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 发表于 2014-12-28 00:20:01

张五常——错误的成见是源于对事实无知,还是逻辑混乱?

看学生做作业,总有学生被成见左右而提出一些错误的观点,让我不禁一再地想到一个问题:错误的成见是源于对事实无知,还是逻辑混乱?


所谓“科学精神”是事实与逻辑并重,即重视事实与坚持逻辑。原则上事实与逻辑是不同的两个部分,逻辑对不等于事实对,不过事实对一定不可能逻辑错。但很多时候我发现事实与逻辑是分不开的。让我举一些在学生作业中看到的错误成见为例来说明。

某个学生在一次作业中说:老师你说老板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可能低于他的贡献,否则劳动者会跳槽离开。但老板与劳动者之间有信息不对称,劳动者不清楚自己的贡献值多少钱,拿着偏低的工资也没离开,就会被老板剥削。所以需要政府作为第三方介入,制定最低工资法来保障劳动者。(大意如此)

这个学生所陈述的,是非常典型(也就是非常普遍流行)的错误成见。但这成见的错误,不但是完全不符合事实,逻辑也混乱不堪。先从逻辑混乱这一点来说,他一方面“假设”劳动者不清楚自己的贡献值多少钱(即假设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老板比劳动者掌握更多的信息,更清楚劳动者的贡献所值),另一方面却“假设”政府这远离市场的第三方竟然会比劳动者这直接参与交易的当事人还更清楚他的贡献所值,这不是逻辑矛盾是什么?一个即使对事实所知不多之人,但如果逻辑能力超强,仅凭逻辑推理也能看出这成见是有问题的。

再从事实来说。之前我看过一个读者在评论中说,他曾经去做餐馆洗碗工的兼职,在厨房里亲耳听到那些做洗碗工的大妈们是如何积极地交流信息,互相传播着哪个餐馆的洗碗工劳动强度大、哪里工资高、哪里的老板脾气坏、哪里的老板对员工好……一旦有消息说哪个餐馆的洗碗工的工资又高、老板又好,马上就会有大批人离职跳槽跑去那里干。洗碗工掌握的信息之充分、迅速,完全不是那些坐在象牙塔里想象外面世界的书生之流所能明白的。你以为他们无知?其实是你的以为才是无知透顶!

再来说说保姆这一行。我的外公请过一个保姆,给她的工资是比较低的——虽然随着时间也有给她加工资,但其他保姆的工资也在上涨,她的工资始终是属于偏低的。但她真的是因为不知道而被剥削了吗?你以为呢!她早就在小区的花园里逛的时候与那小区的其他保姆交流了各自的工资,已经知道自己的工资是偏低的,也曾一度想跳槽走人。但与其他保姆更充分地交流之后,她发现那些拿着比她高工资的保姆都无一例外地抱怨家里的主人待她们是如何的苛刻,相比之下她的主人(我的外公)却待她有如亲人。后来有一次她的女儿出来考试还是找工作什么的,需要一个地方暂时落脚,就住到我外公家里。她亲眼看到我外公对她母亲的善待,临走时对她母亲说:“你不要再想着跳到别家去,像这么好的主人家,你还能在哪儿找得到?”于是她从此安心服侍我的外公,直到他病逝为止。

当我把这件事告诉一个朋友时,那朋友马上也讲了另一个现象截然相反、但内在的本质其实一样的事情:她的奶奶是个脾气特别坏的人,总是动辄就把身边的人骂个狗血淋头。请来服侍她的保姆往往没多久就受不了,要离开。她父亲最后只好开出高于一般水平的工资,这才终于能请到愿意听她奶奶骂人也不离开的保姆。朋友说完这件事后感叹:市场是多么的奇妙,连“挨骂”也定了价,进行了交易!当时在场的另一位朋友则补充:其实越是所谓“低素质”的劳动者,是会越计较自己拿的工资到底有没有少了,积极地到处打听行情,唯恐吃亏,老板哪有可能搞什么信息不对称占他们的便宜?

