再走也不迟呀。”
大家都说好, 于是, 开始散布谣言, 说朝廷要把凉州兵杀绝, 又说朝廷要把凉州所有的人都杀绝, 那个王允连当今名士蔡邕都杀了, 又何况我们凉州人?! 搞的人心惶惶, 一下子聚众十数万, 分四路杀奔长安来。
尽管大敌当前, 吕布还是借故杀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李肃, 由于抵挡不住凉州兵的进攻, 吕布准备逃跑到关东联军的阵营中去, 因为关东联军是反董卓的, 而吕布是杀董卓的功臣。
吕布的身份现在和王允相平,
1. 如果王允死了, 一定是吕布的地位最高,
2. 如果王允不死, 由于没有兵力, 也不能帮上吕布什么忙,
所以, 对于吕布来说, 王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吕布既可以选择带王允一起跑路, 也可以选择不带王允跑路。
吕布在形势相当危急的时刻, 反复多次请王允一起跑路, 保命要紧, 这就说明吕布还是比较重感情的, 至少这一回是感情用事的, 但这没有什么错, 因为带不带王允一起跑, 从利害关系上讲, 差别不大。
带, 说明吕布够朋友, 不带, 说明吕布只顾自己。
王允就是不跑, 吕布劝不住, 只好自己带兵逃跑,投奔关东联军的南派袁术去了。临走的时候, 吕布把董卓的人头挂在要间, 跨马而去。
其实, 吕布带不带董卓的人头, 从利害关系上讲, 差别也不大。
因为人的行为多数是建立在对未来预期利益之基础上的, 杀董卓, 已经成为过去之事了, 过去你杀了董卓, 皇帝已经赏了你, 这就结束了。董卓的人头, 对于将来的事, 还有什么利益可言呢? 没有了。
所以, 吕布带去的这颗董卓的人头, 并没有为吕布增加收益。不过, 总的来说, 带与不带相比, 可能还是带着要略好一点的。
吕布在逃跑的时候, 带上王允, 或是带着董卓的人头, 从未来局势的发展来看, 都起不到什么很大的作用, 因此, 这些都是可带可不带的。
那么, 带上什么东西才有可能会导致未来产生利益呢?
[b][u]应该是带上皇帝一起跑路, 这才是最优选的策略![/b][/u]
吕布与王允共同掌政, 吕布是领兵的, 当然要负责皇帝的人身安全, 并且, 还必须由他来负责这个事, 这个时候, 如果他把皇帝劫持走, 或说保护走, 那后面局势的发展, 肯定要比他独自逃命要美得多!!!
1. 带上皇帝一起跑, 从公来讲, 护驾有功, 从私来讲, 一人独揽大权,
2. 不带皇帝一起跑, 从公来讲, 工作失职, 从私来讲, 没有占据到有价值的资源,
不过, 吕布和这位小皇帝没有私人感情, 只是和王大人有私人感情, 所以, 他认为王大人的命比皇帝的命还重要, 这一次的感情用事, 竟然决定了吕布的一生!
在皇帝、王允、董卓的人头这三项资源中, 只有皇帝的价值最大, 吕布却舍皇帝而携董卓人头逃窜, 错漏如此, 劣之极矣!
在多个可以选择的范围内,选择最优的一种方案,一定要比选择其他方案更好!假如说,选择了最优方案也是要失败的话,那么,选择了其他方案,就100%的只会是失败的更快更惨!
吕布当时如果带上皇帝一起跑,后面的变数虽然也是不确定的,但一定要比他带王允, 或是带董卓的人头,都要好的多!
如果说, 吕布敌不住凉州兵而逃跑了, 这个责任就不怪吕布, 因为这是吕布个人能力所不能控制的范围, 没办法的事。而他不带皇帝一起跑,这就完全是吕布的水平有问题了, 因为这是他能够做到的事, 却没有做。
吕布放弃了这一优选策略,从而落入了下风。往后,一直处于不利的局面之中挣扎。能熬那么久, 还算他有本事。
[b][u]任何人,只要你主动放弃优选策略,(或是你根本就不知道优选策略),就一定会给他人制造机会,使自己陷于被动。除非,对手也犯一次同样的错误,再把机会让给你,或许还有翻身的可能。[/b][/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