谁说劳动者不了解情况?政府和他们相比只可能是政府更不了解实际情况。如果政府看到我外公的保姆的工资低于我朋友的奶奶的保姆,就认定前者被剥削了,根据后者的工资水平订为最低工资的标准,后果是什么?如果保姆们不能提升服侍主人的质量,就要承担天天挨骂的“额外”成本来抵销她们工资偏高的收入。而如果主人并不需要那么高的服侍质量,也不以骂人为乐,保姆就只好失业了。

第二个错误成见的例子。又有某个学生在一次作业中说:生产者搞价格联盟就可以联手把价格抬高。我回复说这种价格联盟根本不可能成功,因为联盟内的成员总会有人通过减价来抢生意,联盟之外的生产者更是名正言顺可以减价。只要有一个生产者减了价,其他人就要被迫跟着减价,否则生意都跑到价格低的生产者那里去,开高价的产品会卖不动。学生不服气又继续反驳,说联盟内的成员会受到压力不敢减价,联盟外的生产者会受到排挤。我懒得再费唇舌,只简单回了一句:你既不了解事实,也逻辑混乱,只凭成见胡思乱想!

也是先说逻辑混乱这一点吧。如果真的单靠组建价格联盟就能把价格凭空抬高,那岂不是这世上所有行业都会组建价格联盟,所有产品的价格都会被抬到很高?但现实世界哪是这样的?如市场上的瓶装水便宜的一两元钱,贵的十几元钱,最贵的甚至可以上百元,为什么不组建价格联盟把全部瓶装水的价格都抬到上百元、或至少是十几元那个价格水平?又如以前我写过一个帖子说某农贸市场里一字排开的几个鸡档卖的价格都是一样的——本地普通鸡平时都是12元/斤,春节前上升到13元/斤,禽流感期间降到11元/斤。一般人会以为是这几个鸡档联手定一样的价格,其实这是典型的受价(自由竞争)市场,质量基本没有区别的同种产品当然只能接受市场竞争决定的那个唯一的价格。因为如果那几个鸡档真的是联手定价,那为什么不把价格在平时、禽流感期间也抬高到13元/斤这全年最高的水平呢?说春节前需求大、禽流感期间需求小,这岂不就是承认了决定价格的是市场状况,而根本不是价格联盟嘛!当然,更深入的逻辑分析,还是要运用经济学理论:垄断靠的不是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者,而是存在着进入门槛。价格联盟的逻辑错误在于以为通过建立联盟把市场上的多个生产者变成一个生产者(联盟)就能凭空地把市场结构的性质从自由竞争变成垄断,那是根本不明白如果没有建立进入门槛,市场上即使只有一个生产者也不是垄断,仍然还是自由竞争的性质,那貌似唯一的生产者其实根本制定不了垄断价格,只能接受(服从)自由竞争所决定的价格。

再说事实。去年就有学生在做作业时举了他一个开工厂的亲戚的真实例子,无意中证明了价格联盟在现实中根本成功不了。他那亲戚是行业里的一个颇有威望的人,有一段时间市场状况不好,产品价格一直下跌,他就把行内的其他人召集起来开会,提议大家联手开高价,以阻止价格下跌。开会时人人点头称好,一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像。他还以为这次能成功,谁知回去之后还是各自降价,根本就没人遵守会议上的决定。那学生就听到他的亲戚在那抱怨那些人都是自私自利之辈啊,一点都不顾全大局……

是啊,虽然你是行内有威望的人,但又不是有强制力的政府,你能对那些不遵守价格联盟协议的生产者怎么样?同行之间彼此是竞争对手,你能怎么给我施加压力?怎么排挤我?你来咬我啊?更不要说,就算我顾全你是老行尊的面子,不公然减价,可是也有很多办法在不动那个名义价格的前提下悄悄地进行实质性的降价,如给回扣啊、送赠品啊、延长欠账期啊……连搞价格管制的政府要监督卖方不能做曲线回收被管制价格都那么难,不是政府的联盟又如何能知道成员悄悄降了价呢?你能看到的只是生意都跑那些降价的成员那里去了,从而推测他可能以什么手段悄悄降了价。但你也很难有证据,除非搞钓鱼执法,可你又不是政府,有什么执法权?还是那一句:你来咬我啊?是的,如果你能来咬我,或者正经一点地说,你能来打我,来惩罚我,却可以不受法律的阻止,那等于是你拥有了政府的强制力。真正使得我必须遵守你制定的高价的,根本不是什么价格联盟,而是这种确实能构建起进入门槛的强制力。由强制力构建起来的进入门槛,是行政垄断。

事实与逻辑,就是这样往往是分不开的。不了解事实的人,往往逻辑也是混乱不堪的。而且我认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事实与逻辑这两者之中,事实比逻辑更重要。因为如前所述,逻辑对的未必事实对,但事实对的逻辑一定错不了。一个逻辑超强的人,有可能看出错误的成见有问题,经济学理论就是教给我们这样的超强逻辑。但未经系统训练而习得真正的经济学的普通人,只要了解事实,不需要有很强的逻辑也能摆脱错误成见的支配。

举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吧。我在《经济学讲义》中指出“社会养老保险的本质是庞氏诈骗”,这个观点在我于“讲义”中写下严谨完整的分析之前就已经对一个普通大学的成教班的学生讲授过,论述得并不充分,但在场所有学生全部接受我的分析,听完之后都只是在着急地追问:“老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来应付啊?”但后来我在某名牌大学的讲座上向一群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时,“讲义”已经写出来,也相应地制作了PPT以使得论述足够充分完整,可是听完讲座之后的学生提的问题的水平却竟然远远不如之前那个成教班的学生,一味以“公平”什么的去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辩护。可是根据我的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只是答非所问,根本没有解决人们(当然也包括穷人)的养老问题,则说“穷人也能养老才是公平的,所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应该存在的”,不正是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吗?为什么一群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水平还远远不如一群普通大学的成教学生?前者的逻辑能力和理解能力怎么比后者还糟糕?沉心细思,我认为后者并非逻辑能力强而理解了我的分析,而是他们是成教学生,是已经出来工作的人,他们实际地接触过社保,切身地体会到社保并非像政府所宣扬的那样是对他们有利之物,也就是他们了解事实,虽然以前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听了我的分析,与他们所知的事实吻合得丝丝入扣,所以立即就接受了。

最后再来一个例子:这个学期我在课堂上批判“价格管制”时指出,人们总有一个错误的成见,认为政府不管制价格,市场自由运作就只会提供高价物品,让穷人买不起东西。然后我又在一个帖子里提到政府不需要搞什么补贴来鼓励企业发展高科技,有学生在后面发评论说:如果政府不搞补贴鼓励企业发展高科技,那岂不是企业都只会竞相生产低技术含量、价格便宜容易卖得出去的产品吗?

我刻意把这两个很多人同时都会持有的成见放在一起,大家就能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逻辑矛盾了吧?人们一时认定市场自由运作只会提供高质量(包括高技术含量)、从而高价的产品,不会管穷人死活的;一时又认定市场自由运作只会提供低质量(包括低技术含量)、从而低价的产品,不会管富人需要的。这些对市场的看法不是精神分裂的吗?真实世界的情况是,市场各种质量档次、各种价位的产品都提供,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供给,穷人富人的钱都有生产者想方设法去赚,既不会抛弃穷人,也肯定会满足富人。穷人的钱不好赚,因为价廉才能以量取胜(所谓“薄利多销”);富人的钱也不好赚,因为高质量、高技术的东西不是随随便便谁都能生产得出来的。以为市场只会偏爱一方,需要政府来纠正弥补,是无知之辈被别有用心的无耻之人忽悠了而已。

说到政府搞补贴鼓励企业发展高科技,我倒是想引申到“电动汽车”这个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上去。由于政府把电动汽车视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解决城市雾霾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大力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投入大量的补贴。前段时间一个朋友与我聊天,说她认识的另一个朋友本来是在国外读化学专业的,后来回到中国找工作,找了一份在一家企业里研发电动汽车的电池的工作。她作为专业人士,就非常清楚,电动汽车与普通汽车相比,技术上完全没有竞争力,所以她所在的企业加大投入想争取在电池的技术上有所突破。然而政府一搞补贴,那些与政府关系搞得好、能拿到补贴的企业很轻松地就把她所在那家老老实实埋头研发技术、寻求突破的企业比下去了,让她的老板郁闷之极。

那朋友又引述另一个在发改委工作多年的朋友的话,说以他的多年经验,政府搞高科技补贴向来只是鼓励了企业来跟政府骗钱!因为政府不是专业人士,真正才是信息不对称中那个处于不利地位的主体。再加上研发又不可能保证一定成功,那些企业拿了补贴最后没研发成功你也不能以此证明它其实从一开始起就只是在骗政府。这样,政府补贴企业搞什么高科技,其实客观效果只是鼓励了擅长忽悠政府会骗钱的企业把真正埋头苦干研发技术的企业“逆淘汰”出局。

无独有偶,我最近在天涯的汽车版看到一个帖子,是转载一篇新闻报道,说的是比亚迪“秦”这款混合动力电动车近来在上海卖得很火爆,可是对购买了这款车的车主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原来很多车主根本不插电,即只是把这款车当普通的烧汽油的车来使用,完全没把它当电动汽车来使用。这款车如此受欢迎,只不过是因为上海推出对混合电动车的优惠政策,上车牌不需要走拍卖的程序,相当于获得了7万多元的补贴。可是这款车由于装载了电池,使车身沉重了很多,因此当普通汽油车来使用时其实是更耗油的!也就是说,政府补贴反而导致人们购买了一台更耗油的车,本意是要鼓励人们使用清洁能源的补贴反而是鼓励了人们多用有污染性的汽油!要不是政府的补贴扭曲了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怎么可能出现如此奇葩的结果?

政府,你是帮忙,还是帮倒忙啊?其实真相就是:从来只有市场可以真正决定高科技的发展,政府插手永远只会是帮倒忙!

拔山盖世 发表于 2014-12-28 00:28:14

抢占沙发,看大叔分析

一窍不开 发表于 2014-12-28 01:16:49

似乎挺高深。长长知识{:146:}

sadam667 发表于 2014-12-28 01:45:56

这作者断然的语气出卖了他,使他的一堆貌似牛B的理论的说服性顿然降到低点,让人对他的怀疑顿然上升。 拿第一个例子来说,学生其实说的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实,可却被他一口断定为错误的成见。 从这一点,不用再看多的,就可以发现,他难道不是有真正的根深蒂固的成见吗?

sadam667 发表于 2014-12-28 01:55:56

又看了一个例子,感觉更是不堪忍受。一系列的不可能,其实都是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事。 居然还有脸言之凿凿的说学生说的逻辑混乱不堪,居然还有脸说那些观点是象牙塔中的人凭空想象。。。。。。我看这人很有做传销的才能,脸皮甚厚,大嘴能吹,做神棍、大师应该也可以有王林的造诣。

qs 发表于 2014-12-28 10:39:31

sadam667 发表于 2014-12-28 01:55
又看了一个例子,感觉更是不堪忍受。一系列的不可能,其实都是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事。 居然还有脸言之凿凿 ...

你不同意的部分你可以列出来一一反驳,而你现在这种文革文风是很让人反感的。

帝国时代二 发表于 2014-12-28 12:21:37

qs 发表于 2014-12-28 10:39
你不同意的部分你可以列出来一一反驳,而你现在这种文革文风是很让人反感的。

怎么动不动就是什么文革风……哪有这么严重,生活中点个赞点个不赞、给个差评或好评,以及顶贴沉贴,并且不给出具体的评价不是很正常吗。我也给这作者一个差评。不过还是说几句。经济学学多了的人很容易假设谁都是又“理性”又自私,“理性”就是指怎么可以给自己谋求利益最大化而不管其他人的博弈论上说的那样的“理性”。事实上,许多人已经感觉到博弈论的作用,并且为了一个集体的最优解,已经愿意不当“理性”人了。(博弈论研究的事情一般都会推出这样的结论:人人“理性”的一个集体,比起人人“非理性”,每个人反而都会获得更少的个人利益。)不论如何,作者已经将人人“理性”当作固有规律,早就够被喷死了。——其实现在我才打算开喷,人人“理性”不该是固有规律:中国社会比起外国社会,比如德国,人人“理性”的方面多多了,从更广的社会层面来说,这还叫国民劣根性。
至于所谓政府帮倒忙,我发现作者又在假设政府是门外人是一条公理,政府几乎不懂企业,不得不承认这条“公理”在现在甚至往后十几年基本都会是对的,但最后的方向上,未来的政府最后还是会有更多有才能的人流入,内行人都可以清楚到底是在埋头研发还是在埋头骗钱,那起码找到鉴别的方法,应该不是难事吧?起码不应该先向这个方向努力寻找出路吗?说到底,这也是政府改革的事,而不是政府跟企业的关系的事吧?

chunhim_lai 发表于 2014-12-28 12:52:22

哈哈哈
话未说完就有人对号入座

webpassport 发表于 2014-12-28 14:10:59

之前就一直搞不懂,学校打印店为什么打印这么便宜?为什么不搞价格联盟?大家都提到1块钱一张?
我知道我的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要是能提价不早就这么搞了,商家赚钱会嫌多吗?

以前一直不清楚这背后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今天学习了。

不过能不能解释下怎样才能构成垄断,把价格的决定权握在商家手里?

qs 发表于 2014-12-28 14:32:21

webpassport 发表于 2014-12-28 14:10
之前就一直搞不懂,学校打印店为什么打印这么便宜?为什么不搞价格联盟?大家都提到1块钱一张?
我知道我 ...

按奥地利学派,也就是弗里德曼、张五常等人的观点,在纯粹的自由市场里,是不会存在垄断的。反观国内诸多垄断行业,也的确依靠的是行政垄断而非市场垄断。所谓行政垄断,就是设定各种不合理的准入门槛,将潜在的可参与的竞争者通过行政准入的方式拒之于市场之外,比如电信,能源,金融等行业,都是国内的行政垄断重灾区。相反,之前政府因为不关心互联网行业,使得国内互联网企业得到了难得的充分竞争的机会,从而诞生了多家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如今这一行业已经是国内唯一能够自主的在世界上和其他巨头竞争的行业了。

Redapple 发表于 2014-12-28 18:29:49

{:146:}好深奥,偶晕了......

春田一九零三 发表于 2014-12-28 18:43:38

作者本身可能是想用例子的方式说明自己的观点,但是他的第一个例子似乎就举得不太好,因为从统计学角度来说,无数个个体的数据堆在一起时,才会形成明显的趋势,才能做出判断。因此,ZF或者行业协会什么的,在这方面显然比起所谓的老板(至少是大多数)有其信息方面的优势。

这个倒霉的首例降低了全文的可信度。还好后面的文章还可以,第二个价格联盟的例子、第三个价格管制的例子,作者的分析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些例子本身争议性更少。

到了电动汽车的段落,作者可能犯了一个问题,就是用片面的例子来试图推翻某个观点。
这让这篇文章有点枪手的感觉,因为这类文章最喜欢用道听途说的片面例子来说推翻对方的观点。
或者说是干脆把自己揣摩的某一可能性安在对方的观点上,再对其口诛笔伐。
正因为这个毛病,使得本文最后的结论,说服性大打折扣,暂且就当作一家之言看看吧。

聊发少年狂 发表于 2014-12-28 19:00:40

有一定道理,但是推出最后的结论不敢苟同。原因正如楼主所说“逻辑对不等于事实对”,事实是有些事需要政府插手才能做并且做得更好,同意7楼所述。

春田一九零三 发表于 2014-12-28 19:05:23

再多说几句,“纯粹的自由市场”,在目前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因此,这些理论其实就只是理论。而缺乏ZF干预,那么跨国大公司利用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挤压后进企业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个例子,企鹅。

其次,电动汽车或者类似的高技术产业,因为不成熟,其起步和发展阶段利润水平肯定会低于传统行业。资本的逐利特性,决定了资本大鳄们会将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传统行业。恩,也许会有部分风险资金会投向高技术产业,但这仅仅是维持必要的研发而已。就像很多大企业的研发部门那样。
所以,ZF在这方面不需要太多干预,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但这意味着,在我国许多行业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前提下,如果不进行扶持,那么,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先进国家永远会更前一步。于是只能一直落后。我想这是作者没有考虑到的。

最后,关于复印店。其实通俗的说,就是一杆子买卖和回头客的关系。
在品质接近、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价格高低并不能成为决定销量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当大部分顾客都会再次购买,且有足够的时间比较,那么,价格的影响力才会放大。
医院、机场、火车、旅游景区都是类似的情况。这些地方的服务为什么总是高价,就是例证。

不科学的小默默 发表于 2014-12-28 20:51:23

某个学生在一次作业中说:老师你说老板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可能低于他的贡献,否则劳动者会跳槽离开。但老板与劳动者之间有信息不对称,劳动者不清楚自己的贡献值多少钱,拿着偏低的工资也没离开,就会被老板剥削。所以需要政府作为第三方介入,制定最低工资法来保障劳动者。(大意如此)

这个学生所陈述的,是非常典型(也就是非常普遍流行)的错误成见。但这成见的错误,不但是完全不符合事实,逻辑也混乱不堪。先从逻辑混乱这一点来说,他一方面“假设”劳动者不清楚自己的贡献值多少钱(即假设所谓的信息不对称是老板比劳动者掌握更多的信息,更清楚劳动者的贡献所值),另一方面却“假设”政府这远离市场的第三方竟然会比劳动者这直接参与交易的当事人还更清楚他的贡献所值,这不是逻辑矛盾是什么?一个即使对事实所知不多之人,但如果逻辑能力超强,仅凭逻辑推理也能看出这成见是有问题的。

我所生活的纽西兰的“fair trade产品”就是第三方(政府)介入并制定最低工资法来保障劳动者的一个例子,然而中国人基本不了解NZ的政府和组织,这样就草率下了结论——“这个学生的成见是错误的”,这本身是不是就是错误的成见呢?这个错误的成见究竟是源于逻辑混乱,还是对事实的无知呢?

webpassport 发表于 2014-12-28 21:25:30

本帖最后由 webpassport 于 2014-12-28 21:37 编辑

不科学的小默默 发表于 2014-12-28 20:51
我所生活的纽西兰的“fair trade产品”就是第三方(政府)介入并制定最低工资法来保障劳动者的一个例子 ...
对于第一个例子,我的看法与文中的学生相同;
咋看之下,政府似乎确实不如个人更了解信息;
但是政府有着个人无法比拟的强制力;
除了看似万能的政府,很难找到一个对象去承担“年末讨薪”这种社会责任。

樱花=Ж=魂翔 发表于 2014-12-28 21:49:09

张五常——错误的成见是源于对事实无知,还是逻辑混乱?

当然是对事实无知逻辑混乱那是精神病不叫成见╮(╯_╰)╭

政府信息最多 至于拿着这些信息干啥 取决于人 ╮(╯_╰)╭

价格联盟到处都是 大到金融小到人力三轮车马三爷能成立李四市出租车价格联盟 谁不执行联盟价格谁就被打住院 车被砸 你张五常则连王五村人力三轮车联盟都成立不了 因为没人怕你 价格联盟能否成立只取决于想成立的人的实力 跟市场无关╮(╯_╰)╭


至于政府倒忙 这也取决于人 跟政府没关 例如某水果无数专家都说是假的不可能天然那么甜 肯定打糖了 但是领导相信是真的 给补贴了 结果弄出来还真就天然这么甜 而单靠市场的话这东西根本没法弄粗来因为发明者没钱


再加上研发又不可能保证一定成功张五常自己都说了因为人的原因不可能保证一定成功又去说政府帮倒忙=.= 如果政府真的一直都砸帮倒忙咱们早亡国了╮(╯_╰)╭

总之还是那句话什么事情 归根结底--还是人! 领导们讲究拿主意 用干部 什么事社么人去办是很重要的 专家们讲究拿主意 主意对谁去办都一样 所以我国老领导们定下了专家适合二把手不能当一把手的规矩╮(╯▽╰)╭

每一个了解现实 忠于理想的人都知道不怕没好事 就怕没好人╮(╯_╰)╭


qs 发表于 2014-12-28 23:50:21

春田一九零三 发表于 2014-12-28 19:05
再多说几句,“纯粹的自由市场”,在目前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因此,这些理论其实就只是理论。而缺乏ZF干预 ...

医院,机场,火车,旅游景区的高价恰恰是行政垄断,人为设置准入门槛的后果,而非一锤子买卖或者回头客的原因。

qs 发表于 2014-12-28 23:52:13

不科学的小默默 发表于 2014-12-28 20:51
我所生活的纽西兰的“fair trade产品”就是第三方(政府)介入并制定最低工资法来保障劳动者的一个例子 ...

最低工资是保障了劳动者还是反而剥夺了劳动者的就业机会?目前大陆的劳动合同法究竟是保障了劳动者还是最终增加了无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数量?类似的问题已经有很多研究数据了,结果恰恰证明了好心办坏事这句古话

qs 发表于 2014-12-28 23:55:04

樱花=Ж=魂翔 发表于 2014-12-28 21:49
张五常——错误的成见是源于对事实无知,还是逻辑混乱?

当然是对事实无知逻辑混乱那是精神病不叫成 ...

我冒昧的说一句,东北经济落后,和你所体现出的这种落后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的。我自己的部门在沈阳以及广州、深圳、重庆、福州、郑州都有分部,相比南方,沈阳员工与南方员工在商业意识,合同意识,契约意识,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全方位的。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张五常——错误的成见是源于对事实无知,还是逻辑混乱?